马岛问题上,有多少国家支持阿根廷,哪些国家支持英国?

Admiral乘风破浪



马岛就是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简称。这个离阿根廷近,离开英国几千里以外的岛屿,因为战略地位的重要,英国一直把这里作为英国重要的海外领土。但是,英国在这里并没有驻守大量的军事力量。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阿根廷军人政府为了赢得民众的支持,在没有充分地准备下,就宣布要收回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当时的阿根廷总统就是著名的加尔铁里。


英国国内正因为保守党撒切尔夫人的民营化政策国内政局动荡。阿根廷的做法正好给英国政府一个转移视线的好做法。于是英国政府就宣布派出航母舰队前往马尔维纳斯群岛夺回主权。因为英国是北约成员,所以英国遭到威胁,也是集团成员其他成员遭到威胁,北约成员都站到英国一边。其中就有法国。法国是阿根廷的主要军火供应商,之后扬名天下的幻影超级军旗飞机,以及飞鱼导弹都是法国提供。但在英国宣战以后,法国停止了对阿根廷的军火供应,使得阿根廷需要的导弹不能及时到手。


本来阿根廷与美国关系密切,阿根廷指望美国能够支持阿根廷,至少保持中立,但是里根政权在很早阶段就宣布支持英国,为英国远航舰队提供海上便利,并且给与大量的支援,包括情报上的支援。本来阿根廷是美洲国家,因此美洲国家道理上要站在阿根廷一边,但很多美洲国家都站在英国一边,如智力就向英国提供很大的便利。


而站在阿根廷一边的是,就是北约的对立面华约,东欧国家以及前苏联等国,但是这些国家的支援只是道义上支持,对于军事上的支持很少。并没有起到实质作用。大陆当时与英国有香港问题,有消息传阿根廷的飞鱼导弹是大陆出品,这是无稽之谈。当时对阿根廷的支持是道义上的支持。毕竟国力还是比较弱。之后,在香港问题谈判上,撒切尔夫人扬言,也要派航母前来时,就遭到回击,大陆不是阿根廷。


综合各国的立场,第三世界的国家支持阿根廷较多,但欧洲(除东欧),美国加拿大等国家都是支持英国。国家数量差不多,但实际支援上,还是欧美的支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桥本看日本


马岛问题是典型的西方列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矛盾。并且马岛战争爆发于冷战期间,而英国又是北约组织的重要成员国。因此,马岛战争时期的国际舆论环境,非常具有冷战的特色。

首先,绝大对数英国民众对于马岛问题的态度是很直接的,就是坚决支持政府通过武力维护英国在马岛的主权。并且英国人也不认为马岛的主权有什么问题。


由于英国人的强硬态度,以及英国的北约成员国身份,苏联表示支持阿根廷。而由于苏联的支持,西方国家对马岛的态度发生了一边倒的支持。

美国最早在马岛问题上持中立态度,因为美国自认为是美洲的老大哥,美洲的事情由它说了算。而英国又是美国的盟友,并且还是牢不可破的盟友。美国不希望因为马岛问题而影响它在美洲的霸主地位和英美的盟友关系。所以马岛战争之初,美国只是基于北约的义务,向英国提供了卫星情报。

但是后来苏联加入,美国也不再中立。美国和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都明确支持英国。

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敢跟英国开战,是因为当时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自认为跟美国总统里根的关系不错。他觉得一旦开战,美国不至于会跟阿根廷过不去,至少不会公开的反对阿根廷。

结果阿根廷和英国一宣战,尤其是苏联明确反对英国后,美国立即就对阿根廷制裁,禁止任何国家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由于英国人不需要进口武器,而阿根廷没有完整的武器制造能力。因此这一禁运,明摆的就是拉偏架。




有国家给阿根廷下绊子,就有国家明确支持阿根廷。而苏联和华约就明确支持阿根廷。

当时,苏联离阿根廷太远,因此苏联没有对阿根廷提供武器方面的支持。但苏联还是提供了卫星侦查方面的情报。

比如,苏联宇宙1411号侦察卫星就发现了英国42级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远离航母,为航母编队提供预警,及时通知了阿根廷。而阿根廷出动两架超军旗攻击机,用法制飞鱼空对舰导弹击沉了谢菲尔德号。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苏联的支持,阿根廷很难击沉英国的谢菲尔德号。



除了苏联和华约之外,大部分的拉丁美洲国家都支持阿根廷。不过凡是也有例外,拉丁美洲国家中也有一个国家不支持阿根廷。这个国家是智利。

智利和阿根廷因为当年都是军政府独裁,智利的独裁者皮诺切特将军和阿根廷的独裁者加尔铁里将军相互看对方不顺眼。双方在马岛战争前就大打出手十余年。

智利当局担心的是万一阿根廷战胜英国,回过头来会威胁智利的国家利益。因此智利向英国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协助。

比如当时阿根廷的空军只要一起飞,英国在外海的舰队就会收到智利的预警通知。智利几乎就是英国的免费雷达站。



最后,是我们中国对马岛的态度。

中国对马岛的态度,源于香港问题。中国当时因为香港问题跟英国有矛盾。于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因此当阿根廷与英国开战后,中国非常果断的支持了阿根廷。(中国支持阿根廷,与反对帝国主义没有关系)

马岛战役之后,英国打一场漂亮的战役,向世界各国,主要是对中国狂秀肌肉,大大增加了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谈判筹码。潜台词就是武力威胁中国。于是,中国也就不甘示弱的继续发声力挺阿根廷。中国表示不怕你英的威胁。



香港问题和平解决之后,马岛问题不再是地区热点。中国也就不再明确支持阿根廷。但马岛问题毕竟没解决。也就是说,中国始终可以用马岛问题恶心英国。这是一张可以掐英国脖子的牌。

比如说,当年英国首相卡梅伦会见某某,故意恶心中国。到了第二个月,温总理就访问阿根廷,明确的声明,中国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一切主权,并且开始和阿根廷讨论能源、水利、贸易、本币互换等一系列合作。

前两年,中阿首脑互访,中国再次重申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但是,中国这个世界大国的支持可不是白说说的,是要阿根廷掏真金白银买的。


比如,中阿双方除了签署了正常的经贸和金融方面的协议之外,中核集团的核电站也落户阿根廷。同时,阿根廷还向中国采购破冰船、护卫舰、两栖装甲车等武器装备。

航天方面,阿根廷更是给中国在内乌肯省划出了一片(两百公顷)土地,准许中国建设一个航天器追踪和控制站,使用期限是五十年,并配备人员。航天器追踪站自然也能追踪洲际导弹,也可以收集情报。(厉害了)

更厉害的是,中方将在该土地上享受治外法权,该地不向阿根廷政府交税,更有消息称解放军可驻军150至500人。

据说中阿关系走近了之后,美国和阿根廷的关系也走近了。




总的来说,小国在国际事务中往往只能充当大国博弈的棋子。马岛问题的背后,基本都是几个大国之间互相的博弈。大国会在合适的时间在马岛问题上插手。

其结果就是大国得利,而小国的人民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中国当年也做过棋子,付出很多的代价,并且都是惨痛代价。时至今日,中国也能上桌打牌玩了。


Mer86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该群岛位于南大西洋上,主要由东西两个大岛组成,群岛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台湾岛面积的1/3,距离阿根廷沿岸大约500公里。(马岛地理位置)

马岛最早是由荷兰人在1600年左右发现的,但由于该岛面积不大,并且岛上土地非常贫瘠,所以这里一直无人问津,直到1764年法国人才首先在东岛建立居民点。

在法国人登陆马岛之后,英国人和西班牙人相继登陆该岛。次年,西班牙人出资购买了法国人的定居点,并宣布对该岛拥有主权,紧接着西班牙就将岛上所有的英国人全部驱逐。

1771年,英国人重新登陆马岛的西岛,但几年之后就因经济原因撤出该岛,不过英国政府并没有放弃对马岛的主权声索。

西班牙在马岛的统治维持到了1811年,在阿根廷独立之后,该岛又被转移到阿根廷政府手中。

1833年时隔半个世纪后,英国人再度卷土重来,将岛上的阿根廷官员全部赶走,重新控制了马岛。随后英国人开始向马岛移民,到至1885年,岛上已经有约1800名居民了。1892年,马岛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对于英国人强占马岛,阿根廷政府是非常不满。但限于两国海军实力的差距,阿根廷一直没有武力夺岛。

二战之后,马岛问题被阿根廷提交到联合国。阿根廷政府认为,根据1494年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规定,马岛主权应该归属于西班牙帝国,而阿根廷从西班牙独立之后,马岛主权自然应该归属阿根廷。

对于马岛属于曾属于西班牙事实,英国人是无力反驳的。但是英国政府却坚持认为自己从1833年开始就对马岛进行了实际占有,到二战结束时已经上百年了,因此按照国际法马岛应该属于英国。并且,英国政府又借口维护马岛居民选择权,表示马岛人民不愿意加入阿根廷,所以坚决反对将马岛交给阿根廷。

因为在马岛问题上互不想让,马岛的归属也一直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的心结。

到上世纪80年代初,阿根廷经济已经持续了多年的倒退,当时执政阿根廷的加尔铁里为挽回跌跌不休的民意支持率,决定武力夺取马岛,从而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加尔铁里)

1982年4月2日拂晓,阿根廷军队5000余人登陆马岛并迅速控制全岛。而英国政府闻讯也立即对阿根廷宣战,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派出了一支海军特混编队,远赴南大西洋与阿根廷作战。

在战争打响之后,国际社会立即分成了两大阵营,多国纷纷选边站队。其中除了智利以外,其他全部的拉美国家都一致明确支持阿根廷。

(拉丁美洲大多数国家都曾经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除了巴西以外,大家基本上都将西班牙语,因此在马岛问题上几乎所有拉美国家都支持阿根廷,但由于智利与阿根廷有领土争端,所以智利是暗中支持英国的)

除了拉美国家外,作为阿根廷曾经的宗主国,欧洲的西班牙也公开支持阿根廷,而与西班牙关系密切的葡萄牙也选择支持阿根廷。

但除了葡萄牙和西班牙以外,其他的西欧国家都在明里暗里支持英国,而在英国的施压之下,法国政府更是突然停止了向阿根廷供应飞鱼反舰导弹,大大削弱了阿根廷空军的实力。

总体来看,在英阿开战之后,拉美国家基本上都是支持阿根廷的,而绝大多说欧洲国家则是支持英国的。

除此以外,美国和苏联也在暗中分别支持英国和阿根廷,但是这两国都没有公开的选边战队。

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不必多说,但美国也一直视自己为美洲老大,所以在英阿冲突中美国的身份非常地尴尬。为此,美国也是积极参与调停英阿冲突。不过在战争打响之后,美国还是选择支持英国,毕竟有许多美国人的祖坟都在英国呢。

苏联作为与美国针锋相对的世界两极之一,在马到问题上自然是要力挺阿根廷,但由于地理位置相聚太过遥远,苏联没能帮上太多的忙,不过莫斯科还是对阿根廷进行了声援。

马岛战争前后共打了两个多月,虽然阿根廷空军在海战中曾一举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但碍于两国整体军力的巨大差距,阿根廷最后还是输掉了战争,而本想成为民族英雄的加尔铁里将军也因此下台,这位铁血将军用一场失败的战争成就了英国撒切尔夫人的一世英名。


千佛山车神


马岛战争中,支持英国的大都是美国及其小弟,支持阿根廷的大都是苏联及其小弟,这是美苏争霸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次。

马岛,全称叫做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包含700多个小岛,总面积达到12200平方公里,目前人口3000多人。马岛距离阿根廷本土仅有500公里,距离英国本土则超过10000公里。

马岛到底属于哪个国家,这件事一直有争议。历史上,法国、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都曾在岛上设立定居点。阿根廷独立于1816年,随后派出官员管理马岛。不久后英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于1833年入侵马岛,未开一枪驱逐了阿根廷官员,而阿根廷则是宣布对马岛拥有主权。

这种主权和治权的脱节,一直持续了100多年,期间不断发生矛盾冲突,美国也曾多次介入。终于在1982年这场战争打响了。

当时阿根廷经济衰退、通货膨胀,为了转移国内民众视线,当局认为打一场收复失地的马岛战争,可以挽回民意。而当时英国海外裁军正在进行,阿根廷误以为英国会顺天应人离开马岛,于是出兵登上马岛,他们没想到的是,英国当政的是以强硬著称的铁娘子撒切尔。

撒切尔当时正在和我国进行香港谈判,相对于香港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港口,马岛虽然面积广阔不管是经济还是政治上,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所以,撒切尔为了向全世界秀肌肉,毅然出兵马岛,与阿根廷开战。

这场战争持续了十个星期,255名英军、649名阿军在战争中丧生,当然还有3名马岛居民。

这场战争中,英阿双方谁受到的支持更多呢?

英国的支持者是北约29个成员国,包含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加拿大等,在拉美,只有阿根廷的死对头支持英国。

阿根廷的支持者是华约苏连、东德、波兰、阿尔巴尼亚、捷课、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八国,以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国家。

这时,与苏联处在敌对状态,和美国处在蜜月期的中国态度,很值得玩味。

我国当时和英国正在进行香港问题谈判,我国的钢铁公司同志,提出一国两制的大智慧,又在这场战争中宣称支持阿根廷。但这种支持,仅仅是口头上的,实际上和中立差不多。

英阿马岛战争后,阿根廷军政府倒台,撒切尔在第二年获得连任,英国貌似恢复了昔日殖民大国的地位。连任的铁娘子撒切尔,最后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向钢铁公司屈服,归还了香港。

钢铁公司专治铁娘子,不服不行啊!


历史知事


这个问题其实又是个屁股决定脑袋的问题。

马岛之争的争议点,其实就是主权归属的依据来源。英国的理由是马岛的第一批居民是1765年英国移民,虽然在1770年被西班牙人逐出,但是英国移民是第一批马岛的居民是毫无争议的,所以英国的理由可以说是有史以来。



阿根廷对于马岛主权的诉求,主要理由是西班牙在驱逐英国移民后,在马岛的西班牙定居点一直存在到1811年。在1816年,从西班牙殖民帝国独立的阿根廷,以马岛作为殖民地遗产而提出主权诉求,所以阿根廷的理由可以说是殖民地独立问题。



在二战后,在国际大环境总体上默认现实,反对武力解决领土问题的大趋势下,英阿双方的理由出现一定的反转。由于阿根廷未直接管辖马岛,所以拿出了1493的教皇敕令,根据当时的条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世界殖民地,阿根廷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故马岛自然也是西班牙殖民帝国的领土。阿根廷作为从西班牙独立的现代主权国家,对马岛自然有天然的领土诉求。



英国则利用国际氛围,提出自1833年以来,英国始终对马岛进行有效管辖,其主权归属是公开、持续的,在此基础上,马岛的归属问题应该采用的联合国倡议的公民自决原则,以公投的方式决定马岛主权的归属问题。

所以在二战后,英阿双方对于马岛主权的争议,成为了历史理由和现实理由之争,双方的论据都可以说比较充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于采纳历史原因还是现实原因。以历史原因为准,按照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帝国时期的依据,阿根廷对于马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按照现实理由,马岛的公投结果显示英国将拥有马岛的主权。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对于马岛之争多是一个围观态度。现在的阿根廷和英国,都没有逼迫其他国家在马岛问题上二选一的实力,实际上阿根廷目前也没有决心拿回马岛,所以其他国家对于马岛之争的态度,主要的一个原则是不能殃及自身。

同为殖民地独立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由于和阿根廷有大量的合作和共同的地缘关系,所以在马岛问题上支持阿根廷。这一态度在2012年美洲国家峰会等会议中多次印证。同时存在主权问题,比如我们,需要以历史理由来面对领土纷争的国家也会支持阿根廷,这种态度实际上是争夺领土纷争的解释权。



不过所谓表态支持,多是口头上支持,英国虽然在二战后从日不落帝国衰落成一个区域强国,只能依靠抱美国大腿才保持了全球影响力,加上目前脱欧问题,使得英国进一步呈衰落趋势,但是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并没有哪个国家会为了阿根廷直接得罪英国。

而阿根廷作为少有的可以算从发达国家堕落成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长期深陷中等收入陷阱,加上国内政治局势不稳定,其国力和英国的差距越来越大。82年还有一战之力,现在阿根廷已经无力在马岛上与英国进行直接对抗了。



其实在马岛之争上,就可以看出国际关系赤裸裸的利益之争。支持阿根廷的国家多是和阿根廷有更多利益往来,或者需要以马岛之争的解决思路来为自身的领土之争谋利,都不是为了什么大义问题。


L夕惕若


老金为你发掘国际风云背后的故事!

老金认为,支持阿根廷最主要的国家是苏联,支持英国最主要的国家是美国法国

发生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是一场关于领土纠纷的海陆战争,以英国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控制权结束,是冷战时期规模最大,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海空联合作战,同时也创造了海上远程战略投送的经典战例

因为发生在冷战时期,美苏自然就会选择一方支持,跟另一方干,英国是北约国家,苏联自然就支持阿根廷,不过苏联可能有点远,没有武器方面的支持,但提供了卫星侦查情报,宇宙1411号侦察卫星发现英国42级驱逐舰谢菲尔德号远离航母,为航母编队提供预警,及时通知了阿根廷,阿根廷出动两架超军旗攻击机,用法制飞鱼空对舰导弹击沉了谢菲尔德号!

阿根廷当时的总统加尔铁里自认为跟美国总统里根关系不错,一旦反动战争,美国不至于跟阿根廷过不去,至少不会公开反对阿根廷,结果和英国一宣战,美国立即提议对阿根廷制裁,最严厉的制裁就是对阿根廷武器禁运,禁止任何国家向阿根廷出售武器;

加尔铁里傻眼了,

老金认为,阿根廷有这样一位没有战略眼光的总统,没有做基本的战略分析,就贸然挑起马岛战争,阿根廷失败命运是注定的。

美国对英国的支持不仅是在联合国通过对阿根廷的武器禁运,还在后勤上给予英国支持,英国距离马岛13000公里,远征舰队如果没有中途补给,到马岛就没有多少油料参加战斗了,

美国为英国开放了大西洋中部的阿松森岛基地,提供了6.3万磅航空燃油,后来转运了100万加仑航空燃油,240万加仑油料,还在通信,情报,气象,海底声呐系统给予英国大力支持,甚至出动了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飞抵马岛,将马岛的阿根廷兵力,舰艇部署等情报给了英国;

老金认为,给英国大力支持的不仅有美国,还有另一个国家,法国;

法国给了英国一个关键性的信息,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

阿根廷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的是法国的飞鱼导弹,是当时突防能力比较强的反舰导弹,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得知消息后,就通过密使将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告诉了英国,也显示关键时刻法国站在北约一边,尽管平时法国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英国得到飞鱼导弹的雷达频率后,实施了有效的干扰,阿根廷再没有导弹碰到英国军舰了。

失去了海空军的保护,阿根廷守卫马岛的部队就成了瓮中之鳖,很快被团灭;

英军凯旋。


老金看世界 解析国际风云背后的故事!

关注 老金看世界 头条号!天天有故事!


老金看世界


就英阿马岛战争来说,一个发大资本主义国家,一个发展中的落后国家(姑且这么说吧),就世界上所谓的几个发达国家,无非说的就是英法美德日澳加西意这些国家,英阿战争爆发的国际大背景是冷战时期,因此美苏两个大国的态度也很重要。(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就从两极格局中的两个超级大国说起,可以这样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肯定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凡是美国支持的前苏联就坚决反对;凡是前苏联乐意的,美国肯定是苦瓜脸。

其实对于英阿战争,美国倒是左右为难了一回,因为美国向来把整个美洲视为自己的后院,不容他人染指,更不可能答应未经他的允许,发动战争,但这次却不一样,英国作为美国的好哥们,很多祖坟都在英国埋着呢。


要是不支持英国,显得不够意思,要是支持英国,后院的阿根廷铁定吃大亏,于是美国就冲当了老好人,两边都忙,谁枪不够使了想借,只要张嘴,美国没有不答应的,但前苏联则没有投鼠忌器的顾虑。

能在美国的后院放把火找点事,前苏联向来乐此不疲,因此前苏联直接宣布支持阿根廷,阿根廷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独立后还保持着很好的关系,因此西班牙难得的脱离了北约体系。

支持自己的小弟阿根廷,其他的则几乎步调一致的选择了支持英国,群殴别人,尤其是群殴若小国家向来是这些所谓的发达文明国家的拿手好戏,因此英国最后取得战争的胜利并不让人意外!


历史三日谈


中国一直都是支持阿根廷的,所以一直称马岛战争。在日本和苏联(俄罗斯)四个岛屿的争端上,早年支持日本,所以称北方四岛,后来变成千岛群岛。在日本和南朝鲜之间的岛屿争端则不持立场,两个名称同时说,独岛或竹岛


眾妙之門


从地理上看,跟阿根廷没毛病,英国非得插一刀,


小主宰呜啦啦


从我的视角看问题,我觉得在上几个世纪,英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没有之一。英国的触角,几乎遍及全球,它所殖民、统治的地方,只要不持续抵抗,都很发达,它的语言被绝大多数国家使用和接受,即便日渐没落的今天,仍有许多国家视女王为最高君主,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以它为核心的联邦至今达50多个,就连称霸世界的美国,其多数白人也承认源自英国,曾经交恶,但如今是最好的盟友,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