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都怎么称呼中国?

是何年


东南亚各国作为中国的邻居,与中国一直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目前为止,东南亚有着十个国家,下面将会一一介绍他们对于中国的称呼。除了最后一个东帝汶之外,十个国家联合一起成立了东盟十国。


▲地图上是对于其他国家的称呼

1.越南🇻🇳:Trung Quốc

越南对于中国的称呼,是来自汉语——中国的音译,没有什么很复杂的意思。不过越南和中国的渊源非常深,因为在宋朝以前,越南都是中国的郡县。

当时一般称呼越南为交趾或者安南,一直到公元968年,他们自己建立了大胜明皇帝,从此之后脱离了中国的管辖。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但是一直是作为中国的藩邦国家。

2.老挝🇱🇦:ຈີນ 音chin(jin)

老挝对于中国的称呼,是来源于英语China的音译,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周朝到汉朝之间,我们称呼老挝是掸国。唐代之后,称呼他们为道明国,中间名字改来改去好几次。

一直到1893年,老挝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二战当中也被日本占领过,一直到二战结束之后宣布独立。不过紧随着又被法国占领,直到1953年宣布独立,并在1975年废除了君主制,建立了老挝共和国。


▲同上

3.柬埔寨🇰🇭:ចិន 音chen(zhen)

柬埔寨和老挝一样,他们对于中国的称呼也是来自于英语China的音译。古代中国对于柬埔寨的称呼那就多了,几乎一个朝代一个样。

汉朝称柬埔寨为“扶南”,隋朝称“真腊”,唐代称“吉篾”,宋代复称“真腊”,元代称“甘孛智”或“澉浦只”。明万历后,始称“柬埔寨”。

至于柬埔寨的称呼,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高棉人英雄坎布在当地建立一个国家之后,被当地人称作是英雄,当地人也被称作坎普查人,国家被称作坎普查国。不过后来名字被以讹传讹,成了现在的柬埔寨。

4.泰国🇹🇭:จีน cīn(jin)

在泰语当中,他们称呼中国为昆真(จีน cīn)也有是jin的。有人说后面的jin指的是秦,说的是当时的秦始皇。然而这只不过是很多人的意淫罢了,秦国距离现在年代太久远不说,而且二室而亡怎么可能对周边国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公元1296年,周达观作为元朝的使节,前往真腊国(柬埔寨)。回国之后,他把柬埔寨西边的国家称作是暹罗,也就是今天的泰国,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暹罗的名字。意思是皮肤黝黑的一群人,后来也就被一直延续了下去。


▲同上

5.缅甸🇲🇲:တရုတ် 音tarote(ta lou)

在缅甸语当中,他们称呼中国为德祐,当然这是语音翻译过来。因为在缅甸语当中,တစ္ရုပ္与တရုတ်发音一样,而တစ္ရုပ္代表着“相同的样子”。

之所以会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缅甸人第一次见到中国人之后,他们发现和自己的样子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同一个样子。虽然后来缅甸语也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发展,尽管样子在不断的改变,但是发音一直没有多少区别。

中国古代对于缅甸的称呼,通常有掸国 / 骠国 / 蒲甘这三种。比如说其中的骠国,是因为骠是藏缅体系中的一支,所以中原王朝称呼他们为骠国。

公元801年骠国王雍羌派遣儿子前往唐朝进贡,带来了诸多的宝物。而如今缅甸的称呼是开始于宋朝,在公元1106年,大理的使节来到宋朝觐见,中间带来了缅甸的使节。

由于宋朝认为缅甸山高路远,而且中间道路祖国,所以称呼他们为缅。又因为当时中国和缅甸接壤部分的山谷当中称为甸,所以也就有了缅甸的称呼。

6.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China

上面这三个国家的关系比较亲,当然说的是在语言文化程度上面,他们基本上都是通用的马来语。他们对于中国的称呼,基本上都是英语China。但是其中的新加坡,其文化上面受中国的影响非常大,很多人经常说中文,称呼我们为中国。
▲同上

古代称呼马来西亚为柔佛或者马六甲,称呼文莱则是泥国,新加坡则是淡马锡 / 星洲。其中的马来西亚名字由来,大部分都是因为在当地建立的国家为名字称呼。新加坡是因为这里曾经作为重要的港口,有非常多往来的船只。

传说苏门答腊的王子来到新加坡,想建立一座新的城市。但是在沙滩上面遇到了一只狮子的攻击,然而之前从来没有见过,就问旁边的人叫什么名字?周围的人信口回答狮子,于是王子在此地建立狮城,在樊文中Singa 意即“狮子”,pore 意即“城堡”。

9.印尼🇮🇩:T iongkok

印尼曾经在1950年与中国建交,刚开始的时候就是上面的称呼,来源于中国China的音译。后来由于印尼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华运动,在和其断交之后,印尼也禁止民众称呼中国为T iongkok。

并且侮辱性的称呼中国为支那,在他们的语言中就是Cina,一直到1990年与中国恢复建交,他们才改为China。不过在1998年又再次爆发反华运动,之前的名字又再度被提起来。

一直到2014年,印尼总统甚至不惜专门发布新的政令,要求将中国的名字称呼为T iongkok,侧面也说明了中国的强大。中国古代一直称呼他们为爪哇 / 三佛齐,这是在当地最著名的古国。


▲同上

10.菲律宾🇵🇭:Tsina

上面的读音是齐纳,也是根据英语China对于中国的音译。古代中国对于菲律宾的称呼是苏禄国,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不过当时菲律宾的一个国王,在清朝的时候,曾经上书乾隆,希望能够并入到中国,不过最后被她给拒绝了。

11.东帝汶🇹🇱:Xina

该国家也属于印尼语体系,对于中国的称呼也是来自于音译。他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很多物资都是需要靠其他国家资助,一直到2002年才宣布的独立。


史之策


首先介绍有多少东南亚国家,分别是谁。

东南亚一共有十一个国家,他们分别是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这十一个国家中又是个是现在的东盟成员,就东帝汶不是。

其中只有老挝是内陆国,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老挝、越南、缅甸。这十一个国家很有趣,历史上十分的混乱,尤其是海岛国。比如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在十九世纪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的原住民地区还是十分的落后,依然是原始社会一般。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的到来,虽然对原住民造成了很大伤害,但是对于地区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strong>

要想拨开十一个国家的层层迷雾是很庞大的一件事情,笔者也做不到一个一个的叙述清楚。笔者打算之讲一些有一定历史的国家,比如说老挝,越南等。像新加坡这种比较新的国家,称呼自然是中国。尽管可能还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外号,但是上不了台面,笔者也就不说了。

他们在以前的时候叫中国什么?为什么这么叫?

首先是于中国接壤的国家:老挝、缅甸、越南。这三个国家属老挝和缅甸跟中国关系好,越南由于一些事情,并不是很愉快。缅甸称呼中国为:德祐。有学者认为是因为元朝的德祐皇帝。笔者认为并不是,首先在很早之前缅甸已经存在了,有专家认真的寻找过一些线索,发现在元朝之前的唐朝,缅甸就称呼中国为德祐。

德祐是音译过来的词,各位看客冷静一下,不必高潮。德祐在缅甸语中的意思是“同一个样子”。有人说可能缅甸人第一次见中国人的时候觉得中国人长得和他们很像是同一个样子。笔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德祐的意思不只有“同一个样子”的意思,它还有“相似但有一些区别”这个意思。

这就很值得玩味了,笔者得出的结论是:缅甸与我国的云南接壤,云南是我国几乎一半的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之地,而缅甸有很多民族虽然叫法和中国的不一样,但是都是同一个根;但是云南不只有少数民族还有汉族人,在很早之前也是这样子。

所以缅甸对云南的那些少数民族是很亲的,但是也认识到了中国最主要的民族是汉族,在很早之前去云南的汉族人非富即贵,流放的也是大臣,和他们还是有一点差距的;所以叫中国“德祐”,“长的一样,但是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老挝人称中国为“chin”。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认为是秦字的音译。首先是秦始皇派了三十万大军南征北越,很有可能在那个时候一些人或流窜或自然迁徙到了老挝,可能是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在老挝语中“chin”有尊敬,害怕的意思。

所以笔者认为有可能是秦朝的过于强大,加上秦朝三十大军的铁血征伐,别人一问“我们北边的国家叫什么?”“秦”。在古汉语中秦也不是现在的普通话的秦,我国南方的客家人读“秦”的读音差不多是这个读音。不止是老挝,在古代很多东南亚国家或者部落都叫中国“chin”。

越南在近现代一度称呼中国为“支那”,其实支那本意没什么,只是“CHINA”的音译,只不过由于中国屈辱的近代史使得这一词汇变成了一种具有侮辱性的词汇。话虽这样讲,现在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中国人认为支那是一个侮辱性的词汇。

<strong>

现在几乎也是成为了一种默认,支那是一种蔑视,一种不尊敬,是中国人心中最不喜欢听的一个词汇之一。越南之所以在近现代这么称呼中国,主要还是因为两次越南战争。越南虽然战败了,但是并不服,有点耍无赖的意思。而且现在越南也是东南亚各国反华势力比较大的地方。

在古代的时候越南是不敢这么称呼中国的,别说污蔑的词汇了。就是不表达尊敬都会觉得心里不踏实,因为在古代的时候越南几乎是不能独立的国家,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历史上中原王朝曾经与越南发生了很多次的战争,越南几乎没赢过。

所以那个时候越南称呼中国为“天朝”“京”,都是一些尊敬的词汇。有时候也会称呼北朝,但都是在中原比较混乱,实力比较衰弱的时候。

笔者有话要说笔者认为东南亚各国对中国的称呼在一定的阶段是有变化的,比如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殖民东南亚各国之后。大家对中国的称呼比较统一:‘CHINA’。只是由于不同地区的人发音不一样,所以叫出来的味道也会不一样。英语还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呢,何况不说英语的国家的百姓正确发音是很困难的。

在再早之前与中国有接触,但是没有战争没有侵略的地区和部落民族会称呼中国为“秦”。与中国有很深关系的国家,一般都屈服于中原帝国的威慑,称呼会比较尊敬一些。


无笔史官


在东南亚地区,有11个国家,分别是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其中越南、老挝、缅甸3国与中国接壤,除了东帝汶,剩下的10个国家组成了东盟10国。



那么这11个国家都是怎么称呼中国的那?

在缅甸,缅甸人称呼中国为“德由”,在中国元朝时期,缅甸称元世祖忽必烈为“德由皇帝”,但历史上“德由”的由来,说法不一,大体上可以说是当时蒙古人入侵缅甸时流传下来的称呼。

老挝人民是非常友好的,同时他们又害怕中国人,觉得中国人没有礼貌,又很自私,办事不讲诚信,老挝称呼中国为“Chin(jin)”,这是发音,我是翻译不过来啊!

在泰国泰语里,中国人被称为“昆真(kon jin)”,而“jin”的意思,有学者认为是指“秦”,就是“秦王扫六合”的秦,历史上泰国与我们秦帝国来往密切的。

在古代,越南称呼中国为“北朝”,越南其实自古以来就与中国血脉相连,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记得有个传说,说《水浒传》中的阮氏兄弟逃到越南,后来阮氏的后人还做了越南的皇帝。



柬埔寨与中国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有“柬铁”之称,柬埔寨的人民也很羡慕我国的发展,而柬埔寨称呼中国的发音是“chen(zhen)”,怎么读我也不会,哈哈。

菲律宾在乾隆时期,差点成了大清国的领土,称呼中国的发音是“Tsina”,有人知道怎么读出来吗?

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基本上称呼中国就比较相近了,发音都是“china”,而新加坡华人居多,说国语的人也多,汉语发音就是“中国”。



印度尼西亚,大家都比较了解,发生过很多不愉快的事,刚开始的时候称中国为“cina”,就是日本人所说的“支那”意思,2014年才正式改为“Tionkok”,就是“中国”二字的音译。

东帝汶,称呼中国的发音为“xina”,可能是由闽南语或者客家话转化过来的,与中国的关系也不错,看网上图片,东帝汶的钱币上还印有中国汉语文字。


杂七杂八的事


东南亚国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其中总共有十一个国家,与中国接壤的就有缅甸,越南、老挝三国。如果说起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称呼,还得提起一个伟大的皇帝,那就是秦始皇。现在东南亚诸国对中国的称呼,多少都与秦朝有点关系。首先来看有代表性的缅甸。

缅甸语称呼中国为“德祐”,如果对缅甸语熟悉的朋友可能知道,这个称呼与缅甸语的另外一个词语是一样的读法,那就是“同样”。所以可以猜猜,这个称呼的背后应该是缅甸人第一次见到中国人的情况,当第一次见面,缅甸人可能认为中国人跟他们长得一模一样,所以才有了“德祐”这个称呼。后来,随着文字的书写形式改变,虽然书写跟当初不一样了,但是读音基本是一致的。在缅甸,对于中国人还有另外一种称呼,叫做“瑞苗胞波”,这个称呼可以理解为一种尊称,表达的是中国和缅甸的友好关系。因为在缅甸语中,“瑞苗胞波”有“亲戚”的意思。

其次再说一下泰国。泰国语中,对中国的称呼音译过来就是“昆真”的意思。昆真的泰语写法为“Kon Jin”,想来”jin”应该是跟秦朝有关的,有“秦”的意思。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毕竟泰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和中国有交往了。还有一个代表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对于印尼的印象大概就是那两次著名的排华事件了。那么在印尼语中对于中国人是怎么称呼的呢?在印尼的官方报刊电视台中,对于中国称为“支那人民共和国”。可见这龟孙子比日本人还可恶,毕竟在二战后,美国就要求日本政府不得在公开场合称呼中国为“支那”,而印尼这个小国家还敢在公开场合这样称呼。

此外,老挝称中国为“Chin”,想来还是跟秦朝有关系吧。古代的越南称呼中国为“北朝”,这个很好理解,毕竟越南在中国南方。柬埔寨由于跟中国关系比较好,所以称呼也很友好,叫做“chen”,对于说中国话的中国人,在柬埔寨的地位很高,他们很尊敬的称呼为“老板”。菲律宾称呼中国为“Tsina”,意思是跟英语“China”差不多。至于以华人居多的新加坡,会说汉语的都称“中国”,不会说汉语的就叫做“china”。东帝汶的话,称中国为“xina”,或许是根据闽南语演变过来的,由于不会说闽南语,所以不太清楚。


木剑温不胜


东南亚的国家在亚洲东南部、中国的南方,这些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之上,总共有11个国家,即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其中越南、老挝、缅甸三国还是与我国陆地接壤的。


中南半岛因在中国的南方而得名,马来群岛的马来人在中国的唐代就有不少人以昆仑奴或是商人的形式流入中国,越南、泰国等国家还曾是我国古代王朝的附属国之一,所以他们在历史上大多是与中国交流密切的。

那么历史上这些与中国交流密切的东南亚国家,到底是如何称呼中国的呢?这里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

越南在历史上对中国的称呼是为北朝,因为在历史上大多时候越南都是中国附属国,向古代中国王朝称臣,而中国又在越南北方,所以称为北朝。越南将秦人赵陀建立的南越国看作为自己的政权,而赵陀也是被称为是“北人”。如今则是称中国为Trung Quốc,这是属于秦的音译。

老挝、泰国、对中国的称是“jin”,柬埔寨则是“zhen”,应该也是“秦”的音译了。这都和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秦朝有关,这说明秦当时的影响力已经不单是在越南了,甚至还波及到了附近的老挝、泰国、柬埔寨。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它们都不是秦的音译,而是china演变成的不同形式,因为秦即chin,而a又有地域的意思,所以秦即china。

缅甸则是称为(ta lou),音译过来是突厥和大元的意思,这可能与蒙古建立的大元帝国有关,忽必烈势力范围曾到达过这。除了这个,缅甸人还会称中国人为“瑞苗胞波”,意思就是“亲戚”,以此来表明中缅关系友好。

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大都是直接称呼“china”,翻译过来就是中国了。而在新加坡很多人都会说中文,有的就直接像我们一样称呼中国了。


印度尼西亚就是我们经常在影视剧里看到的爪哇古国。他们在1950年与我国建交时管中国叫Tiongkok,这个就是中国的音译。但在后来印尼与中国断交,印尼禁止称中国为Tiongkok,而是叫中国为支那,即Cina。支那虽在早期不是贬义,但在二战后日本人用这称呼用作侮辱中国人后,这个词已经是贬义了。 一直到2014年,印尼总统才专门发布新的政令,将中国的名字恢复称呼为Tiongkok,又或者叫做Tionghoa,意思为中华。不过老一辈的印尼人还是有不少称中国为Cina的,这个是已经叫习惯的原因了。

菲律宾称为Tsina,应该是china转换过来的。东帝汶称中国为Xina,也是china演变过来的,而且有可能是由闽南语或者客家话演变过来的。

以上就是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称呼,其实大多称呼都脱不了一个词那就是“china”。


夏目历史君


东南亚的十几个国家,对中国的称呼也略有不同,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为邻国的他们,是如何称呼中国的。


泰国、柬埔寨、老挝,都是崇拜中国的秦朝时期,是一扫六合,统一中原的秦始皇的狂热粉丝,所以,他们称呼中国的发音都和“秦”相近,泰语发音“Jin”,柬埔寨语发音“zhen”,老挝语发音“jin”,他们对中国的称谓都是“大秦”。

印尼称中国为“中华”,印尼语的发音取自闽南语“中国”的发音,发音类似于“中华”。越南语和印尼语类似,对中国的称谓发音很像“中国”,是最接近普通话中“中国”发音的两个国家。



缅甸语对中国的称呼是“tarut”,可翻译为“大元”或“突厥”。菲律宾语中,用cina称呼中国,音译为“支那”,值得一提的是,“支那”在这里并没有贬义的意思,因为其发音很像英文“china”,所以衍生出这样一个名词。


马来西亚,文莱和新加坡,都称呼中国为“china”,也就是英文“中国”。其中,马来西亚和文莱的官方语言是马来语,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中也有马来语。所以,这几个国家对于中国的称呼是最国际化的。


历史密探


东南亚有十一个国家,分别是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其中越南、老挝、缅甸3国与中国接壤,其他国家大多与中国隔海相望。除了东帝汶,剩下的10个国家组成了东盟10国。东帝汶成立时间较晚,目前还只是东盟观察国。那么这11个国家都是怎么称呼中国的?


缅甸,缅甸人称呼中国为“德由(缅甸语是တရုတ္)”,据说是在中国元朝时期,缅甸称元世祖忽必烈为“德由皇帝”,但历史上“德由”的由来,说法不一,还有一种是说缅甸人在遇到中国人时,发现跟自己长得一样,就称中国为တရုတ္,因为在缅甸语中တစ္ရုပ္跟တရုတ္十分相似,而前者的意思是同一个样子。大概就是一开始称中国人为“同一个样子”,但在历史演变中就慢慢变成了တရုတ္。但大体上可以说是当时蒙古人入侵缅甸时流传下来的称呼。还有一些称呼是来自于缅甸少数地区,或者说是对中国友谊的一种象征。“瑞苗胞波”是缅甸对中国的另外一个叫法,意思大概就是“亲戚,同胞”,这就是缅甸对中国友好的象征了。而在缅北一些地区,孟邦等地称呼国人为ေလာပန္း,就是中国“老板”的音译,因为中缅交界地区贸易比较频繁,这也是受到了贸易的影响。而在果敢一带当然称呼中国为中国了,使用的都是汉字汉语。


老挝人民是非常友好的,同时他们又害怕中国人,因为中国人在历朝历代多少都征服过老挝,老挝称呼中国为“Chin(jin)”。这个叫法主要来自于英语的“china”。

在泰国泰语里,中国人被称为“昆真(kon jin)”,而“jin”的意思,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指“秦”,就是秦朝的秦,可见历史上泰国与我们的秦帝国来往密切的。也能说明秦朝在对南方的扩张中是很明显的。

还有一种说法,泰国老挝等称中国为“jin”的国家,这个“jin”的意思是京。意思就是京城。有些说法认为东南亚地区的人是商周时期,中原人南下发展起来的。跟中国的苗彝等族有关,所以称中国为“京城”。

在古代,越南称呼中国为“北朝”,越南其实自古以来就与中国血脉相连,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附属国。而现在越南称呼中国人为“Trung QuÔc”,就是中国的音译。

柬埔寨与中国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有“柬铁”之称,柬埔寨的人民也很羡慕我国的发展,而柬埔寨称呼中国的发音是“chen(zhen)”。这个称呼也是来自“china”的高棉语音译。

菲律宾在乾隆时期,差点成了大清国的领土,称呼中国的发音是“Tsina”。这个称呼也是来自“china”的音译。

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同行的语言都包括了英语,所以基本上称呼中国就比较相近了,发音都是“china”,而在这些国家的华人社区,华人多,说国语的人也多,汉语发音就是“中国”。

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跟中国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不愉快的事。本来印尼跟马来西亚、文莱和新加坡的官方语言都有马来语,是同一种语言。但在印尼却叫印尼语。由于印尼历史上反华,在二战以前,中国还是很羸弱的时候,印尼学习日本人称中国为“cina”,就是“支那”的意思。1946年二战以后,盟国最高司令部的调查认为“支那”称谓含有贬意,要求日本政府及东南亚各国不得在公文和公开场合使用该词。印尼也就废除了这种叫法,改称中国为中国的音译“Tionkok”。但是“九零三”事件以后,苏哈托政权发动政变上台,大肆反华,杀害了近10万华人。中国和其断交,印尼1966年开始禁止将中国再称为Tiongkok,而要求只能称为Cina,也就是支那。直到苏哈托政府倒台,与中国重新建交以后,在中国的要求下,将“cina”中国拼写为“china”。虽然词变了,但是本质没变,依旧含有支那的贬义。直到2014年,印尼官方发布政令,中国一词由China正式改为Tiongkok,也就是中国二字的音译。



东帝汶,东南亚最年轻的国家,2002年才独立。东帝汶称呼中国的发音为“xina”,来源大概是由闽南语或者客家话转化过来的,东帝汶与中国的关系也不错。东帝汶的钱币上还印有中国汉语文字。


藤树先生


看了一下现在的其它答案,感觉有好多误导。

东南亚现在差不多有十个国家,其中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新加坡四国的国语事实上都是马来语,只是在印尼这种语言叫印尼语但事实上和马来语基本一样的。这四个国家对中国的称呼情况比较复杂,放在后面说。



其它六个国家里,越南语里中国是汉语“中国”两字的音译Trung Quốc,缅甸语里是渊源很复杂的Tarut,其它几个国家(泰国、老挝、柬埔寨、菲律宾)基本都China的音译,包括泰语里的Jin也可以说是China一词的变异。

而开头提到的四个马来语国家,新加坡因为同时也说中文,所以用中文时自然会将中国称为“中国”,但用马来语时则会和其它马来语国家一样,把中国称为China或者Cina。这两个词是同一个词的不同拼写,其实是一个词,严格的说,如果再音译回来,都是“支那”。但印尼的确实有些特殊,但现在的情况却和网上传的正好相反。

印尼在独立后,1950年和中国建交,自那时起印尼官方就管中国叫Tiongkok,就是中国两字的音译。但后来印尼苏哈托政权发动政变上台后,大肆反华,中国和其断交,印尼1966年开始禁止将中国再称为Tiongkok,而要求只能称为Cina,也就是支那。

1990年中国和印尼恢复外交关系,应中国要求,印尼将中国一词的拼写由Cina改成China,但刚才说了,这个词的本质没变。不过在1998年大排华事件之后,印尼苏哈托政权跨台,新的民选政府则废除了印尼法律里的各种排华条款。在2014年,印尼总统专门发布政令,将印尼语里的中国一词由China正式改为Tiongkok,也就是中国二字的音译。所以现在的印尼反而是马来语国家里唯一将中国称为中国的国家了。

不过官方名称虽然改了,印尼民间一下子还改不过来,多数老百姓还是基于习惯和其它马来语国家一样,把中国称为China或者Cina。


桃花石杂谈


东南亚国家联盟目前有十个国家,各自称呼中国的发音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能找出历史渊源。

我们先拿泰国来举个例子,中泰两国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往来,在泰语里,中国人被称为昆真 (Kon Jin), jin应该是指“秦”。现在很多语言中对中国的称呼都和“秦”有关,比如伊朗也是如此。不过俄罗斯等国对中国的称呼是是根据“契丹”演化过来的。

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有代表性的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是怎么称呼中国的。众所周知,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联盟里比较排斥华人的,因为有过两次大规模的排华历史,所以也可以想见印尼语中对中国的蔑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6年盟国最高司令部的调查认为“支那”称谓含有贬意,要求日本政府不得在公文和公开场合使用该词。然而印尼竟敢称中国为支那。九三零事件成为印尼官方对中国之称呼的转折点。印尼官方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相继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称为“支那人民共和国”,将中国侨民改称“支那侨民”。可参加杨津涛老师在2014年的的一篇文章。

另外还有一些新加坡人或者马来西亚人是这样称呼中国的。

他们讲中文的时候都成为中国,但是英语就不是China了。很多年纪比较小的年轻人常常把CHINA叫CHEENA(读"支那"). CHEENA 原本在许多地方包括西方国家的意思是中文或华人, 但是对这些年轻人来说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那就是"土包子". 他们就以CHEENA来称呼中国或在新加坡的中国人. 而老一辈说方言的新加坡人普遍称中国为唐山, 那儿的人就叫唐山人.


本来世界观


东南亚共有11个国家,其中,缅甸、越南、老挝还和中国接壤。

要说东南亚所有国家对中国的称呼,这还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语言不通,要真正了解还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作为一位缅甸语的爱好者,我想来给大家讲讲缅甸对中国的称呼以及其中的一些故事。缅甸称中国为တရုတ္(音译:德祐)。关于缅甸人为什么会这么称呼中国人也有一个小故事。တရုတ္ 在缅语中和တစ္ရုပ္的发音相同,而后者的意思如果翻译过来的话就是“同一个样子”的意思。所以人们就推测,缅甸人在第一次见到中国人的时候,发现中国人和他们长相很相似,几乎一样。所以就称叫中国人တစ္ရုပ္(同一个样子),后来,随着缅甸文字的不演变,中国一词最终演变成了现在的写法,但是发音还是和原来一样。

缅甸人除了称中国人为တရုတ္ 以外,还会用“瑞苗胞波”来称呼中国人或者是形容中缅之间的友好关系。“瑞苗胞波”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亲戚、同胞”,也说明中缅民族之间的悠久的关系。


此外,除了这些最广泛的称呼之外,在缅甸的部分地区,比如说孟邦等地,他们喜欢称中国人为ေလာပန္း,其实这个词就是中文的“老板”音译过去的。此外,缅甸人还会用中国人来做一些比喻,比如说当一个人非常白非常白的时候,朋友之间相互开玩笑就会称他为“တရုတ္မသာ”,意思就是“中国僵尸”。这也是因为中国的一些僵尸片在缅甸播放之后引起了缅甸人联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