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現在小牛犢越來越少,很多養牛戶還不養可繁育小牛犢的母牛,這是為什麼?

高青豔芳家庭農場


這個確實是這樣的情況,我們國內在開春之際,能繁母牛的價格和犢牛的價格都會上漲,但相比於母牛來說犢牛更好出售,而且一般也是在300-400斤的犢牛,這個是很多人都喜歡購買的,為什麼他們寧願要賺錢少一點的犢牛,也不願意要能繁母牛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原因分析

1.投資時間長:能繁母牛一般投資的時間都非常長,母牛妊娠期需要285天而且前一段時間還需要配種,再加上育肥如果做的差一點,差不多三年才可以出欄,這樣的投資週期特別長,並不是每一個養殖戶都願意做的,我們這個圈子裡面也有自繁自育的,但是他整天都對我們說沒錢賺,投資了三四年了,現在全都是飼料還有一圈的肉牛,可見肉牛的週期是多麼的漫長。


2.風險大:首先我們不確定能繁母牛是否有一些繁殖性的疾病,再一個就是母牛在分娩的時候需要度過三關,大概有分娩關,初乳關,疾病預防關(腹瀉,肺炎,胃腸炎),風險都是非常大的,如果不能夠保證成活率,那賠錢的可不是一點半點,真的有可能讓你心疼大半夜。

犢牛投資

1.風險相對小:犢牛的投資風險相對比較小,首先是我們不擔心他有繁殖性的疾病,再一個就是出生以後的三關基本上已經度過,而且在購買的時候抵抗力都比較強,管理相對也比較簡單。

2.集中育肥方便:我們在進行後期集中育肥的時候非常的方便,可以大包大攬的進行全部管理,如果是一些能繁母牛,我們還要考慮到他的妊娠情況,飼料搭配情況等。而牛犢的投資相對來說就比較簡單了,管理著更加簡單。


3.效益最好:犢牛的投資相對來說效益是最好的,無論是考慮到他的風險還是回報率,這樣養殖它的效益都非常高,一般我們投資都是300到400斤左右的,這個效益是最高的。

而且我們在買牛的時候一般也遵從以下幾點,能買地上跑的,不買肚子有的,能買公的就不買母的等,這些都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尤其是山東河南等地區,這些水分比較大的養殖場。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有人說現在小牛犢越來越少,很多養牛戶還不養可繁育小牛犢的母牛,這是為什麼?

現在小牛犢越來越少,很多養牛戶還不養可繁育小牛犢的母牛,這是真實的,從2008年至2016年,能繁母牛的數量從1560萬頭下降為1400萬頭,繁殖母牛存欄量一年比一年少,牛犢自然就少,為什麼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有,


第一是從2018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施行《環境保護稅法》。該稅法明確指出了“誰汙染,誰收費”的原則,這就意味著農村養殖戶要面臨著繳納環保稅了。養殖牛數目在50頭以上就要繳稅,如果農戶養了500頭豬,綜合算下來要繳納稅在1300左右。受環保稅開徵和基礎母牛擴群增量項目取消等多方面影響,能繁母牛存欄呈下降趨勢。在環保壓力的影響下,各地出現了規模養殖場關閉、停養的情況。


第二是農業機械化的普及不需要用牛來耕地,購置農機具政府予以補貼,農田不用或者少用農家肥不需要用牛來踩糞,造成農戶不養耕地的牛,過去農村主要養殖母牛。


<strong>

第三是外出務工人員增加,農村多數年輕人沒有在農村,只剩下老弱病殘及小孩子,承包地沒有能力經營,流轉他人使用或者加入農業合作社,沒有必要養殖牛,農業合作社都是使用機械耕地,所以不用牛。


現在農村仍然養母牛的農戶是邊遠地區、山高坡陡、土地狹窄不便機械耕作的鄉村,他們仍然需要用牛來踩糞,繁殖牛犢作為家庭的又一經濟來源。


<strong>

<strong>

我是長期從事畜牧獸醫工作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關注。


老周說三農


近年牛犢價格不斷上漲,今年牛犢價格更是大幅上漲,以400斤左右的良種肉牛公犢為例,去年春季8000元/頭便可以買到,而當前市場售價已經達到9500元/頭,這種情況下很多養牛戶都寧願空欄也不敢貿然買牛,可即便如此大多數養牛戶還是不願意養繁殖母牛,小編感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繁殖母牛飼養週期太長。購買牛犢進行育肥當年便可以見到效益,例如春季購買400斤左右的牛犢育肥至年底便可以出欄了,而購買母牛進行繁殖牛犢至少要1.5年才能見到效益,自繁自育的情況下更是要2.5年以上才能見到效益。假若養牛戶購買青年母牛,買回後至3~6個月進行配種,配種後10個月產犢,牛犢4~6個月斷奶,前前後後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若不賣牛犢留著自繁自育還需要繼續養差不多1年的時間,這樣從開始養牛到見到效益至少需要2.5年的時間。即便後期牛場運行起來了限於母牛的繁殖週期也要至少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出欄一批牛犢,母牛產後發情快的情況下2個月便可以配種,但是發情慢或患有子宮炎症等情況下6個月都不一定能正常配種受孕,加上母牛妊娠期差不多要10個月的時間,這樣一年多才能繁殖一批牛犢。

2、繁殖母牛投資相對較大。按照當前的牛價行情來看,800斤左右的良種青年母牛至少需要1.2萬元/頭,購買20頭母牛便需要24萬元的投資了,再算上基礎建設投資、飼料投資等至少需要40萬元以上,很多人想養繁殖母牛卻有心無力。良種母牛成年後體重要在1100斤以上,日糧幹物質量按照體重的2.8%進行計算,一天就要吃掉30.8斤,精料平均1天3斤,粗飼料27.8斤,這樣算下來一年便需要1095斤精料和10147斤粗飼料,精料採用玉米、豆粕、麥麩等自行配製成本價格約合1.35元/斤,粗飼料採用小麥秸稈、水稻秸稈、大豆秸稈等合理配比成本價格約合0.3元/斤,這樣算下來一頭母牛一年便需要4530元的飼養成本。

3、母牛容易出現繁殖問題。母牛在放牧的情況下較少出現繁殖問題,不過現在不少地區都沒有太好的放牧條件只能選擇舍飼圈養,長期運動量不足、飼料搭配不合理以及飼養管理不當等均會使母牛容易出現繁殖問題,例如產後長時間不發情、屢配不孕、流產、早產以及難產等。母牛一旦出現繁殖問題輕則一年白喂,如果問題嚴重不僅一年白喂而且母牛還需要淘汰,這樣一頭母牛便要損失數千元。單純育肥與繁殖母牛相比問題則要少很多,雖然剛引進時由於應激反應、疫病可能出現較大傷亡,但是隻要渡過前一個月的飼養過渡期以後養起來就比較簡單了。

4、犢牛斷奶成活率不理想。母牛難養犢牛更難養,當前不少養牛戶表示新生犢牛斷奶成活率不理想,犢牛出生後容易出現新生犢牛喘、病毒性腹瀉等多種問題,有些牛場新生犢牛傷亡率可高達30%以上,犢牛斷奶成活率低的問題同樣與母牛的飼養管理有較大關係,母牛運動不足、飼料搭配不當或飼養管理不當均可導致犢牛出生後出現各種問題,特別是母牛飼料酸性大、微量元素缺乏以及飼餵黴變飼料等,另外犢牛出生後環境溫度、衛生以及飼養管理不當也會影響健康以及成活率。犢牛斷奶成活率不理想的情況下,養繁殖母牛同樣不能賺錢。


快樂養殖


"有人說現在小牛犢越來越少,很多養牛戶還不養可繁育小牛犢的母牛,這是為什麼?"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現在發展農村產業項目,追求的是三個字"短、平、快"。所謂"短、平、快",意思是發展的產業週期要短,效益要快,還要平穩,風險不大。如果選擇養牛業,也要求這三個字。那麼,直接引進牛犢進行育肥是最理想的。而這就逐漸導致養殖戶更願意去育肥牛犢,而忽視了牛犢的來源——母牛。



直接育肥牛犢收效更快,導致牛犢越來越少

在"短、平、快"觀念的影響之下,很多人養牛戶選擇直接育肥牛犢。引進300~400斤重的牛犢,經過12個月左右時間的飼養,體重可以達到1000斤以上,市場售價可以賣到15000元/頭,盈利2000元以上。如果直接育肥50頭肉牛,一年下來,成功出欄40頭,盈利就可以在60000元以上。這樣的生意,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更為重要的是,就當前的肉牛市場行情來說,活牛價格13~14元/斤,加上每年牛肉市場的幾十萬噸的大缺口,足以讓直接育肥牛犢的模式繼續盈利。

然後,這樣的養殖模式是非常不利於整個養牛行業的後續發展的。因為大家都把資金和精力投入到牛犢的育肥上來了,培育母牛的就越來越少了。加上培育一頭母牛的週期很長,至少2年以上,更讓很多養牛戶望而生畏。最終,導致可繁殖母牛的數量越來越少,牛犢自然也越來越稀缺了。從最近這幾年,牛犢的價格一路攀升足以證明這一點。



要重視母牛的培育

牛犢來源母牛,母牛少了,牛犢自然也就少了。為了養牛行業的健康發展,個人建議養牛戶應該主動進行母牛的培育,不要等到300—400斤體重的牛犢價格普遍漲到了10000元以上,導致育肥牛的利潤被大大壓縮之後,才逼不得已去培養母牛。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價格在下降,之所以漲價是因為繁殖母牛不斷增加,大量新進養殖戶把本該淘汰的母牛都用作繁殖。我們村繁殖母牛增加一倍。再加上牛價格好,牛喂的好營養夠,牛犢也比之前下的多。牛將在未來一到兩年將進入低利潤時段。到大量散戶堅持不住了,養牛才能賺錢。


魔冥愛


主要投資時間太長,買一個母的牛犢,需要喂一年多可以配種,還要10個月才可以產,一個犢牛才賣5000-7000,中間的風險很大也很多,不少直接買回來犢牛直接育肥,喂7-8個月就直接出欄了。農村現在場地小,耕田也不用牛了,基本上很少再養牛了。


時松林—服務養殖


養母牛生產成本高風險大,週期長賺錢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