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平常之心160


其實大部分農民不是不想去旅行,而是他們不知道怎麼去旅行,怎麼預訂車票,飛機票,酒店等。

在國內,農民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

事實上,如果有錢有閒,在郊區七八十萬買塊地,請個好點設計師蓋個別墅,網絡,熱水,地暖都有,閒下來養條大黃狗,夏天來了出門一分鐘從地裡摘個西瓜吃,冬天來了別墅旁邊蓋個小亭子,支上鍋子請三五好友把酒言歡。早晨起來,聽著窗外鳥獸唧唧,想看電影想旅行,立馬開車就走。這種生活比大部分城市人活的舒服多了,這自然也是農民,只不過是有錢的農民罷了。

的很多的農民每天都忙忙碌碌,都在賺錢的路上,那有時間想著去旅行。就算有時間他們也只會找幾個朋友刷一火鍋,喝上兩小杯。


研學旅行發源地


這個問題好有意思,讓我給你講一講發生在我家的事情,兒子工作了而且是在美麗的江南,那可是有山有水風景秀麗的地方,他幾次邀請我們去住段時間,玩一玩,都未能成行。我的親戚也邀請我前往,弟弟說,你們以後每年至少要出去旅遊一到兩次,辛辛苦苦把兒子培養成才也該享受生活了,我只有笑笑,不語。我的兒子還在拼搏,事業剛有起色,他面臨的壓力是買房買車結婚,我們給不了他城裡孩子所擁有的東西,那只有少拖他後腿,少佔用他寶貴的時間(最好也少花他的錢),讓他全力以赴地去做好當下的事情。雖然不喜歡熱鬧的場所,但並不代表我不喜歡遊山玩水,可實力和時間不允許啊,儘管花不了多少錢,但跟我們農村人均收入比起來已經超支了,何況家裡還有雙方的父母還需要我們贍養,每一筆錢都有它的用處。有人說,農民不懂得享受生活不懂浪漫,甚至還有人說農民傻,我還是笑笑不說話;高質量的精神生活是以殷實的物質保障做基礎的,不是所有的農民兄弟都奔進了小康。真正地瞭解一下農民兄弟的生活現狀,然後再發言才是對農民的最大尊重!



竹窗聽雨5


這是個偽命題

先說說農民的定義,你所謂的農民,指的是什麼樣的人呢?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田地裡苦一日三餐的人?我不否認確實還有些地方很窮很苦,但那一般是非常偏僻,土地貧瘠,交通不便的地方。

說說我得經歷和理解。

我出生於1985年的山東萊蕪,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88年的時候添了個弟弟,被計劃生育罰款5000,那時候的5000可是一家人還有親戚們砸鍋賣鐵湊出來的,我印象中當時家裡的房門都被貼了封條,我媽抱著我弟弟一直在哭。扯遠了,收回來。欠的錢一直到我上完小學才還清,那時候我媽照顧我和我弟,還種著家裡的一點薄田,我爸外出打工,幹建築。家裡條件很苦,一個月也吃不了幾回肉,但是童年依舊很開心,每天放了學不是去田裡幫忙幹活,就是去野地裡逮螞蚱,逮蠍子,還有知了啊採野果子啊,回家就可以給我爸做下酒菜。

靠著我媽的節儉持家和我爸的辛苦打工,我上初中的時候家裡蓋起了一棟新房子,我也順利的上了高中,上了大學,我弟弟也高中畢業。

講我個人的經歷是為了說明什麼呢

大學畢業後我去過很多地方,包括藏區,見過很多各地的人,他們都過的很幸福。

事實證明,只要你能安安穩穩的種地,打工,正兒八經的操持家務,不要吃喝嫖賭,達到小康還是不難的,不說家裡有房有車,那起碼衣食無憂,足夠生活了。

可能有人說出門打工就不算是農民了?回到最先開始的問題,什麼是農民?農民是怎麼定義的?

我們家,山東萊蕪的一個小村莊,三面是山,丘陵地貌,土地可以稱的上貧瘠,每家也分不了幾塊地,起日常種點莊稼收成能夠自家吃的就不錯了,村裡男人都會在周邊打工,做點建築啊裝修啊之類的活。但是你能說他們不是農民了嗎?

我們村裡的父老鄉親們,現在小日子過的都不錯,誰家一年還不出門旅遊個一兩次,去國外旅遊的不多,但在國內到處去逛逛的還真不少。

最後我想說,只要你勤勞能幹,不好吃懶做,大家都能過上小康生活。出門旅遊根本不在話下。

在這裡,還是要心疼一下那些因為交通不便土地貧瘠又捨不得離開自家一畝三分地的人,窮,不是常態,不要怕辛苦,幹就完了。

雖然我不從事農業,但是我一直覺得我是農民的兒子,我也還是個農民。

祝我們農民們都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過好每一天。









大理笑天


我從小生長在農村,我當過十五年農民,我現在是退休教師。我住在農村,我周圍的鄰居都是農民。農民為什麼不去旅遊。。。因為農民老了沒有退休金,一百多元一個月不值一個零頭,農民少錢,有一點錢都是辛苦錢,要把有限的錢用在刀刃上。建房要很多線,取新婦要錢,如果生病要用很多錢。。。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去了,他們走南趟北,風風雨雨,什麼世面都見過,比旅遊有過之而不及。他們來來去去就是旅遊。剩下的農村老人要帶小孩要看家脫不了身。。。旅遊對農民來說毫無意義。農村就是風景秀麗的地方。他們周圍都是小森林,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何必出去花錢,買辛苦。。。我這裡的農村周圍有西山,大平山國家森林公園,龍譚,北迴歸線標誌公園,白石山,羅叢巖,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遺趾,大藤峽,農民可以隨便去觀光,沒有必要外出旅遊。


cx1944


很高興能夠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說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不知道親是怎麼定義農民工的?我索性就憑自己的理解來回答你的問題了。我個人觀點認為少的原因有倆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金錢方面,佔主要部分。

就拿我公公來說吧,日子過的真的是拮据。自從我進了老公的門,就聽人們說,我公公從年輕到老,一直都在不停的受苦,但受了一輩子,到最好,還是啥也沒有,什麼都沒拋鬧下。我進到這個家門也親眼見證公公換了不少活做:澆樹、澡堂燒鍋爐、冷庫給人打掃車間、拆遷房之後打鐵撿鋼筋,都是又累又髒還工資不多的活,伸出倆雙手都是厚厚的老繭,看著就讓人心疼。他這麼辛苦賺來的這麼點錢,生活用還怕不夠,怎麼可能捨得拿去旅遊?

有次公公推著自行車去接我兒子,看著他黝黑的皮膚和佝僂的背影我溼了眼睛。

第二方面,就是精神方面,貧窮限制了想象力。

婆婆在家沒工作,天天就是伺候這一大家子人。得空了就去撿撿塑料瓶子,紙片子賣倆個錢兒,所以平日裡也是省吃儉用。記得有一次,院裡的人們閒嘮嗑,說起吃自助餐的事兒,我婆婆接過話茬就說:“花那麼多錢,吃是吃不回來,稀罕吃它呢!只賠不賺。”這天還用聊下去嗎?

就像冬天黑天早,吃晚飯本來就會覺得有點黑,老公一開燈婆婆就會用很重的口氣說:“唉呀!天黑呢?看不見?早早就把燈開開,不費電?”老人家倒是夠直接!!你說像這樣的思想,她可能出去旅遊嗎?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當然了,我僅代表我個人的看法,說說我自己身邊的情況。如有其他想法,或者有其他觀點的歡迎在評論區進行討論。


烈馬彎刀牛肉乾


我是在農村長大,並且是從農村出來的。父母都是標準的農民,一輩子沒有出過遠門,甚至於縣城都很少涉足。

小時候,家裡窮,父母只能天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土裡刨食,含辛茹苦地養育我們幾個孩子,根本就沒有多餘的財力支撐他們走出大山去看外面世界的渴望。

後來,我走出了大山,在外面成家立業後,就想到在老人的有生之年,儘可能地帶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

其實無論如何,老一輩的人養一個孩子到大非常的不容易,自己有能力了,就應該帶他們出遠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曾經看到一輛自駕遊的車,車後貼了一句標語:"帶父母旅遊全國,請保持距離,謝謝!"

那一刻我好感動,因為看到也有人像我一樣,帶著當了一輩子農民的父母,去看他們一輩子都渴望看到的風景!

盡孝要趁早,如果你是農民的孩子,就多帶父母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吧!



苦行僧哥


很少能能看到農民出去旅遊,最根本的原因是實力不允許,家裡也沒有那個條件,再有就是農民很少有心思出去旅遊,一般願意出去旅遊的時候多是夏季和秋季,而這時正是農民農忙的時候,再說農民一年到頭能掙幾個錢,除了必要的花銷外,哪還有餘錢呢,就像我家這邊村子裡的人家,基本上都把種地賣糧的錢給了兒女還房貸車貸了,都補貼兒女了,怎麼可能把錢用在遊玩上呢!

旅遊多是針對有閒暇時間,收入穩定的並且家裡條件優越的人來說的

我有個同學家裡是賣建材的,家裡在城市裡兩套全款房,兩輛全款的奔馳車,每年都要找我們幾個玩的好的同學出去旅遊,他老家也是農村的,但是在城市做買賣掙著大錢了,基本上年年都會和父母去海南住一段時間。



而和我們幾個同學出去玩也都是自駕遊,去過查干湖、丹東看斷橋、還專門去看了瀋陽的怪坡鳳凰山,每次出去雖說都是他花錢解決吃住行的問題,到了景點東西是真不便宜,尤其像我們收入一般的人很少會買東西,也就是跟著湊湊熱鬧而已!

旅遊不但要涉及到你有空閒時間的問題,還涉及到你得有一定的餘錢才行,沒聽說過誰為了旅遊而到處借錢的,完全沒有必要這樣做,想想現在農民的收入,再想想自己家孩子還有各種貸款要償還,那還有心思出去旅遊呢!

所以,你家條件一般的,並且還有很多支出的話,那就更不可能出去旅遊了,像城市很多的單位都會組織員工出去旅遊,這樣確實可以放鬆心情,緩解壓力,但是農民不行,不但時間不允許,更是經濟條件上沒有這個實力啊!


草根小閆


為什麼旅遊的沒有農民,或很少看到農民?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去世已經八年的奶奶!

記得畢業了參加工作那會兒,有了工資,春暖花開時跟同事商量著出去玩玩,因為都沒見過海,大夥一致同意選擇去海邊玩耍,當時去的是日照,回老家的時候跟奶奶說起這事!

當時跟奶奶聊的時候,印象很深的是她說過一輩子沒見過海!而且出過鎮上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像在農村他們還健在的那一輩人,估計一生都在一個村裡打轉!根本就沒有出過遠門!

最真實也是最直接的原因——窮!這個原因註定了旅遊只是一個很奢侈的念頭!用抖音上一個挺火的視頻上的一個臺詞就是——實力不允許!

像我們這的農村人出門旅遊,除非是家裡的子女給提供機會:要麼是子女在外地結婚定居,做父母的有機會出趟遠門,順便到附近的景區逛逛;要麼是兒女有孝心,工作安定且薪水有餘更有假期時帶父母出門走走!

要他們自己出去,像我們這,縣城買套房子三十萬起步,而且多數九成人以上需要貸款,節衣縮食的農村父母哪有出去旅遊的閒心!即便有閒心,也不存在閒錢!

出門打工的農民工,飯都捨不得吃多好的!就更談不上旅遊了!


一輩子都在操勞兒女,老了還會成為子女的累贅!這就是農民最真實的寫照,尤其是60後前面還健在的那幾輩農村人!不光沒錢,更沒時間!

如上我所說的像我奶奶那輩人,家裡養活的兒女可都是兄弟姐妹的好幾個,像我爸他們弟兄五個還有兩個姐姐。

奶奶年輕那會都在生孩子看孩子,老了又得挨家看孫子孫女,孫輩的大了腿腳也就不利索了!感覺還健在的這部分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是最苦的一輩人!不光沒有錢,更沒有時間!

出門一趟,回來就得被兒媳婦明裡暗裡指責!像農村人人一旦老了,第一心理是不能給小的找麻煩!

像我們八零後的父母還好說,因為計劃生育的政策,多數一到兩個孩子。而且最要緊的是,很多跨地域的婚姻,給他們提供了外出的機會!

現在農村發展的越來越好,估計以後出門旅遊的農村人,從60後父母這輩人就開始多了起來!當然,做子女的也多儘儘孝心,給父母報個旅遊團其實花不了多少錢!

出門逛逛,對他們勞累了一輩子的人來說,真的有益於身心!


老家老味兒


當然最主要的就是經濟條件啦,可能真的好多農民這一輩子一次旅遊都沒有過。

我爸媽前些年第一次來北京的時候我帶他們到出玩了玩,算是第一次旅遊了,村裡的人都羨慕不已,去年又送他們去泰國玩一次,更是整個村子裡的人都知道老兩口出國了。

但是他們已經60歲了,能旅遊一方面是因為兒子在北京生活,來一趟是順便旅遊了。出國旅遊也是因為我是做旅遊的,能拿到合適的價格,也算是一個便利了。

我個人覺得,像我爸媽在農村,至少在我們村算不錯了,我可以偶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們出去玩一玩。

但是在我們村裡真的真的很少有人能出去旅遊一次,像我大伯就和我說過“哎,我什麼時候能去北京玩一趟”姑姑阿姨也會說“等過兩年條件好了,我們也去你那兒玩玩”

其實他們不去旅遊最主要的是經濟條件不允許。

還有另一方面其實也是觀念的問題,他們以為出去旅遊一趟需要花很多錢,捨不得。

但現在旅遊其實真的並不是很貴,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做農民旅遊這一塊兒了。

我是在北京的一個村子做民宿的,所以我在村民的群裡面,今天我竟然看到有一個村民竟然發去黃山旅遊的廣告,而且竟然還真的好多村民諮詢。

我覺得未來,旅遊可能會像穿衣,住房一樣,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旅遊對農民來說也會是可以實現的小願望。






民宿雪強


雖然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旅遊,但是並不多,農民賺錢不容易,更懂得節約,拿上錢出去旅遊花了總覺得太不值得。

我舅舅就是典型的一位,你要說讓他拿幾百元錢出去旅遊,那比殺了他還難受,咱們老百姓可捨不得啊!

說白了,還是窮,再明白點,是窮怕了,在腦海裡已經深深留下了烙印,每一分錢都要花到刀刃上,不像現在的年輕人,信用卡欠幾萬都是經常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