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刁爱青案件详解

<head>/<head><body>

南大碎尸案本来没打算放这个案子了,毕竟觉得已经家喻户晓,网上资料也极多。看到评论区有提到想看,还是搬运一下好了,毕竟这个案子确然可称著名,而且案发自刑侦力量可算完备的南京,居然一直悬而未破,也难怪一次次地被人津津乐道地提起。本案刚好发生在二十年前。1996年1月19日的南京,一场大雪将这座城市裹得雪白。在市中心新街口附近的华侨路地段,一名打扫卫生的大妈发现雪堆里似乎埋着什么物事。她好奇地拨开积雪,发现其下有个提包,分量还挺沉。打开提包一看,里面居然装有500多片煮熟的肉片。环卫大妈区分不出这是什么肉,但她觉得丢了怪可惜的,便准备带回家加工后做菜。回到家中后,大妈将肉片放在水池中清洗。随着一片片肉片散开,三根人的手指从碎肉中滚落了出来。大妈吓得面如死灰,立刻打电话报案。警方接到报案后随即展开侦察,并在水佐岗路和龙王山附近被发现。这些碎尸均被仔细包在提包以及一条床单之中。尸体先是被煮熟,随后又被切成了2000多片,而且切割刀工十分精细,码放得整整齐齐,可见凶手的残忍与超强的心理素质。下图为人人网友茅小喵制作的南大碎尸案地图。

南大刁爱青案件详解

南大刁爱青案件详解

发现尸体的具体表格

南大刁爱青案件详解

案发后,南京市警方高度重视,并当即成立了专案组进驻南京大学。不仅如此,当时附近几乎所有居民都接受了调查。直到案发之后3个月,专案组才撤离南大。

2008年7月1日,一位当年参与侦查"1·19"碎尸案的警官,虽然已经过去12年,但他对于这一碎尸案仍然记忆深刻。 该资深警官表示凶手确实很残忍,我们发现的尸块竟达到2000多块,并不是民间传说的1000多块。每块都切割得很小很整齐,从凶手碎尸的手法来看,应该是比较专业的,对解剖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亲眼看到过死者的手脚,肢解得很整齐。而且死者的头和内脏都被煮过。

由于当年还没有DNA技术,法医只能通过尸块上的体毛特征、肌肉纤维组织等确认死者为女性。据这位警官回忆当年南京警方为侦破此案,发动了"人海战术",进行了广泛细致的排查。当时南京几乎所有的警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起案件。有的是被抽调到专案组直接参与,更多的则是在所辖片区进行排查工作。当年凶手的抛尸地点大多集中在闹市区,多达五六个地方。凡是在抛尸现场出现过的人,比如说垃圾箱,只要倒过垃圾的人,我们都会逐一进行排查,当时确实很紧张,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是嫌疑人,生怕漏掉每一个线索。根据凶手抛尸的地点以及相关调查情况,我们推测凶手应该就住在大学校园附近,而且很有可能是骑自行车进行抛尸。根据凶手的碎尸手法,南京警方曾一度认定凶手的职业是医生或屠夫,并对符合作案条件的这两类职业的人群进行了广泛排查。由于被害者是大一新生,交际并不广泛,而且这名女生比较内向和单纯,这给警方的调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案的死者是一名女生,名为刁爱青,生于1976年3月。遇害时为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信息管理系,现代秘书与微机应用专业成人教育脱产班专科一年级学生,在鼓楼校区学习和生活,遇害时不满20岁。她住在鼓楼校区南园四舍,该宿舍楼当时人员复杂,流动性大。其父刁日昌,住在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刁舍村四组。据调查,刁爱青是一个从苏北农村刚刚来到南京仅百日左右的年轻少女,很难说有什么仇家,抑或是情敌,也并没有多少积蓄,因此凶手的动机受到了广泛猜测。

据刁爱青生前的好友回忆,刁个子高约1.65米,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单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视,看书写字时会戴上眼镜。在嘴角的右上方有颗痣,如菜籽般大小。说起话来,嗓音稍哑,语速偏快。一个细节是,这个字迹娟秀的女孩,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复杂化为"刁爱卿"。

南大刁爱青案件详解

1996年1月10日夜间,刁爱青吃完晚饭外出散步。据称,由于当时同宿舍女生违反学校规定使用电器,导致担任宿舍长的刁爱青也因此而一并受到处罚。她于是心情不佳,赌气外出散心,没想到此后再未回到宿舍。而刁爱青离开之前,还特意铺平了自己的被子,似乎表明死者一开始并无外出居住的打算。目击者最后看见她的地点是青岛路,刁爱青当时穿了一件红色的外套。2008年6月19日21:49分,天涯社区出现了一篇署名"黑弥撒"的《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的帖子。作者以极其缜密的语言对凶手的样貌、性格、作案手法和动机甚至是心理活动等进行了大篇幅的叙述。现搬运黑弥撒的天涯原帖如下:

首先声明,我不是警察,之所以又谈起这桩悬了十几年的无头案,完全是出于个人对这起案件的一点兴趣。之前也看过网上关于这起案件的一些讨论,但说实话,其中大多是在讲故事,基本没什么有价值的线索。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只能凭借自己的猜测胡乱发表一些看法,目的和大多数人一样,都希望真凶早日归案,被害人的冤魂能早日得到安息。也欢迎各位一起来讨论。就目前来看,网上争论最多的,无非是犯罪嫌疑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从事什么职业。有医生说、屠夫说、厨师说,等等等等,理由不外乎"刀功精湛"。对于嫌疑人的职业,我先不谈自己的观点,单就目前所知的情况,被害人的尸体被切成一千多片,内脏被煮过,并被整齐地叠好,包括衣物也被整齐地叠好,可见嫌疑人很强的心理素质,同时可能懂得医学知识。如此看来,嫌疑人的文化程度较高,应当受过高等教育,至少其个人素质要高于普通的初高中文化者。试想,一个只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的大老粗,凭借什么能吸引一个在校女大学生的注意?且又有什么能力做到杀人后冷静地分尸?所以我认为,嫌疑人是屠夫、厨师,或者锅炉工的可能性都很小,因为这几种职业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及素质普遍不高;至于医生,只能说有可能性,因为目前还没有任何可用于推理的证据。 但问题是,嫌疑人的作案手法真的与职业有关吗?我们不妨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嫌疑人所从事的职业根本与"切肉"无关,但他又具备相关的知识,比方说,利用业余时间自习了解剖学,香港电影《羔羊医生》很多人都看过吧?电影的情节就取材于曾经发生的"雨夜屠夫"案,其案犯林过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个人认为,这种假设的可能性比较大。 犯罪嫌疑人是怎样把被害人杀害并分尸的呢?是在街上偶遇被害人并将其强行带回住所再实施作案?不可能,因为这种情况,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并不熟悉,被害人必然会激烈反抗,即便是成功将其带回住所,杀人后再分尸,也没有必要将尸体切成一千多片,甚至连内脏和衣物都整齐地叠放好,或者说,没有一种原因会导致嫌疑人这样做,所以,偶遇的说法基本可以排除。既然不是偶遇,那么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应当是熟悉的,至少是认识的。是什么能够使两人认识并熟悉呢?我的观点是——相同的爱好。被害人性格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但这并不代表她就没有爱好。或许正是由于被害人的爱好与大多数人不同,才会导致她不与同学交流,而当被害人遇到一个与她爱好相同的人之后,她的心情会是怎样?一定是非常高兴,并且很乐于对这个人敞开心扉,对于嫌疑人来说,被害人身上也必然有能够吸引他的地方,这些应当是使两人互相熟悉的主要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爱好呢?我先不说,来说点别的。 南大周围,包括小粉桥、青岛路、陶谷新村、甚至延伸到汉口西路、阴阳营一带,集中了我市的三所名牌大学——南大、南师大、河海。我一直认为,这里是南京文化气息最浓的地方,不知道各位是否有同感?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地有品味,包括那些做生意的商人,南京最早卖打口碟的就在这里。这里的种种完全不同于城南或下关的市井小巷,也不同于新街口等商业区,这里之所以有它独特的地方,主要就是因为文化。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当然愿意在此居住,也包括犯罪嫌疑人。接着我想说说打口碟,这种CD的内容多是一些国内不常见的欧美流行音乐、乡村音乐,更多的则是摇滚乐、重金属,甚至那些极端音乐。很多人有一个误区,认为听摇滚乐或重金属甚至极端音乐的人,个性一定十分张扬,装扮也一定奇形怪状,其实不然,听这类音乐的人,恰恰多是那种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外表也很普通很低调的,尤其是听重金属和极端音乐的。这类人现在仍然比较少,在当时恐怕就更少了。想想看,96年的时候大多数人在听什么?又有几个人明白什么叫死亡、哥特?也许有人会问:你说的共同爱好就是指音乐?没错,可能性非常大。我们不妨再做个假设,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没有任何线索,因此以下只是我的主观猜测,如果各位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那就权当听故事好了:被害人刚入学不久,一次在校门口逛街的时候偶然接触到了打口碟,她立刻就被那些以前从未听过的音乐所吸引了,但在当时,CD还比较少见,而一款普通的CD随身听对于她这个穷学生来说也是奢侈品,用现在的话说,她很郁闷。就在这个时候,犯罪嫌疑人出现了,他主动向被害人介绍这些音乐,当他了解到被害人没有听这些CD的条件后,更是主动地邀请被害人去他的住处,因为在他家里,也许有一款效果非常好的音响。嫌疑人成熟稳重的外表、文质彬彬的气质、优雅的谈吐,取得了被害人的信任,于是,他们认识了,并很快成为了朋友,他们经常出入嫌疑人的住所,他们听音乐,谈心得,几乎无所不聊。在嫌疑人的面前,被害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健谈,她觉得自己喜欢这个男人,而嫌疑人似乎也被这个女孩身上的某种东西所吸引。后来发生的事,我不敢妄加猜测,也许他们相爱了,甚至发生了性关系。 但是被害人并不知道,她已经离死不远了。也许是她的外表,或是气质、又或是穿着打扮勾起了嫌疑人对往事的回忆,一段发生在童年或少年时期的并不美好的回忆,激起了他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念头——杀死被害人。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将心爱的女人永远留在身边,尽管他可能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他觉得被害人太像童年时的"她"了,她们的共同之处太多太多,有时他甚至会觉得她就是"她"。嫌疑人开始不可自拔。每当与被害人相处的时候,嫌疑人总是能够回忆起"她",回忆起"她"给他带来的快乐,当然,也有伤痛。 根据以往的变态犯罪的案例,这类犯罪嫌疑人的童年或少年时期基本上都经历过一件或数件对他们身体乃至心理造成伤害的事件,这类事件则在他们心灵上留下了阴影,从而导致了后来的犯罪。本案中嫌疑人过去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我们无从查证,但有一点,事件本身一定对他的伤害很大,且主要是心理上。 对于嫌疑人来说,被害人像极了"她",他爱被害人,所以要把她永远地留在身边,但首先,他要为她"赎罪"。 作案过程我无法做出具体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嫌疑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看着被害人的身体像切羊肉似的被切成了一片一片,嫌疑人感到,她的罪赎清了,但这肉体依然污秽,必须丢弃,只有灵魂,才是永远洁净的,只要被害人的灵魂能和他在一起,他就满足了。 现在,我们可以给嫌疑人简单地画个像:犯罪嫌疑人,男性,案发时年龄在30岁至40岁之间,亦有可能在30岁以下,相貌端正,气质成熟稳重,性格内向,为人谦和,单身,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较高,喜欢听音乐,亦有可能爱好文学,住在南大附近,独居,懂得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但没有人知道。 最后再强调一下,以上分析,只是基于没有任何线索的情况下做出的主观猜测,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果各位觉得我说得不对,欢迎做出更正和补充,如果公安机关一直没有停止对此案的调查,也希望这些能够对他们的侦查工作提供一点点帮助。

然而,黑弥撒的文章发出后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在6月20日14:12分,有一个ID为"很多的"的用户,对黑弥撒的文章进行了长达几千字的回复。此人从多个角度对黑弥撒原文的用词、某些语言细节和写作历程进行分析,强烈暗示黑弥撒与案情有关。谁也没有想到,12年前的案子居然会忽然又重新火热起来。6月27日,所有与南大碎尸案相关的帖子均被天涯社区版主删除,在28日曾经有过短暂恢复,但不久就再度消失。天涯社区执行总编宋铮承认,删除帖子是"应警方要求",但"具体情况不能对媒体讲","有些事情不方便解释"。后来此贴在天涯社区又再度恢复。之后,有网友分析发贴ID及帖子内容,认为"很多的"和"黑弥撒"实际是同一个人,且认为二人都有军方背景,可能是高干子弟。发贴的动机,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成功。但据凤凰网转述南京当地媒体,称警方曾接触过"黑弥撒"。黑弥撒的父亲是一名警察,黑本人1982年出生,南京人,法学专业出身,曾在法院和律师事务所工作过,现在一家银行供职。警方的结论认为黑弥撒发帖并无恶意,对案情的分析也多是主观猜测。2008年时南京媒体《现代快报》关于此案和天涯网友黑弥撒帖子的报道。

南大刁爱青案件详解

2008年5月28日,在百度贴吧中突然有人建立了"刁爱青吧",首篇帖子内容只有一句话:"真的好想你,希望你过得很好"。经转载,这个贴吧的建立者立刻引起诸多猜测。但不久这个贴吧即被删除。2008年7月4日,一个名叫悼红轩主人的网友特意从山东赶赴南京和姜堰,寻找刁爱青的父母,并自费调查此案。他随后被姜堰警方带走盘问,并采集了掌纹和血样。另有网民指出,案发后一位叫王大进的作家曾在1998年的收获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纪念物》的中篇小说,小说里写到的碎尸案与刁爱青案极其相似。悼红轩主人本人则在其博客中描述一个作家身份的凶手强奸了崇拜他的刁爱青并将其残忍碎尸的过程。这篇博文甚至指出,王大进很可能就是知情人。王大进案发当时曾在南京大学作家班学习,他本人承认是借此案为灵感创作小说。对于此案,人人网友茅小喵的分析贴是迄今为止最全面的,在天涯也有其转帖,留个链接如果有兴趣可以去关注下。。(非常地详细也非常地长。。。因为今年刚好是此案20年,就在上个月,网上又流传了与南大碎尸案相关的新闻,内容关于其"未成悬案,不适用追诉期20年"。

您认为杀人凶手是什么职业呢? (单选)
0人
0%
医生
0人
0%
屠户
0人
0%
大学教师
<button>投票/<button>
/<bod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