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古時歷代的開國皇帝中,誰的能力最強?

北斗星NO1


能力最強的當然是朱元璋,其次劉邦。

我們看一下各位開國皇帝。說大朝代吧。

首先秦始皇,這人雖然有能力,但天下一統的基礎其實在他爺爺輩就打下了,要不他爹死的早,他就只能是第一個太子了。而且在統一天下後,雖然做了很多集權的事情,但是並沒有及變改變秦國時的高壓政策,又大搞工程,搞得天下大亂。所以,綜合來看,他的能力不算最強。而且缺陷很致命。

劉邦當然是很強的,也接近於一個奇蹟,起事時只是一個亭長,而且已經四十七歲,但是風雲際會,竟然讓他建立了一個四百年的大朝代。但是,他的個人能力不是特別突出,比如軍事能力就戰五渣。他能成功,主要就是會用人,而手下又很給力。

再看唐朝的李淵。這位仁兄可能是最低調的開國皇帝,風頭都被兒子李世民搶去了,好像奪天下時,他只是打醬油的。事實上並不是如此,他也是有雄才大略的,只是李世民改了史書,搶了他的業績。但綜合來看,他的能力只能是中游,至少活著時連兒子的事情都搞不惦,活活被兒子逼宮。

再看宋朝的趙匡胤,這位說實話,能力是有,但有多大呢?得天下是欺負人家孤兒寡母,做了皇帝之後,也沒有統一大中國,北邊沒有拿下燕雲十六州,其能力自然要受質疑。

再看明朝。明朝的朱元璋那是底子是薄的,劉邦以前還是一個遊俠,在江湖上有一定的地位,所以才會有人跟隨,朱元璋就純粹是個草根的草根。和尚出身,要過飯,不得已當了兵,一步一步成為了大明的皇帝,其間戰勝過不少強勁的對手。他的綜合素質也最強,當兵時能打仗,當軍官能指揮,當統帥能用將。當了皇帝能治國,最後還把宰相給廢了。

至於清朝,無論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他們都有能力,但他們都沒入關。所以成色不足。

綜合來看,還是朱元璋最厲害。


腦洞歷史觀


歷代開國皇帝中,漢高祖劉邦、漢光武帝劉秀、明太祖朱元璋被認為是“白手起家”開創新朝的典範,能力自然不弱。但要說誰的綜合能力最高,我認為是光武帝劉秀。

其實光武帝劉秀是被歷史嚴重忽視和低估了的一位開國皇帝,有人曾點評劉秀是:“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明末王夫之對劉秀評價是:“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我認為這是對劉秀的最高評價,他的才能和人品超過了歷史上的所有帝王。我們就從三個方面來比較一下這三位開國皇帝。

一、創業背景對比

光武帝劉秀、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他們都是以平民身份取得天下。劉邦的出身略高,當時為朝廷小吏亭長。奪取天下時,秦朝施行暴政已近50年,天下民心所向;朱元璋在這三位中身份最低,只是個要飯的。奪取天下時,暴元施政已近百年,天下民不聊生,同樣是民心所向。

劉秀介乎這二位之間,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以種田、販賣糧食為生。奪取天下時,穿越者王莽進行了改制,施政遠沒有達到秦、元兩朝的暴行,並沒有激起多大的民憤。劉秀完全是靠能力尋找機會,白手起家。因此,從三位當時的創業環境背景來看,劉秀當時的成功幾率更小一些。

二、軍事才能對比

三人中個人軍事才能,劉邦最低,其次為朱元璋,軍事能力最強的為劉秀。朱元璋與劉邦基本上都是屬於後發制人、坐山觀虎鬥類型的。天下大亂之時,劉邦是靠霸王項羽壓倒強秦,而後有國士無雙的韓信相助而得天下。

朱元璋主要是靠一群高品質的謀士、武將起家,依靠強敵陳友諒、張士誠來牽制消耗元朝的有生力量,最後與陳友諒相爭而得天下。說到軍事才能,我覺得基本沒有朱元璋什麼事,主要還是開國十元勳的功勞。

但劉秀卻完全不同,劉秀的基業全是憑的軍事才能穩紮穩打獲得的。昆陽之戰,劉秀親率13騎冒死突圍搬取救兵,而新莽軍則因主帥狂妄自大而受挫于堅城之下,最終劉秀與昆陽守軍大獲全勝,王莽42萬大軍全軍覆沒(人數基本沒有水分)。

劉秀面對赤眉,劉永、隗囂、公孫述等眾多強敵,率領雲臺28將相繼打敗廣陽王與趙繆王的邯鄲政權和百萬銅馬農民軍,最終取得天下。劉秀單車巡河北,在如此的險惡環境下竟然頑強的生存下來了,並且絕地反擊。統兵大將馮異、吳漢、鄧禹在戰術方面都得到過劉秀的指點,而名將馬援排兵佈陣方面和劉秀基本等同。

劉秀極富戰略眼光,他根據當時形勢,確定了“先關東,後隴蜀”的戰略方針,以及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的靈活戰術。使得劉秀在眾多的強敵中能脫穎而出,這與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密不可分。劉秀在開國皇帝中的軍事能力無出其右者。

三、文治才能對比

朱元璋在位期間,社會生產得到了快速恢復和發展了,開創了有名的洪武之治。但朱元璋殘暴好殺,大肆殘殺開國功臣,導致戰時國家無人可用。朱元璋實行重典制度,大肆分封藩王以及廢除丞相制度等,這些都為明朝滅亡埋下禍根。

劉邦知人善任,採取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恢復了殘敗的社會經濟,穩定了封建統治秩序。但劉邦同樣是大肆殘殺開國功臣,將郡縣制改為分封與郡縣結合制,大肆分封劉氏諸王,這為後來的七國之亂埋下了禍根。

劉秀經過長達12年之久的統一戰爭,消滅了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20年的割據局面。劉秀30歲開創東漢王朝,在位33年,政治上改革官員制度,整治官場風氣,優待功臣;經濟上大力發展生產,採取休養生息的政策;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開創了被稱為“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東漢光武中興時代。可以說,劉秀是基本上沒有汙點的帝王。

光武帝劉秀的能力不光是表現於上述,他的品行同樣也是能力的表現。所以,不論是功績、能力,還是道德、品行,光武帝劉秀都是所有開國皇帝的典範。石碑中銘刻了他的光輝業績,史書中記載了他的偉大。

綜上所述,東漢光武帝劉秀是開國皇帝中綜合能力最強的。至於對中國貢獻最大的,我覺得這個確實不好比較,各有千秋,我推薦千古一帝秦始皇。


野史也是史


中國曆代開國皇帝,從秦朝算起有秦始皇贏政、漢高祖劉邦、魏主曹操、蜀漢劉備、東吳孫權、晉帝司馬炎、南朝宋主劉裕、北朝拓拔珪、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等,這些開國皇帝有的馳騁疆場,有的戎馬一生,有的文韜見長,有的武略顯優,但無一例外,都極富雄才大略,如果就能力而言可以選出三位最佳代表。

一、千古一帝秦始皇贏政

贏政13歲登基,22歲親政,先後滅韓、趙、魏、齊、趙、楚,公元前221年統一六國,39歲時創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然制定秦朝律法,改革幣制,統一文字、度量衡等,繼而南下平百越,北上擊匈奴,修建讓世界矚目驚歎的萬里長城。雖然秦始皇做為秦國第35代君王,也繼承了秦國近600年沉澱的基業,但最終取得的輝煌成就,與他個人能力是密不可分的。


(秦始皇贏政)

二、漢高祖劉邦

劉邦平民皇帝的代表,被歷史裹挾著前進的英雄,雖然起兵時吏不過小小泗水亭長,兵只有百餘勞工苦力。但劉邦靠著不屈不撓的精神,頑強拼搏的勇氣,卓越的領導才能,先從沛縣起兵,之後投景駒、追項梁、入關中、屈西蜀、定三秦、滅韓趙魏代、脅迫燕、佔領齊,於垓下合圍項羽,僅用7年時間建立大漢王朝,奠定漢王朝400年輝煌的基礎,也孕育了一個偉大的漢民族。


(漢高祖劉邦)

三、布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出生最苦的一位皇帝,幼年以放牛為生,父母去世沒錢安葬,少年入黃覺寺為僧,二十四歲時棄佛從戎、追隨郭子興開啟波瀾壯闊的一生。先後收編紅巾軍、滅張士誠、大敗陳友諒、推翻腐敗的元朝,收復丟失四百多年的燕雲十六州,王朝政權迴歸漢民族。1368年朱元璋應天稱帝,建立大明王朝。稱帝后朱元璋勤於政務、厲行節約、整治官吏腐敗、加強中央集權,成為一代明君典範。


(明太祖朱元璋)

感謝朋友們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中國古代的開國皇帝中,我認為秦始皇的能力最強。秦始皇嬴政,秦莊襄王之子,出生於趙國邯鄲都,十三歲登基,三十七歲稱帝。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和改革家。他的歷史功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政治上

1、統一六國

戰國末期,秦國成為七國中最強大的國家。通過戰爭,它不斷吞併其鄰國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國與趙國之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長平之戰。趙軍有40多萬人降軍大部分被殺。此後六國再無法抵抗秦國的大軍。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六國陸續滅國,秦始皇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的統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亂局面,讓飽受戰亂之苦的老百姓休養生息,符合廣大人民的意願。

2、建立中央集權統治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加強中央專制集權。他規定最高統治者為

皇帝,國家的所有重大事件,均由皇帝獨自決斷,主要官吏由皇帝來任免。在朝廷,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將秦國劃分為36個郡,郡下再設縣,郡縣制在我國得到了長期的延用。

二、經濟文化上

1、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

戰國時期,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這嚴重影響各地經濟和文化的交流。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以小篆為全國統一的文字,為了書寫方便,後來民間又流傳更為簡潔的隸書;以圓形方孔的銅線為全國統一貨幣,促進了全國各地貿易暢通。秦始皇還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不但有利於統一後的新政權內部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私有土地的出現

規定了定土地私有: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全國統一後,秦朝更加重視農業生產,讓佔有土地之百姓呈報佔田數並納稅,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的合法。

3、統制思想

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實行了嚴厲之統制,如頒佈禁書令,大肆收繳焚燬書籍,又坑殺非議朝政的儒生四百餘人,史稱“焚書坑儒”。

三、軍事上

匈奴是中國北方一個遊牧民族,興起於蒙古草原上,到戰國末期,他們逐漸壯大並佔領了河套地區,並打算繼續向南遷徙和擴張。匈奴經常騷擾掠奪北方地區,慢慢變得強盛,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他們的領導人被稱為“單于”。

公元前215年,匈奴被秦國大將蒙恬逐出河套以及河西走廊地區。為了抵禦匈奴,在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長城的基礎上再行修建。建成後的長城,西起甘肅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如一條蜿蜒的巨龍盤亙靜臥於崇山峻嶺之間,舉世矚目。

四、交通上

古越,文獻上也稱之為百越、諸越等,“越”或“百越”都只是一種泛稱,並沒有形成民族,泛指長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區的古代部落。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派兵征服古越地區,設置桂林、南海等數郡,讓中原地區50多萬人遷徙到古越一帶,和越人雜居。為了貫通南北物資運輸線,秦始皇派人修建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河流接起來。

秦始皇還在原有的六國的車馬道基礎上,建成了一條以首都咸陽為中心的寬闊道路。


熙鑰公子


建立統一中央政權的歷代帝王,開國前多有基業,最不濟的劉邦也是秦朝的沛縣泗水亭長。而明太祖朱元璋則是唯一的草根皇帝,早年家境貧寒出家為僧,後為生計所迫,遊方乞食。

1352年,二十四歲的朱元璋,因戰亂寺廟不能棲身,投身郭子興義軍。《明史》記載,子興奇其狀貌,留為親兵。但戰亂年代不是靠臉吃飯的,應該主要是朱元璋作戰英勇和忠誠老實。

後又因朱元璋作戰英勇、屢立戰功、且忠心耿耿、能力超群、聲望日高,郭子興便將義女馬姑娘嫁與朱元璋為妻,以示親近和倚重。最終,朱元璋掃滅群雄、推翻元朝,開創了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基業。


林城布衣10001


單在開國皇帝這個群體中選擇的話,毫無疑問,貢獻最大的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屬

出身貧賤,卻能推翻蒙元的殘暴統治,救民眾於水火之中,打敗張士誠,血戰陳友諒,最終北伐成功,統一中華,建立一個新的大一統時代一明朝

建朝後,更是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只為了能讓百姓不再受苦

對內,廢丞相,建立內閣制,嚴懲貪官,減輕賦稅,設立路引制度等等,凡事盡力親力親為,早日實現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

對外,追擊殘元勢力,設置九大邊關,分封諸子為王鎮守邊關,確保邊疆安全

雖然後期為確保政權過渡,殺了不少功臣王侯,但論歷史功績的話,朱元璋還是在開國皇帝中最有時代貢獻的


䀾師


我不覺得統一王國的開國皇帝就比分裂王朝的能力強。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門第觀念很重的時期,劉裕在那種年代毫無背景,卻能起於草莽,數年之中,平孫恩,誅桓玄,收巴蜀,滅南燕,伐後秦,憑一己之力,挽東晉於即倒,開疆域達黃河。軍功卓絕,名震海內。能力可以說非常強了。

後趙開創者石勒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位由奴隸成為皇帝的人。


愛吃松子的小玉米


朱元璋,一直強!從乞丐到皇帝,唯一;從南方席捲北方,唯一;自身軍事能力彪悍;廢除丞相制。


杏林玖度


隋文帝楊堅在位時間太短了,否則又一“千古一帝”。


刀鋒06


秦始皇很多人認為他是一個暴君,不錯,他確實只是在統治的後期比較殘暴,可作為開國皇帝的他,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的開創者,皇帝制度的創立者。

統一六國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這些措施使得全國範圍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就好似推廣普通話一樣。我認為,秦始皇在歷代的開國皇帝裡能力還算是比較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