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被廢,魏王降位,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下李承乾是怎麼被廢的。我們都知道李世民的皇位基本上是在血雨腥風當中得來的,但也正因為如此,他不想自己的兒子們重蹈覆轍,公元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同年十月,李承乾被封為太子。我們來看看當時立太子的詔書:“尚書奏議:以為少陽作貳,元良治本,虔奉宗祏,式固邦家。中山王承乾。地居嫡長,丰姿峻嶷;仁孝純深,業履昭茂,早聞睿哲,幼觀《詩》、《禮》;允茲守器,養德春宮。朕欽承景業,嗣膺寶位,憲則前王,思隆正緒,宜依眾請,以答僉望。可立承乾為皇太子。”就此,李承乾的政治生涯拉開了序幕。綜合各方面來看,李承乾作為一個太子是合格的,有一次唐太宗讓他試著寫一寫治國的策略,結果他很快便寫滿了三頁紙,內容很有價值,唐太宗看了後非常得意地向侍臣們炫耀說:“先論刑獄為重,深得經邦之要也。”而且在李淵病逝後,李世民曾經讓李承乾監國權知軍國大事,李承乾的表現絕對是可圈可點。可以說一直到長孫病逝,李承乾一都沒什麼問題。

太子被廢,魏王降位,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長孫皇后

但是,在長孫病逝之後,李承乾的性格越發乖張,有人說是李承乾腿腳不好讓他自卑,但我覺得那只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在於李世民在李承乾悲痛之中、有些煩躁、有點叛逆的時候找了一堆有才華、有知識、有地位、有名望的老師們,比如說于志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徵等,這幫名臣直來直去只能讓李承乾更加煩躁,後來因為稱心之事、張玄素之事,李承乾最後居然說出了最混賬的話:“我作天子,當肆吾欲,有諫者,我殺之,殺五百人,豈不定”,此時的李承乾已經是暴君標準了。明明知道一定會成為暴君,李世民怎麼會不有所警惕呢,因此父子二人漸行漸遠。此時又趕上魏王李泰主編《括地誌》,深的李世民的喜歡,讓李承乾有了非常大的危機感,竟然派人去刺殺李泰,失敗後無奈造反,結果被李世民收拾個夠嗆,太子之位也就沒了。

太子被廢,魏王降位,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接著,我們得說一下李泰的表現,李泰這個人從小就寵冠諸王,公元620年出生,因“文德皇后所生”,且“聰敏絕倫”,太宗“特所寵異”。到了貞觀公元636年,李泰徙封魏王,遙領相州都督,督相、衛、黎、魏、洺、邢、貝七州軍事,餘官如故。魏王一走李世民這個著急火燎,見不到兒子心煩啊,甚至到了一度下詔想讓心愛的兒子搬進武德殿居住。武德殿是個敏感的地方,那地方離東宮太近了,要不是魏徵勸阻,這事情就荒唐大了。但是李世民對他的寵愛可是一點不少,竟然因為短短一日見不到他,就要派自己養的一隻名為“將軍”的白鶻去送信,一日之內鴻雁往返數次。加上李泰本人才華橫溢、崇師問道,有帝王風範,深為太子李承乾記恨。

太子被廢,魏王降位,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李世民對李泰的態度明顯比李承乾好,這種曖昧的態度讓兩人都有了誤解,李承乾認為李泰是自己最大的對手必須除去,李泰認為只要李承乾完蛋自己就可以坐上儲君的寶座。然而事實是兩個人都想錯了,所以導致了兩人悲慘的命運。

太子被廢,魏王降位,中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李世民

李承乾被廢之後,李泰就開始上躥下跳,甚至說自己可以殺子傳弟,結果呢,李泰儲君之位沒得著,還被降封了。

瞭解了大概情況後,我們可以總結一下為什麼李世民廢掉太子李承乾的同時同時將魏王李泰也降封了。

(1)太子李承乾東宮之位失去了,但是還活著,他不傻,知道如果有一天李泰登上了帝位,他一定會死的很慘,於是對太宗說:“臣貴為太子,更何所求?但為泰所圖,特與朝臣謀自安之道。不逞之人,遂教臣為不軌之事。今若以泰為太子,所謂落其度內。”這一刀子扎的瓷實,唐太宗一下子就動搖了。

(2)雖然李承乾造反的根本原因是他自己心態不好,但直接原因一定是李泰的逼迫。根據《新唐書》記載:“時皇太子承乾病蹇,泰以計傾之,乃引駙馬都尉柴令武、房遺愛等布腹心,而韋挺、杜楚客相繼攝府事。二人者,為泰要結中朝臣,津介賂遺,群臣更附為朋黨。”李泰的作為讓李承乾害怕,恐懼之下才做了錯事,你說李世民心裡能沒有疙瘩嗎?肯定有的,李世民曾說:“是也,有如立泰,則副君可詭求而得。”為了不讓後世子孫心存僥倖,李世民為了警戒後世,不得不把李泰降為東萊郡王。李世民下詔:“自今太子不道、藩王窺望者,兩棄之,著為令。”就是說兩個兒子都不怎麼聽話,爭來爭去,後世子孫要引以為戒,不要閒著沒事就盯著儲君的位子。可惜事與願違,唐朝太子“魔咒”一直持續到唐朝中期。

(3)李世民也是有感情的人,對排斥自己的兄弟可以下很瘦,但是對自己的兒子可是好得很,李承乾造反沒殺,李泰這麼折騰也只是降位而已,但也正因如此,李世民覺得如果李泰登上帝位,一定會屍橫遍野,李世民自己說:“使泰也立,承乾、治俱死;治也立,泰、承乾可無它”。於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兒子們,找了個比較敦厚的李治來當太子,最後確實李治沒有殺自己的兩個哥哥。

對於兄弟兩個的相爭,李世民最後各打二十大板,下詔書曰:“朕聞生育品物,莫大乎天地;愛敬罔極,莫重乎君親。是故為臣貴於盡忠,虧之者有罰;為子在於行孝,違之者必誅。大則肆諸市朝,小則終貽黜辱。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將軍魏王泰,朕之愛子,實所鍾心。幼而聰令,頗好文學,恩遇極於崇重,爵位逾於寵章。不思聖哲之誡,自構驕僣之咎,惑讒諛之言,信離間之說。以承乾雖居長嫡,久纏痾恙,潛有代宗之望,靡思孝義之則。承乾懼其凌奪,泰亦日增猜阻,爭結朝士,競引兇人。遂使文武之官,各有託附;親戚之內,分為朋黨。朕志存公道,義在無偏,彰厥巨釁,兩從廢黜。非惟作則四海,亦乃貽範百代。可解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將軍,降封東萊郡王。”

李承乾和李泰一個從此失去東宮之位,一個再與帝位無緣,只能說是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