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当中国曲协主席这些年除了反三俗都做了哪些贡献?

A追梦人780


姜昆老师曾经对诽谤他的人严正警告过,说再提他乱七八糟的事情,他就让作者和他法庭见,我这个人脸皮薄,也不爱说话,就不打算和他见面了,所以,简单说几句,如果看不懂,请见谅。


2006年,以著名相声演员,著名表演艺术家姜昆、李金斗为首的一些相声前辈,针对相声行业一些杂乱现象,提出“反三俗”的要求。

三俗,即低俗,庸俗,媚俗。

(三俗原指通俗,风俗,习俗,我很怀疑现在的三俗是相声前辈自己创造出来的)

低俗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郭德纲去找于谦,于谦没在家,嫂子开的门,郭德纲毕恭毕敬说了一句嫂子好,这没问题,嫂子回了一句“死鬼,你怎么才来”,这,就是低俗。

庸俗什么意思,举个例子,于谦父亲洗头进去了,于谦不找警察叔叔想办法,却拉帮结伙找郭德纲去捞父亲这就是庸俗。

媚俗,就是字面意思,非要举例子就是郭德纲说的于谦老婆“满身大汉”

当时姜昆老师用郭德纲举例子,严重鄙视相声行业用这些三俗的笑料做包袱!

2007年,姜昆老师带头,起草一份倡议书,要求相声各界同行共同加入,一起抵制三俗,而郭德纲,曾被一些人指责会遭到公众抛弃。


而当时郭德纲确实过的不是很好


一言难尽。


2008年,为了反三俗,姜昆提了个议,大概意思我理解着是这样:

相声行业是从老一辈字的小剧场一步一步走向台前,走到大荧幕上,走到晚会,这是相声行业的进步,相声应该发展,应该去其槽粕,现在某些小剧场管理混乱,而且小剧场模式撂地演出是相声进步的糟粕,是发展的倒退,相声应该在大晚会和大荧幕发展,所以建议关闭全国相声小剧场。

关闭小剧场,这是断郭某人的根。

老郭当场就不干了,抵触很大,也就是后来的撕破脸皮。

之后,很遗憾,德云社还是面临困境,包括李菁何云伟10年8月发布份声明离开德云社

再之后姜昆老师不点名批评某些演员道德问题,张口闭口在台上“儿子,孙子“,对相声行业造成抹黑,“艺术表演者应该有文人的气质,不要跟个痞子一样”

郭德纲:“呵呵”



而后几年,姜昆老师一直为相声事业做贡献,为了拯救电视相声行业的低迷和版权问题,为了曲艺事业的繁荣和昌盛,为了相声艺术家的自身合法权益,姜昆老师曾提出电视或者广播电台播放曲艺相声等节目时,应该按分钟计费……

后来,好像并不乐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几年,姜昆老师依旧活跃在曲艺第一线,不止一次提倡,艺术表演者,要以身作则德艺双馨,在台上要把正能量,要把好的品格和理念教给观众,这是相声演员的责任和义务。

“台上你不教育观众健康品德,对得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么”


姜昆老师曾说过:“我觉得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一定要努力地为咱们的民族、咱们的文化,多建言献策。我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听听人家,这觉悟,你们可能不知道姜昆老师平时很忙,但依旧为相声这门艺术操碎了心,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并立志把反三俗的决心寄托在下一代,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值得学习。


四斤



用户9450444899321


现在网络上提起姜昆都是一片谩骂之声,这个问题也不例外,估计题主提这个问题就是为了黑姜昆的吧?其实,越是在这种时候,越需要独立思考能力,不要人云亦云,客观的思考一下过去、现在和将来。

诚然,姜昆在成为曲协领导以后针对相声没有做什么有益的事,更多是在瞎胡闹,比如提议取消小剧场、相声网络化、提倡相声的创新并身体力行的演绎了所谓街舞相声等等事,体现了他对于相声的了解真的比较浅薄,基本功欠缺。


从本质上来说,我相信他作为曲协领导是真心想把相声搞好的,但是真的能力不济,所以这些年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推动主流相声事业发展方面基本一事无成,主流相声现在基本上已到了穷途末路。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正是以姜昆为首的主流相声界碌碌无为,才衬托了郭德纲的成功,印证了郭德纲的观点,比如相声必须要回归小剧场、相声的创新必须要建立在基本功的基础之上、传统相声大复兴等等,可以说姜昆这些年一直在做反面教材。

但是,姜昆并非一点贡献也没有,我认为以下两点必须得到肯定:


1、个人私德没有问题,没有借势压人。以姜昆的能量和地位,想要帮助他女儿进入演艺圈小有名气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姜昆与郭德纲之间有矛盾,网络上侮辱诽谤谩骂姜昆的内容层出不穷,以姜昆的能力和位置,如果真心要给郭德纲穿小鞋的话,郭德纲这些年经历的艰难困苦可能要加重很多倍。


2、提携新人不遗余力。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赵本山,如果没有姜昆提携,老赵可能还在铁岭混饭吃呢,哪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但是姜昆不计回报的发掘了他,这些年自己都不在公开场合说这种事,现在的90后估计没几个人知道姜昆是赵本山最大的恩人了。


除了赵本山以外,贾玲、陈印泉、侯振鹏、董建春、李丁、高晓攀、苗阜、王声等人走红的背后都有姜昆的帮助。

姜昆今年快七十岁了,退休在即,相信历史会给他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虽然我也不喜欢现在的姜昆,但是我至少不会骂他!


相声演义


自姜昆先生表演了他自己创作的《如此照相》、《诗歌与爱情》、《鼻子的故事》、《祖爷爷的烦恼》等多个段子后,著名曲艺家刘梓钰先生断言:以后,姜昆先生必定是中国曲艺的领军人物。

2000年,他提议,并亲自跑文化部、中国文联和赞助单位,促成了一次很大的活动。这次活动就是“国际曲艺节”。能促成这样大规模的曲艺活动,除了姜昆,还有其他人能办到吗?

国际曲艺节举办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办,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沈阳蓝翎经贸有限公司协办的“北京国际曲艺节”于2000年11月10—14日在北京举行。

组委会邀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喀麦隆、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近20个国家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曲艺专家、演员和曲艺爱好者参加。

这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扩大中国说唱艺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团结侨居海外的华人艺术家和爱好曲艺的国际友人,增进彼此间的艺术交流和友谊。是一次重要的国际曲艺盛会,是国际曲艺界的一次大联欢,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为曲艺艺术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寻找新机遇的一次精心策划和大胆尝试。

其间,进行了“新世纪中国曲艺与国际交流”学术交流研讨会和演出活动。

在研讨会上,来自美国的白素贞;日本的铃木靖、藤田香、木之下章子;韩国的柳垠再、丁一;丹麦的易德波;新加坡的韩劳达、陈伯汉;马来西亚的姚新光等专家、教授和国内著名曲艺理论家吴宗锡、夏雨田、薛宝琨、汪景寿、王兆一、刘梓钰、戴宏森等,就中国曲艺艺术的现状与发展,国际曲艺艺术交流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宣读了论文。

在展演中,相声名家丁广泉、刘喜尧与来自美国的莫大伟、郭安瑞、柏迈高合作表演了相声《新地理图》、《错位》等。来自日本的王新德;印度的古玛、谢克;刚果的伊冯;新加坡的徐惠民、邱胜扬、黄家强、杨世彬;马来西亚的纪庆荣、苏维胜;喀麦隆的马马杜等,也分别演出《漫游中国》、《双语相声》、《奇人妙事多》等相声节目。

此外,来自摩洛哥的沙姆斯丁;亚美尼亚的玛丽娜、莲娜;我国港澳地区的何关美仪、蔡莲娣、伍志强、谭小云等分别演唱了京韵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粤曲等。台湾汉霖说唱团的王振全、金永祥、钟秋玲、王德志也分别演出了太平歌词《韩信算卦》、双簧《前仰后合》、四川打连厢《劝孝道》等。

国内曲艺名家马季、姜昆、侯耀文、李伯祥、李金斗、袁阔成、刘兰芳、赵学义、籍薇、黄霞芬、张保和、潘长江、邹德江等参加了展演。

1995年他组织、创作并领衔主演了中国第一部反映相声百年沧桑的大型相声剧《明春曲》,在国内外演出了百余场,并搬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

2001年,他出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所长,期间,以主编的身份组织编撰了《中国曲艺史》、《中国曲艺概论》两部巨著,结束了长期以来没有权威机构为曲艺立史、立论的局面。

(注意以下的问题)在中国曲协主持工作期间,他提出“大曲艺”的战略思想,主张把中国曲艺的队伍作大,舞台作大,影响作大,用“新人、新作和新的表演形式”塑造大曲艺的形象,用“大曲艺”的要求带动“新人,新作和新的表演形式”的发展。“一大带三新,三新促一大”作为弘扬、发展中国曲艺艺术的战略思想,他的“大曲艺”战略思想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不是曲艺工作者不知道这些工作)

他创作相声一百多段,综观他的作品,敢于针砭时弊,紧跟时代步伐,构思缜密巧妙,包袱设计精巧,不落俗套,雅俗共赏,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他曾多次组织了如“侯宝林国际相声研讨会”、“中国曲艺高峰论坛”等大型理论活动。

他先后出版了《姜昆李文华相声选》、《姜昆李文华新相声选》、《虎口遐想·姜昆梁左相声选》,还出版了记录体的《笑面人生》、《自我调侃》等著作。

他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研究员蒋慧明和中国曲艺家协会干部郝雨为他带出的研究生。

为发展相声队伍,他收了12名学生,有电视台主持人毕铭鑫、孟非等。他收有徒弟唐爱国、齐立强、大山(加拿大)、徐惠民(新加坡)、邱胜扬(新加坡)等。两名新加坡徒弟一直活跃在新加坡相声舞台上。

他是第八、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1983年,他被评选为“中国十大笑星”之一;2002年,他获得由人事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授予的“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被中国文联授予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2009年,他荣获国家“公务员三等功”勋章。此外,他还被海外组织授予“世界杰出华人奖”和荣誉博士称号。

郭德纲是一名相声演员,说好相声就是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姜昆除了要说相声,还要做好中国曲艺的工作。以上只是介绍了他工作的一小部分。

 

                             有舔缸军质疑姜昆的作品没有那么多,我一个个打名字麻烦,给你们几张图自己看吧,里面有几段重复的,还有不少没有录入的,值得一提的是所以作品全是新作品,没有老段子,而且基本都是姜昆创作或主创的作品。








维摩精舍


姜昆主席这些年对相声艺术的贡献还是蛮大的。除了高举反三俗的大旗,与三俗相声做坚决的斗争之外,还挖掘了很多相声新人,壮大了主流相声界的队伍。另外,姜昆主席还通过各个渠道,积极的为郭德纲做宣传,力捧郭德纲。如果说,是郭德纲挽救了相声艺术,那么小编觉得,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是姜昆主席成就了郭德纲的今天!姜昆主席同样为相声艺术的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看问题,不应该只看表面现象。我们不能因为,姜昆主席总批评郭德纲,就认为他总是打压郭德纲。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打是亲骂是爱,朋友们细想想,如果姜昆主席,心里没有郭德纲,那么他会在不同地点、不同场合,公开指名道姓的谈到郭德纲吗?姜昆主席是谁啊?曲协主席、新中国第三代相声领军人物,全国人民妇孺皆知的老艺术家。如果没有姜昆主席十几年如一日,这么不遗余力的宣传郭德纲,郭德纲能有今天在文艺界如日中天的地位吗?姜昆主席的所作所为,难道不是爱护郭德纲吗?我们在称赞郭德纲挽救相声艺术的时候,难道不应该为姜昆主席这样的幕后功臣点赞吗?


另外,姜昆主席在连续几届曲协主席任上,举办了很多次相声大赛。成功挖掘了大量相声新人,使之加入到了主流相声界的队伍当中,比如:周炜、董建春、李丁、高晓攀、范军、曹随风、王彤这样的青年才俊,以及像苗阜这样的反三俗的急先锋,还有像何云伟李菁这样的“弃暗投明”的“义士”!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正是这些相声新人的加入,使得主流相声界的队伍空前壮大!也为相声艺术未来的蓬勃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这些都是姜昆主席为相声艺术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说姜昆姜主席有什么美中不足的地方,小编觉得,姜昆主席不应该再做幕后英雄了,就大大方方与郭德纲握手言和,别再人为的划分主流与非主流,大家团结一致,劲儿往一块儿多好啊!


非著名相声达人


记得一次采访,姜昆说为了复兴相声做了多少多少工作,最后搞不好就是缺钱,当时他还说了一句话印象深刻:谁捐五百万让他建个相声博物馆,愿意向他下跪。看似情深意切,其实真的是假情假意!相声进了博物馆,代表着什么?说明相声已经成为了过去式,博物馆是让人对过去的事物进行瞻仰的,即使现存的事物如果进了博物馆,那么离成为文物也不远了,也是为了在未来让后人当做文物瞻仰的。姜昆作为一位相声界的工作者(我绝不会称他为大师或者明星)如此唱衰相声,诅咒相声,他是相声界的罪人,曲艺界的败家子!


大爱安丘


还想让他怎么样,社会风气败坏是大家公认的,娱乐界是重灾区。姜昆反三俗是与全社会做对,本身就是个值得敬佩的人。对于整个相声界,用了几代人努力才让一门街头艺术登上大雅之堂,让他们再说街头段子是欺师灭祖的行为。这就像让宋祖英唱十八摸,你认为可能吗?

这世道,谁都不比谁傻,如果不是为了守住相声的底线,不是为了留住侯宝林等大师的遗产与精神,姜等老一辈人三俗起来还会有郭什么事。姜反三俗除了挨骂有得到什么利益了吗?现在的中国为了理想,为了底线而活的人还能剩几个。有几个不是为了钱放弃了很多应有的操守。哪些骂姜的人有不少也会对世俗世风日下深恶痛绝,但对自己的推波助澜视而不见,不也是因为坚持不够吗?坚持是很难的。不得不说我也一样,我喜欢听郭的相声,虽然很多段子中低俗内容让我不舒服。

郭的兴起是顺应时代的,但现今的文娱环境是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其副作用产生的,并不是大家真正需求的,也与国家的发展目标不符,国家层面也不允许这样的局面长久存在。大家一定要看到郭在改变,虽然很难。

我估计现在最理解姜与侯宝林大师的人反而是郭。出名难,守业更难。郭如果想让德云社长久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回归正确的轨道是必然。可能很多人不喜欢,但是郭是向着姜的方向前进的,而姜代表的是国家意志。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一个艺人,为了生活,顺应观众爱好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名人特别是一个国家公务员,引领群众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是本分也是职业操守。大家可以不喜欢姜,但是对其恶语相向是不公平的。我们也不能因自己的好恶而做一个短视的人。


我是焱烁


客观的说,姜昆的相声艺术升华到当曲协副主席时,已经嘎然而止。而此前,从年轻时和李文华老师合作的《如此照相》、再到春晚《虎口遐想》,已经在相声上登峰造极了。

盛极必衰,梁左之后,姜昆再无堪称经典的好作品了,《新虎口遐想》纯粹是幻想延续旧时光芒的勉强之作,也同时成为了网友调侃的段子,如同苗阜的“万莫其”一样其乐无穷。

第一次“反三俗”是在2006年,彼时姜昆已是曲协副主席,也已年近花甲,形容为“江郎才尽”一点也不为过。再此之后,姜昆给相声界做了哪些贡献?

提携新人是有的,比如收纳了周炜徒弟、引进了苗阜进曲协。周炜原本师承姜昆老搭档唐杰忠的徒弟,2008年改拜在姜昆门下,这一颇受非议的“跳门”,按照姜昆接受采访时的说法是,周炜并未正式“摆知”,不算唐杰忠的正式徒弟。

但周炜后来基本不说相声了,演小品、干主持、学唱功,几乎无所不能,但都收效甚微,如今已经白发苍苍,估计没几个人知道他是相声演员了吧。

苗阜和姜昆有些类似,都是半路出家的相声演员,也都是书法爱好者。“投名状”之后颇受姜昆器重,还推荐他认相声名家师胜杰为“干爹”。主流相声界在恢复传统相声上,对“拜码头”这一游戏吸收得很到位,但对相声传统艺术似乎刻意回避。

自称是汉语言博士的苗班主,据说还是西北某大学客座讲授,只是“万莫其”一事备受误人子弟的诟病,蹭德云社热度也是蹭出了新记录——秒发秒删。总之吧,按照网友的总结:苗阜是相声界电工做得最出色、电工界相声说得最好的人物。


哈尔滨“百乐会”小剧场,是曲协牵头对体制内相声界进行市场化的一次试水,十天前姜昆亲赴哈尔滨主持了开幕式(官宣“开班式”),并顺便再次反了下三俗。

以德云社为代表的相声小剧场已经存活二十多年了,曲协才恍然大悟想起办“以民营卖票方式与老百姓见面”的官办小剧场,是不是晚了点?

姜昆老师主要相声艺术贡献,在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包括收的比较出色的弟子赵卫国、句号等,以及编订《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办相声网站“中国相声网”、办“中国名人网”等,均在“反三俗”以前。

此后主要贡献就是“反三俗”了。极具时代烙印和争议的姜昆,注定成不了相声艺术家,更并非有些网友吹捧的“相声大师”,早年苦心孤诣、晚年好大喜功


岑詮


总为了捧一个而黑一个有意思吗?我先声明,作为听众,对谁的相声都没有都没有偏见,不爱听你可以不听啊,何必总是黑一个白一个的,是蹭热度还是看热闹的不怕事大?本来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就是那种体制,不是那个人能左右的,受的也是那种教育,所以观念就不同,没有谁刻意的嫉妒谁,压制谁,只是观念不同而已。姜昆可是最早建相声网络平台的,只不过那时候网络还没有走入寻常百姓家。八几年姜昆马季侯耀文等的相声,可是火的一塌糊涂 ,年轻的可从网上看一下,从八三年起 春节联欢晚会好几年的节目主持人,就可以了解当时那些人在老百姓心里的热度。现在那一代已经老了,总拿他们老了的成就,来和现在这些当红的星星们比,有意思吗?


逸仙tanghailaosun


看了半天评论,觉得很无聊。难道相声就是一个不分黑白,是非颠倒,没羞美臊,唯利是图的行当?什么有观众就是硬道理,什么谁都有七情六欲,咋不让你们老婆女儿光着屁股上台表演呀,什么艺术也不用有,爱看的人照样可以满坑满谷。用观众多来肯定成绩,用滥欲来鉴定人性,这不是胡说八道吗?雅,不是非要阳春白雪,俗,也不是低级下流,每一个人都有性生活,你总不能因为人们都有性生活就在舞台上乱淫吧?每个人都离不开屎尿屁,你就要整天屎尿屁不离口地正天嚷嚷吗?雅,是要人们更走向文明,俗,是让文明更贴近生活,连什么是雅,什么是俗都不知道的人整天在喊自己是俗人,你们不是俗人,是没有羞耻,没有是非观念的混人。如果你们的主张是合理的,那么医疗商业化,教育商业化也都是合理的了。另外,再说一句,郭德纲的门票不代表人民大众,人民大众舍不得花半个月的工资去听一场相声,那么,他的观众是哪来的?这个还用解释吗?四十多年了,富人怎么也有几千万了吧,各地充场子占台的人也必须安排好吧?他们捧红一个郭德纲不是什么难事吧?一个剧场人多,未必就是代表大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