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崩盘之始:1217年木华黎南征考

金宣宗南迁后,1214年到1216年的蒙古对金战争,分为两个区域。铁木真本人以三木合拔都、石抹明安为前锋,率军攻打金中都(燕京),并以围城打援消耗金国兵力。木华黎则与在辽东活动的蒙古附庸耶律留哥(东辽国主)配合,扫平两辽之地尚未平定的州县城池。

大金崩盘之始:1217年木华黎南征考

1215年,中都落城。1216年,木华黎彻底平定辽西(辽东暂时由耶律留哥控制)。到了这时候,金国的灭亡似乎已经进入倒计时。但是成吉思汗把中原的征服委任给大将木华黎,随后又大规模地西征,给事情带来一些变数。

《元史·木华黎传》:分弘吉剌、亦乞烈思、兀鲁兀、忙兀等十军,及吾也而契丹、蕃、汉等军,并属麾下。且谕曰:“太行之北,朕自经略,太行以南,卿其勉之。”
《讹答剌事件新考》(〔美〕亨利G.施瓦茨):1216年,秃麻惕人和吉尔吉斯人或许是受到蒙古军大部正在华北进行征服消息的促动,发动了叛乱。据说当时情况非常严峻,以致成吉思汗将彻底征服金朝的战争委托给他最能干的将领之一的木华黎,并且留下不足一半的军队,然后带着其余的军队返回蒙古。
《蒙古入侵之前的突厥斯坦》(巴托尔德):北部的反叛,并不是成吉思汗返回蒙古的关键原因。他强烈地意识到将大批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是危险的。木华黎的军队约为62000人。

巴托尔德的观点是可取的,当时蒙古帝国草创不久,铁木真尚未对诸部落彻底整合,十万规模的蒙古兵长期留驻在中原,因为他们暂时无法适应中土的环境,确实容易导致不适应或者哗变等危险。

其实之所以返回草原,很可能与铁木真在中原的挫折有关。

《金史·胥鼎传》:四年正月,大兵略霍、吉、隰三州,已而步骑六万围平阳,急攻者十余日,鼎遣兵屡却之。
《元史·太祖本纪》:十一年秋,撒里知兀炄摸合拔都鲁率师由西夏趋关中,遂越潼关,获金西安军节度使尼庞古薄鲁虎,拔汝州等郡,抵汴京而还。
《多桑蒙古史》:【1216年11月】在鱼儿泺命三木哈率万骑,自西夏趋西安以取潼关。潼关处黄河南岸,为陕西通河南之门户。三木哈攻之不能下。乃由嵩山小路趋河南之汝州,进取汴京。至距汴京二程之地。金山东援兵至,击攻蒙古兵。三木哈退陕州,适河冰合,遂渡河北去。
大金崩盘之始:1217年木华黎南征考

由于这一年陕西和山西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有遭到蒙古军进攻,这两次进攻显然都是由河套出发,沿着黄河南下进行的。铁木真避开山西中部的大量城池,想要自西部奇袭拿下平阳(今临汾),掐住金国咽喉。奈何平阳守将胥鼎是个狠角色,铁木真显然吃了很大亏,六万大军徒劳无功,灰溜溜回草原去了。

当年秋天,铁木真又派大将三木合拔都率一万精锐骑兵对金国发起试探性进攻。由于此时西夏被蒙古胁迫参与攻金,三木合拔都从河套南下,越过西夏在陕北的领地,沿着黄河西岸抵达潼关,强攻不克后从小路绕过潼关,长驱直入到汴京附近。

但这显然是金国内部空虚所致,绝非蒙古兵战斗力如同高达。所以金国援兵赶到后,三木合拔都马上不敌,北上渡河而走。这两战令铁木真意识到金国在失去中都和东北之后仍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而他向来不喜欢攻打坚城。

1209年铁木真围攻西夏都城中兴府,水攻过程中堤坝垮塌淹了自己的军队,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军。1212年铁木真攻打大同,被金将抹捻尽忠属下强弓手一箭射中脸,重伤而逃。

大金崩盘之始:1217年木华黎南征考

铁木真决定将金国这块硬骨头扔给麾下大将木华黎等人,自己带主力回草原去了。随后他准备攻打西辽,收拾屈出律,结果因为西夏拒绝派兵帮助蒙古攻打西辽,因此在1218年攻打西夏,同年派哲别作为先锋攻打西辽。因为屈出律错误的宗教政策,导致被国内的伊斯兰教徒推翻,哲别依靠前锋部队就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西辽,铁木真来不及亲自出手。1219年铁木真又率军攻打花剌子模。如果不算留守草原的铁木真之弟合撒儿等人率领的预备兵力的话,木华黎用来经略中原的蒙古兵不过2.3万。不过铁木真丝毫不担心金国反攻把木华黎吃掉。

首先东北已定,木华黎背后有庞大的物力支持。其次1211-1216年的作战中,蒙古大军多次劫掠、扫荡金国的山西、河北、山东,使得金国损失惨重且行政体系严重崩坏。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在没有大运河的时代,金国在黄河以南的资源输送到黄河以北,成本很高,何况黄河还经常决堤影响物资和兵力的转运。

大金崩盘之始:1217年木华黎南征考

正如铁木真所想的,得知蒙古军主力回到草原,而且应当会攻打西辽的消息之后,金宣宗觉得派兵员收复中都、大同等地成本太高,决定对河北山西采取放养战略,以主力攻宋以扩大国力,再考虑收复失地的问题(当然结果众所周知)。而1217年,木华黎也开始了受命以来对金国的第一次进攻。

木华黎的兵力并不算少,不过西域、东北、草原都需要留兵力镇守,刚开始攻略中原时,他麾下战兵肯定不到十万的(巴托尔德推测总兵力为62000人)。毕竟1216年辽东的东辽国刚发生了耶律厮不之乱。

耶律留哥之弟耶律厮不不愿意臣服于蒙古,趁耶律留哥去朝见成吉思汗的机会起兵对抗蒙古,随即被部下所杀,乞奴、金山、统古与、喊舍相继担任后辽军事领袖,虽然1216年就被耶律留哥与蒙古兵联合击败,但随即渡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半岛,到1218年他们所建立的后辽政权才被蒙古、东辽、高丽三方联手,彻底剿灭。

《元史·木华黎传》:遂自燕南攻遂城及蠡州诸城,拔之。冬,破大名府,遂东定益都、淄、登、莱、濰、密等州。
《元史·史天倪传》:乙亥(1215年),授右副都元帅,改赐金虎符。奉诏南征,围平州,金经略使乞住降。进兵真定,所属部邑无不款附。而真定帅武仙,固守不下,遂移军围大名。众谓城坚不可击,天倪使攻其西南角,劲卒屡上屡却,天倪先登,守者辟易,遂破其城……丁丑(1217年),徇山东诸郡……远近响应,知中山李明、赵州李瑀、邢州武贵、威州武振、磁州李平、洺州张立等,望风皆下。

木华黎最重要的部下和协同作战者,是永清史氏的领袖史天倪。

元太祖八年(1213),蒙古军南下,史氏老家主史秉直领数千人赴涿州(今属河北)降木华黎,奉命领降人家属屯霸州(今属河北),各地来附者达十万家。又选壮勇万人为清乐军,由其子史天倪率领。木华黎北返,皆随同徙居漠北。次年秋,从木华黎攻北京。中都落城后,史天倪及清乐军镇守霸州。

由于投效较早,史氏成为蒙古伞下的汉军世侯之首,非常受重用。

在1215年蒙古军主力围攻燕京时,史天倪就曾经为蒙古攻克平州(今山海关一带)。不过南征攻真定不克以及攻破大名府的事迹,参照木华黎传,似乎应当是发生在1217年,误记到1215年了。1215年,武仙还只是威州刺史,并不是真定帅。

1215-1216年,蒙古人在攻陷中都的同时及之后,南下扩展势力。但是铁木真撤回大军之后,义兵领袖苗道润收复了大部分失地,蒙古人的控制区域又被压缩回燕京一带。

《金史·苗道润传》:道润有勇略,敢战斗,能得众心。比战有功,略定城邑……贞祐四年,复以功迁怀远大将军、同知中山府事。再阅月,复战有功,迁骠骑上将军、中都路经略使、兼知中山府事。顷之,加中都留守、兼经略使。道润前后抚定五十余城。

1217年的作战中,史天倪横扫河北,木华黎则攻入了山东北部,看似战果惊人。

大金崩盘之始:1217年木华黎南征考

但值得指出的是,苗道润守定州(势力向北延伸到保州满城,甚至影响到中都临近的涿州),武仙守真定,依托太行,木华黎、史天倪根本没能攻破,而东面沿海地区的沧州、滨州、棣州在1217年当年已经被义兵首领王福收复(可能是1216年被蒙古军攻占),木华黎南征也未能涉及这三州。

大金崩盘之始:1217年木华黎南征考

可以看到,经过蒙古人多次扫荡之后,金国的河北虽然残破,但经过烧杀之后,激于义愤产生的义兵,还是有可观的战斗力的。木华黎、史天倪完全就是从西部苗道润、武仙和东部王福的缺口打了进去,围攻真定武仙不克之后,在金国军事力量薄弱又缺乏义兵活动的河北南部肆虐,而后向西攻陷益都后撤军。

由于苗道润、武仙、王福在河北中部的存在,蒙古对大名府、益都这两座重镇的占领不可能持久,木华黎此次南下作战主要只实现了劫掠目的。撤军之后,河北南部的失地旋即被金国收复。

所谓木华黎以区区二万人横扫金国河北、山西、山东这样的笑话还是别说了,可以看到,在得不到蒙古草原方向更多支援的情况下,木华黎、史天倪合兵,战兵多达6万以上,在金国主力在和南宋作战,主要是河北义军抵抗的情况下,没能成建制歼灭任何一支较大的义军,仅仅是南下扫荡,撤军之后金国几乎收复了所有失地。

即便金国对于这些义军百般猜忌,到局势全面崩坏的1220年才推出著名的封建九公体系,之前义军们不能完全控制领地,仍然要遭到金国体系内官僚和将领们的各种掣肘(按《金史·苗道润传》——道润与顺天军节度使李琛不相能,两军士兵因之相攻,琛遣兵攻满城、完州,道润军拒战,杀琛兄荣及弟明等——金国将领李琛竟然攻打苗道润的军队,而苗道润顾全大局,保持克制,只是进行了防御反击,只是要求——【乞令河北州府官不相统摄,并听帅府节制】,可见义军们周旋于金蒙之间的艰难),但河朔义勇们仍然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大金崩盘之始:1217年木华黎南征考

由于在河北攻略不顺,木华黎留下史天倪负责河北局势,在1218年转攻山西。而苗道润得到【加中都留守、兼经略使】的加封,名义上成为河北义军领袖,权限加增(虽然仍要被金国皇族子弟节制【诏以完颜宇行元帅府事,督道润复中都】),因此燃起雄心,竟然打算收复中都。

这个计划并非彻底的痴心妄想。

1216年,蒙古燕京守帅石抹明安死,其子石抹咸得不袭职燕京行省(蒙古招纳降附,往往允许父子兄弟相继,待遇优厚自不待言),这是个不足为惧的废物二代(燕蓟留后长官石抹咸得卜尤贪暴,杀人盈市),搞得燕京乌烟瘴气,人心动摇。

而史天倪兵力不过一万,木华黎去攻打山西,蒙古主力这时则在进攻西夏和西辽(1218年,铁木真再次攻打西夏,围其都城,迫其君主逃往凉州,但是仍未破城而退兵)。这时候如果能集结河北义军的力量,是有希望收复中都的。

然而惊变在此时发生了。

既而道润与贾仝、贾瑀互相攻击,诏道润、贾仝、王福、武仙、贾瑀分画各路元帅府控制之,彰德卫辉招抚司隶枢密院。贾瑀既与道润相攻,已而诈为约和,道润信之,遂伏兵刺杀道润。朝廷不能问,一军彷徨无依。

易州二贾的地盘在中都与定州之间,苗道润要收复中都,需要经过二贾的地盘,由于朝廷虽然加封苗道润为中都经略使,但又让河北各军阀分画各路元帅府,苗道润只是个盟主。当他要北进,二贾就认为苗道润要吞并他们的领地部曲,苗道润行事又光明磊落,为了北伐大业与二贾会谈,竟然惨遭杀害。

需要强调的是,即便如此,苗道润的部将靖安民、张柔、张甫、移剌众家奴各领兵众,在金国的义军群中,虽然也有藁城董俊、曲阳邸顺这样依附蒙古的地方势力,但是位于各部义军包围之中,实力弱小,只能依山结寨自保(张甫起初效力于蒙古,应当是木华黎所扶持,后为金涿州刺史李瘸驴招降之,足见木华黎转攻山西之后,蒙古在河北的情况并不乐观)。

也就是说,虽然苗道润遇害,但是以1218年的情况来看,金在河北的局势,尚不至于全面崩坏。

但就在这一年,局势却彻底崩坏了。

这与金国钦点的苗道润继任者,【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本路经略使,行元帅事】张柔投靠蒙古,有着直接的关系。

大金可以说对不起众多义军,但对于张柔,待遇可以说足够优厚。金宣宗之于张柔,恰似明思宗之于洪承畴。

那么张柔是如何投靠蒙古,又导致金国河北局势的彻底崩坏,请看下一篇《张柔之乱与大金的丧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