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政策趨鬆須避免重蹈覆轍

(刊新華社《經濟參考報》頭版,2019.4.1)

已有諸多跡象表明,美聯儲加息週期即將告一段落,歐央行的加息計劃則可能還沒開始就結束,我國貨幣政策自去年下半年開始有所鬆動,且不排除今年再降準甚至“降息”的可能。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趨於寬鬆,2015年以來的這輪全球流動性緊縮週期有望退潮。

美國方面,根據美聯儲3月貨幣政策會議聲明,美聯儲今年大概率暫停加息,並將於9月提前結束收縮資產負債表。以往規律表明,美聯儲一旦暫停加息超過一年,短期內基本不會重新啟動。至於何時降息,主要取決於美國經濟的實際表現,如果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大幅下行,美聯儲有可能會在年內開啟降息。

根據一項預測美聯儲決策較為精準的聯邦基金利率期貨數據顯示,目前2019年12月和2020年1月降息的概率均已超過60%。不過,由於美聯儲調整資產負債表的計劃一向需要綜合考量多方面因素,歷史上往往是在基準利率降至極低水平之後才會啟動量化寬鬆(QE),因此美聯儲短期內重啟QE的可能性並不太高。

歐元區方面,歐央行3月的利率前瞻指引將前次會議的“預計至少在2019年夏天前將保持利率不變”修改為“預計至少在2019年底前將保持利率不變”,並且決定推出新一輪的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III),表明歐央行年內加息幾無可能。考慮到歐元區銀行放貸意願較為低迷,預計TLTRO-III難以帶來歐元區流動性的明顯改善。如果歐元區經濟未來進一步下滑,鑑於基準利率已降至0%,不排除歐央行會重啟QE。

對比來看,我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優化則凸顯了相機抉擇和未雨綢繆。從時點來看,去年6月以來我國貨幣政策的取向發生了預調微調;從節奏上看,去年以來央行已經五次降準並創設了定向中期借貸便利進行“定向降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降低貸款成本,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不能讓資金空轉或脫實向虛。加大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力度,釋放的資金全部用於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不難判斷,降準仍是貨幣政策工具的主要選項。

貨幣政策要根據形勢變化調整優化。本輪全球貨幣政策取向的變化,是因為全球經濟趨於走軟。最新數據顯示,一些經濟體制造業PMI處於下行通道,3月歐元區PMI指數僅有47.6%,創下近85個月新低,日本3月PMI為48.9%,連續四個月下滑。與此同時,美聯儲已經連續兩個季度下調未來經濟增長預期,3月歐央行則將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由2018年12月預測的1.7%大幅下調至1.1%。

每當經濟走軟,放鬆貨幣就成為各經濟體的選擇。然而,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的實踐表明,“直升機撒錢”的量化寬鬆政策乃至負利率政策對實體經濟的刺激效果並不顯著,甚至延緩了各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步伐。與此同時,資產價格非理性膨脹、債務率攀升、匯率競爭性貶值等問題相伴相生。還有研究發現,貨幣寬鬆會使得貧富差距更趨惡化,進而助長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等現象興起。

貨幣寬鬆並不是萬能的,當前我國一直強調通過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堅決不能搞“大水漫灌”。搞量化寬鬆、超發貨幣,可能一時有效,但不可持續。

相關文章:

[1]國盛宏觀熊園團隊.以史為鑑:全球流動性重回寬鬆,大類資產何去何從?2019.3.24

[2]國盛宏觀熊園團隊,美聯儲全面轉鴿,是時候討論降息甚至QE了,2019.03.21

[3]國盛宏觀熊園團隊,央行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的8大信號,關注我國信用自主創造,2019.02.22

[4]國盛宏觀熊園團隊,尋找超預期——2019年宏觀經濟展望,2019.01.09

[5]熊園,不一樣的美元強週期,《中國金融》2018年6月刊

[6]熊園,全球貨幣寬鬆退潮的背後:一場“遲到的糾偏”,刊於《金融博覽》,2017年9月刊

[6]熊園,扭曲的全球貨幣緊縮週期,刊《證券時報》,2017.11.06

特別聲明:《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微信形式製作的本資料僅面向國盛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請勿對本資料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非國盛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關注,請勿訂閱、接受或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諒解!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聲明:本訂閱號是國盛證券宏觀團隊設立的。本訂閱號不是國盛宏觀團隊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本訂閱號所載的信息僅面向專業投資機構,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本訂閱號所載的信息均摘編自國盛證券研究所已經發布的研究報告或者系對已發佈報告的後續解讀,若因對報告的摘編而產生歧義,應以報告發布當日的完整內容為準。本資料僅代表報告發布當日的判斷,相關的分析意見及推測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讀者參考時還須及時跟蹤後續最新的研究進展。

本資料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普通的個人投資者若使用本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解讀服務而對報告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造成投資損失。因此個人投資者還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本資料僅供參考之用,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作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全球货币政策趋松须避免重蹈覆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