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路南海


吴楚七国之乱的主力就是吴王刘濞的吴军和楚王刘戊的楚军,不过这支吴楚联军只一个月就被汉朝名将周亚夫给打败了,该年一月底,当汉军击败吴楚叛军的捷报传至长安,汉景帝刘启欣喜若狂,于是发布诏书,明七国之罪,并动员各路大军深入多杀,凡叛军三百石以上官吏,一律杀无赦,绝不容许法外留情。胆敢有议论诏书和不按诏书行事者,一律腰斩。


景帝不算个暴君,但他对政敌的心狠手辣凶残无情,绝对在汉代诸帝中排名前列。


不久,盘踞在城阳一带的周丘听闻吴军败走,也慌忙南逃,行至半途暴病而亡,其军全数逃散。

数日后,二月三十日,天空出现日食。七国反王的末日,一一降临了。

吴王刘濞狼狈南窜,渡淮越江至丹徒(江苏省镇江市东丹徒镇),收集散亡士卒,企图依附东越以自保,再图东山再起。所谓东越,就是浙江一带的百越人,汉惠帝三年,曾封春秋时越王勾践之后裔东越君长摇为东海王,建都东瓯(今浙江温州),又称东瓯王,后来子孙相传,与吴通好。吴起兵时,东越王骆望曾拨兵助吴,驻扎丹徒为吴后援。


刘濞太天真了,也太愚蠢了。想当初项羽不过江东,还能换得一世英名,而刘濞呢,只靠那东越万余兵力,以及一帮残军败将,居然想要东山再起,你说他犯傻不犯傻。结果周亚夫衔尾追击,一通猛揍,吴军全部被俘,刘濞却不知去向。

他自然是跑到东越去了,除此之外,无处可逃。

周亚夫下了一道通缉令,以千金悬赏吴王首级,并专门派一使者,秘密前去告知东越王。

千金,也就是一千万钱,这在景帝时足足可买数十万斤的粮食了,东越穷乡僻壤之地,哪里经得起这种诱惑。再说刘濞如今穷途末路,对东越而言只是危险与累赘,根本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还不如交给汉朝,换取金钱和免罪,这可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于是,一个多月后,东越王骆望假装请刘濞前来劳军,暗中却在校场设下埋伏,一举将刘濞擒杀,传首长安。景帝念东越杀死吴王,不究其罪,仍加赏赐。唯有吴太子刘驹趁乱逃至闽越,从此亡命天涯,踏上复仇东越的不归路(武帝时多次鼓动闽越攻东越,最终灭其国)。


至此,吴王刘濞四十年之处心积虑苦心经营,三个月内全数破灭,一场游戏一场梦。只能说他生不逢时吧,他若生在春秋时代,亦不失为一霸。

不久,围攻齐国的胶东等四王也被汉将栾布击败,纷纷逃回自己的封国,遭到周亚夫部汉军围追堵截,四反王皆畏罪自杀。齐地叛乱历时三月余,亦被平定。


六国全灭,现在只剩了赵王刘遂一路孤军还在负隅顽抗了。当初刘遂起兵之时,还信心满满地发兵至赵西界,欲与吴楚联兵西进。然而吴楚被困于梁都之下,联络已久匈奴单于又只陈兵边境,持观望态度,而郦寄所率平叛军也已杀到,刘遂势单力薄,无奈只得退回邯郸城内坚守。郦寄久攻邯郸不下,历时七个多月。最后还是平齐的栾布帮忙,北上赵地,与郦寄合力进击,以水灌城,这才将邯郸攻破。刘遂军败,乃跳下城楼自杀。


至此,汉军经过七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战斗,斩首十余万级,终于彻底平定了七国之乱。景帝刘启长长的舒出一口气——这噩梦般的半年,终于结束了!


千古名将英雄梦


七国之乱是指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场王廷与诸侯国的战争。汉高祖时期,刘邦采用了独特的郡县制和分封制并行的制度,即郡县和郡国同时存在。不过由于刘邦过于相信秦朝之所以会亡,是因为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来保护秦朝,所以他在消灭了异姓九王后,在九王的旧地上重新分封了“同姓九王”,即齐、楚、荆、淮南、燕、赵、梁、代和淮阳九个封国。同时刘邦还给予了这九个郡国最大的权,包括自行招兵之权、自行征税和铸造钱币等权利,可以说此时郡国诸侯王的权利仅次于皇帝,其西汉郡国俨然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当然最开始刘邦给予这些刘姓诸侯王的如此巨大的权利的确是有助于维护西汉初期对于华夏的统治。但是之后随着汉初分封的诸侯王与中央王廷的皇帝在血缘上的疏远,及文景二帝想彻底的掌控全国,他们根本就不允许自己的国家会有能够威胁自己统治的存在。

随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开始日益严重,直至景帝时期,汉景帝采纳了御史大夫晁错的《削藩策》,开始对诸侯王下手,而诸侯王眼见再不反击,则可能会性命不保,自己的郡国也将不复存在。随即诸侯王当中最强大的吴王刘濞就开始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和胶东王刘雄渠这六个主要的诸侯王发起了对中央的进攻,欲取景帝而代之,而自此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但这次叛乱我们都知道最终失败了,在周亚夫等人的平叛下,七国之乱被彻底平定。那么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七王最终的结局都是如何的呢?这里我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

吴王刘濞

刘濞是刘邦的侄子,他可以说是刘姓诸侯王当中最会打战的刘姓族人。在刘邦平定英布叛乱之时 ,年仅二十岁的刘濞就跟随着刘邦击溃了英布的叛乱,后更是被直接分为吴王,都广陵,辖东南三郡五十三城。

公元前154年,吴王眼见景帝已经对楚王和胶西王下手,随恐接下来汉景帝会对他下手。于是刘濞决定先下手为强,他于正月在广陵起兵反汉。但是不到二个月,因种种缘故刘濞最终被周亚夫所率领的大汉军队打败。后在逃亡东越中,因为东越国的背叛,刘濞被东越诱杀,死后其头颅被送往汉景帝处。



楚王刘戊

刘戊是刘邦的四弟刘交的孙子,是西汉诸侯国楚国的第三任诸侯王。景帝二年,刘戊因在薄太后葬礼期间饮酒作乐被人告发,遂汉景帝被乘机收回了刘戊的一个东海郡的封地。之后刘戊开始越发的害怕景帝会进一步夺取他的封国,甚至是夺走他的性命。而此时恰好刘濞联系刘戊一起造反,遂即刘戊在公元前154年于楚地起兵反汉。

后在攻梁国时,被周亚夫断了粮道,楚军彻底战败,刘戊被迫自杀。死后景帝并没有过多的为难于刘戊,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景帝依然同意其按照诸侯王的规格葬入楚王陵中。



赵王刘遂

刘遂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第一代赵王。汉景帝三年,景帝开始对诸侯王进削藩,而赵王的河间郡则首当其冲。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郡国被除,赵王刘遂决定跟随吴王和楚王起兵反汉。起兵之初,在曲周侯郦寄的压迫下刘遂退回赵国都城邯郸,之后在邯郸坚守了七个月之久,直至吴王和楚王先后兵败亡,刘遂也随后在郦寄和栾布的后击下兵败自杀而死。



济南王刘辟光

刘辟光是汉高祖刘邦长子刘肥的儿子,汉文帝被封为济南王。景帝二年因汉景帝削藩,刘辟光也跟随吴王等诸王起兵,但不到一个月就被周亚夫等人平定。后刘辟光兵败自杀,其封国济南国被除,济南国划入西汉郡县。



淄川王刘贤

刘贤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公元前164年被汉文帝册封为淄川王。后景帝二年,刘贤跟随吴王起兵造反,后在兵围齐都临淄的时候,因久攻不下,最终西汉得以有时间调整兵力进攻刘贤,后刘贤兵败自杀,其封国被济北王刘志继承。



胶西王刘昂

刘昂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齐悼惠王的儿子,公元前164年被文帝与其他六个兄弟同分王,即胶西王。景帝二年刘昂的胶西国被汉景帝借口废掉了六县,遂刘昂与其余六王共同起兵反汉。之后刘昂与刘贤共同围困齐都临淄,后兵败自杀。



胶东王刘雄渠

刘雄渠是刘邦的孙子,也是第一代胶东王。之后他跟随刘昂和刘贤两人一起围困齐都临淄,后被周亚夫平定,刘雄渠也随即兵败自杀,其封国胶东国归汉,成为胶东郡。



总得来说七国叛乱,没有一个人得到好下场,七国诸侯王几乎全部自杀而死,而封国也基本被除。不过想来或许从刘邦给予了六姓诸侯王巨大的权利开始,诸侯王和皇帝之间就注定会弄个你死我活,诸侯王想做皇帝,而皇帝也不想自己身边有如此不安稳的存在,所以他们最终会刀柄相见,骨肉相残。事实上也的确,即使七国不造反,景帝也会对他们下手,他们的对于中央王朝的威胁实在是太大了,或许这可以用“最是无情帝王家”来解释这一切吧。


澳古说历史


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的开始时间是公元前154年正月,结束时间是该年的三月,也就是这场战乱只持续了两个月,就被周亚夫、窦婴给平定了。

参与七国之乱又是哪七个诸侯王呢?他们分别是吴王刘濞(刘邦的侄子),楚王刘戊(刘邦的侄孙),赵王刘遂(刘邦的孙子,刘友之子),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后面四个全是刘邦的孙子,刘肥的儿子)。

那他们都是什么下场呢?

吴王刘濞,吴军是最强大的,吴军与楚军一起攻打汉景帝弟弟刘武的梁国,久攻不下,就转向攻打周亚夫的汉军,但是周亚夫坚壁清野,不和他们交战,吴楚联军最后粮尽,被周亚夫偷袭。

吴王刘濞带着一千多人跑掉,跑到了东越,东越本来有一万多人,汉朝就派人招降东越,东越就趁刘濞去劳军的时候,将刘濞刺杀,并将他的首级献给汉景帝。

楚王刘戊,吴王逃走之后,楚王自尽,被安葬在徐州狮子山的楚王陵,汉景帝同意按诸侯王的规格安葬。

赵王刘遂,赵王勾结匈奴一起攻打汉军,被曲周侯郦寄打败,赵王就固守邯郸城,吴楚兵败之后,匈奴不肯进入汉境,栾布与郦寄水淹邯郸城,赵王自尽。

济南王刘辟光,兵败被杀。

淄川王刘贤,派兵围临淄城,后兵败被杀,汉廷派济北王刘志(刘邦之孙,刘肥之子)成为新的淄川王,

胶西王刘昂,兵败自尽。

胶东王刘雄渠,兵败被杀。

七国之乱,吴王造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儿子刘贤,与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启下围棋的时候有矛盾,被刘启用棋盘砸死了,七个诸侯造反的原因是汉景帝推行的削藩令,这个问题最终在汉武帝时期,根据主父偃的推恩令,得到根本的解决。


历史简单说


汉景帝时期,国家发生的最大事件,就是吴楚七国之乱。

所谓吴楚七国,也就是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为辅的七王之乱。


需要特别注明的,这七个叛乱的诸侯王,有四个在齐地,属于刘肥的儿子。

他们四个就是胶西王刘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这四个人中又以胶西王刘昂在齐地最有威望,所以,他是齐地各王中的主谋。

下面我们说说,汉景帝朝为什么会发生吴楚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是七国之乱的首恶。

他和汉景帝结仇是在汉文帝时期,那时候汉景帝还是太子。


起因是吴王刘濞的太子来找汉文帝的太子也就是后来汉景帝玩耍。两个人因为下棋起了争执,结果两人就动起手来,当时的汉景帝拿起棋牌来就把刘濞的太子给砸死了。

这是吴王刘濞窝的第一把火,到了汉景帝朝,汉景帝和晁错开始削藩了,吴王刘濞又窝了一把火,索性他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就反了。


因为朝廷要削藩,所有的诸侯王基本上都有份,楚王刘戊因为不检点在薄太后的丧礼上奸污了宫女,被削去一个郡,赵王也是因为犯错在先被削了地。

这几个人对汉景帝非常不满,吴王刘濞找到他们,商量一起反了。果然,这些乌合之众一拍即合。

最后,吴王刘濞又来到齐地说服胶西王刘昂,齐地的四个王也开始参与叛乱。


汉景帝派来了周亚夫平叛战乱,最终的结果是吴王刘濞兵败逃跑,待他跑到东越国去找救兵的时候,被东越国国王杀死了。

楚王刘戊一看,吴王刘濞都死了,他也就自杀而亡了。

赵王刘遂也是因为战略上的失误,打了败仗而自杀的。

这三个叛乱的主力一败,可以说吴楚七国之乱,基本上也就平叛完了。


再看齐地四王,平叛齐地的大将是栾布。可以说齐地的这四个王毫无战斗力。他们基本上没有抵抗就投降了,因为吴王刘濞被杀他们知道了。

这四个王中就是为首的胶西王是个卵蛋,他一看事情败露,吓得要死,他赶紧去找栾布手下的将领去解释说这是误会。


可惜,他这一套把戏是骗不过人的,最终胶西王被灭族。

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也是知道自己罪孽深重,自杀而亡的。

济南王刘辟光因为高人的指点,去梁王刘武那里,让刘武去和哥哥汉景帝求情,他逃过了此劫,是七国战乱中唯一一个活命的诸侯王。


史学达人


如果要评选中国历史上不作不死的人物,那么策动和参与“七国之乱”的西汉王爷们,基本可以组团入选。

话说西汉景帝年间,“文景之治”时代的汉王朝看着天下承平,却其实已被诸侯王问题折腾到不堪重负,势力越发膨胀的诸侯王,占据了天下一多半的土地赋税,更成了造反的严重隐患。汉王朝名为中央政府,却是外有匈奴压境,内有诸侯王掣肘。已经到了不改革就要完蛋的程度。可要改革就要动诸侯王们的利益。于是,

在西汉御史大夫晁错,也莫大勇气推行削地国策后,这些自我感觉良好的诸侯王们也彻底翻了脸:造反!

西汉要改革,诸侯王们却要玩命,如此突发状态,起初也叫汉王朝措手不及。叛乱爆发初期,汉王朝能服的软都服了,连削地的晁错都被当替罪羊杀掉。如果这个时候诸侯王们见好就收,就算西汉王朝秋后算账,也还有转圜余地。谁知领头的吴王刘濞蹬鼻子上脸,非要把造反进行到底,这下也彻底把汉王朝惹毛,动了真格的汉军,凭着精锐部队的强悍战力,好好给诸侯王们上了堂军事课,不到三个月就把叛乱扫平。

这番不作不死后,作死的诸侯王们,也是各种花样死法。

首先得纠正一个误会:虽说这场叛乱叫“七国之乱”,但是在叛乱爆发前,参与叛乱的诸侯王,其实有十四个之多。只不过在叛乱爆发后,齐王临阵后悔跑路,庐江王与衡山王则因不服刘濞而按兵不动。淮南王和济北王却因汉王朝提前控制了属地兵权,只能眼巴巴干看。

所以也正因各位诸侯王的表现不同,最后的下场也不同。策动叛乱的吴王刘濞,兵败后仓皇跑到了东越,却是东越人都不收,直接被砍了头。楚王刘戊兵败后自杀。胶西王刘昂自杀,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被俘虏后处决。赵王刘遂被堵在家门口,城破后自杀。直接叛乱的这几个,全数都死掉!

间接参与的当然也没放过,轰轰烈烈的削地运动全国铺开,这次再也没有谁敢说不。七国之乱前,西汉王朝直接统辖的地区只有十五个郡,七国之乱后变成了四十四个郡,汉王朝这才真正挺直了腰杆。未来反击匈奴的后顾之忧,此时已经不在。以坚决的决心,汉王朝赢得了这场关乎国运的胜利。


我们爱历史


刘邦立国,原本有很多异姓王,像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代相国阳夏侯陈豨、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等。

这些人或是一起打江山的老哥们,或是原本就是一方势力。

但是,刘邦江山坐稳后,开始对这些异姓王下手剪除。鸟尽弓必须藏。但是解除了异姓王的危险,他又怕重蹈秦朝覆灭的覆辙,于是封了很多自己的儿子兄弟为王,并且和群臣杀白马起誓,约定非刘不王。

后来吕后篡权,大封吕氏为王,吕后一死,这些刘姓王起兵灭吕,凭借的也是这次白马之盟。

不过这次诸王灭吕,也使得各个藩镇诸侯王趁机做大,而且这时候诸王其实和皇帝也已经没有啥血缘亲情了,除了都姓刘外。

所以汉文帝时藩王造反的事情不断,汉文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方把大国拆成小国。封自己的儿子为王之类。

不过还是主要以安抚为主,胡萝卜和大棒并使。

到了他儿子汉景帝时,诸王藩镇势大,依旧是朝廷的主要心腹大患,于是景帝采取了了晁错的《削藩策》,逐渐掠夺诸王的封地。

地盘没了,赋税没了,诸王的威胁也就不在了。于是诸王的一举一动,一点小的缺点都成为景帝夺地的借口。

比方说楚王刘戊在服丧期间过夫妻生活,就被夺了一郡之地。诸王怕了,谁不犯点小错啊,如果这样汉景帝今天削俩县明天夺一郡,很快这些王也就亡了。

于是以吴王吴王刘濞为首会和了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六王,起兵30万以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一路攻城略地。

史称七国之乱。

战乱一起,晁错建议景帝御驾亲征,不过大臣袁盎却建议景帝议和,杀了晁错让叛军师出无名。景帝采纳了袁盎的意见,派他出使吴国,然后汉景帝把晁错腰斩于东市。袁盎和晁错本就是死仇,这次只不过袁盎先下手而已。

不过晁错的死并没有阻挡叛军,吴王刘濞自立为东帝,和汉室分庭抗礼。

景帝一看这下除了打没别的办法了,不然东汉就要提早好几百年成立了。

于是派周亚夫,栾布,郦寄,窦婴分兵对叛军各个击破,仅仅3个月叛乱就被平息,七王相继自杀或者被杀,除了楚国另立新君,其余六国被削去藩号。

这次七王之乱的快速平定意义是深远的,不但为汉武帝日后推行推恩令打下了基础,更惠及到了三国时的刘备。

因为刘备扯的大旗之一就是汉景帝玄孙,试想,如果景帝被干趴下,也就不会有他这玄孙了。


薛白袍


景帝2年,晁错献《削藩策》,随后不久,楚王刘戊来朝,晁错说楚王在薄太后丧期淫乱,请求景帝诛杀他。

景帝虽然下诏赦免了刘戊,但是收回了其封地东海郡作为惩罚。再加上两年前赵王刘遂有罪,被削去河间地,胶西王刘昂因为售卖爵位时参与舞弊,被削减了六个县,以及景帝召集群臣讨论如何削减吴王刘濞的封地等事宜传播开来,在诸侯王之间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诸侯王和中央的矛盾越发激化。

吴王刘濞最先下决心造反,于是亲自前去胶西,和胶西王刘昂约定反汉,平分天下。刘昂同意谋反,并与他的兄弟、齐国旧地其他诸王相约反汉。吴王刘濞同时还派人前往楚、赵、淮南诸国,通谋相约起兵。

没多久,景帝果然下诏夺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刘濞认为忍无可忍了,诏命到达的时候立刻下令杀死了封国内中央设置的二千石以下全部官吏,联合串通好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六王公开反叛。

刘濞征发了封过内14岁以上,60岁以下全部男子,聚集了30万众。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以 “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的名义,举兵西向,从而开始了西汉历史上的吴楚七国之乱。

景帝得到叛乱消息之后,立刻召晁错商谈应对。晁错建议景帝御驾亲征,而自己留守京城,这一提议引起了景帝的不满。随后曾经在吴国当过丞相的袁盎抓住机会,给景帝献策,要求诛杀晁错。景帝原则上同意了这个计划,派遣袁盎去刘濞处当使者,对退兵的事情进行谈判。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景帝批准了这道奏章,将晁错腰斩于东市。

但是景帝诛杀晁错的行为,反而让齐国认为中央软弱,刘濞拒绝接见景帝派来的使者袁盎,并自称东帝,和中央分庭抗礼。

景帝觉得这刘濞简直就是给脸不要脸,下决心武力平叛。任命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负责领兵抵御吴楚联军,同时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

七国联军西进,到梁国,也就是现在河南商丘的时候,遭到梁国王刘武的坚决抵抗。梁国被叛军急攻,勉强维持,派人去向周亚夫求救。周亚夫认为七国联军势大,正面决战基本没戏,坚壁清野,要求梁国挺住。

刘武可是景帝的亲弟弟,于是直接给景帝写信,景帝命令周亚夫救援,但是周亚夫拒绝了景帝的命令,依然坚守不出。

七国联军久攻梁国不下,于是吴国军队继续西进,攻击周亚夫部。周亚夫一边和吴军对峙,一边派遣轻骑南下夺取了泗水入淮口,扼断了吴军的粮食后勤。吴军大败,刘濞带着几千残军退守东越。东越王骆摇受汉王朝指示,以劳军的名义,在丹徙诱杀刘濞。吴军溃散。楚王刘戊一看,绝望无比,自杀。

而在齐地战场,,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打了三个月没打下来。宿将栾布带兵赶来,三王直接就怂了,各自带兵退回封国。

胶西王刘昂回国后,他的刘德建议他出去打游击,万一混不下去就去海上去作第一个海贼王的男人。刘昂拒绝了。直接投降。被领军的韩颓当痛骂一顿,然后向他宣读了景帝的平叛诏书,刘昂于是就自杀了。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被俘后现场诛杀。

赵王刘遂被大将郦寄带兵直接堵在了老家,刚反叛没多久,邯郸就被围了。郦寄围了邯郸很久也没有打下来。本来和刘濞谈好联手的匈奴人一看,这吴王楚王太废了,被汉军三下五除二就被车翻了,果断翻脸,拒绝了赵王的求援。栾布解放齐地之后带兵前来,水淹邯郸城,破之。赵王刘遂自杀。

总结,全死了。


郝子曰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的一次诸侯的一个叛乱,参与叛乱的有七个诸侯国的藩王,他们分别是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胶西王刘昂、淄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胶东王刘雄渠。

汉景帝刚即位时内忧外患全部向他扑来,外有匈奴人不断滋扰汉朝边境,内有各地藩王蠢蠢欲动。

西汉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即有封国制的存在又有郡县制的存在。刘邦在打天下的时候,迫于无奈分封了许多异姓王,好让大家同心协力为他打天下。在刘邦称帝之后,便实行了郡国并行制。但诸侯王的权利要远远高于郡县,一个诸侯国的大约能拥有四五个郡左右。所有诸侯王的国土加起来占了汉王朝的一大半,且他们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可随意调遣军队,又有自己的税收。权利非常大,仅次于皇上。

刘邦逐渐识到了这个问题便慢慢铲除异姓藩王,改立刘姓子孙兄弟为藩王。并向大臣许诺以后不会在立异姓藩王。改立之后由于大家都是亲属血亲,所以各地藩王和汉王朝的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

在刘邦崩逝后,吕雉当政,她违背了昔日刘邦不立异姓藩王的承诺,开始大肆立吕氏子孙为王,并且严加看管并迫害刘姓藩王。最后在刘姓藩王齐心合力之下将吕氏的势力铲除,为了不让外戚专政的事情再发生,大臣们经过商议,将刘邦的庶子当时的代王刘恒请到长安,让他来做下一任皇帝即汉文帝。

刘恒为刘邦的庶子,所以对当时其他的诸侯王经过几次迭代后血缘关系也远了,对他也不大亲近。所以当时刘恒的地位还是不大稳固的。在汉文帝时期便开始有小规模诸侯叛乱,但因规模不大全都被镇压下去了,这也标志着诸侯王和汉王朝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了。

刘恒之后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分封了许多了自己的孩子为藩王,并实行监察制度,派列侯前往各个封地实行监察职权。采用了贾谊在《治安策》里面的意见,把一个大的侯国分成一个个小的侯国。

在汉景帝即位的时候诸侯国与朝廷的关系已经激化,在汉景帝二年时御史大夫晁错上书《削藩策》建议削减诸侯王们的封地。但这一提议,许多大臣反对,尤其是武将们,武将们认为朝廷最大的敌人是匈奴,藩王们不足为患。而后晁错提出“攘夷必先安内”的言论说服了汉景帝。

于是在景帝三年的时候,趁着楚王刘戊来朝祭天之时,汉景帝与晁错找出了刘戊在薄太后丧期时淫乱的证据削去了他的东海郡。此后找出其他罪名又削去了胶西王和赵王的郡县。景帝又与大臣们商量着削去吴王刘濞的封地的事情。

这时候刘濞料到削藩削到最后自己也跑不了,且刘濞和景帝是有杀子之仇的,在景帝还是太子之时吴王刘濞曾带着自己的儿子吴王太子入朝觐见皇上,但吴王太子态度傲慢,喜欢争强好胜。在一次玩博戏的时候和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景帝争执起来,景帝当时拿起棋盘砸像吴王太子的头,将吴王太子误杀。儿子被杀之后吴王非常生气,从此不再遵守对于皇帝的礼节,每年的朝贺也不回长安,慢慢的他便起了反叛之心。皇上也可怜他失去了孩子所以对他比较宽容。可正因为这种态度,让他越发骄横,成为了七国之乱的始作俑者。

刘濞为叛乱已经准备了好多年,只是没有恰当的时机,正好借着削藩这件事情他联合楚王、胶西王等七国发动叛乱,并勾结匈奴、东越、闽越的一些贵族,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名号。

汉景帝没想到刘濞会叛乱,并且来势汹汹,无奈之下景帝听从了晁错的政敌袁盎的意见,将晁错诛杀已平这些藩王的愤怒,可晁错已死七王之乱不止。景帝便封周亚夫为太尉、让他率领三十多位将军讨伐叛军。又派了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

周亚夫为此次平叛的最高领导,他想出“以梁制吴”的方法,就是让实力强大的梁国在前面打叛军,当时的梁王是景帝的亲弟弟刘武,他在后面伺机断敌军的粮草。于是这场声势浩大的叛变不到三个月便平息了。

兵败之后,胶西王去汉朝军营请罪,弓高侯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随后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在兵败之中被杀。

栾布和郦寄会师之后合力攻打赵国,久攻不破,于是两人便想出水淹邯郸的计策,城破之日赵王自杀。

在周亚夫断了吴楚大军的粮道之后,吴王趁机逃走,楚王见状便自尽了,吴王刘濞在残兵败将的掩护下逃到了东越国,朝廷知道后派人利诱东越,东越便骗吴王刘濞可以借兵给他,在让吴王刘濞检视军队时东让人伺机将吴王刘濞诛杀,而后东越派人将吴王刘濞的首级送到了汉王朝。自此七国之乱完全平息。


口袋里的喵


前154年,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削藩激发分封国与中央的矛盾,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叛乱在三个月内被周勃之子周亚夫平定。


吴楚联军被击溃后,吴王刘濞与其麾下壮士数千人乘夜逃往东越,被东越王诱杀,把其头颅献给朝廷。楚王刘戊自杀而死。郦寄久攻赵国不下,栾布军到,水淹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刘遂自杀。济南王刘辟光兵败被杀,济南被中央纳为郡。

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地不下,胶西王回国后,其子刘德建议再度袭击汉军,不成功则出海逃走,胶西王不听。到汉营请罪,汉使斥责他阴谋叛乱并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胶东王、淄川王也被诛杀。


吴王刘濞是刘邦兄长刘仲的儿子,受封吴王时,刘邦看着刘濞的相貌说:“你有造反的面相啊”!虽然心里后悔,但已拜官授印了,就抚着他的背说:“汉朝建立后五十年,东南方向将发生叛乱,难道是你吗?天下同姓皆为一家,希望你谨小慎微,不要造反”。刘濞连说不敢。后来果因与景帝积怨而起兵。

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为了进一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下诏取消了诸侯王治民之权,只剩“衣食租税”,又减缩王国的政权机构,降低王国官职的等级,诸侯王势力严重受制,为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进一步解决诸侯王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南方鹏


汉景帝时参与七国之乱叛乱的诸侯王都是什么下场?

引言: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之后,吸取了秦王朝废除分封制而导致没有宗族诸侯保卫皇帝的教训,便在王朝建立之初大肆分封诸侯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缘关系日渐淡薄,中央政府与地方诸侯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终于在汉景帝时期,两者撕破脸皮,中央政府与地方诸侯的战争爆发了。因为这场战争的挑起者主要有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七个诸侯王,故又称“七王之乱”。

中央政府与地方诸侯的权力斗争

经历了汉初的修养生息,到了汉景帝时期,汉王朝的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和平繁荣之下是地方诸侯正一步步不听从中央的号令。为了加强中央政府对各地的控制,削弱各诸侯国的实力。汉景帝可谓绞尽脑汁,最终因为晁错上书的《削藩策》而下定决心削藩收回诸侯国的土地。

吴王刘濞早有谋反之心,“今削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且不如此,“天子不尊, 宗庙不安”。这是晁错《削藩策》里的一段话,正是那句“今削亦反,不削亦反”打动了汉景帝并下令削藩。当削藩的命令传到各诸侯国的封地之后,各诸侯王彻底被激怒了。本来就因为“奕棋事件”与汉景帝有杀子之仇的吴王刘濞下定决心谋反,并派出使臣到胶西、楚、赵、淮南等诸侯国,相约共同起兵造反。

七国打着“请诛晁错,以清君侧”的名义,举兵西向,进展顺利。随着七国攻城略地的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到长安城,汉景帝也慌了。慌乱的汉景帝听取了袁盎诛杀晁错,满足叛军“清君侧”要求以换取他们退兵的建议,腰斩晁错于东市。但是晁错的死并没有换得七国的退兵,意识到战争无论如何都不可避免的汉景帝,这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派太尉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抵御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经过了三个月的时间,汉景帝顺利的平定了七国之乱。

叛乱七国的命运

作为叛乱的发起者吴王刘濞,在兵败之后投奔东越,汉景帝派人以利引诱东越,东越骗吴王出去慰劳军队,用矛戟刺死吴王,献其头于汉朝。与吴国联军的楚王刘戊,看到吴王被杀之后,奋起反抗也落得兵败自杀的结局。在栾布的打击之下,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纷纷退回自己的诸国国内。其中胶西王刘昂更是亲自到汉营里请罪投降,却也免不了自杀的命运,而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最终也伏罪被杀。最后的赵王刘遂也因为邯郸城破,兵败而自杀。参与叛乱的主要国家的国君最终都失去了生命。除了楚国之外,其他六国国家都被废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