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德妃地位如何?为何生下胤禛后要交给皇后佟佳氏抚养?

史海烂柯人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一作吴雅氏),史载为包衣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一作魏武)女,满洲正黄旗人。包衣护军参领一职是内务府包衣三旗的专职官员,简单说就是,担任包衣护军参领者必须是内务府包衣三旗的包衣,其他人是没有资格担任的。康熙年间,包衣护军参领为正五品。由此可见,乌雅氏实际上出身内务府包衣三旗,而满洲正黄旗是后来抬旗抬入的。乌雅氏的父亲级别也并不高,正五品,副厅局级,相对高层而言,只能算作中层干部。



清朝对于皇后(含原非皇后的皇太后)的母家以及一些在旗的功臣有抬旗之说,所谓抬旗,指的是从原本地位较低的旗抬入地位较高的旗,可以由汉军八旗、蒙古八旗、内务府包衣三旗抬入满洲八旗,也可以在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原属旗内抬入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即所谓的上三旗。清世宗时期的名臣田文镜就是由原本的汉军正蓝旗因功抬入了汉军正黄旗,属于功臣抬旗。而孝恭仁皇后是因为“皇太后”的身份,整个母家被从内务府包衣三旗抬入了上三旗的满洲正黄旗。晚清的孝钦显皇后(慈禧皇太后)叶赫那拉氏母家则是由下五旗的满洲镶蓝旗抬入了上三旗的满洲镶黄旗。总之就是,乌雅氏因为皇帝老妈的身份,由原本的“家奴”——包衣,被抬入了上三旗的满洲正黄旗。史籍对于抬旗一般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尤其涉及皇后(含原非皇后的皇太后)家族,唯独乌雅氏家族,记载寥寥,仅提及正黄旗,几乎没有具体记载。因此,我们只能根据清朝的制度进行推测,大体应该就是以上这么一个情况。



康熙十二年,年仅十四岁的乌雅氏通过一年一度的内务府选秀以宫女的身份进入了紫禁城。五年之后的康熙十七年阴历十月,乌雅氏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清世宗(雍正)胤禛。彼时的乌雅氏没有任何封号,身份只是官女子,也就是皇帝级别最低、没有正式名分的小老婆。根据清制,嫔以上的后宫女子才有资格自己抚养子女,彼时身份只是官女子的乌雅氏是没有资格自己抚养儿子清世宗的。因此,出生不久的清世宗便被父亲清圣祖(康熙)玄烨交给了自己的表妹、时任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这也是后来清世宗称呼佟佳氏的亲弟弟隆科多为舅舅的最初原因。



虽然出身低微,从后来的经历来看,清圣祖对于乌雅氏还是颇为钟爱的。在清世宗出生后一年不到,乌雅氏便被正式册封为德嫔,而且是单独册封的,并不是成批量晋升时稍上的。内务府包衣出身的宫女跨越答应、常在两级直接封嫔者并不多,甚至一些不受宠爱者,终生只获得了答应或者常在的封号,由此也足可见彼时清圣祖对于乌雅氏的钟爱了。此外,从后来一段时期内乌雅氏的生育子女数量也能看得出清圣祖对她的钟爱。



康熙十九年,乌雅氏生皇六子胤祚。因为连生两个儿子,乌雅氏也于康熙二十年被正式晋封为德妃。再之后,康熙二十一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康熙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勤郡王胤祯(允禵)。从生育子女的数量来看,自生育清世宗开始之后的十年,乌雅氏一直颇受丈夫清圣祖的宠爱。



之后,可能是因为年长色衰的缘故,丈夫清圣祖前往乌雅氏宫中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但是,由于两个儿子的优秀表现,乌雅氏在宫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清圣祖对她也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礼遇。



或许有人要说,为什么清圣祖不封乌雅氏为皇后呢?我们先看看清圣祖的皇后都有谁?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康熙初年辅政大臣之一索尼的孙女。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康熙初年辅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女儿。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清圣祖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的亲侄女、清圣祖的表妹,出身号称“佟半朝”的佟氏家族。说白了,都是政治联姻。要想成为皇后,母家没有一定的地位是不行的,尤其是清初。而出身内务府包衣的乌雅氏,这方面是绝对的短板,也就注定了她成不了皇后,儿子再优秀也不行。更何况,在康熙五十一年清圣祖第二次废太子之前,还有时任皇太子胤礽的存在,清圣祖就更加不可能册立乌雅氏为皇后了。否则,乌雅氏的儿子拥有了嫡子身份,将引发更多不必要的麻烦。实际上,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之所以能成为皇后,最大的前提之一就是因为她们没有儿子。



虽然在丈夫生前没能成为皇后,由于优秀的儿子最终成为了皇帝,乌雅氏最终也还是成为了皇后。清世宗即位之后,尊生母乌雅氏为皇太后,拟上徽号仁寿。未及正式上仁寿皇太后徽号,不久乌雅氏去世,死后被儿子追谥“孝恭仁皇后”,入葬清圣祖景陵地宫,去世之后的乌雅氏获得了皇后的尊荣。


农民工老杨歪说历史


后半生比前半生幸福,死后远比生前风光,是对德妃最好的总结和评价。

相信许多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都会对德妃比较熟悉。不错,她就是剧中康熙的贵妃,皇四子胤禛与皇十四子胤禵的生母,后被尊为册封为孝恭仁皇后。

↑德妃/孝恭仁皇后画像

正史中关于德妃的记载很少,通过查阅《清史稿·后妃传》可知,德妃为乌雅氏,系护军参领威武之女,按照满人选秀规定入宫。就出身而言,作为参领之女的乌雅氏,可谓比较卑微。

乌雅氏十三岁入宫(一说十四岁),五年后生下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母凭子贵,乌雅氏于次年被册封为德嫔,开始有了名分。

↑皇四子胤禛画像

之后,德嫔又诞下皇六子胤祚(六岁夭折),被册封为德妃。后来,德妃又为康熙生下了皇十四子胤禵。除了胤禛和胤禵外,德妃还曾生育了三名公主,不幸的是仅有一位长大成人,嫁给了舜安颜。

↑皇十四子胤禵画像

按照清朝皇室的规定,后宫中身份卑微的女子生下皇子后,无权自己抚养,需由皇帝制定他人代养。

乌雅氏初入宫时,不过为一名宫女,后得康熙看重而生下了胤禛。由于当时乌雅氏没有名分,不具备抚养皇子的资格,因而胤禛被交由身份更高的佟佳氏抚养。


在生下胤禛后的第二年,乌雅氏被立为德嫔,后又被册立为德妃。可以说,胤禛的出生改变了德妃的命运,也让其有机会亲自抚养了皇十四子胤禵。相对而言,德妃的前半生算不上幸福,而是托两位皇子之福才不断提升了自己的身份。

↑胤禛、胤禵与生母德妃/《雍正王朝》剧照

康熙驾崩后,皇四子胤禛继位,即历史上的雍正帝。此后,雍正尊其生母德妃为皇太后,并拟定了仁寿皇太后的徽号。

然而不幸的是,还未等举行典礼,德妃便因病逝世。德妃死后,雍正为其选定了谥号: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死后的德妃要远比生前风光,因为她已然是皇帝的母亲,自然享有无上荣耀。德妃死后,原本出身不高的母家全族,也被雍正抬旗,改为正黄旗。这种待遇和殊荣,是并不多见的。

德妃死后被以皇太后的身份葬于景陵,成为陪伴康熙大帝的伴侣,这也算是一个非常荣耀的结局了。

↑景陵


夕阳下的晚枫


德妃乌雅氏是康熙皇帝玄烨的宠妃,但其出身并不高,所以最初诞育皇四子胤禛的时候,德妃被迫将孩子交给了佟佳贵妃抚养。(虽然康熙帝册封了佟佳皇贵妃为皇后,但是第二天佟佳贵妃就病故)

出身包衣,宠冠后宫

清朝与其他朝代不同,后妃来自于八旗,宫女来自于内务府上三旗包衣,而德妃乌雅氏就出身内务府包衣。康熙十二年,14岁的乌雅氏成为宫女。

虽然是个宫女,但是乌雅氏聪慧美丽被康熙帝玄烨看中。康熙十七年,19岁的乌雅氏诞育了皇四子胤禛。所谓“母凭子贵”,第二年,作为宫女的乌雅氏,越过了官女子、答应、常在与贵人,直接被册封为“德嫔”。

仅仅两年后,乌雅氏晋封妃位,成为宫廷中当时妃位之首,是康熙帝众多妃嫔中最得宠者之一。

清廷规矩,庶妃无法抚育子女

清朝初期,为了防止后宫干政,是不允许生母抚养亲生孩子的。皇子公主诞生以后,大多送去阿哥所集中抚养。

一开始诞育皇子的乌雅氏,不过是个出身内务府包衣的宫女,身份卑微,更加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抚养皇子。

而当时的佟佳贵妃,作为孝康章皇后的侄女,在孝昭仁皇后升遐以后,以贵妃身份统摄六宫,成为后宫之主。佟佳贵妃本身当时并没有生育皇子,而生育的公主也早早夭折,将皇四子交给其抚养,康熙帝或许也是出于安慰的考虑。


澹奕


《雍正王朝》中德妃,即是后来孝恭仁皇后(1660年-1723年),乌雅氏,康熙帝妃嫔,雍正帝生母,满洲正黄旗人,包衣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康熙十二年(1673年)入宫,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皇四子胤禛。康熙十八年(1679年)晋封为德嫔。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皇六子胤祚(六岁殇)。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德妃。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九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皇十四子胤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崩逝于永和宫,享年64岁,九月与康熙帝合葬景陵。全谥曰: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从德妃这段的介绍文字可以看出,德妃出身并不高贵,父亲威武只是护军参领,官阶不高,乌雅氏也并非满洲大姓;雍正出生时,德妃还没有被册封,说白了就是啥都不是,直到雍正两岁的时候,才被册封为德嫔。所以按照当时清朝后宫的规矩,生育皇嗣但是没有受到册封的妃嫔,是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的,因而康熙下旨,将雍正安排给当时还是贵妃的佟佳氏抚养。佟佳氏随后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代行皇后之职,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立为皇后,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康熙二十七年,德妃生皇十四子,此时德妃已经是位列四妃,地位和名分已经与生雍正之时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是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的,是以十四阿哥从小就是被自己亲妈抚养长大,并不是像自己的同父同母的哥哥一样被其他妃子抚养,也正因为这兄弟两个从小不是在一起长大的,所以虽然是同父同母,但是关系却势如水火。
其实,不仅仅是雍正因为母亲的地位问题被其他高身份的妃子抚养,同样,辛者库出身的良妃卫氏,在八阿哥胤禩出生时也是因为身份卑微,没有资格抚养,由康熙指派大阿哥的生母惠妃那拉氏进行抚养。
当然也有一个例外,就是太子胤扔,太子胤扔的生母是康熙的结发妻子、第一任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但是赫舍里皇在生下太子后随即去世,使得康熙只得安排荣妃马佳氏也就是三阿哥胤祉的生母来抚养太子,所以太子并不是因为母亲身份的问题而被其他妃子抚养。

雍亲王府


这和满清皇室的后宫制度有关,后妃制度在康熙朝得到完善,后宫嫔妃按等级分为八等,分别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前五等地位较高贵,相应享受的待遇也多,入宫能混到贵人就说明有可能进入后宫上层,只要生下儿子就升为嫔。而再下面的答应和常在数量众多,纯粹打酱油的,满清几百年没有一个答应或常在能出人头地。



四阿哥胤禛的母亲乌雅氏出身极其低微,她祖上是包衣奴才,进宫时的身份是庶妃,别看多一个庶字,对照级别排序她啥都不是。不过受到康熙的宠幸,在康熙十七年乌雅氏生下胤禛,由于身份卑微,按规矩她没有亲手养育胤禛的资格,四阿哥胤禛从小就寄养在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宫中。这位皇后是康熙的亲表妹,和康熙生过一女,但他们是近亲结婚,女儿先天不足早亡,所以孝懿仁皇后膝下无子也乐得收养胤禛。佟佳氏最高加封为皇贵妃,在临终前一天康熙封的皇后,她只做一天皇后。



康熙二十七年乌雅氏再次生育,产一子就是十四阿哥胤禵,这时她已经是德妃,具有了扶养胤禵的资格。所以十四阿哥从小得到母爱,而将来的雍正胤禛打小是寄人篱下的。


母亲由于地位的问题,被剥夺自己亲生孩子的扶养资格在清宫是常有的事。比如那位八爷党领袖八阿哥胤禩的母亲卫氏当时的地位比胤禛母亲还低,是“辛者库”出身,属于宫里打杂干粗活的。卫氏更没有扶养胤禩的权力,胤禩认大阿哥胤禔母亲惠妃为养母,亲生母亲只能定期探望。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德妃是母凭子贵的经典案例。


关于德妃的出身,官方史书记载其父官居三品是满洲正黄旗护军参领,其实德妃出身卑微,原是满洲镶蓝旗包衣之女,13岁时德妃通过选秀女入宫,雍正继位后抬旗入正黄旗。

德妃初入宫时还是比较受宠的,从康熙十七年生下皇四子胤禛到康熙二十七年生下皇十四子胤禵,在十年时间一共为生下三子三女,而且在康熙二十年册封的四妃当中德妃也能占据一席,足以说明在这段时期德妃在后宫的地位。

但是从康熙二十七年以后,关于德妃的记录就非常少,直到雍正继位,德妃凭借雍正生母的身份被封为孝恭仁皇后,升祔位次在康熙生前所封的三位皇后之后。

德妃终于完成了从宫女到皇太后的华丽蜕变,但是德妃运气确实差了点儿,雍正元年德妃去世,皇太后当了还没有一年,死后与康熙合葬景陵。

胤禛虽然是德妃的第一个儿子,但是母子关系却非常一般。

按照清朝的后宫制度,在生胤禛时德妃的地位比较低,并不能亲自抚养皇子,所以胤禛被交由一个出身非常高贵地位非常显赫的人抚养,这个人就是佟佳氏。

佟佳氏是康熙生前所封的三位皇后之一,康熙二十年乌雅氏被晋封为德妃时,佟佳氏也同时晋封为皇贵妃,由于当时后位缺失,佟佳氏实际上是后宫之主。

这还不算什么,佟佳氏的出身更厉害,她是康熙生母的亲侄女,和康熙是嫡亲表妹,她的父亲佟国维是康熙皇帝的亲舅舅,她还有个弟弟隆科多,也是雍正初年头号人物。

胤禛养母有着如此高贵的出身和地位,胤禛当年也更努力的向养母这一支上靠拢,继位后将隆科多封为国舅,而自己的亲舅舅却抛在脑后。

“生恩不及养恩大”佟佳氏抚养了雍正十一年,或许对于雍正来说乌雅氏的生母身份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

所以雍正和乌雅氏的母子关系,甚至和亲弟弟胤禵的关系都非常一般,据说当年康熙为立储犹豫不决之时,德妃曾向康熙进言“祯儿性暴多疑非人君所选”,母子关系可想而知。


一点点历史


在我们现在看的很多电视剧里面,都是以清朝那个时候拍的,而且还集中在康熙,乾隆和雍正三个皇帝身上。那些女人一个个的争风吃醋耍手段,这也体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皇帝风流的本性。就看看我们影视剧最喜欢的乾隆皇帝,她的妃子就有四十几个,想想我们现在如果一个人有四十多个老婆,那到底是怎么样的场景,不得累死吗?

但其实,这还只是小意思,因为这并不是一个峰值,真正厉害的是他的爷爷康熙皇帝,那绝对是顶呱呱的,达到了五十五个人,而且这里, 还有着很好玩的现象,那就是她的很多妃子之间还相互有着关系,就比如其中有四对姐妹花都嫁给了他,其中还有一对就是他们的表妹,在现代那就是近亲结婚了。里面的一个就是后来的皇后,另一个就是今天的主人公。

这个女子后来是以皇贵妃的身份过世的,这个女子出身是很不错的,她的姐姐可是皇后,所以她也是皇后级别的人。她的父亲就是原皇后的弟弟,所以这位国舅爷的身价也是很不凡的,他的两个女儿都被送进了宫里面。虽然这位佟佳氏是庶女,但是依旧不影响她受宠的,不过历史上关于她进入宫中并没有什么记载,我们也不是很清楚,这方面当时的宫史有着很大的缺陷。

不过,她的第一次正式册封是写的好好的,甚至被当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写在了那时候的历史上。因为她的第一次册封就是很高的位子,一下子升到了贵妃,同时获得封赏的还有两个女子,但都是像绿叶一样的配角,因为她们都是小小的嫔。当时皇宫里面还没有皇后跟皇贵妃,所以那时候她就是最大的存在,就是后宫里面的大姐大,可以为所欲为,做很多的事情,不过也相应的要履行一些责任,担起管理后宫的大梁。她也一直在以这样的要求管束着自己,没有逾矩的举动。

她这样一直凭着贵妃的身份管理后宫管了二十二年,一直到康熙皇帝驾崩。虽然在这期间,她一直没有被封为皇后,但是除了皇后的这个名头,其他的她该有的都有了,这个女人这辈子可以说过的是很开心的,享尽了别的女人这辈子都梦寐以求但是的不到的东西。他跟皇帝应该是应该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的,不然皇帝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她的。所以说再风流的人物最后也是会在心里面有着自己的一方净土,留给自己家里面那个始终等待着自己的人。

不过也有着很遗憾的事情,就是她没有给皇帝生下过孩子,哪怕是一男半女都没有。甚至他们这个氏族都没有什么皇嗣,她的姐姐虽然也有过一个孩子,但也只是一个小女孩,在出生不久以后就早早的死去了,那时候康熙在外面到处考察巡逻,也没有时间回来,所以他们都没有见过面,就被草草的处理了,想必也是伤透了很多人的心。

虽然是这样,可是那个在心里为她留了很重要的位子的皇帝给了她弘历的抚养权,那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他在心中早已经认定的下一任皇储。这样就可以看出来,那个风流的人还是一个痴情种,外面的世界再好看,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家里面去的。比起姐姐,这个女人更加幸运,因为没有孩子,他就把乾隆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对待,所以他们俩之间的关系是很好的,乾隆也把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等到即位以后就给她了很多的册封,一直都很孝敬她,经常没事就去看看她,还会带着她一起出去玩。这个女人一生都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活得顺风顺水,而且还身体很健康,到了七十多岁才去世。她死后也享受了很多的荣光,有着单独的陵寝。


刘大妈说三农


德妃,康熙的妃子,从历史的记录上来看,德妃的地位并没有多高,但是确实很得宠的,因为在他之前还有贵妃,惠妃,宜妃等人。康熙朝对于后妃的晋封是一批一批的,但德妃确实很例外,自己单独封嫔。所以应该是很的康熙的喜欢。



这么喜欢,为什么不能抚养自己的儿子呢!因为在清朝,能够亲自抚养皇子的人,是要有一定地位的,要为一宫主位,而且还是嫔位以上,然后德妃在生育皇四子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位份,所以只能交给其他妃嫔抚养,德妃以前侍奉过佟佳氏,所以将皇子交由佟佳氏抚养也是理所应该的。


蛏子历史


康熙的后宫有近百位位嫔妃,还不算一些默默无闻的女子。他是真正的花心帝王,后宫有太多的女人,可是真正被这位帝王记在心里的女人,没有几个。而佟佳氏就是其中一人,是康熙牢牢记在心里的女人。

佟佳氏是康熙母亲的侄女,也是表亲关系。可以说,两个人在一起长大,自幼建立了深厚友谊。不过佟佳氏的家世也很好,父亲是侍卫内大臣,属于大家闺秀。

当佟佳氏长大之后,嫁给了康熙。为什么说康熙很喜欢佟佳氏?因为她刚刚入宫,就被封为贵妃。要知道,当时不管入宫女人的家族多么显赫,进宫的位分都不高,基本都是秀女。而佟佳氏却直接跳了这个程序,成为了高高在上的人。当她成为贵妃的第二年,恰好皇后薨逝,康熙直接将六宫管理权交给了佟佳氏,成为了真正最厉害的女人。

当时的佟佳氏是真正的宠冠六宫,尽管没有被封为皇后,却拥有了真正的实权,风光无限。据说,佟佳氏是真正漂亮的女人,很聪慧很大度。面对康熙偌大的后宫,佟佳氏不嫉妒不怨恨,而是认认真真打理大大小小的事情,将六宫管理好。这样的表现,令康熙皇帝特别满意。

到了1681年,佟佳氏成为了清王朝第一位皇贵妃。尽管她没有皇后的头衔,却有着真正的权力。自己得到的待遇与权势,丝毫不比皇后差。可是她也有遗憾,因为身体不好,没有自己的孩子。曾经生了一个女儿,可是早夭。在古代,特别注重子嗣,尽管佟佳氏没有后代,依然得到了康熙的喜欢,完全不介意她能不能生。

正因为佟佳氏没有自己的孩子,康熙将小小年纪的弘历放在她的身边抚养。而佟佳氏特别喜欢聪明可爱的弘历,尽心尽力的养育这位小皇孙。看到这里大家会问,既然康熙皇帝很喜欢佟佳氏,为什么不直接封为皇后呢?其实原因说起来特别可笑,康熙觉得自己命硬,克死了前两任皇后,很担心自己再克死佟佳氏。所以不敢立佟佳氏为皇后,爱的很深,不敢去冒风险。

可是后来佟佳氏病重,经过长时间的调养都无济于事。封为皇后,想冲冲喜。谁知道只做了一天皇后,还是撒手人寰。


老农民唠三农


乌雅氏最初地位很低。

当时她給孝懿皇后也就是佟氏做宫女。

1678年生育雍正时,她依旧只是宫女,没有资格抚育。第二年,乌雅氏晋升德嫔,从此具备了独立抚养子女的资格。但雍正早就被孝懿皇后抚养了。

就如八阿哥母亲良妃,当时地位也很低,只能将儿子交给有独立抚养权的主位妃嫔大阿哥母亲惠妃养育。

清制,嫔以上身份才能独立抚育子女,其他贵人,常在,答应这些低等妃嫔必需将子女交给自己的主位妃嫔养育。

乌雅氏主要是运气好,生育雍正时,排位非常靠前,康熙儿子当时不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