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國:股市缺的不是錢而是制度和信心

MSCI增加A股權重,將A股的納入因子從5%增加至20% ,引來市場的一片歡呼。從中國股市國際化進程來看,擴大外資的入市規模的確是件好事。

但也必須看到,在一個不規範的市場上,外資的大規模進入本身就有利有弊。外資不能介入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不能影響市場的監管進程,不能準確把握市場的信息傳遞和投資理念,只能和中國股市的大多數投資者一樣來賺取市場差價。

再加上市場的信息披露不真實、不透明,很難進行長期投資,而只能更多地把資金投在上證50或滬深300上,這又進一步加大了市場的指數失真。QFII已進入中國股市多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但在市場的深度熊市中,也沒有任何可能力挽狂瀾,照樣虧損累累。

還必須看到,外資進入中國股市,既不是為了扶貧也不是出於道德,而只是為了一個目標:錢!“金錢是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統。”“比起語言、法律、文化、宗教和社會習俗,錢的心胸更為開闊。

所有人類創造的信念系統之中,只有金錢能夠跨越幾乎所有文化鴻溝,不會因為宗教、性別、種族、年齡或性取向而有所歧視。正是有了金錢制度,才讓人就算互不相識、也不清楚對方人品,仍然能夠攜手合作。”

因此,一個能讓外資願意進入並持續投資的市場必須有財富效應,在當下國外股市10%的盈利都不容易的情況下,不盡快建立股市的基本制度,不強化市場的信息披露,不擴大市場的出口並且有健全的損害賠償,那麼進來的外資就會逐漸成為大散戶,反而會成為低吸高拋的主導力量。(支持韓教授觀點的朋友點關注盤之感,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