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古玉別看沁,看沁騙死人!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震驚了!要知道,初玩古玉我是十分"迷戀沁"的,上網看了許多關於沁色的帖子、理論,怎麼你一句話就給廢了,真是嚇死寶寶了!

各位藏友相比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沁"的理論豐富,博大,認真起來可以寫一篇萬文論述了!且看如下"沁色觀"。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一、斑斕古沁"十三彩""二十六色"之說!

生動形象地將古玉沁色形容成:坩黃、坩青、孩兒面、純漆黑、棗皮紅、鸚哥綠、硃砂紅、雞血紅、棕毛紫、茄皮紫、松石綠、白果綠、秋葵黃、老酒黃、魚肚白、糟米白、蝦子青、鼻涕青、雨過天青、澄潭、水蒼,還有蝦蟆皮、灑珠點、碎磁紋、牛毛紋、唐爛斑等等。

親,弱弱的問一句,你確信你能記得住,分得清?

二、以沁色來斷代之說

如:玻璃光要1200年;綹瑩沁需200年以上;黑漆古時間在1600年以上;花臉沁至少需要600年以上;牛毛紋時間需要800年以上;鐵紅沁需要千年以上;石灰沁要在3000年以上;棗皮紅和醬紫斑得需要700年以上;硃砂沁要1800年左右的時間;2000年以內的水銀沁不亮,2000年以上的水銀沁又黑又厚又亮;300年開始長水鏽,1000年可使玉表面不透光,1500年以上使水鏽變得十分乾老!釘金沁至少需要1500年以上;飯糝玉質疏鬆的600年即可,緻密的需要2000年以上!冰裂紋要在1900年以上;全色沁至少要用1500年以上!

以上理論無可考證,在這裡給總結者點個贊,不做學術爭論!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三、古玉沁色是"偽理論"之說

聽過一次玉雕專家的課,他提出了一個理論,說古玉的沁色理論是騙人的,是造假者為了迎合收藏喜好而產生的。他認為,古玉根本沒有"沁",都是玉質材料本身自帶的!

聽課後我鬱悶了很長時間,好像一隻迷途的羔羊!

四、古玉造假沁之"秘而不宣"說

仿製血沁玉,可將玉置於於豬血黃土和成的泥之中,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形成土咬血沁的樣子。

仿造土鏽,可將抹上膠水的玉器買入黃土泥,隨著時間變長,會越來越像黃土鏽。

有兩種方法可造出古玉上的黑斑,其一為將用水煮熱的玉架在鐵篦上,一邊燒一邊摸蠟油。其二為,以古法作玉,後將玉以泡溼的舊棉花包裹,以火慢烤,棉花水乾之後再用水,至黑色入骨。

老提油,這種方法頗為古老,據傳是從宋朝留傳下來的,但是仿古玉的人用一種紅光草搗碎成汁加上磠砂,醃製在新玉的紋理之間,用竹枝火烤,這種方法制作的血沁玉,往往能夠迷惑專家之眼。

叩鏽,這種方式源自於乾隆時期,是將鐵屑拌玉器坯料,以醋淬火,置於潮溼的地下,幾天之後,拿出來埋到交通要道的地下一段時間,新玉就會出現橘皮紋、有土斑和血沁之痕。

煨頭,將新玉以火烤制灰白,以這種仿式做出的雞骨白,上面必有火燒後的裂紋。

將色澤好的玉置入火羊腿中,數年之後玉器上會出現血紋理,不仔細看已被矇眼,但是細心會發現,其不若古玉的溫靜,這種方式作古的玉被稱為"羊玉"

還有一種以動物制古玉的方法,是將狗殺死,將玉置於狗腹,埋到路下,過幾年後拿出來,就會形成花斑紋,,但是這種玉看起來,有新玉的顏色和雕琢痕跡,被稱為

"狗玉"

以烏梅制玉,被稱為"梅玉",這時要選擇質地疏鬆的玉,以濃烏梅水煮,會呈現水衝後的顏色,後以磠上色,可以充做"水坑玉"。

風玉,將用濃灰水和烏梅水煮過的玉取出,擱置在風雪之中,使其玉紋產生裂紋,若玉質緊密裂紋則會很小,可形成類似古玉的牛毛紋,但是真正古玉的牛毛紋是粗細不勻的。

吼吼!看了以上的洋洋鉅著,你是否也像小編一樣,腦袋裡一面是水,一面是麵粉了呢?真是越看越"漿糊"!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大費周章!沁色,主要是指玉器受到埋藏環境的作用與影響,產生於自然本色之外的次生色澤。由於本身材質、土質、溫度、溼度、礦物種類、有機物、相鄰物的不同,以及時間的差異,從而產生了不同的沁色。

小編認為無論沁色有多少種,無論它是本身自帶的還是後天"提油"的,只要它的存在增添了這塊古玉的美感,符合自己的收藏需求,儘管拿來即可!

當然,理清沁色的表現形式及分辨玉料本身自帶和與玉皮的關係也是需要"眼力"的!

下面請欣賞一波"美沁"

小編說:沁色需自然符合邏輯,如玉料自帶風化皮,質地疏鬆、綹裂、老斷茬及工痕處的沁蝕應更為明顯,可謂有裂必有沁,有皮必變色,工痕多白化。常見的沁色有"白化" "金屬沁、"硃砂沁"、"土沁"、木沁等等。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戰國玉璧,白化

小編說:你看上去很乾澀,麻麻賴賴,盤他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武漢博物館藏 文化期玉環

小編說:應該不是沁,是玉料本身自帶的,很美是不是?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戰國玉璧,銅沁、白化

小編說:親啊,你都經歷了些什麼!不管沁成什麼樣子,玉璧整體包漿渾然一體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南越王博物館藏品

小編說:綠色的銅沁,去博物館看看,絕對震撼到死!

金屬沁是指,玉器相鄰金屬器中的金屬元素(銅、鐵)沿玉質裂隙滲入,或沁入玉質形成的次生色澤,通常銅沁為淡綠色,鐵沁為赭紅色。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遼寧博物館藏品 紅山玉豬龍

小編說:看書有的說是沁色,有的說是皮料,你說呢?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玉璧

小編說:這張圖值得研究,這種沁,我收了一個有這種現象的玉琮!!!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上海博物館 玉璧

小編說:這是什麼沁?誰有關係讓我上上手啊!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小編說:注意這種火燒的痕跡!一塊古玉跨越時光,誰又能知道它經歷過什麼,若有緣得之,好好待它!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小編說:沁色順著綹裂走,你說是先有裂還是先有沁?

……………………

前方有一波"假沁"來襲擊

古今做偽沁的方法主要有很多,不必深究,但瞭解假沁的表現也是必須的,辨假才能識真哦!

假沁通常為短期強加與內,沁痕多浮泛於表面,色澤鮮豔扎眼,死板單一,與玉色結合不自然、突兀。假沁的色澤單一,無層次過渡。我歲月薰染之生命力,分佈通常違反邏輯,如玉皮、綹裂、質地差或被加工過的部位沁色不夠顯著。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仿品,氫氟酸做舊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仿品,氫氟酸做舊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仿品,氫氟酸做舊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仿品,染色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新玉料(俄料),玉皮僵白生嫩未受沁老化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仿品(俄料),玉皮僵白生嫩未受沁老化

古玉沁色觀:就是乾貨

仿品(馬銜山玉),玉皮僵白生嫩未受沁老化

完結語:沁色,對古玉收藏是樂趣之一,網絡諸多有關沁色的玄而又玄的說法請藏友必予以甄別,但不能"唯沁色論"!從審美的角度收藏古玉,發現古玉"料、工、形、紋、沁色、包漿"六要素中每個環節的"美"。

關於:盤古識玉

我不是什麼專家,我只是一個古玉愛好者,吃過藥、打過眼、迷茫過、沮喪過!磕磕絆絆痴心不改;藉助這個平臺分享自己的玩玉體會,更希望結交"好玉"的你,三人行必有我師,歡迎您關注留言,不吝分享您的鑑定知識。

盤古識玉暫擬定[看館藏][鑑定知識分享][民間美玉品鑑]及[粉絲問答]版塊,每天逐步發送,歡迎多多支持。

以上僅僅是編者個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