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说“二月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你明白吗?这是什么道理?

用户秋冬老王


农村人说“二月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你明白吗?这是什么道理?

这句老话是关于清明节出现早晚与春播农作物时间方面的经验总结,由于过去没有天气预报,无法凭空预判天气变化,只能借助二十四节气和一些长期总结的农谚老话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因而,这些关于农业方面的农村老话在过去农民下地干活中会起到关键指导作用,也是过去农民脱口而出的大白话!但随着现代农业和气象预报的出现,农谚俗语可以发挥的意义已经大大减弱,大多已成为农村民俗谚语的一部分!

关于“二月清明不用慌”,意思是说:如果清明节是出现在农历二月,这时不用着急下地农忙或春播农作物!我感觉,这或许是因为清明节出现在农历二月时,那么立春节气则会出现在去年腊月里,往往说明今年立春会偏早一些,因而这会儿气温可能还比较低或不太稳定,很容易出现倒春寒,不利于农作物春播,这时一般会稍微延后数日再进行春播农作物!例如:

农历2018年,立春节气是出现在2018年2月4日(农历腊月十九),清明节则出现在2018年4月5日(农历二月二十),因而不适宜过早春播农作物,因为去年就在春天中后期发生了倒春寒,造成很多地区农作物受影响!因此,如果清明出现在农历二月时,民间便会有“二月清明不在前”或“二月清明不要忙”等说法,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关于“三月清明早下秧”,意思是说:如果清明节是出现在农历三月,这时就得抓紧下地农忙或春播农作物了!因为清明节出现在农历三月份时,立春节气大多会出现在农历正月期间,也有少数年份会出现在腊月底!例如:

农历2019年按理说没有立春节气,因为立春时间为去年腊月三十,而今年清明节则为农历三月初一。到了农历2020年时,立春时间为正月十一,清明节则为三月十二。由于立春时间比较晚,往往立春前后气温早已回升,因而到了清明节时就会天气特别暖和,这时对于农户春播农作物应该要及时提前一些日子!因此,清明出现在农历三月时,民间便有“三月清明不在后”或“三月清明田里青”等说法!

而现如今,农民种地虽然还会参考二十四节气和当地的一些农谚老话,但随着天气预报越来越完善以及农业机械化方式的转变,往往春播农作物时不一定非得遵循节气或农谚进行,毕竟过去农户家里的几亩地春播可能会耗费几天时间,但现在可能一天左右就可以搞定,因此,这类农谚俗语已不能完全精确农业生产,只能是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种参考资料吧!


龙百晓生


农村人说"二月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你明白吗?这是什么道理?

"二月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是咱们南方农村的一句农谚,意思就是说如果公历二月清明,虽然说气温有所升高了,但是天气还是比较不稳定,可能出现倒春寒流,此时还是不用急着去搞秧田播种谷,反正播早了很有可能会导致烂种烂秧的,只有到了三月清明的时候,气候变暖,雨水较多,你才可以选在清明前播种育秧了。


过去七八十年代,在咱们南方农村实行的三熟制,也就是"稻稻麦与稻稻油"两个模式,其目的大家都是为了多打粮油,保障咱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二月清明不用慌

有朋友们会问,清明节不是三月份吗?二月又哪来的清明节气呢?其实我国的历法分为公历与农历两种,而公历上面的清明节是每年4月5号没有变动过,而农历由于润年润月的时间差别,才会导致农历清明在不断变动了,所以大家如果遇到二月清明的情况也不足为奇了是吧!


二月虽然说进入了清明,但天气还是比较寒冷的,温度一般情况下还只有7一8度,最高温度也只不过15度左右,而且二月份阴雨天多,所以对于我们南方农村播种育秧来说,纵然是你使用地膜育秧,一般外界温度也要达到15左右,人打着赤脚能下田下水才行啊。

再说二月份天气纵然是晴朗,温度有所升高,也不比较稳定的,在七星老农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二月八,冻死鸭",可见二月清明最容易出现极端天气,出现倒春寒的,所以二月清明你别急着下种育秧了,尽量把播种时间推后十天,以免遇到寒流烂种烂秧了是吧!

三月清明早下秧

如果你遇到了农历是三月清明的时候,气温升高,那你早稻的播种时间可以往清明前提前一个礼拜,或者十天下种了,这时候你提前下种不仅不会遇到倒春寒,而且还可以提前播种下插秧苗,更有利于夺取早稻的粮食增产丰收,为下一季晚稻的抢插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达到增产的目的。

所以,七星老农个人认为,农村俗语"二月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主要意思就是说农历二月清明的时候,天气还是比较寒冷,容易出现倒春寒,造成烂种烂秧,所以大家播种育秧时,尽量争取把播种的时间推后一点,不用着急,而如果是农历三月清明的话,天气比较暖和了,那你就不必要担心会出现倒春寒了,那你应该把早稻播种时间,提前个把礼拜,上十天时间也行了,可以为下一季晚稻赢得宝贵的时间了。大家认为呢?欢迎大家都发表评论!

[热爱生活,喜欢交流,请大家多多关注七星老农回答,不胜感激!]


七星老农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人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是中国人传统上重要的节日,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今年的清明是4月5日,也就是农历三月初一。清明也是农事的一个重要节点。

“二月清明不用慌,三用清明忙插秧”,说的农事方面的事情,但这不应指的是华北一带,更不是指的东北一带,因为清明时节,东北、华北气候还较为寒冷,是不能插秧的,这里的插秧指的栽稻子,农历二月底到三月初,要忙于插秧的是江南地区。

我们这里有句话是“谷雨前后,按棉点豆”。这指的是中原一带,谷雨前后中原一带才忙于播种,播种的主要是些旱田作物,但稻子插秧还早,要等到麦收之后,也就是农历五月中旬以后,此时的东北也开始插秧,不过秧苗要提前育。

“二月清明不要慌,三月清明忙插秧”。说清了地域就好理解了,不然东北人会说,二月我们这里还天寒地冬,过去的农民还坐在大炕上唠嗑呢,那来的插秧呢。这句话是说,在江南地区,如果是二月底清明,虽然该插秧了,但还不是那么太急,如果三月初清明,此时的人们已开始大面积插秧,田间除了上坟的人们,就是忙于插秧的景象。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春日之虎


所谓二月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由于我们国家的农历是几千年来,中国的老祖先们用实践和智慧,所创造出来的,它的毎一个季节,都有相对应的最适宜农作物的播种与收割,而每一种农作物的生长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都是不同的,所以老祖先们就用他们的智慧推断出来二十四个节气。

农业生产可不是根据公历来安排的!因每年的清明节都在4月4日5日这两天。而水稻又是一个对温度,光照特别有要求的一个农作物。

为什么说二月的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呢?意思就是说,如果清明节气在农历的二月份,就是说时节虽到了,但这时候的温度还达不到水稻生长所需的温度,而且二月份的清明,由于时节早,很有可能出现危害农作物的倒春寒天气。农民们都会等上几天才会下秧。这就是二月清明不用慌的说法。

而三月清明早下秧,农民们都知道,水稻的全生育期为157天,虽然刚到清明节气,但它的温度,日照时间,湿度等都己到了最适宜水稻生产的季节,所以要早下秧的说法。

清明节要明,意思就是说淸明节那天如果是晴天,晴空万里,那么在整个水稻的生长期,将会是晴多雨少的天气,对水稻的生长是最有利的,因为水稻生长需要叶面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达到要求了对水稻的稻穂的粒数,饱满程度都有所提高。特别是到了水稻的扬花期,如果是睛天,那么对水稻的霉粒将会大大降低,灌浆期如果阳光充足,对颗粒的饱满度都会有所提高,为整个水稻的稳产高产打下了基础。反之则相反。

本人观点。


三农问题探讨者


江南农村人那个说“二月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农村有句古言“穷人莫听富人懂,桐籽开花来浸种。”。说的农村早季稻浸种催芽,随着天气温度的提升桐籽开花了,将谷种浸到水里催芽。桐籽开花在清明前后几天,若在清明前后几天开花不会出现“冻春寒”现象,若在三月中旬开花,会出现冻春寒,雨水多。农民也不会这个时候下秧,下秧的冒芽将会天气冷雨多而冻烂和腐烂。为什么在清明前后桐籽花开浸种,清明前桐籽未开花,必有一次寒潮,清明前若桐籽开花,证明寒潮已结束。我在家乡做了二十多年庄家,早季秧要掌握时节和气候变化,尽量减少秧苗腐烂坏掉。随着现在经济条件的提高,农业条件也有所改善,农民在秧田使用了薄膜覆盖,大大提升了秧苗的复活率。故我们家乡还有一句“千犁万耙,敌不倒早插一下”。











枫亭晚94540406


农村人说"二月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你明白是什么道理吗?

在我们家乡是种植水稻的,奶奶常说的是句老话是"“二月清明不要忙,三月清明早下秧”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春播水稻,意思是讲种植水稻的节气和时间,“清明泡稻,谷雨下秧”,种植水稻首先要育好秧苗,育苗前要用了水先要将稻种侵泡一两天,等它发芽后在洒在苗圃里,秧苗在苗圃田需要一星期的时间长出来,然后才能移植到大田里。



奶奶说二月份的清明节,会受倒春寒的影响,雨水多这样种下去的农作物会烂种烂秧,到了收获的季节就会减产量,如果清明节是在农历三月里的话,天气已经回暖,温度,雨量都已经非常适宜,这时候进行春种就最合适。



在过去农村老人都是根据留下来的经验来判断气候的,没有天气预报。你们家乡是种水稻吗?现在准备春播了吗?欢迎留言


榕树下的山里妹


农村人说“二月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是什么道理

这句话在农村里也是一句农业谚语,这里主要是在告诉人们农耕播种在时间节点上如何把控的问题。这又怎么理解呢?

首先我们来说下这个“清明”。大家都知道清明还是24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每年清明的时间是比较固定的,基本上是在每年的4月4、5日。


而清明之前的节气是惊蛰、春风,惊蛰意味着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而春风意味着白天时间逐渐变长,太阳逐渐往北半球移动,我们气温逐渐升高,在春风沐浴下小草、树木开始发芽。清明在春风之后,这个时候也正是准备农耕播种生产的时候。所以,清明节通常都是农民全力搞生产的开始时间。在农村,关于清明的谚语比较多,比如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也是这个意思。

那“二月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做何理解呢?刚才不是说清明都在4月4、5号吗?其实,这里并不冲突。上面说的4月是以阳历来算的,而农业谚语是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中国农民总结经验得来的,在古代我国可只有古历(也就是农历)这个计算日期的方法。所以,这里就好解释了。


我们都知道农历和阳历的时间相差是比较大的,多的时候能够相差一个多月。比如阳历到了4月份,而农历才2月份。所以,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清明节到了,但是可能这个农历月份还在2月,比如去年就是。去年清明节就是在农历的二月二十。而农历还在二月的时候这个时候气温还是比较低的,气温不够稳定,容易出现倒春寒的问题(去年倒春寒比较厉害),所以当清明节出现在农历二月的时候是不要着急播种农耕的。否则容易遭受倒春寒带来的损失。

而进入农历三月后,气温也就稳定了很多了,这样适合播种生产了。就像今年,清明节在农历三月,这个时候播种生产就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提前进行了。


所以,“二月清明不用慌,三月清明早下秧”说的就是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二月份,我们不要那么着急去播种。如果清明节在农历三月的,那就可以正常进行耕作,并还可以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提前播种。如此类似的谚语还有,比如”二月清明迟下种,三月清明早下泥“、” 二月清明不上前,三月清明不落后”。


洞庭清水塘


在我们地方,农历二月清明,气温己在二十三四度左右了,己经很适合水稻育苗了,霜也止了,离农历四月份插秧还有点早,育秧就不必太慌。农历三月清明,霜期还有点长,温度还有点低,离农历四月插秧时间有点短,所以要提前做好育苗的准备,到农历四月初秧才够栽。-


春夏秋冬


清明无雨不㤺清明有雨种田忙,意思是清明有雨表示今年的雨水比较多,第二句是清明有雨种田忙意思是雨水较少要旱做准备的意思。


今天的每好明天的未来


可能是气候的原因吧,温度低种地里种子会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