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被中國軍民所喜愛的武器,拿起它們抗擊日寇!


擲彈筒的別名又叫超輕型迫擊炮,主要裝備二戰中日本軍隊,口徑在50MM以下,單兵攜帶,不佔編制。日本擲彈筒口徑50毫米,有兩種型號。

漢陽造,該槍原型為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由於該槍存在著裝彈退彈困難、抽殼可靠性不佳、容易炸膛等問題,1898年德國軍方採用毛瑟1898式步槍將其取代。該型步槍遂轉售給土耳其、非洲一些國家和中國的清政府。

司登Mk.II是司登系列中最耐用的一型,它不只配給英國軍隊使用,也曾大量空降給佔領區內的反抗軍使用,近至法國,遠至馬來西亞,都是靠它,因為它簡單又耐用,所以能夠勝任這任務,加上它很便宜,可以大量提供給盟友使用。

1934年8月,由於《中德原材料及農產品與工業及其他產品互換條約》得簽訂,中國開始用戰略性原料和農產品換取德國的工業產品,尤其是軍需品。在這一“中德合作”時期,金陵兵工廠從德方取得了德國7.92mm MG08式水冷馬克沁重機槍的設計圖紙,隨即按圖紙開始仿製。1935年,金陵兵工廠仿造成功了MG08式馬克沁水冷重機槍。因這年是“民國24年”,該槍又被命名為“民國24年式重機槍”

花機關,MP18 I式衝鋒槍是1914年9月由德軍設計的衝鋒槍。被協約國軍隊用於馬恩河戰役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從而轉入一系列的狙擊戰、炮擊戰和塹壕戰。而中國主要裝備的是其改進版MP28.


中正式步騎槍為德國標準型毛瑟步槍的中國版本,使用7.92毫米尖頭型毛瑟步槍彈,正式名稱為中正式步騎槍,最早在1935年由鞏縣兵工廠組織生產,以取代國民革命軍所裝備的漢陽八八式步槍,因蔣中正而得名。從生產的角度而言,中正式步騎槍是中國近代第一種制式步槍。

湯普森衝鋒槍是美國二戰期間生產的著名的衝鋒槍之一。湯普森衝鋒槍由於開槍的聲音嗒嗒嗒地似打字機,還被稱為“Chicago Typewriter”,即芝加哥打字機,此外還有芝加哥小提琴,壓死驢衝鋒槍的稱呼。中國早期稱之為“手提機槍”或“衝鋒機關槍”等。

三八式步槍為手動步槍,日本陸軍於日俄戰爭後1907年正式採用為制式武器,三八式步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陸、海軍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一直使用到二戰結束,用了整整40年。

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一種6.5毫米口徑輕機槍,因於1922年定型成為制式裝備而得名。其槍托為了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所以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水連珠,莫辛-納甘步槍,即M1891莫辛-納甘步槍,在俄國被稱為“Vintovka Mosina”,是在俄國政府委託下在1880年代後期至1890年代早期研製的步槍。

ZB37式重機槍和ZB26輕機槍也同為捷克布魯諾兵工廠的出品,vz.37為一種氣冷式重機槍,其外銷型又名M53重機槍,vz.37在捷克被德國合併後也為德軍所用,中國國民政府曾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買了1,000挺,但只有850挺經香港和仰光運交,用於沿黃河的防線、浙江、宜昌和鄂西等地駐防。

毛瑟C96手槍,又稱駁殼槍,是一種由毛瑟在1896年推出的全自動手槍,因其槍套是一個木製的盒子,所以在中國稱為“20響”、“盒子炮”或“匣子槍”。

ZB-26輕機槍,是捷克斯洛伐克布爾諾國營兵工廠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研製的一種輕機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