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宋江和林冲,谁才是晁盖遗言中继承梁山老大的最佳人选?

问君何如初见


可以说,在晁盖的心中,除了宋江不做老大,人人都可以,因为他在死前,大概想明白了,自己的死其实跟宋江有莫大的关系。

所以,他临死之前,突然来了一句: 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要知道,之前的宋江已经有梁山大哥的风范,晁盖基本被架空了。他死了,不用说是宋江当大哥,但晁盖这么一说,就是摆了宋江一刀。让宋江笼络人心可以,让他去擒人,却是难上青天。

所以宋江听了这话:【放声大哭,如丧考妣。】

这个哭很有味道,是哭晁盖呢,还是哭自己命苦呢。

下一次就交待明白了。

【吴用,公孙胜劝道:“哥哥且省烦恼。”】

你看,都知道宋江是担心接班人的问题。这个确实不用烦,一是宋江本来势力就大,梁山之上没有人能够跟宋江竞争,第二天林冲就推荐宋江了。唯一的问题是死人留下的,就是晁盖遗嘱,人家说了这话不能不听。

而且吴用也说了一句话:【若哥哥不坐时,其余便都是哥哥手下之人,谁人敢当此位?】

我们听话要反着听,说其余便都是,其实代表着并不都是。

吴用马上就说了:【况兼众人多是哥哥心腹,亦无人敢有他说。】

你看,吴用在暗示宋江,还有人不是你的心腹,可能会有人提反对意见。所以不要贸然去坐位子,免得有人提出来,那就不好看了。

所以,宋江先不提名份的事,只是先暂做了第一把交椅,然后突然来安排工作了。这一安排就体现出宋江的功力了。在为自己接班做铺垫。

这是一个粗排位,这里面最重要的是对梁山第二大山头做调整,这个山头就是鲁智深的三山系:二龙山,桃花山加九华山了。

这三山被打压得够呛。

鲁智深在那里?前军寨内:第一位李应,第二位徐宁,第三位鲁智深,第四位武松,第五位杨志,第六位马麟,第七位施恩。论武功,论声望,论兵马,论气质,鲁智深怎么算都不会在那个李应下面。

李应是什么人?李家庄庄主,不过一个小地主,连祝家三虎都看不上他,不把他放在眼里的,宋江却要把他当宝。论武功,前面施先生也点过了,比不上石秀的。更不要说比鲁智深了。这里却在我们鲁智深、武松、杨志三位二龙山虎将前面。如何说得过去?

是宋江独具慧眼吗?

当然不是,看宋江的安排,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越是只身一人,原来没有什么手下的,越能排到前面,越是以前有兵有将来投的,越要打压一下。所以我们看到呼延灼在前了, 柴进在前了,李应在前了,鲁智深在后了,登州老大孙立在后面了。

安排好座位,宋江还立马将厅上横匾换了: 聚义厅今改为忠义堂。

晃天王还躺在棺材里,这里却已经全是宋江的梁山,聚义厅已经是宋江的忠义堂了。就算你临时给宋江找了个小麻烦,又有何患?你生前没压过我,死了还能耐我宋江分毫?

第二天,宋江商议: 本要与晁天王报仇,兴兵去打曾头市,却思庶民居丧,尚且不可轻动,我们岂可不待百日之后然举兵?

这就像下围棋,不会应,不好应的,我就不应,我且分投他处。你能耐我如何。

这时候,宋江就在思考晁盖遗嘱问题,摆明了,如果这时下山,说不定史文恭的脑袋就被鲁智深砍走,那鲁智深说不定就是梁山大哥了啊。

所以,宋江需要一个人出来,他能够牵扯住别的好汉,而且就算这个功是他立的,他也绝不敢,众好汉也绝不会让他让大哥。这个人就是卢俊义。

请(骗)来了卢俊义, 宋江就要开始打曾家庄了。


曾家庄分五寨把守,史文恭在前面正寨。

看宋江吴用是怎么调拔的。

秦明花荣打正南面对曾家次子曾密。鲁智深、武松打正东面曾家四子曾魁。杨志、史进打正北面曾涂并副教师苏定。朱仝雷横打正西面曾家三子曾索。

这正前方史文恭是谁去打?是宋公明,军师吴用、公孙胜随行副将吕方、郭盛、解珍、解宝、戴宗、时迁,领军五千攻打。这里面可没一个武功高强声望大的人。

自然要把这个抓史文恭的功劳留给宋江,为以防万一,宋江这一路抓不住,逃了史文恭。还留有最后一着,就是千方百计,不惜打大名府得来的卢俊义。让这卢员外引一队兵马四处接应。就是万一史文恭漏网了。这鱼最后也要让卢俊义抓着。

卢俊义抓了,还没关系。卢俊义死都不会跟宋江抢头把交椅的。宋江最怕谁来抢啊。

看这里,有什么历害重要人物没来就行了。谁没来?

关胜,呼廷灼没来。这两人正是宋江第一要防的。因为这些人是降将,说不定搞成一派。关胜,呼廷灼各自一系还不怕。最怕这些降将有共同语言混在一起,而且这些人有兵马啊,呼廷灼有不小兵马被梁山抓了壮丁,那些人自然愿意跟着老长官。

这个关胜更不得了,有五七千人跟着他上了山,实力最为雄厚。要是关胜杀了史文恭。真个不让宋江。宋江怕也是奈何不得。而且很有可能引起山寨内哄。

所以宋江第一怕关胜,呼廷灼等降将。

第二怕谁?且看还有谁没来。豹子头林冲没来。林冲三朝元老。开山功臣。他后面的支持力量也很多。原晁盖的人马都记得他火并王伦之功之情,都会服他。鲁智深三山派也会支持他。而且林冲人缘好,易交往。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反对。所以林冲也来不得。

虽然林冲不像抢头把交椅的人,但不得不防啊。

还有谁没来?水军李俊没来。李俊揭阳派老大,下面的人也很多的。也是要防一下的。登州老大孙立也没来。那一伙也有八九个,而且很齐心,也要分化一下。

这个也不来,那个也不能来。但打战总需要人啊,所以没办法。这来的头领中也有一个让宋江放心不下,就是鲁智深。鲁智深功力高强,又本是老大出身。手下能人众多,兵马也强壮。但是鲁智深身边有一个保险,就是武松。武松是宋江的拜把子兄弟,十里相送过的恩情。武松一辈子都是宋江的人了。有武松在,就不怕鲁智深抢了功。

安排妥当。领了二万多人马要去打曾头市了。当年我们晃老大有多少人马去打,才五千。宋江可不想被人射了冷箭去。领二万多。足足四倍。曾头市怎么能保得住。

且看怎么打。

只叫鲁智深朱仝两路先行从东西夹攻,杨志史进在北路不动。这边宋江正前路先助南路把南寨给灭了。

为什么先灭南寨?因为前面我们看了,宋江这一路实在没什么武功利害的,要抓史文恭却是不容易。所以先灭了南寨。调了南路来帮忙打正前方的史文恭。南路正是宋江最放心的一路,宋江,秦明这两人宋江的心腹死党。怎么都不会来抢宋江的位子。

这一下,正前面宋江就有了放心的强将,又有八千多兵。何尝不是指日可破。却是曾头市里有高手。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一对阵,就有李逵先被射伤了。再看史文恭对秦明。秦明是很历害的,可这个史文恭更历害,二十回合,秦明就力怯了。秦明是拿狼牙棍的。本来是属于力大的一种,却也有力怯的时候,被史文恭赶上,一枪就把秦明打下马来。好在宋江这边人多。人马冲上来,把秦明抢回去了。

如此一个英雄好汉,浑身武艺。怕是水浒传里第一了吧,只可惜杀了晁天王,与梁山结下死仇。宋江没想到这个史文恭如此历害。没办法。只有冒险了,叫了大刀关胜、金枪手徐宁,并要单廷圭、魏定国,四位下山,同来协助。看来在宋江眼里,这四个人比呼廷灼,林冲还要放心一些。

这边宋江心惊,要调援兵。那边曾家也害怕啊。宋江人马众多,如何敌得过?所以先写了书信过来,愿意投降。虽然夺了军马,射伤了晁天王(晃天王到底怎么死的。曾家却也不认这个罪,不愿背这个黑锅。)但曾家也死了儿子。也可抵消了。愿将原夺马匹尽数纳还;更金帛犒劳三军,免致两伤。求和了。

看宋江如何反应:宋江看罢来书,目顾吴用,满面大怒,扯书骂道:杀吾兄长,焉肯干休!只待洗荡村坊,是吾本愿。

正是这个道理。却为何宋江不看了大怒。而是要目顾吴用后方大怒呢。自是心中也有三分求和打算。却是吴用知道,讲和曾家庄,只怕下面的兄弟不服,要出乱子的。所以必是吴用摇头打暗号。叫宋江不要答应。

宋江不答应,正是一个做老大应的气势和义气。下面人劝老大才是合情。所以吴用虽摇头摆手,叫宋江不要答应。这边却来劝宋江:兄长差矣!我等相争,皆为气耳。既是曾家差人下书讲和,岂为一时之忿,以失大义?”

正是宋江这个人何等幸运。有吴用愿意为他背黑锅,把恶名往自己身上搅,把美名留给宋江。所以梁山之上,宋江最信任吴用。吴用正有此等智慧,才能做得牢第二把手的位置。正所谓公司的副总之类人物当学吴用。 宋江这下仁义有了,讲和也可以了。我要为晁天王报仇的啊,只是你们下面的要劝我,为兄弟计,我才和的。和了好。不然,谁杀了史文恭都是我心头的大烦事,不好处理啊,讲和,万事皆解。晃大哥的咒语不解而解了。所以随即便写回书,取银十两赏了来使。

宋江的回信有没有讲和的诚意?相当有诚意啊。曾家来信不说杀晃盖之仇。而宋江回信也非常配合,不说晁天王的死,没有提要史文恭如何。只说拿那夺马凶徒郁保四。

曾家答应了,却是史文恭不相信啊,我杀了你们老大。你们就这么好说话。不相信宋江真的来和解,百般阻挠。就怕到时梁山反悔。要杀自己。却是史文恭不了解宋江。晁老大临时那天给你下了追杀令,悬赏令。只是这个悬赏令的标的物太大了,大到让这个追杀令变成了保护令。谁都不敢去杀史文恭,只有宋江一人杀的。而宋江又自忖没这个功夫去杀你。所以干脆不杀你了。把你的事略过不提。

正是史文恭以常理估算,出了差错。所以史文恭心存怀疑,四下阻拦,故意不把自己抢的最好的那千里白龙驹‘照夜玉狮子马’归还。

你不还。我们宋江如何做的文章回转来?好好的一场谈判就被史文恭在中成了最大的一个阻碍。而且还要上青州、凌州去搬兵马。

宋江长叹,文恭贤弟,你帮我大忙,我本想周全你。可你却如此不知道哥哥心意。没办法,再不杀你,兄弟们都要造反了,只有打你了。

打之前,把最放心不下的关胜调去打援,对付青州来的兵马。下面再打曾头市,使了个内奸计,骗了史文恭领兵来夺寨,设了埋伏。

曾家看如铜墙铁壁一样的防卫也一刻间瓦解了。所以说,宋江从实力上看,确没有讲和的必要。要讲和,自是是不愿看到有些不懂行情的头领,抢杀了史文恭去。

却说史文恭骑宝马逃了出来。这下,谁最着急啊,宋江啊,这个死史文恭你要跑哪里去,你要是真有本事逃到天涯海角就好了,我们也不去找你了。但要是你被鲁智深,关胜,杨志那些人把你杀了,我如何是好?

史文恭那去了?正去了宋江埋伏的一个棋子那里,卢俊义卢员外也。史文恭武功是很历害的,前面也看了,但在这里,却是逃亡之将。心慌意乱,没有使的全身本领出来,卢俊义当头一喝,史文恭乱了心神,被一刀搠下马来,被卢俊义用绳绑了,解到宋江面前来。宋江一看,什么表情:一喜一怒。

怒什么?怒的是这个史文恭乱跑。没让我亲自抓到,却让卢俊义得了这个大功去。少不得我还要做一番大文章才能回转的过来。

喜的是什么?却也喜没被鲁智深那些杀了去。正是卢俊义这个我安排的替补抓了来。卢俊义,我放心,必不会也不想也不能也不敢抢我的头把交椅的。

上的山来。将史文恭剖腹剜心,享祭晁盖(水浒传第一武功高的人死了)。就要商议梁山泊老大位置了。如真要让位的,还商什么?晃老大说了,谁拿了史文恭谁就坐啊,用得着什么商议?正是一商议,宋江就能做出文章,想出办法来。

果然,卢俊义不做。一是确不想坐。卢俊义是富人出身。不会有那么大的野心想当皇帝的。只求过安稳日子就好了。二是确不能坐,不信,你坐上去看看。说不定李逵那把大斧头冷不丁的就把你的头砍去了。

不坐,却也是宋江心愿。但是晁老天王的话摆在那里。你不坐。我也不能随便就坐了。流程还是要走一走的。

于是,吴用打眼色,下面这个李逵也来求(这个黑鬼倒不枉我对他那样好了。关键时候也知道为我说话),武松也来求(三山人马不用愁了。武松代表他们表态了。)刘唐也来求(好了,晁老大原班人马也表态了。)连鲁智深也来求了,我这位坐得牢了。我自坐下吧。当然,还有些人没表态。花荣秦明及自己拉上山的那伙,是自己人就不用表态了,要是他们也表态,就显得我有心抢位了。除了这些心腹外,关胜呼廷灼这些降将派还有观望的态势。李俊揭阳派们也不发言。孙立登州人马也不言语。看来这三伙人还不太服怎么的。没关系,我这下眼见得票数已经过半了,服不服也改变不了选举结果。但是,你们这些不服气的。我也自有安排,不过做一场戏嘛。演戏我最在行。自然要做得你们都服了才是。我做大事的,将来要夺那皇位的,当然要团结绝大多数,不会不理会你们的感情的。于是,宋江又出一计,又是好大一段文章。又是好些位英雄出场。当然,这些都是场景配角。中心思想,主要目地自然是要宋江之位坐得安心,坐的合理罢了。却是什么好戏。且看下回分解。

宋江看这还有不服的。没办法,还得再做一场好戏与众兄弟看看才行。

什么戏呢?这个就下回分解吧。


脑洞历史观


梁山老大的位置哪怕是给狗,都不会给林冲。

因为林冲的背景实在太糟糕,火并王伦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英雄事迹,但后果很严重。

如果好汉们没有理想,天天都想当山大王的话,那林冲能杀王伦,别人干嘛不能杀林冲呢?我们会发现,就算林冲账面武功梁山第一,哪怕他的武功是大宋第一,世界第一又怎么样?架得住蒙汗药和暗算么?

所以除了宋江之外,最适合继承晁盖遗愿的人,要符合一个条件:

这个人以前在一个实力不错的山头当过大哥或者有过管理团队的经验。

这时候留下的,就是史进、李忠、孟康、燕顺、鲁智深、孔明这些山大王,以及李应这种虽然是财主,但组织过地方武装的人。

其他人条件都不符合。卢俊义武功高没意义,没带过团队;

关胜等武将没法领导土匪。

这样一来,我们会发现,最佳人选呼之欲出,只能是鲁智深。

虽然他是个胖和尚。

但是:

1. 二龙山是除了水泊梁山之外最强大的武装;

2. 鲁智深武功没问题;

3. 鲁智深人品也是楷模,而且鲁智深从来不对别人道德绑架。

4. 鲁智深从来不拒绝帮助其他山头,人缘也不错。

那就是是他了呗。

毕竟连方腊都抓得住的人,带兵打曾头市问题也不大吧。


酒骑风


  

  本来,在晁盖心中,宋江就应该是最佳继承人。否则,他不会那么一而再,再而三邀请宋江上山,又倾尽梁山兵马绕行大半个中国去江州劫法场,大张旗鼓将宋江迎接上山。

  不过,临死之前,他大半猜到宋江就是谋害他的幕后黑手,于是才会说出那番话——贤弟莫怪我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晁盖若不怀疑宋江,就不至于说“贤弟莫怪我说”,更不至于留下“谁能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坐梁山泊主”这番话。要知道,梁山之山早就定下座次,晁盖是第一把交易,宋江是第二把交椅。晁盖这么一说,那些好勇斗狠、武艺高超者一下都有了上位的机会。偏偏宋江是个嘴把式,除了心机深沉,能说会道,武艺上实在平平。

  那晁盖临死之前心中那一瞬最渴望的继承人是谁呢?

  首先,晁盖希望继承之人不是宋江,宋江之外任何人都可以。

  其次,晁盖肯定希望继承人能够帮他报仇,不但擒拿史文恭,更揭发暗箭伤人真相,最终推翻宋江。

  故此,我们可以推想,晁盖心中最渴望继承大位的人,不是林冲,而是鲁智深!

  为何说不是林冲?在梁山诸多武林高手中,林冲与晁盖的关系确实最好。

  林冲火冰王伦,对晁盖有恩,林冲为人也颇为和善,与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相处不错。但是,林冲武艺高强,却无甚心机,对于权力的欲望更是平平。他只能充当一个打手,一个先锋,却无法充当领袖。即便林冲当了梁山一把手,估计最终下场也是个晁盖一样,莫名其妙就被宋江弄死!

  唯有让鲁智深当上梁山之主位置,才有可能搞翻宋江。

  鲁智深这个人胆大心细,看似粗鲁,其实精明的很!无论是三拳打死镇关西,还是大闹桃花山,抑或是在大相国寺降伏众多泼皮,都可谓有勇有谋。鲁智深不愧是边关带兵将领出身,既有杀人胆略,又有杀人手段。

  故此,鲁智深啸聚山林之时,二龙山名气之大仅次于水泊梁山。加上桃花山、九华山一帮人都是鲁智深的好兄弟,三山合力之下,已然是仅次于宋江的第二大集团。

  并且,宋江麾下看似人马众多,其实并不齐心。降将派都是一帮子见风使舵的官油子,根本不会铁了心跟随宋江。江州劫法场跟随宋江上梁山的,大都是江湖水匪,口中兄弟情义,实际上都是心狠手辣,见利忘义之辈。

  宋江真正的嫡系,就是三人:二愣子李逵,跑腿的戴宗,暗箭伤人第一高手花荣。

  如果鲁智深真的擒拿了史文恭,坐上了梁山之主位置,以鲁智深的豪迈与手段,大有可能与松江一拼。当然,宋江有军师吴用支持,诡计多端。最后极有可能梁山分成招安派与死战派,再次大火并。

  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关注一下吧,老叶拜谢!


叶之秋


如果必须把林冲排除在外的话,我认为那就是“入云龙”公孙胜了!

先刨除“阴谋论”,就算射死晁盖的凶手就是史文恭。

当晁盖说出:“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这句临终遗言时,就等于他和宋江的矛盾已经公开化——这摆明了就是不让宋江做老大嘛!

谁都清楚,凭宋江的三脚猫功夫肯定活捉不了史文恭,别说活捉,他在史文恭的马前能走上三合就算他胜。

那么此时,如果梁山上确有这种能力的人存在,最有可能做到把史文恭“活捉”的人会是谁呢?

这样的人不论有几个,排第一的肯定就是“入云龙”公孙胜!

因为晁天王说的是“活捉”,而史文恭的武艺高深莫测,甚至有人认为他就是《水浒传》中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单挑高手,那一个人就是卢俊义。

可是此时卢俊义并不在梁山,他还在千里之外的大名府做一名悠哉悠哉的富家翁。

而且这说的是常规作战,显然公孙胜不在其列。

公孙胜就是《水浒传》中的三体人,他的战斗能力和他们不在一个维度上。

想想他的师父罗真人不久前就有过让李逵这个“天杀星”乖乖的束手就范,主动去蓟州城的府衙挨板子的事例。

而这只是他手段中的一丝“毛毛雨。”

公孙胜的能耐虽然没有他的师父罗真人那么强大,但是应付这些只会舞刀弄枪的自然人还是手到擒来——只需要念几句口诀就足够了。

看上去公孙胜此时好像也投靠了宋江一边,但绝不是像吴用那样死心塌地。

公孙胜曾都有过下山一去不复返的举动,可以推断出他当时已经看出晁,宋二人肯定会发生内斗,自己不想被裹挟进去选边站队,不如回去继续修仙,落得清闲自在身。

即使逼不得已再次出山后,他也一直只想做技术活儿,也就是说,在晁盖眼里,他还是可以争取过来的对象。


晁盖临死之前,想让一清先生念在当初东溪村“七星聚义”时的旧情上,活捉史文恭,顺理成章的当上老大,然后继承自己的遗志,把梁山泊建设成为一个独立于大宋朝廷之外的,能让众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乐园。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遗嘱会被变相的公开背叛,最后宋江还是坐上了头把交椅,公孙胜也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


田获三狐


在《水浒传》中晁盖被毒箭射中这一段的确很有意思,原著是这样写的: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湾,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

之前我们看水浒,每逢打斗,双方战将免不了要一番叫骂,冲将出来一番打斗,这里的描写反而是冲出来一伙人,二话不说一通乱射,还正巧之前叫着要活捉梁山好汉的史文恭就在其中,还一箭就射中了晁盖,真的有那么巧合吗?

在此之后史文恭和梁上屡次交手,一直到卢俊义活捉,到死我们都没有看见一次史文恭认过晁盖是他杀的,史文恭可不是一个低调的人,就算他不知道自己杀了晁盖,被抓前和梁山交手也应该得知这个消息,为什么从来没提过此事?


之后晁盖死时说:贤弟保重!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为什么他不直接说哪个捉得史文恭,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呢?宋江告诉众弟兄的却是:晁天王有令,谁捉住史文恭,谁就做梁山泊之主。也许这一切都是宋江有意安排的,知道晁盖不敌曾头市,但是仍未阻止晁盖前去讨伐,也许那群冲出来的一彪军马正式宋江埋下的伏兵,另外山寨众人都相信宋江,也不会深思两句话的区别。

在梁山中我认为单独论号召力,除宋江外林冲,柴进,关胜,卢俊义其实都是可以统领梁山的,在势力上,林冲,柴进也是有能力统领梁山的,但是在谋略上却只有宋江一人有这个本事统领梁山,当然梁山主要工作是打家劫舍,但是即便一群土匪也是需要长久发展的,如果宋江不选招安这条路,凭借梁山天然地势,也许舒坦个几十年,但是几十年后呢?所以他的选择就只有两条要么招安,要么推翻宋王朝,百年之后才能留下个好名声,显然招安远比后者简单得多。


玄坤


我是花木童说史,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托塔天王晁盖攻打曾头市遭毒箭射伤,临死嘱咐宋江道:“贤弟莫怪我说,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我觉得晁盖临终遗言中内心所指继承人并非宋江或林冲,而是行者武松。

首先要聊聊晁盖当时的处境跟死因。宋江上山后善于笼络人心,厚黑学也运用的无比娴熟。每次出征都以“哥哥是一寨之主,岂可轻动”为由阻拦晁盖领军,结果功劳都被宋江所得。久而久之,宋江风头盖过了晁天王,连原来的铁杆兄弟“智多星”吴用都快倒向宋江。晁天王为挽回颓势,才仓促亲征曾头市。

另外死因也有疑点。疑点一:想那史文恭武功高强,也是一个英雄豪杰,应该不屑于往箭上涂毒,坏了自己名声。再说也根本没有必要用这种卑劣手段毒杀晁盖而与实力强大的水泊梁山结怨。疑点二 :原著写道,晁盖是被一支黑暗中的伏兵射杀的。那问题来了,夜色茫茫,何人能知道晁盖的准确位置呢?难道是宋江铁粉神射手花荣干得么?

预计晁盖也有疑心是内部人所为,才有了那句“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而能捉得凶手须要有勇有谋,后面上位且能镇的住众好汉,符合这条件的我看也只有武松了。想那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醉打蒋门神”就是智勇双全的实力证明。而梁山众多派系中,“元老派”晁盖一死群龙无首,只剩下“三山派”(二龙山、桃花山、少华山)有实力跟“宋江派”抗衡了,而“三山派”三位头领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青面兽杨志也只有武松有智慧有能力解开玄机,捉得凶手。

所以晁盖中毒箭受伤后是怀疑乃宋江等人所为,立遗嘱是为了阻止宋江顺利上位,他的期望是智勇双全的武松能抓到凶手,揪出幕后黑手---宋江,而后凭武松的武功侠名,跟“三山派”领导的威望也能服众,顺利坐上梁山泊第一把交椅。

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区讨论。如果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花木童说史


晁盖生前,宋江在梁山的实力已经超过自己,不仅是名义上的二把手,更是事实上的一把手。宋江处处笼络人,将各大山头以及江州派拉入自己麾下,一旦需要开战,宋江总是主动带头,打下祝家庄以后,为梁山缴获了“三五年粮食”,威信很高,从此宋江在梁山的地位很难撼动。

晁盖临终,如果要团结梁山各派,一致攻打高唐州、活捉史文恭,不如直接将一把手之位交给宋江,以便迅速稳定局势,然而他没有。原因大概两条:

一、宋江是投降派,他会带领梁山走上招安道路,这是晁盖和多数梁山好汉不愿看到的。

二、晁盖之死非常可疑。史文恭是绝顶高手,不屑于在箭上用毒,史文恭也不以箭术出名,而且高唐州以及史文恭并未因杀死晁盖而祝贺。

宋江武功平平,晁盖临终说“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实际上是给宋江出难题,否则没有其他办法阻止宋江成为梁山老大。

有能力、又有可能当上梁山老大的是谁呢?林冲、卢俊义。林冲武艺出众,在梁山资历很老,为人处世顾全大局,而且有一定威信,他反对招安,思想路线与晁盖一致,另外,林冲也有二龙山、少华山、柴进等人的支持,应该能够抗衡宋江。从火并王伦那一刻起,林冲就将晁盖当了老大,所以宋江掌权后林冲的日子不好过。

还有一个是卢俊义,但是很遗憾,他当老大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卢俊义在穷困之时上梁山,来得晚,没有党羽,想当上老大根本不可能。


九州历史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无疑,晁盖是死于宋江的阴谋之下。我在以前也说过,直接凶手是石秀和杨雄。主谋是宋江。但我们不仅要问,晁盖的心目中继承人肯定不是宋江,晁盖心目中应该有两个继承人,一个林冲,一个应该是鲁智深。

让林冲当继承人是有还报的意思,毕竟是林冲火并王伦把晁盖推上头领之位。但在梁山上最有资格,最有能力,也有实力当选梁山头领的应该是鲁智深。

在梁山的几大团体里,除了宋江一系之外。政治和军事体系最庞大的就是鲁智深所拥有的二龙山体系。可以说二龙山集集团以及与其相联系的梁山其他体系应该不亚于宋江集团。

二龙山嫡系包括 3二龙山集团:杨志,鲁智深,武松,,张青孙二娘等。还有周通,李忠,曹正,施恩。而且以梁山林冲为首的元老系,阮氏三雄,刘唐也都会依附鲁智深。而且二龙山的人脉广泛,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再就是鲁智深本人武艺高强,心胸开阔。有一定领导能力。但和宋江比起来,鲁智深缺乏阴谋家的厚黑和政治家的阴暗。鲁智深也缺乏一定的领袖气质和狠毒。

因此上说,鲁智深不会主动争取梁山头领,由此也可以说明 即便是鲁智深做上头领,也基本上会被宋江架空和替代。

但死人无法管住活人,宋江毕竟是阴谋家,最终用不恰当的手段篡夺了梁山之主。





清水空流


写了这么多关于水浒的问答,我有时也在反思,如果撇开书中的“阴谋论”,那水浒该怎样读,怕不是要单纯的当肥皂剧看了?所以这个问题里,逻辑文史姨就姑且把射杀晁盖的凶手定为史文恭(虽然我们都知道史文恭是个背锅的),那么晁盖的遗言就是冲着史文恭去的,而武力平平的宋江根本没有捉贼的本事,那么当时山上能打的人除了林冲、秦明、花荣,就是公孙胜了。

许多读者对史文恭的武艺定位很模糊,觉得他之所以能速刺秦明并不是因为他强,而是因为秦明太弱,此言可就说错了。纵观全书,能二十余回合速败梁山五虎的只有史文恭一人,而山上当时仅存的顶级战力无论是林冲还是花荣论实力都不高于秦明,所以想靠物理战正面PK史文恭,是个难题。但晁盖只知道史文恭一箭射在他脸上,秦明被刺是他死后的事情了,这就单方面又增大了武力夺魁的难度,所以稳妥一点,推测让公孙胜去用法术制敌岂不是更好。

但问题又出来了,就算晁盖有情,公孙胜也未必有意,也没有胆。要知道晁盖在攻打曾头市前公孙胜刚刚降服了芒砀山三人组,这三人的立场就大不相同,首先樊瑞刚上山拜的是宋江,也是宋江撮合让他拜公孙胜为师,心里自然欢喜,更加敬佩宋江,那么他的好兄弟李衮也是如此。扯远一点,或许项充这名“哪吒”和“父亲”托塔天王有点亲切之感,但也无济于事,再加上之前不少好汉都是慕宋江名而来,并非是晁盖,更别提什么公孙胜了。所以给人清高之感的公孙胜自然没什么威望。

后来宋江攻不下曾头市,就引出了卢俊义的戏份。卢俊义的出场显得既矛盾又唐突,一个本分的员外就因为武艺高强生生被弄得家破人亡只能落草…

可惜,天闲星终归是天闲星,该用他的时候他总是不在(得去请),他在的时候又出工不出力。或许罗真人早已算出108将最后的结局,才让自己的徒弟摆出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并且在征方腊前及时告退吧…


公孙胜的名字已经能说明一切,公孙既王侯,王侯的胜利就是朝廷的胜利,别再挣扎了…


逻辑文史游


不用扯很多。有人的地方,就有差别,有团队的地方,就有鹰群与鸡群之分。有群就有头身尾之分。决定你在团队头身尾位置的,有四大要素。

【1】

梁山一百单八将,人人有本事,但能当头领的,不出十个人。不才以为,一个人能做领袖,不外乎几个因素:才能(文武才能卓绝,文如刘邦,刘备,武如董卓,吕布),胸怀(决定能否入围领袖,本事可以小一点点,胸怀必须有,王伦等就整个是装饰品),格局(可以做领袖,到能做大领袖,不容易,只举历史栗子,王翦白起和嬴政的区别,战国五公子和春秋五霸的差别)和眼光(眼光决定未来和出路),个性(人的性格有问题,决定了你能做,做多大领袖)。

【2】

以此观之,梁山只有这几个人可入围做老大:晁盖,宋江,吴用,林冲,武松,卢俊义,关胜,呼延灼。

先说本事,这些人里(文武)本事都没的说;论胸怀,关,呼差点,论格局,卢俊义最差,关、呼也差强人意;论胸怀,吴用,卢俊义差点,关呼也差点;论眼光,武松林冲第一,晁盖第二,宋江,关胜呼延灼第三(跟着瞎跑,直接进坟墓),卢俊义最差(几乎无脑,一生只有“被赚”的份);论个性,梁山里只有林冲,宋江,晁盖和武松能做大头领,晁盖之死,决定了任何人都无法单独成为头领。


【3】

以此观之,梁山 里能做头领的就是上述几人。

第一组合:晁盖+吴用+林冲

第二组合:宋江+吴用+卢俊义

第三组合:晁盖+吴用+武松

第四组合:关胜(或呼延灼,或杨志,或其他人)+公孙胜(朱武等)+其他董平,张清等

不才以为,梁山真正的组合,可以到夺江山地步的黄金组合是——

晁盖+武松+吴用+林冲=头脑,武功1(马上)+心脏+武功2(马下)

这个团队剿西夏,灭大辽,歼蒙元,收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失地,顺便灭了倭寇,都成!供各位一笑。

逍逍客于唐帝国长安建都千四百周年之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