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扶风绛帐镇前进村“张氏”来源

绛帐镇前进村“张氏”来源

宝鸡:扶风绛帐镇前进村“张氏”来源

第一节:张姓来源

据《通志:氏族略》和袁桷的《张氏宗谱序》说:“张姓出于姬姓”该姓人起初世代在晋国当官,后来晋国三分,又世代在韩国当官。晋国有一个人叫解张,字张侯,后来用字张侯中的张字作了姓。

另外,《通志:氏族略》还介绍了张姓的另一个来源,即皇帝的孩子上昊青阳氏的第五个孩子,挥弓正,“观弧星始制”“弓箭”主祀弧星,被赐姓张氏。

从以上的两个记载判断,无论张姓来源出于哪一说,都是皇帝宗族后裔之说,轩辕皇帝本姓姬,一说张姓出于姬姓,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祖先,周文王又是皇帝的第十九代后裔,出于姬姓亦是皇帝宗族后裔。

第二节:种家村及南张村祖先来源

种家村位于陕西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之中,扶风法门寺佛塔之南,秦岭太白山之北,陇海铁路途径的绛帐镇之南。

宝鸡:扶风绛帐镇前进村“张氏”来源

种家村(前进村一组)

据扶风《清顺治•乾隆志》记载:南张村人氏明朝天启年间由外地迁来。在地图上标为齐家里南庄。以后人口繁衍逐渐增多,形成了村庄,行政区划变更,乾隆志地图改为小马里南张村。

宝鸡:扶风绛帐镇前进村“张氏”来源

▲南张村(前进村五组)

据村老人传说,祖先是从绛帐火车站东北方向的双庙村迁来定居,在双庙村留有土地,租给当地人种,清明时期村里老人每年去双庙村收租子。据县志记载和口传,本村第一代祖先由双庙村迁来。

根据历史资料叙述:

明朝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至崇祯(1644年)的六十七年间,关中连遭天灾人祸,人民流亡过半,部分地区路段人烯。据清乾隆志记载,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扶风全县只有3431户,52785人。大部分土地被弃耕,但皇粮国税未渐,不少人因逃避天灾、人祸而弃业逃生。再加双庙村前又有长安通往宝鸡的大道,兵马常来常往,拉夫抢粮,残害百姓。我们的祖先外逃不出乎以上原因。

南张村起初位置在距离种家村正南约一华里处,今之渭河北防洪堤以南,大片土地在今河床以南和眉县林场至清水河一带。几百年来,因渭水肆虐,逐年要冲毁一部分土地、庄稼。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一河洪水,铺滩该地,整个田园庄地付之东流。村民四处逃荒投宿,在临村种家、于家、滩上、眉县槐芽镇邓家寨等地定居。

宝鸡:扶风绛帐镇前进村“张氏”来源

▲原(南张村)位置,位于种家村正南约一华里处,现已被农田覆盖,因河水泛滥不断向北扩张,原住民才落户现居村庄。

今日之南张村、滩上村部分张姓者,与种家村张姓者的祖先均是(原南张村)居民张氏的后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