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扶风七星河的传说

七星河的传说

文/无尘

话说大宋乾德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与宰相赵普带八个御前侍卫,过华山一路向西微服出巡查看民情。

这日,太祖一程十人勒马行至关中西府扶风县境内,中原初定,四海尚待一统。百业萧条,民苑待修,只见古老的扶风县城街面人影可数,过往人客十之八九手捧碎碗破罐,一看便是风餐露宿的灾民。 沿街阶两旁十多个破衫如絮,瘦似枯柴的汉子、妇人脚下皆跪着五至十来岁不等的男女孩童,头顶一根枯萎草秸衔环插冠,很明显为奴为婢、做牛当马等人来买。

太祖一行十人十骥行在市井小街尤为显眼,马蹄“哒哒”敲击着青石街面,响着一连串待卖孩童汉子,妇人的期盼奢望。

太祖皇帝龙眉紧凝似乌云一般漆黑,心底无比沉重酸楚,下马走向一个待卖孩童的汉子。

“今逢天下初定,杀伐已止,勤耕农田,解决温饱,估且不难,为何要欲卖子嗣?”

宝鸡:扶风七星河的传说

周围几个卖子的汉子妇人见太祖止步下马,赶紧拽起跪了许久的孩童,哄哄嚷嚷地就围了上去。

“客官,买奴家闺女做个童养媳,当贱婢使唤……

恩公,买我家孩子,我家孩子吃饭少身劲颇大,干活麻利听话,若是心情不顺随便抽打责罚……”

太祖动容,龙泪湿了龙眶。哽咽道:“四海一统指日可待,大伙为什么要非卖子嗣不可?”

一个发须花白的汉子,迎上哀声叹息道:“恩公有所不知,我朝太祖皇帝虽说英明神武,南征北战结束了五代十国五十余年的混乱时局,自打唐末黄巢起义杀人八百万,血流成河,骸骨抛与荒丘。朱温篡唐建立后梁起,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蜀、后蜀、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北汉,南平相继称雄割据,代代杀伐,更替争斗。人间瘴气太深惹怒上苍,本地自西周时就有一条河名唤;畤沟河。此河,起源于县城正北十多里外的乔山南麓……”

“此河怎地?”太祖听的仔细,祥问了一句。

另一个汉子,惋惜地答道:“这畤沟河在唐末以前水量充沛、浪静风平、水产颇丰,沿河两岸白杨参天,沟壑绿葱。就自打黄巢起义后河水枯竭,西周到此几千的神河就此凝滞干裂……”

一个妇人抹泪抽泣着说道:“无奈,畤沟河西岸北后峪村水洼沟谷有一龙眼泉,我们方圆百姓就到那里取水解生计,十多年前龙眼也不出水,直咕嘟咕嘟往外冒黑色瘀泥,龙眼旁石碑上显现;“遇龙重涌”四个血红的大字。傍晚时分沟谷里雾气弥漫,伸手不见五指,绿影漂浮于空,魂哭犬吠,阴森至极。我们百姓年年筹钱请高僧高道开坛做法,祈神诰仙均无济于事,从此北后峪村的水洼沟谷我们都叫;怪沟。四季不明,昊天无昭,乳水绝源,我们没活路才卖自家骨肉求生路。”

妇人说最后一句话时哀悲心底起,竟忍不住滚泪嚎嚎大哭起来。

太祖皇帝细追祥问道:“那北后峪村的怪沟谷底是何人何时所留?”

“听祖辈上相传是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姜子牙兴兵阀殷商共邀上界诸正仙时,西海龙王敖顺见北后峪村水洼沟谷霞光通天,草木灵气,曾是凤鸣岐山时凤凰落栖饮水处,便龙须舒卷留下了龙眼仙泉。”

一个汉子滋喜留恋地回道:“是呀!是呀!说也奇怪,从西周时起北后峪村的水洼谷底,莲花盛开,鹤立龟游。就连沟坎上的野酸枣都硕大红彤彤,圆丰锥长,形如妇人哺乳襁褓婴儿时的乳峰,我们当地百姓世代唤称;奶头枣。方圆百里代代求子心切的人家去怪沟龙眼泉处采摘一片荷叶,包裹龙眼泉水带回家,妇人喝下来年定当加丁添口。唐明皇当年,也专门派人从怪沟龙眼泉处,日日取水到长安深宫给杨贵妃饮御。就是咱们民间乡下妇人奶水不足,男人去怪沟谷的塄坎上摘两枚红彤彤的奶头枣妇人食下,婴儿在怀里绝对吸缀的伸腰蹬腿直打嗝。”

一阵清暖的微风沐浴着扶风县陈旧古老的街面,几十片枯萎的树叶从地而起被沐沐微风轻摇上树梢,一伙待卖子嗣的穷苦人,忘情地围着太祖皇帝争叙着。

太祖皇帝回望了宰相赵普一眼,朝他微微点了点头。

赵普跟随太祖皇帝南北征战,献计献策,席卷八荒王侯,智吞六方割据。血日弯刀,冷月寒枪,泗水萧萧,壮志凌云,长江饮马,黄河扎寨。那年,陈桥兵变赵普更是首推有功之臣,他自然明白太祖皇帝当时的心境。

赵普上前双手捧出一袋黄金碎银,塞在一位年长的汉子怀中提声说道:“《诗经》早云:周原膴膴,堇荼如饴。周原大地自古人杰灵秀,物产丰富。我家主人向来仁善,同为大宋子民理应达济天下,这些钱财大伙平分一下各自带孩子回家,置办一些农耕木犁牛骡。不出十年中华可大一统,百业复兴,盛世追唐迈汉,举国共孜。即使遇到年馑旱涝天灾,恳望大伙都不要再卖子嗣了。”

宝鸡:扶风七星河的传说

次日拂晓时分,太祖一行骑马出了扶风县城北门,沿河道口塬壕而上。走了还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只见枯竭的畤沟河床宽三丈有余甚是雄阔,沿岸塬壕虎踞龙盘在河床东西两边。峰凌尺,崖垂丈,坡陡峭,气象甚是壮哉!太祖心想此处倒是兵家集结,打伏击的好地势,遗憾就是少了几株春景润庆功的翠苗红花。

远见一个六七岁的男童倒骑在一头青牛背上,身穿红绫朝霞裳;腿裹翠屏碧波裤;腰系白玉扣环带;脚蹬杏黄蓝底鞋。面净似玉盘,眉宇如星宇朗月,好一个俊巧灵气可爱。

太祖一行人行至那孩童身畔时,那孩童一手指向河西岸,开口言道:“我家老爷爷在河西岸茅亭,等候有缘人已经多时了。”太祖听罢,并未吱声,心底不由想起自己早年,陈抟老祖邀他在华山鹞子岭下棋博弈的往事,输赢下注华山地区百姓从此免交杂税。太祖那时前路飘渺,只知道自己是后周兵将,再说人困马乏,口渴腹饿,索性就答应他混顿饱饭再说。那时,什么风云际会,安邦立国都是耳边风,心里惦记着,有顿饱饭伺候就行。故而心不在焉,博弈三盘皆输,直到自己黄袍加身登了大宝才明白,早年就有仙人救援指点。上苍对自己不薄,唯有少造杀伐、仁政,爱民才能对的起上苍的恩惠。

“酒杯释兵权”念及袍泽结义情,勉干戈化春雨,除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烽烟再起人间。太祖皇帝宽厚仁爱,胸襟博大、顾瞻千里、气吞寰宇、矢志一统天下,虚怀若谷处处以民生为先实属天下之福,生灵之福。

太祖皇帝一行,跟着那孩童在西岸塬壕茅亭中见到了一童颜鹤发,双眉浓黑且修长,身穿一件银霜道袍,仙风禀然的老者。

老者微微一笑,递给太祖一盏清茶。说道:“客官,请斟尝村野粗茶。”

太祖拱手合一,向老者施过一礼。客气地回敬道:“有劳老者沏茶等候。”

“老朽不敢当,老朽不敢当。”

太祖接过茶,细细斟品了一口。茶水刚润喉便觉得浑身气爽,丹田处气流翻滚,双目聚灵瑞之神,霎时间,好像开了天眼。

老者悠悠一笑,神情端慈。一手指向塬壕下的河道向太祖缓缓说道:“人间百姓安居乐业,或是,杀伐不止,狼烟四起,仙不能救,神也无助。一切罪孽殊途,终归取决于为王的秉性和心怀,客官请往底下看。”

太祖朝老者指引方向望去,只见河道下,血迹斑斑,白骨露在滩间,父在子尸体旁哭的既要昏厥。妇人夫死家亡,孩童在席毯上饿得奄奄一息仅剩下皮包骨,一排排肋骨眼看就能把前胸脊梁戳破。妇人抱着襁褓婴儿,沉江跳河者比比皆是。道观庙宇堆尸如山,一群群野狗饥狼将一对婆孙拖到在地,围着活生生撕咬、嚼吞……”

太祖看得实为心酸震撼,气愤之下将手中的茶具抛扔了下去,着实想打碎这悲惨的画面。

赵普与侍卫肉眼凡胎,当然不明白太祖这一愤怒举动,急忙上前搀扶住太祖,正要宽慰几句。

那老者却悠扬顿挫地说道:“王家醉了,王家醉了,看到的画面也不过是唐末五代,当地百姓的一些往事罢了!过往之事,无需太介怀!无需太介怀!”

太祖拱手施礼,仓促一下跪倒在地。动情地说道:“求上人仙翁指点朕迷津,让天下百姓,从此不再受战乱之苦……”

赵普与侍卫不知道太祖皇帝看到了什么,对太祖皇帝跪地的这一举动显得万分惊慌诧异。

那老者连忙伸出两手上前搀扶,欣喜地说道:“天子动情,社稷之幸,四海一统还需双飞龙。折煞老朽,折煞老朽,陛下请起,陛下请起。”手还未触碰到太祖衣袖,太祖皇帝居然轻飘飘得起了身。

“自唐末黄巢起义,天下大乱五十余年,上苍不忍黎民百姓再受战乱之苦,天庭已降下双龙将平息干戈。怪沟谷底的遇龙重涌四个大字,等陛下也整整等了十年了,请陛到怪沟龙眼泉上空,为百姓开启龙眼泉,昔日的勃勃景象……”

老者说着朝北岸的北后峪怪沟谷底指去,太祖听言欲徒步走下谷底去。

老者示意道:“不忙,不忙,陛下不必爬山涉水。先乘我坐骑在这数十里的河川上空,云游一番即可。”

正说着,那老者道袖一挥,赤手间竟多出了一柄道家拂尘。拂尘朝那孩童轻轻一扬,只见那孩童脚底生出万道五彩金光,一跃冲天,霞光照的遍塬红。那孩童弹指间变化成一个带有鹿角、獅尾、马蹄、虎眼、龙须龙鲮、四蹄金黄,声如浑钟的大兽了。那大兽嘴含宝珠,鼻喷火焰,金黄蹄下还踩着四朵似棉花的白云。一声咆哮嘶鸣,顿时,便是电闪雷鸣,响彻云霄天际。

赵普与侍卫见状,连忙抽刀拔剑挺身护着太祖皇帝。

老者见状,解说道:“诸位莫要惊恐!孩童乃我的坐骑金麒麟临时所变。家师陈抟老祖在数十年前便知,开朝立国的太祖皇帝会在今日微服此地,特命我在此与天子相遇,我乃陈抟老祖的大弟子;火龙真人。

时不我待,还请陛下乘驾金麒麟云游此地河川,为当地百姓请命上苍,化解几十年瘴气所积的天斩煞,镰刀煞、五黄煞,重降祥瑞庇佑周原大地。”

太祖皇帝乘驾在金麒麟背上,流云疾风从耳边呼啸而过,上空俯看这扶风畤沟河全貌,河床曲曲折折,交叉纵横几十里,形如天上北斗七星一样。金麒麟在空中踩着云头奔跃了两个来回,盘旋在北后峪怪沟谷的上空转圈驰骋,太祖皇帝随手掏出身上的一颗明珠抛向怪沟谷底。

“今大宋乾德三年,仲春时节,畤沟河从此更名:“七星河。”此河永世系于天命,福泽当地百姓。

寡人代天请命,万望大地回春,生机盎然,江河流水潺潺。日后寡人定会勤政爱民,体恤天下四海百姓………”

话音未落,只见明珠凌空化出万道瑞光、闪烁天地之间,霞光瑞气映的满天红,光芒过后怪沟谷两岸的土塬变得势如龙踞虎跃,形同两条巨龙一样,横卧在怪沟谷南北两侧。北后峪村的水洼谷底,顿时也水草丰盛,鸟雀齐喧,平地长出一棵笔挺叶茂的大柳树,扎根在龙眼泉旁。

千百年过去了。

据说,当年火龙真人与太祖相遇后,太祖赵匡胤回宫后一直在琢磨:“四海一统,还需双飞龙。”这句话,无奈始终也没一丝头绪。直到自己感到身体不恙时,召见左右亲信重臣以及及生母杜太后,一同立了一道“金匮盟约,”等自己驾崩后才能诏告天下。

太祖皇帝与火龙真人相遇的地方,当地人都说便是今天的王家咀村。丁童家(金童家)与刘家堡(留驾堡)两村的后辈子孙,逢人必说金麒麟变化孩童向太祖皇帝指引说话的地方,便是在他们村。

当欲卖子嗣的汉子和妇人,知道了给他们钱财置办农耕农具的人乃是开国太祖皇帝后。没过几年他们便在七星河畔,太祖赵匡胤曾今走过的塬壕坡路上,俢了一道长长的笔直石梯大坡,名曰:官坡。

至此百姓们年年登爬官坡,跪在河岸西塬的高岗上向开封方向叩拜。牢记太祖皇帝的嘱托:“改朝换代岁月蹉跎,天灾年馑,日子再艰难,扶风子民绝不会再卖一儿半女。”

在这个祥瑞的高岗上,代代扶风人磕头如捣蒜。谢王窑和白家窑(拜驾窑)两村后人,棍棒相互拼争了几百年。为了平息斗殴事件上世纪七十年代,扶风县委和相关县市单位部门,果断决定在这块吉祥的高岗上,修建了一条灌溉农田的大水渠。

北后峪村民祖祖辈辈感念太祖皇帝大德,传说在大宋真宗年间就在怪沟谷的塬上平整地带,修建了一座雄伟的青砖庙宇。庙宇神殿里供奉的两路大仙分别是:太祖皇帝风雪夜召见宰相赵普与四海龙王齐聚汇。

时至今日,七星河两岸土质都比别处的更为细沃滋养。塬壕上连绵几十公里的野酸枣与洋槐树,老人们口口相传都说是从哪会长出来的。

……该神话传说摘自

《扶风地名故事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