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中,书法概念“中锋”为什么重要?

我们的篆刻汉印临摹作业已经到了汉朱文阶段,须带布置的也有邓石如《白氏草堂记》的篆书练习,学篆刻一定要学习书法是之前一再强调的,今天我们就把其中关于“中锋”的重要性单独拉出来再强调一下。

篆刻中,书法概念“中锋”为什么重要?

(作业147-148以及邓石如的篆书)

学书法,要想把毛笔字写好,有几个重要的概念:一是用笔,一是结体。赵孟頫说“结体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一般认为赵是把用笔排在结字前面的,启功先生曾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结字更为重要,这是个争论不完的话题,我们可以暂时搁置,跳出来说:

篆刻中,书法概念“中锋”为什么重要?

(启功先生像)

不管用笔排在第一位,还是排在第二位,总之,用笔是极重要的。而“用笔”一项中,顶顶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中锋”。这一点,相信有临帖经验的朋友,早就认识到了。

篆刻中,书法概念“中锋”为什么重要?

(写说文部目)

一、重要的中锋线

蔡邕在《九势》里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毛笔的笔头是软的,所以当毛笔蘸墨写在纸上之后,因为着纸部位不同,用力方式不同,会呈现不同的线条形状。不管是露锋还是藏锋,把笔锋放在书写线条中心的中锋笔法,实在是书写篆书的最关键处,学书法,理解中锋概念及笔法概念,是学习书法最基础、最重要的临界点。

篆刻中,书法概念“中锋”为什么重要?

(中锋线的行笔)

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如果以临不临汉印来衡量一个人学篆刻是否入门的分界点的话,那么是否深刻理解中锋线就是书法学习入门与否的分界点。我们相信“印宗秦汉”这个概念,大家已经没有人反对了,“中锋”概念理解的重要性,也十分紧要。

篆刻中,书法概念“中锋”为什么重要?

(汉印临摹)

二、中锋线为什么美,书法中的中锋线如何体现在篆刻中

写篆书,因为笔画相对简单,也就只有直曲两种笔画,其他笔画都是直与曲的变种,提按、转折等复杂的笔法都是书法发展到隶书之后才有的。到了楷书,更是多了“永字八法”这样复杂的笔法。先学习篆书其实是书法入门的“从易到难”的方法(当然也有同学愿意从隶书、楷书入手,掌握更丰富的笔法之后再去学不需要较多笔法的篆书了)。

篆刻中,书法概念“中锋”为什么重要?

(王羲之像)

王羲之教他儿子学书法,特别紧要地交待了两句“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之诸友。穷研篆籀,工省而易成。”(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学习篆书,不但节省工夫,而且容易取得成就。既然书圣他老人家这样说,并且强调不要跟别人说这个秘诀,显然,很重要,记下来。清初书家傅山是最早提出学书溯源篆隶的人,他说:不作篆隶,虽学书三万六千日,终不到是处,昧所从来也。楷书不知篆隶之变,任写到妙境,终是俗格。三万六千日,人的一生啊,可见篆书多重要。

篆刻中,书法概念“中锋”为什么重要?

(藏锋与收锋完成的中锋篆书笔画)

因为一般篆书的笔画几乎全用书锋完成(不必拿赵宧光等人的草篆来较真,我们说的是一般概念下),篆书才有了典雅,精致、匀齐、光洁等诸多审美特征,可以说,篆书的绝大多数审美特征是基于中锋笔法的。为什么呢?

篆刻中,书法概念“中锋”为什么重要?

(中锋线的边缘线特征)

上图是篆书书法中的一竖,我们可以看线条两边的边缘线,很显然,两条边缘线具有同样的特征,正因此,线条显得圆浑、凝重、厚实,这是篆书重要的审美特征,如果换用其他笔法,则会显得瘦弱、浮滑、削薄。

那么,在篆刻中为了保持中锋的书法特征,以使其葆有篆书特有的审美,就必然需要在线条两侧的刀法处理上做相应的调整,不管是白文、朱文,都有刻石深度深浅、刻石坡度大小、边际“光”与“毛”的处理等问题,处理好了,线条就是中锋线,处理不好,线条就会成为偏锋线、侧锋线。如图

篆刻中,书法概念“中锋”为什么重要?

(白文印与朱文印线条两侧的处理)

上图举的例子仅只是一条直线,篆刻中还有丰富的曲线,转折、交叉等各种情形,这在书法学习中,是需要不断调锋以达成中锋效果,不管是捻管还是运腕,最终的目的是呈现中锋线面貌。这些书法特征,都会影响这些篆字在篆刻中的表现。

实际上,理解了中锋线,其他类型的线条的丰富表现力,也会触类旁通,就好比画家张大千在《课徒稿》中的话:“中锋把体势建立起来,侧锋来增加它的意趣。中锋要质直,侧锋要姿媚。勾勒必定用中锋,皴擦那就用侧锋。点戳是用中锋,渲染则是中锋、侧锋都要。”那是后话了,理解了中锋的妙处再说。

篆刻中,书法概念“中锋”为什么重要?

(张大千像)

所以,强调篆刻学习,一定要把篆书练好,当然,原因不仅是中锋线,还有对称、匀齐等审美特征需要掌握,但相比这些元素的重要性,那又是回到文章开头那个“笔法还是结体重要的”讨论上去了,我们来个中庸的结论:都重要!

(【老李刻堂】之326,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