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悬疑类影片口碑票房两不误,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作者 / 一束光

毫无疑问,这几年悬疑类型或元素的影片在内地电影市场的表现并不差。

2017年,比西班牙本土延期八个月的《看不见的客人》在内地上映,最终1.73亿元的票房表现让其成为9月档期里的小爆款;

2018年,《无双》在国庆档上映,影片在观众之间的口口相传让其上演逆袭神话,成为整个档期的最大赢家;

2019年,成本仅有900万美元的《密室逃生》意外成为同档期票房冠军,最终2.3亿元的票房成绩即便在《死侍2》2.86亿元的票房面前也并不逊色。

而如今随着西班牙科幻悬疑影片《海市蜃楼》首周三天已经获得6000万+的票房,以及印度犯罪悬疑《调音师》本周的开启,悬疑类电影的市场依然不可估量,关于这类影片的小爆款神话仍将持续上演下去。

海外悬疑类影片口碑票房两不误,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那么在悬疑类影片不断发力下,诸如《看不见的客人》这样的成功,究竟只是个别还是更具有普遍性,更多的悬疑类影片在近几年的内地市场究竟又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内地市场的悬疑类影片,有没有进入高光时刻?

目前悬疑类影片的类型划分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有的影片在类型上标注为悬疑,但悬疑的元素并不明显;而有的虽然标注为其它类型,但在故事情节上和叙事结构却符合悬疑类影片的特征,而本文讨论悬疑类影片的标准为主打推理破案、强调情节反转的影片,这类影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催眠大师》《记忆大师》等主打烧脑的悬疑类型的影片,另一部分则是如《唐人街探案2》和《无双》有相关悬疑元素的影片。

情报君(id:dianyingqingbaochu)在对近五年内地上映的悬疑类影片进行了梳理后发现,目前票房在1000万元以上的影片有50部,票房过亿的影片也达到了25部,票房在10亿+的影片只有《唐人街探案2》和《无双》。

海外悬疑类影片口碑票房两不误,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动画影片和国产惊悚恐怖片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从影片的制作地区上看,国产片占了大多数,这其中有不少属于内地和香港合拍的影片;其次是美国影片,最后是随着《神探夏洛克:可恶的新娘》《看不见的客人》《天才枪手》在近几年内地市场逐渐成为小爆款,英国、西班牙和泰国的影片也渐有崛起之势。

类型划分上,纯粹的强调悬疑类型的影片并不多,目前悬疑成为类型的大致上有《幕后玩家》《催眠大师》《看不见的客人》《海市蜃楼》《网络谜踪》等影片;而更多的悬疑类影片还是倾向于悬疑元素与其它类型进行融合,如《无双》在一个悬疑的故事里融入了犯罪动作的商业类型,《唐人街探案》系列则是在破案推理的基础上加入了喜剧的类型,《降临》也更多的是科幻影片,《寂静之地》则是悬疑元素和惊悚类型的结合,《追凶者也》《忌日快乐》《心迷宫》这类非线性叙事的犯罪黑色影片则在结构上进行了更多的探索,这些影片悬疑类型的标签还很难界定。

在票房表现上,高票房影片也多集中在那些高口碑的悬疑类影片上。像《看不见的客人》《天才枪手》《烈日灼心》《无双》在豆瓣的评分均在8分以上,猫眼淘票票等售票平台也在9分上下。

海外悬疑类影片口碑票房两不误,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此外,在25部票房过亿的影片中,仅有4部影片的豆瓣评分低于6分,不难看出悬疑类影片对于高口碑的硬性要求,这也在说明情节上悬念迭出,一波三折既是悬疑类影片的制胜法宝,也是这类影片吸引观众观影的最直接体现。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近五年的悬疑类影片爆发了不少爆款,但这些影片的票房也多集中在3亿左右,票房在4亿以上的影片仅有4部,这似乎在说明悬疑类影片远没有喜剧爱情以及重工业动作影片那样更容易成为现象级影片,引发全民观影。

在情报君看来,悬疑类影片在近几年市场上虽然有了不少的突破,不过这种爆款更多也只是小爆款,属于悬疑类影片的高光时刻仍未到来。

1957-2019国产悬疑类影片断代史

内地电影的市场化不过二十五年,因为商业化进展晚,影片在类型成熟度和发展上要比欧美等国家要晚很多。在悬疑类影片上,国产片注重悬疑类型的尝试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羊城暗哨》与《寂静的山林》为代表的反特片,而这一时期的悬疑类影片都带着浓烈的稳固政权的色彩,政治色彩浓厚;

海外悬疑类影片口碑票房两不误,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内地悬疑类影片也由反“特务”升级到带着反特和反“四人帮”相结合的影片当中,如《保密局的枪声》《405谋杀案》,这类影片在案情的推进上都会与国家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长久以来内地影片都带着政治的色彩,对于叙事上的探讨并不多,过于套路的叙事以及浓烈的意识形态也限制了悬疑类型影片的发展。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艺术创作更自由的环境下,国产悬疑类影片才有了更大的突破,而这一时期的悬疑类影片也与犯罪以及惊悚恐怖片有了更多的结合,像《银蛇谋杀案》《黑楼孤魂》《圣·保罗医院之谜》《疯狂的代价》也均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影片,而这一时期的影片也更加注重气氛的营造,暴力、血腥与恐怖等内容也在这些影片当中得到了更自由的展示。

海外悬疑类影片口碑票房两不误,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此后在审查力度不断加压下,内地以惊悚恐怖和犯罪暴力的悬疑类电影也逐渐销声匿迹,之后的悬疑类影片也逐渐走上了古装题材上,比如以徐克的《狄仁杰》系列以及《四大名铺》系列就悬疑破案与武侠结合起来。而在破案之外,《风声》《全民目击》《边境风云》《十二公民》《心迷宫》《催眠大师》这几部影片也同样丰富了这一类型。

目前近几年悬疑类影片在市场上不断增多也在显示内地电影市场对于这类影片的需求。而情报君在对当前悬疑类影片的市场进行观察后发现,这一类型的两个问题依旧突出:

一是纯粹突出悬疑类型的影片在票房体量上依旧有限。像《看不见的客人》即便是豆瓣评分高达8.8分,猫眼平台达到9.4分,其票房仍旧不到2亿元;《心迷宫》即便豆瓣评分高达8.7分,在FIRST青年电影展获得最佳影片,其票房也只有一千万。

二是与国外经典的悬疑类影片相比,占据票房优势的国产悬疑类影片在口碑上仍有不少的差距。在豆瓣评分8分以上8部影片中,国产片只有5部;豆瓣7分以上的17部影片中,国产片也不过8部;而更多的国产悬疑类影片的评分均低于7分,尤其是在豆瓣6分以下的18部影片均为国产片。

海外悬疑类影片口碑票房两不误,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最后是,国产悬疑类影片在创意和创新程度上依然不足。相比较《看不见的客人》在故事的多次反转,《网络谜踪》在桌面电影的勇敢尝试,《密室逃生》里游戏规则的设定,《寂静之地》悬疑和惊悚恐怖类型的结合,国产悬疑类影片在题材和类型上突破有限。而诸如《无双》在情节结构上对《非常嫌疑犯》的借鉴,《你好,疯子》对于《致命ID》的模仿,多少也透露出国产悬疑类影片创作上的不足。

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悬疑类影片在内地的票房有天花板吗?答案是有。

《烈日灼心》《看不见的客人》《催眠大师》《心迷宫》《网络谜踪》这类影片虽然都有口皆碑,但票房最高的也只不过3亿元。实际上,悬疑类影片虽然有受众,但受众仍然带着小众的标签,具有一定的观影壁垒,纯粹依靠剧情烧脑的悬疑类影片做不到《摔跤吧!爸爸》这样的票房体量,也撬不动绝大多数的主流观众,甚至是动员全家观影。

海外悬疑类影片口碑票房两不误,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同时,很多获得高口碑的国外悬疑类影片在内地市场并没有国产片卖座也说明了这一点。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纯粹的悬疑类影片对他们的观影吸引力并不高,看电影更多还是带着娱乐的成分。

悬疑类影片虽然有着票房天花板,但不意味着这类影片就不能有大的突破。而悬疑类影片在票房上要想有更大的突破,需要做到类型和内容题材等多方面的创新。

首先,纯粹的悬疑类影片的受众有限,将这一类型或元素的影片与拥有更多受众的类型相结合也会让其有更大的突破。

像《唐人街探案》系列的大获成功并不是得益于其悬疑推理的破案元素,爆笑喜剧才是影片票房成功的关键;《无双》也是如此,影片结尾处的情节反转虽然为影片加分不少,但影片中大量的枪战戏,以及对于大量经典港片的致敬才是吸引主流观众的真正核心。这类影片的成功也在说明将具有小众的悬疑类影片融入到更具有主流观众的动作、犯罪甚至喜剧等类型里才能实现这类影片真正的破圈。

海外悬疑类影片口碑票房两不误,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悬疑类影片需要在一个更成熟的类型影片基础上加入悬疑元素,弱化悬疑这一整个类型,让悬疑元素为影片加分是悬疑类型的一个方向。

此外,在类型创新之外,内容方面上的题材创新也同样重要,一个更广的社会话题也更容易引发普通观众的共鸣,进而带动主流观众的观影。

《嫌疑人X的献身》在案件推理之外,聚焦的家暴和救赎直触观众内心,引发巨大的讨论,也这部影片的受众变得更为大众。

海外悬疑类影片口碑票房两不误,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烈日灼心》对于男主角内心世界的刻画,尤其是“坏人”内心上想做一个好人,回归正常生活的努力,也让影片更有深度,这种在内容和人物的深挖也让影片有别于常规的悬疑推理。

实际上,回归现实主义题材,聚焦当下人们的生活不仅仅停留在悬疑类影片上,在其它类型影片上也同样明显。对于悬疑类电影也是如此,在现实题材成为当下观众的呼声下,创作者聚焦当今的社会生活,在人物和人性上进行深挖,比将重心放在案件推理上更有优势,也容易让影片获得更大的成功。

对于悬疑类型的影片,将影片聚集一个更广的社会话题,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是这类影片成功的另一条出路。

当然,相比国外优秀的同类型,当前的国产悬疑类影片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我们既需要像《天才枪手》那样的将校园青春融入悬疑犯罪影片的创新,也需要《网络谜踪》那样的对电影形式的创新。

海外悬疑类影片口碑票房两不误,国产悬疑类影片如何突围?

悬疑类影片的市场正在成熟,观众体量也在上升,未来这类影片的票房仍会不断提高。虽然悬疑类影片的受众目前还比较小众,但正如《催眠大师》的主演以及监制徐峥感言,“《催眠大师》真正的效果,还是让除了那些悬疑片铁杆影迷外的普通观众,见识到了国产优质悬疑类影片的魅力。这种类型影片,在好莱坞大有市场,而且占商业电影中很大的份额,在中国银幕上却几乎绝迹。”

愿悬疑类影片的市场未来不再悬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