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誇群”的本質就是把人往瘸裡忽悠

歡迎前往關注。

我們小號昨天聊過誇誇群與噴噴群。

中日企業之間誇誇群和噴噴群的故事

我舉的例子是曾經向甲方提供產品的日本知名科技企業仨被幹掉的日方經理的故事。

以此想告訴你,日本整個企業界,都是噴噴群的狀態。

這一點,我們與他們,相去甚遠。

咱們的人很難聽的進去實話,因為實話通常都很難聽。

所以我個人覺得,我們不需要什麼誇誇群,因為我們平日裡說話,就已經夠誇誇了。

我們說話一向都是很委婉的。

比如企業要拒絕一個應聘的員工,通常不會告訴對方和自己公司的需求有什麼不匹配,或者對對方有什麼不滿意。

而是會說:“您很優秀,回去等消息吧”。

沒消息,就是拒絕了。

這招我經常用,您非常的好,您非常優秀,我對您很滿意,......,然後沒有下文。

也有軸的,隔了倆禮拜打電話過來,問:既然很滿意,為啥不錄用?

我只好解釋,雖然我對您很滿意,但是售前部門的經理對您還有些意見,是他不同意,不是我不同意......

也有更軸的,打到前臺去投訴我,說,既然我說了不算,那幹嘛去麵人家......

然後無知的行政更加一臉蒙逼,直接告訴對方,售前的部門經理,是歸我管的......

看到了吧,這就是我們的習慣,大家都喜歡做好人,把惡人丟給別人當。尤其是下屬,替上司背黑鍋,得罪人,那是工作的必須。

這種模式看起來雖然和和氣氣,但從效率上講,極低。

因為如果你每次都能給出明確的意見,對方每次都能進展一小步,本來他面個十次八次的,就能提升一大截。

但如果都這麼委婉,誰都不想得罪人,那他也許面個二十輪,浪費自己很多時間,卻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值得改進的地方。

總有人問我,十年前那個華爾街呆不下去,金融危機被裁員的華人交易員,回國後,為啥肯教你。

這問題問的很無厘頭,他一個被裁員的,剛回國,沒名氣,沒客人,沒佣金,也沒培訓費,如果還挑三揀四的,那他吃風喝屁呀。

我得糾正一個錯誤的認知。很多人覺得交易員會賺錢,這個看法和你認為飛行員跑的快一樣無厘頭。

飛行員不一定跑得快,他飛的快是因為有一架飛機。離了飛機,他也許跑不過一個小學生,當然,也許碰巧他同時是個運動員,確實跑得快,但這兩者沒有必然聯繫。

交易員賺錢需要完整的團隊,有分析師,有算法工程師,當然銷售、風控很多配套保障就不提了。說白了,這就像團長在指揮作戰,如果沒有槍炮沒有士兵,沒有情報部門和空中火力支援,他一個人,沒法打。因為很多團長都沒有單兵作戰能力。

所以離了團隊的這位前交易員和普通失業男沒有區別。他自己無法靠投資賺錢,但他有見識,有經驗,於是就企圖教我們這些土匪、山賊們一些專業知識。

那時候他為了打響名氣,做過很多事,比如和郎鹹平教授一起在上海電視臺主持金融類節目,你不給他出場費,他都肯出場......

那時候,只要是個人,一個月肯交給他500塊的學費,他就肯教一個月,這價格夠低吧。

當然,孔子更低,你給孔子一塊肉,他就收你做弟子,終身免費學習。

我實際上,連這每個月的500塊都沒交過。無它,因為我實在是太好教了,於是被免了學費。

我這個人的好教就體現在,雖然平日裡不大愛理人,但一旦我很想向你學習,那你就可以隨時對我說實話了。

要知道這特性,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或者說,大部分人,都不具備。

大部分人,是聽不進去實話的。

比如,他買了漲,結果跌了,他就會很痛苦的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比如,他沒買,但是漲了,他也會很痛苦的問,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再比如,他買了漲,結果跌了,他很痛苦的割肉了,然後開始暴漲,他就不會問了,因為他痛苦的滿地打滾兒......

但我不會問呀。

因為市場又不是我家開的,它本來就不需要聽我指揮,它不符合我的預期非常正常。

我只是在那裡埋頭計算每一筆決策的成功率,在相同的情況下,反覆的對比策略,建立數據庫,調試......

所謂贏虧同源嘛,輸掉的錢就是魚餌呀,只要魚的總數大於魚餌的總數,就可以了嘛。

聽起來一點都不難。

但實際上,在那個交易員看起來,很難得。

這說穿了,是逆人性的。某些人的性格,生下來,就像一臺機器。

什麼叫機器?

如果上天告訴你,現在你要死了,你不會哭也不會鬧,而是靜靜的去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棺材去了,這就叫機器。

這句話是巴菲特老婆對他的評價,在她看來,她老公簡直不可理喻。

但是在市場看來,這人就是天生為市場而生。

如果你沒有情緒,只剩下迭代式的演進,那真的很適合某些事情。

比如投資就是其中之一,枯燥的重複,迭代著演進,賺了你也不會笑,虧了你也不會哭。

這樣的性格放在很多事情上,都會效率明顯的超過旁人。

因為不需要和負面情緒做抵抗。

你都沒有情緒,那還抵抗什麼。

我們會發現,職場裡,很多人最大的阻力不是來自外面,而是來自內心。

比如,為什麼不公平?

就像市場裡會有人叫囂,為啥有人出老千,為啥有人偷看牌,為啥有人老鼠倉,為啥有人運氣好,一個道理。

職場裡也一樣。

為啥有人是富二代?上來做資方?

為啥有人是官二代?上來做高層?

為啥同樣都這麼辛苦,他和領導關係好,就提拔他?

我這麼辛苦,領導咋就看不見?

但你要知道,有些人,是沒有這些情緒的。

他們天生就認定了,富二代會比自己起跑線高,他們天生認定了,老闆的目的就是為了剝削自己,然後把自己幹掉。

所以他們本來就沒有期望,他們不會期望老闆教自己,不會期望老闆對自己的忠誠或者貢獻給予回報。

他們壓根兒不會想這些。

他們只會努力的奔跑。

我們說員工的命運只有兩條。

你跑的比企業慢,企業會拋棄你;

你跑的比企業快,你會拋棄企業。

奔跑的人,一路在拋棄,從不向後看。

我知道前者想說什麼。

想說後者沒良心?

想說自己是因為有愛,有良心,所以才每天沉溺在抱怨之中不可自拔。

但是,如果你從能量的角度上看問題,你會發現,這些情緒是需要佔用你能量的。

假如一天就24個小時,假如你一天就只能吃進去那麼多的糧食。

那麼你在這些沒有收穫的情緒上每多花費一個小時,每多消耗一份能量。那麼你在那些有概率產生回報的事情上,就會少花費一個小時,少分配一份能量。

久而久之,你就被拉開了。

因為你做了太多沒有回報的事情。

有人問我,沒辦法啊,我就是難受。

是的,我發現了,因為我帶團隊的過程中發現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

有的人情緒很重,有的人天生沒有。

前者不得不和自己的內心作戰,消耗掉大量的能量。

而後者,沒這些負擔,吃完飯就可以開工,睡醒了就可以幹活,可以一直在衝鋒,完全沒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

假如大家的概率是一樣的,比如每次扔骰子都是1%。

那同樣是1年,前者可以扔100次,後者可以扔500次。

顯然,後者的數學期望,比前者高五倍。

隨著時間的推移,後者進展會非常迅速,獲取更多資源,成功率會從1%提高到2%,5%,甚至更多。

你發現了,不公平的天平越來越往後者身上傾斜。

而前者,看到了之後,會產生更多的負面情緒,會導致自己效率更低,更難過。

時間長了,前者會徹底失望,乃至徹底喪失鬥志。

你不要問我有什麼解,這麼複雜的大規模的人類性質的問題,我要是有解,早就得諾貝爾獎了。

我只能很平淡的給你算清楚這筆賬,讓你看到,你究竟浪費了多少資源,時間,以及讓自己的成功率下降了多少。

雖然我知道,看明白這筆賬,也未必就能控制的了自己。

但,如果,你看文章的這會兒是理智的,是清醒的。那就該知道,你越遠離“誇誇群”這種忽悠,你越靠近真實的自己,越習慣於面對真實的處境,你就越容易養成後者的習慣。

而後者的習慣,能夠有效的提高你的成功率。

當你越變越好,走的越來越順的時候,很多事情,自然而然的就放下了。

你也就不再需要被“誇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