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最近,人氣熱劇《都挺好》大結局了。

很多人看完之後感嘆:面子上一家人“都挺好”,裡子一點“都不好”。

劇中第一集的對白。聽說母親去世,明哲從美國趕回來看到妹妹像個沒事人,他說妹妹變了。妹妹說,我們都10年沒見了。明哲不明白,那顆曾經溫熱的心,早在10年前就丟在了那個糟心的家裡。劇中蘇家每個人物的一舉一動都在牽動著觀眾的心,並誕生出不少熱點話題。

當我們走近這奇怪的一家,不難發現,這個家裡幾乎囊括了中國家庭的所有問題:媽媽重男輕女,喪偶式育兒;爸爸甩手掌櫃,老了跟兒女各種花式作;大哥無視妻兒,不懂平衡家庭與父母的關係;二哥啃老成性,妥妥的巨嬰一枚;小妹長期不受父母重視,甚至被迫“離家出走”,最終雖然取得了事業成功,但卻幾乎喪失了所有親情……

老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家庭決定性格。

所謂的“出息基因”多數都來自“家庭基因”。

要想孩子以後過得好,父母一定要種下這幾種因。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關係和睦的家庭

《都挺好》中,蘇家從一開始,就是一出鬧劇

當初趙美蘭嫁給蘇大強是看上了他的城市戶口,要不是後來懷了明玉,早就和老相好跑了。

有一次,趙美蘭發現了丈夫偷偷藏了私房錢。

丈夫跪在她面前求原諒,她伸手就是一個大耳光,因為她從骨子裡嫌棄丈夫。

一個是張揚跋扈自私自利的母親,一個是懦弱求全才能維持家庭的父親。

這就是三個孩子交託命運的家庭。

後來明哲成了家裡的面子擔當,事事死要面子活受罪;明成變得私自魯莽,離了婚,沒了房,還差點丟了工作;明玉掙了很多錢,卻再也找不回那份溫暖。

有人說,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如同呼吸的空氣,看不見卻不可缺少。

俗話說,出生前的溫暖來自孃胎,出生後的溫暖來自家庭。

孩子在愛和快樂的家庭度過童年,他的人生才能生出最溫暖明亮的底色。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缺乏自由的家庭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過不去就是“一地雞毛”,過得去便是“都挺好”。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了不同的子女,也決定了這個家庭未來的不同格局

大哥蘇明哲,儒雅斯文,本科清華,斯坦福碩士。畢業後留美生活發展,和妻子在那邊剛買了一棟小別墅,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這典型的是人生贏家的優秀模板啊,然而,作為長子他受父母寵愛的同時也承擔了要為弟妹做榜樣的責任,導致了他成為了一個書呆子。不通人情世故的他不聽妻子勸告,被領導炒了魷魚。縱觀蘇明哲的成長曆程,一直在“老大”的光環籠罩下不得自由,沒有隨心所欲過。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缺乏愛的家庭

在《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研究顯示,75%的母親承認自己和某一個孩子更親近。

在多子女家庭裡,“偏心”成了大多數家庭的縮影。而在電視劇《都挺好》中,更是表現的淋漓盡致。

老三蘇明玉,獨立女性,是一家銷售公司的總經理,有魄力有能力,有自己的別墅和豪車,還有一個會做菜又內心溫暖的男朋友。看似活得最灑脫,可她卻是最孤獨的那一個,自小就不受待見,

蘇母重男輕女很嚴重,在任何事上都偏愛明玉的兩個哥哥。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所以明玉在蘇家的日子並不好過,被要求分擔家務、給哥哥洗衣服;不配擁有雞蛋和火腿、牛奶果汁,中考也不配擁有媽媽買的複習資料;本可以憑實力上清華,卻被嫌學費太貴,只能放棄夢想,去了能拿補助的普通師範學校。而蘇母為了給上斯坦福的大哥湊學費,甚至把她的房間賣了……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這種偏心,除了造成極深的母女隔閡,還影響了明玉兄妹的關係。

仗著母親的偏愛,二哥蘇明成在家經常欺負明玉。長大後還對已經事業有成的明玉大打出手,老死不相往來。

而蘇明成也因此差點坐牢,明玉雖然事業有成,但長久的不平等,讓她極度缺乏安全感,感情淡漠,甚至無法跟自己的家庭和過去和解。

偏心,不僅會影響孩子一生的“底色”,成為成年後也抹不掉的傷痛,子女之間的關係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在多子女家庭中,即使不能做到完全公平,父母也要儘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立規矩的家庭

《鏢門》裡有句話:沒有規矩,還怎麼立足。

規矩就是邊界,小時候家庭失了規矩,長大後孩子就會失了足。

在《都挺好》裡,蘇家向來是沒有規矩,只有蘇母的喜好。

老二蘇明成最能哄她開心,她就把一大半積蓄供給他揮霍。

雖然學歷不咋地,但在家裡人幫助下找到了一份待遇優厚的工作,娶了個家裡條件不錯的老婆,夫妻倆收入水平中上,有房有車。從小被驕縱的一方,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媽寶男”。在對待明成方面,蘇母顯然是一個放任型的家長,她給了孩子充分的自由,

卻沒有設定必要的規矩。,一味縱容,明成才會從小欺負妹妹,長大動手傷人,從小好吃懶做,長大無事可做。

有一句諺語說得很好:規矩,它既是束縛,也是保護。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有責任感的家庭

電視劇裡,明成形容父親是“不靠譜代言人”。

蘇母在家裡可謂說一不二,家裡的大事基本都是媽媽拿主意和做決定。讓丈夫蘇大成成了徹頭徹尾的隱形人,窩囊得很。

在家裡,他沒有話語權,而被賣了房子委屈的女兒也曾聲嘶力竭對著父親控訴:“不是我瞧不起你,只是從小我媽一打我,你就往廁所跑,只要罵我,你就看報紙,你還像個父親嗎?”;想在飯桌上給女兒夾塊肉,躲躲閃閃最後也沒敢。

妻子獨斷專行,每次遇到問題,他的嘴上總是掛著一句:這事不能怪我,我管不了。妥妥的“甩手掌櫃”,一撇到底。蘇大成的行為足以可以說明“能力不足,責任可補;責任不夠,能力無法補。”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有上進心的家庭

知乎上有個話題:男人最怕女人說的五句話,“窩囊廢”以高票名列其中。

這讓我想起,電視劇裡明玉在警察局痛罵蘇大強,“窩囊廢,不配有子女”,把父親罵進了醫院。

這句話早在十幾年前,妻子趙美蘭也說過,可惜直到蘇大強得知自己時日無多時才醒悟。

他將自己隨身攜帶了幾十年的鋼筆留給了孫女,說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話:

希望孫女拿著它學習,而不要像自己只記了幾十年的賬。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蔡康永說:“當你沒有上進心的時候,你是在殺人,你不小心,殺了自己的人生。”

蘇大強不僅殺了自己的人生,還差點害了3個孩子的一生。

而3個孩子也培養的著實算不上好。大兒子愚孝,二兒子媽寶,女兒嚴重缺愛。

有句話說的很好,你沒有上進心不是過錯,但是孩子沒有上進心他會錯過。

孩子的上進心從哪裡來,歸根結底還是來自家庭。

上進心是什麼?

它不是明哲那樣為了面子充胖子;不是明玉為了逃脫而陷於恐懼;更不是明成唯唯諾諾不思進取。

上進心是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只活好當下的自己。

一個人只有懂得遇到更好的自己,他才能在未來的路上遇見更好的風景。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原生家庭

是一場與自己的和解。

大結局之前,我們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蘇明玉對原生家庭的怨,和對父母兄弟的恨。

但自從蘇大強病了以後,明玉卻慢慢卸去了身上的刺,變得柔軟了起來。

她辭去總經理工作專心陪伴照顧患了阿爾茨海默症的蘇大強;

對待拿著皺巴巴懺悔書來找自己道歉的蘇明成,喊出了一聲“哥”;

在得知父親曾揹著妻子攢了很久私房錢給自己買複習資料時,感動得泣不成聲……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在除夕夜跟大哥、二哥視頻時,終於也恢復到正常家庭的模樣。

以前吵吵鬧鬧的一家人,變得越來越融洽。

甚至電視劇的最後一幕,蘇明玉想起來小時候的自己受了委屈,被母親摟在懷裡的畫面。

在這一刻,蘇明玉徹底放下了對親人的怨恨,和自己的家人做了和解。也和那個執拗的自己做了和解。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很不幸,這個世界有很多可憐的蘇明玉們,她們可能沒有明玉那樣的好運,也沒有那麼有錢,她們可能在成年之後一蹶不振,深陷泥潭;

但也可以有第二條路,它不是離家出走,不是刻意逃避,而是超越原生家庭,與原生家庭和解。

正如電視劇裡所說的:“那些受到的傷害,你可以不原諒,也可以選擇放下。”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原生家庭,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你不能選擇你的原生家庭,但可以重塑你的再生家庭。

就像結局裡的蘇明玉,最終與石天冬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把一手爛牌,打的很漂亮。

最後仍希望,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每一個孩子都備受寵愛,快樂長大。

《都挺好》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