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团圆,往往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团圆,往往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将责任还给那些应该负责的人

明成得以洗白,是合乎情理的。

他本性不坏,只是从小被苏母的溺爱和重男轻女思想所毒害,才会长成了一个妈宝男式的巨婴。

他的过错,有客观原因可循。

可作为一个成年人,苏大强犯下的种种过错,却很难得到合理解释。

如果说,苏大强真的一直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只是碍于前期一直被苏母欺压,所以苏母死后,才会变得那般狂野,改革开放般地各种作天作地,那么,以下几个问题,又该当作何解释?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团圆,往往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1、前期只看重钱财的苏大强,后期突然谈起了情感需求,渴望起儿女的关心陪伴,这突然的强行转折真的很尴尬。如果,苏大强真的渴望儿女的关心陪伴,那为什么和明成朱丽一起住的时候,他会把明成家搅得天翻地覆,在子女间各种挑拨离间,闹得大家不得安宁?为什么在明成离婚独住后,又不让明成跟他一块住?

2、真爱孩子,为什么明玉被明成暴打后,他毫无动容,甚至连去医院探望一下的想法都不曾有,只是着急买房,想着迅速逃离是非之地?

3、明玉起诉明成,明成差点要坐牢,朱丽一再哭求他,他为何能依旧做到装傻充愣,不闻不问?

4、明成离婚后,除了斥责明成怎么贸然把房子给了朱丽,他对儿子毫无宽慰,一心只想着怎么买房买家具搞装修。对儿子的爱,从何体现?

5、前期从未担心自己会给孩子添麻烦,一昧自私冷漠,就怕自己作得不够,后期怎么突然就心疼起了孩子,担心自己患病拖累孩子,逻辑在哪里?

6、前期,儿女对他那么好,他从未体恤过儿女,从未想过要对儿女负责,还说儿女老欺压他,保姆几句虚情假意的关心,他却感天动地,觉得自己一定要对保姆负责,还想着要把儿女告上法庭,这叫爱孩子?

7、前期,儿女对他好,他说全是假象。房子是儿女辛苦赚钱买的,他说房子是他的,他爱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爱给谁,就给谁。如果蔡根花没把他扫地出门,将骗局贯彻到底,那苏大强接下来会做出怎样寒彻人心的事情,都未可知。

以上种种,都与苏大强后期的突然醒悟相抵牾。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团圆,往往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苏母对他的压抑已久,可以解释他解放人生后的各种造作,但绝不能解释他若真爱子女,解放人生后,对子女的各种自私冷漠。

我们当然希望所有的有毒父母,都能有幡然悔悟的那一天,但我们坚决不要强行的粉饰太平,我们需要直面现实的勇气和态度。

退一步讲,即便苏大强后来病了,也改过自新了,可一码归一码,他之前做过的事,错了的,就是错了。

苏大强的回头是岸,不能抹杀他之前犯下的种种过错。

对此,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过,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不要过度神化你的父母

苏大强立遗嘱时,明成说,妈人已经不在了,你就不要再说她的不好了,遗产你爱怎么分,就怎么分,行吗。

仿佛人死了,就可以不用再对自己的过错负责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

子女对父母的神化不会因为父母去世而终止,死亡或许还会对这种神化的效果予以强化。

承认尚在世的父母对自己造成的伤害已属不易,在父母过世后再去责怪他们曾经的过失更是难上加难。批评逝者是万万不可触碰的禁忌,这就好比对方已经不支倒地了,我们却还要不依不饶地上前踹上一脚似的。

因此,死亡赋予逝者神圣的光环,即使是最恶劣的虐待者也不例外。这样一来,过世的父母被神化也就顺理成章了。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团圆,往往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不幸的是,在有毒的父母因亡故而得到神圣光环庇佑的同时,他们尚在人世的子女却备受其情感遗毒的摧残。“不可对逝者出言不逊”或许只是人们推崇的老生常谈,但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想去解决与已故父母之间的冲突时,它却常常成为阻碍。

苏母的离世,使她避免了责任的被追究。明成也一再强调,人都死了,就不要再老说妈的坏话了。

在这里,死亡成了苏母逃脱责任的庇佑。甚至,成为了漂白她的法宝。

死亡让她过往造成的那些伤害被淡化,被抹灭,被否认,所以结尾时,导演才会安排明玉上演了童年时的一出母女情深。

这出母女情深,来得很仓促,也很恰到好处。

因为它成就了导演虚拟的大团圆梦想。

同理,突然的患病也让苏大强的种种过错,被轻易原谅。

这也不怪乎有网友会说,坏人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好人却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得道。

大嫂坐月子时,苏家人既没管过,也没提供经济扶持,可她还是支持明哲给苏大强买房、请保姆,但就因为她不愿意明哲一心只顾苏家,就被不少网友吐槽自私自利。

而苏大强从头“作”到尾,却凭借最后两集的莫名觉醒,就打赢了一场彻底的翻身仗。

这让人以后很难做好人。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团圆,往往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你不一定非要原谅他们

被保姆小蔡骗了感情后,苏大强哭闹着要跳河。未果,闹到了派出所。

苏大强的恶语相向,让明玉忍无可忍,将他痛骂一顿,把他骂进了医院。

之后,明玉万分内疚,认为苏大强言之有理,自己确实和妈妈越来越像,活成了自己最痛恨的那种人。

明玉的这般忏悔,真的很没道理。

虽然心理学上确实存在这么一种说法:终其一生,一个人很难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和父母关系不好的人,非常痛恨父母的人,会在长大后,不知不觉地就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这就是所谓的恶性循环,悲剧轮回。

但是,苏明玉跟苏妈明显不是同一类人。

苏妈虐待明玉,欺压苏父,源自她本身的病态性格和病态认知,是她自己的问题。

而明玉对苏大强忍无可忍,却是苏大强的问题。

摊上这么一个能作妖,又能各种语出伤人的父亲,现实社会中,搁谁,谁都难绷住。

更别提苏大强以前对明玉都没尽到父亲的责任了。

再者,如果明玉只有善良,没有能力,没有钱,没有为苏家一再牺牲,一再收拾烂摊子,甚至最后为了苏家,舍弃了自己拼搏大半生得来的事业,那苏家的原生家庭矛盾还能得到圆满解决吗?

如果石天冬人不足够好,问题还能这么愉快地得到解决吗?

所以,苏家的大团圆结局,实则建立在明玉的一再牺牲和一再包容之上。

明玉选择放下,选择原谅父母,原谅哥哥,是因为她真的足够善良,足够强大。

但明玉过往曾有过的伤害,成长过程中缺失过的父爱和母爱,却已成永恒的事实。

它刻骨铭心,始终存在,无法抚平,更不应被否认,被抹杀。

《都挺好》:所有“有毒”家庭的大团圆,往往只存在于电视剧里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

我们可以原谅伤害过自己的父母,但面对自己的遭遇,我们首先需要发泄愤怒,需要哀悼我们从未得到过渴望许久的父爱和母爱这一事实,不应该去弱化和抹杀曾遭受的伤害。很多时候,原谅和忘记,意味着假装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面对有毒父母,我们不一定非要原谅他们,才能获得情绪和内心的真正平静。

获得情绪和内心的真正平静,在于直面、承认、正视那些有过的伤害,将责任还给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从有毒父母的控制下解放自己,如此,才能得到内心的真正超脱,和过往的伤痛,和自己达成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