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捷:生活就是最好的IP

申捷:生活就是最好的IP

源丨影视独舌 文丨申捷

在3月27日的北京电视节目交易会(春季)上,由中国电视剧编剧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北京影视版权文化促进会、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协会承办的中国电视剧编剧(北京)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本文为著名编剧申捷在论坛上的演讲。

申捷:生活就是最好的IP

申捷

各位老师、前辈、同仁,刘和平老师给了我一个题目谈原创心得,我认真地做了一下功课,总结了一些体会和教训与大家分享。

在《白鹿原》的播出座谈会上听高小立老师讲过,创作应该像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在作者的心中生根发芽,慢慢滋养成长变成参天大树,我深以为然。尤其是当你以自由的,无条件限制的状态去培育这颗种子的时候,它有可能长成属于你的原始森林,你在其中悠然闲逛乃至迷醉。我想,那是原创者最为美妙的时刻。

申捷:生活就是最好的IP

《重案六组》

首先要学会寻找种子。我刚毕业时幸运地赶上了《重案六组》那个团队,徐庆东导演和王茜领着我们走遍城八区的重案队。不光是去重案组体验生活,还要去监狱,去看警察预审破案,尤其是《重案六组》前两部,整个团队一起摸爬滚打……那部戏练出了不少人,徐冰老师,余飞老师,瑜岄老师,余丁导演,是真刀真枪练出来的!

那时候等于创作生涯的第一颗扣子就系在了生活这个扣眼上,创作必须要扎根生活!但是体验生活对创作的作用很多时候并不能及时体现,灵感与积累的素材会经过一段时期的沉寂突然浮现,有心栽花与无心插柳是共生的。趁少年,多游历。中年时就会沉淀,任想象力在内在空间里翱翔。

《鸡毛飞上天》是我职业生涯最特殊的一部戏,它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风景。第一次为一个地方写改革发展几十年,这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挑战。这部戏,起初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因为义乌改革发展的几个阶段要写进去,义乌人不同时期的经商特色要展现出来,同时如何能让全中国的老百姓喜欢看,感受义乌精神,乃至爱上义乌,这是我从未遇到过的课题。

申捷:生活就是最好的IP

记得一个当地宣传部的大姐先带我去采访,开始她很不耐烦,话里的意思我听得出来,就是你们这种采访其实是做表面文章。可我注意到她虽然对我很应付,可跟企业家、小摊贩聊天时是耐心的,真诚的,听他们发牢骚,倒苦水,跟他们一起商讨感叹。

后来大姐开车送我回酒店,我说,“大姐您能不能对我也真诚一点?”她笑问,“你真想听问题吗?”我说,“当然,对我而言简单的歌颂不是现实主义”。大姐就开始讲了起来,非常激动,可以把着方向盘讲到忘我的状态,甚至手舞足蹈。我从偷偷地系上安全带,到最后忍无可忍说,“大姐,您现在停路边咱俩换换,您踏实说,我来开”。触摸到了真实状态,你会喜爱她们,由衷地感受到她们对那片土地的热爱。

剧中几乎每一个事件每一个细节都源于义乌的生活,废布拖把,收大麦做猪饲料,卖《红楼梦》照片,烧假货,三角债,首饰新材料,建海外中转仓……

记得播出后去义乌,我正坐在台下看演员宣传,一个老大娘从后面拍我,她很激动,打开一个发黄的相册露出一张很有年代感的越剧《红楼梦》里黛玉照片,说,“申老师您知道我是谁吗?”瞬间我就意识到,她是《鸡毛飞上天》骆玉珠蒙难时卖《红楼梦》照片赚取第一桶金的原型!那是当年我翻找史料搜出的一个细节,觉得生动就写了进去,老大娘说,“那就是我呀!一直给儿孙讲当年赚第一桶金的传奇,孙子们都不相信,申老师您让我们全家都看到了我年轻的时候,仿佛回到了那段岁月,我谢谢您!”那是从未有过的感动,扎扎实实地戳在你的心上。

申捷:生活就是最好的IP

体验生活反过来也可以滋养创作者,让你更清楚所处的位置和历史坐标。以快递和互联网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在远方》刚刚杀青。起初触碰这个题材,我想到的都是穿街过巷的小哥,还有从2008年开门接快递第一单时的印象。但当我走进他们,深入那段历史,才发觉早在90年代他们就已经存在,而且长期属于非法状态,被围堵被制裁。我们国家的物流长期以来并没有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直到2009年快递经营许可证颁布,才真正喷礴而出。

很多人奇怪,民营快递为什么发展如此迅速?总说十月怀胎,憋了那么多年一朝出世,这个孩子当然会长得肆意,长得迅猛!

申捷:生活就是最好的IP

体验之后需要沉淀酿造,提炼生活的真和寻求个性的美是两条必经之路,而能否走通关键在于创作者是否放下小我,寻找到与万众与时代共振的大我。毕业之后,我也曾被各种声音困扰过,被自己的小儿女情长纠缠过。那时候投资方、专家老师经常评论我的作品有学生气,一叶障目。为此我困扰了很多年。我也会拿出一副艺术家的姿态弱弱地反驳他们,“搞创作就要从自己的真情实感出发。”

直到我看到一句话,所谓经典,就是让我们离开有限的自己,去拥抱更广袤的世界。我记得放《鸡毛飞上天》的时候,朋友让我看义乌网站,青留岩村是网商第一村,那部戏我用了他们好多素材。视频里广场站满了人,都是出来看露天屏幕的。他们不回家看自己的电视,就为了能为陈江河骆玉珠的成功喝彩,为他们的挫折一起落泪,然后回想各自的蹉跎,各自走过的路。我始终记得那一幕,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鼓掌。那一幕让我特别感动,我问自己什么时候能再写出这样的戏啊。可遇不可求,为什么?因为那是大我,不是小我。因为搞我们这行容易多愁善感,容易小我。但没有又不行。那怎么办?

申捷:生活就是最好的IP

还有一种现象,现在流行的搜索引擎强大智能可以帮你挑选话题,你最关心的话题往往被搜索集中显现。你病时,会莫名其妙搜索到各种病的分析,你担心害怕什么的时候,眼前会出现很多类似新闻,为什么?就是因为你老搜,那么搜索引擎就会提前帮你筛选。有一天我突然想明白,其实喜怒哀乐都是你的心与这个世界的碰撞。

中戏表演系第一学期必须上解放天性课,上学时我不理解。直到这些年我突然恍然大悟,其实就是打破自己,打到尘埃处,方能化身万物。

当创作者放下小我的偏好,摆脱执念去看一件事情一个作品一个人,你的良知和多年熏陶出的直觉就会起作用,你的眼就会代表更多数人的心。创作者的真情实感当然很重要,但当你能体会到更多人的悲苦喜乐,能为他们的经历惋惜求解时,当你的心能与大众同在时,作品中的杯水风波也就可以避免。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接地气,又要生发情怀。既要关注平凡人生的苦恼琐事,又要多问一句为什么。个性与共性,细节与宏观,广度与深度都体现在一部作品中,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很难达到,但它是我们创作的目标!

一部原创作品呈现给观众,二度创作也会加分不少,编剧千万不能放弃再加工的机会。中戏上学时看汇报演出,总是表演系的小品最抓人,后来我想是因为演员对个体角色的把控,因为他们对细节理解得鲜活,所以遇到好的导演演员,反过来还会滋养我们,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一直记得《鸡毛飞上天》时和张译殷桃相处的那些日子,以前从没这样深入地与演员交流过。中间有些戏没化学反应,我很着急,问题出在哪儿?他俩白天拍戏,一般回来卸妆冲个澡,夜里十点十一点开始是我们谈剧本的时间。买来大白纸贴在墙上,一条条的事件写上去,三个人看着墙发呆思考。有时候能安静很久,有时候会有谁喊起来“我知道了!”然后就讲,他们俩人就演,我们三个不断地碰撞,同意的就欢喜庆祝,不同意的就吵个一塌糊涂。那些夜晚让我至今难忘。

申捷:生活就是最好的IP

当下应该是进入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黄金期,经验也好,教训也好,都告诉我们要扎根生活。真挖出国人在这个时代的喜怒哀乐,挖出他们的期许,挖出他们的关注点,我们就会赢得市场!

前年我花了大半年时间把近二十年中国电视剧经典都看了一遍,有很深的感触,从前辈身上从同仁身上我学到太多东西。韩剧有《大长今》,我们有《大宅门》,韩剧有《请回答,1988》,我们有《一年又一年》《金婚》,87版《红楼梦》,86版《西游记》《渴望》《雍正王朝》《闯关东》《北平无战事》《士兵突击》《琅琊榜》……中国电视剧一直在守与变中艰难求索。

其实我们有自己的尊严,完全没有必要自卑,去盲目崇拜模仿。而是守住我们优势的前提下去吸收发展。我发现在所有前辈、同仁的经典作品中,含义、味道、理念都在故事中推进,在人物中体现,无需停下来阐述与反思,这才是最干净的表达。

如何营造出情境,做出比生活更真实更凝炼的作品,打动人,感染人?其实生活就是最好的IP,我们创作者急需的是转化能力,把时代的伟大与人性的高贵转化成让人感动的人物与故事,把文学经典转化成年轻人喜爱的影视作品,把苦难转化成希望。我一直在探索前行,渴望获得这种能力,愿与各位同仁共勉!谢谢!

>>>编剧帮现诚邀特约撰稿人,如果您对编剧行业、影视产业有真知灼见,或想向行业吐露心声、分享心得,亦或擅长影评剧评,都欢迎您微信联系我们:945867100

E N D

往日精彩内容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丨网络大电影编剧

《疯狂的外星人》编剧孙小杭丨编剧个税计算教程

第二届编剧嘉年华丨专访爱奇艺副总裁戴莹

创投新人扶植计划汇总丨围读剧本丨编剧合同

影视宣传、转载联系 ◇ bianjubang002

编剧经纪、剧本经纪业务联系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百家号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简书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

申捷:生活就是最好的I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