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没有派军队消灭匈奴而是建造长城呢?

用户64325649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前221年,秦国消灭齐国,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壮举。

此时的嬴政,踌躇满志,将目光投向长江以南的百越以及长城以北的匈奴。随后50万大军下岭南,两广地区首次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在北方,前215年,秦国大将蒙恬率军30万对河南地发起了猛烈攻击,将匈奴赶回长城以北,贾谊《过秦论》有云:“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当时的秦军消灭六国,是真正的百战之师,但为什么秦朝不是彻底消灭匈奴,而只是驱逐匈奴然后修建长城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匈奴飘忽不定的特点

秦国是虎狼之师,横行中原所向披靡,但是秦军面对的对手匈奴是什么样的军队呢?

匈奴人逐水草而居,匈奴人天生就是骑射高手,所以匈奴军队基本以骑兵为主,这和后来的蒙古军队很相似。

要想击败和消灭这样的军队,中原王朝有两个办法,一是热兵器,比如火枪和红衣大炮;二是更强大的骑兵。

而当时的秦朝,不可能有热兵器。那么,有没有可能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呢?

可以的,秦人世居西陲,在与戎狄的融合中,发展出自己的骑兵,在春秋时期就组建了战斗力强大的骑兵军团。《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革车五百乘,畴骑二千,步卒五万,辅重耳入之于晋,立为晋君。”

但是和匈奴比起来,这样的军队还是落于下风的,比如秦军需要庞大的后勤保障,而匈奴人就不需要,这决定了秦朝骑兵即使击败了匈奴,也不能对匈奴骑兵进行穷追猛打,长途追击。

汉朝时期的霍去病改革中原王朝的后勤保障制度,推行以战养战、给养取之于敌的战法,才摆脱了后勤不足的掣肘,实现了封狼居胥的伟绩。

但即使是封狼居胥,也不是彻底消灭匈奴,而是将匈奴赶到了漠北更远的地方。

匈奴的活动区域,在秦汉时期,从长城以北一直到北纬58度左右的贝加尔湖地区,如此广大的区域,想要彻底征服并彻底消灭这片土地上的匈奴人,需要的军队300万也止,而这是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承受的!

因为长期南下侵扰有了经验,所以匈奴人擅长“敌进我退,敌疲我扰”的做法,反正自己主场作战,熟悉地形,和秦军兜圈子怎么也能耗死他们。

所以,彻底消灭匈奴以及其他的漠北少数民族根本就是办不到的事情,这和中原王朝的战斗力没有关系。

2、长城是国土防御的长久之计

假如匈奴点背,被蒙恬彻底消灭了,草原上从此就太平了吗?

并不是!

东汉初期,寒潮再次出击,对北匈奴进行猛烈打击,元气大伤的北匈奴最终选择越过阿尔泰山西迁。经过了几百年的融合发展在,最终成为横扫欧洲的恐怖力量。

而匈奴走后,草原上并没有成为白地,因为很快就有新的游牧民族占据这里,取代匈奴继续威胁中原王朝,这个民族是鲜卑。

南北朝时期,中原大乱,鲜卑趁机在北方建立政权,这就是北魏。鲜卑南迁后,柔然成为北方霸主,后来,柔然的奴隶突厥取代柔然称霸草原,再后来,是契丹、蒙古。

可以说,只要这里长草,就会一直存在威胁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就和世界上的小三一样,是除不尽的!

所以,中原王朝如何长治久安?难道就一次次地劳民伤财得远征吗?

当然不是这样的,长城就是最好的防御武器啊!

蒙恬北击匈奴后,秦朝将秦长城、赵长城以及燕长城连接到一起,形成了横亘北方的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不仅是阻挡游牧民族铁蹄的边墙,还是一个完整的防范预警系统,无论哪一点被攻击,烽火都可以将信号传递到四面八方,作为中原王朝以不变应万变的举措,这有效保证了整个北方边境的安全。

另外,长城的存在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游牧民族进行经济封锁的作用,大量游牧民族需要的战略物资被中原王朝卡了脖子,最后游牧民族不战而衰。

所以,秦始皇意识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构造了雄伟的万里长城。这不仅在秦朝发挥了作用,还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另外,秦朝刚刚完成统一战争,国力透支严重,修筑长城也是一项非常经济的手段!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秦始皇派军队攻打过匈奴,只不过没有消灭。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在如今的蒙古河套地区,秦军和匈奴曾经进行过一场决战,秦军在当时的战斗力是无人能比的,匈奴再凶悍也不行,匈奴被打的落荒而逃,他们逃去了漠北深处。这个时候的秦始皇的决定是不去追击,改为防守,万里长城在这个时候便开始修建。

那么很多人便有个疑问,秦始皇这会的战斗力非常之强悍,匈奴完全不是其对手,为什么就不去乘胜追击呢?《史记》中也曾记载,匈奴不胜秦,北徒。从这也可以看出,匈奴是完全打不过秦军的。秦始皇却不追击了,选择了防守。

首先第一点,打仗就是在打钱,秦始皇知道这个道理,在那段历史当中,各国都在不停的打仗经济状况自然不好,秦统一六国之后,秦并没有休养生息,如果继续千里迢迢的去攻打匈奴,恐怕会导致国内出乱子,换句话说,秦始皇没有钱支持这样的大军深入漠北去追击匈奴。

.

第二个原因,匈奴的凶悍是出了名的,并且匈奴人都是骑兵,而秦军基本都是步兵,虽说匈奴被打的节节败退,可是如果到了大漠深处,秦军就不一定能打赢了,也就是说,秦始皇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消灭匈奴,这支大军如果在外面出了事,那秦始皇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六国之人可都盯着秦始皇呢。

第三个原因,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历史上汉武帝打了匈奴,可是花费了不少的粮草,如果换算过去,秦始皇没有那么多的粮草可用,而且大军要不停的追击,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说走就骑着马跑了,步兵可不好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匈奴居住的那种地方,即使攻打下来,对秦朝来说也没太大的用处。除此之外还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是秦始皇已经实现了理想,不想着再去建功立业。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秦王扫六合之后还派军队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百越最终被纳入了秦国版图,但是三十万秦军却没能吞并匈奴,反而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防御性的长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缺乏经济支撑

打仗就是烧钱。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可以说没有和平的时候,各个诸侯国之间混战不休,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几百年。秦国虽然从秦孝公变法开始,国势蒸蒸日上,对外战争也以胜利居多,最终取得了天下。但是,秦始皇的天下,地盘虽大,经济却越来越差,尤其是统一之后,秦始皇没有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战争中成长的秦始皇,当然也知道经济的重要性,以当时的国力,很难维持长期的大规模对外作战。

第二、军需补给困难

《史记》中记载,长驱直入,击溃匈奴的卫青、霍去病所带领的部队,每得到一石粮草,同时就要产生一百九十二石的“运费”!这其实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北伐,往往以失败告终——没有漕运,纯靠陆路运输简直就是“暴殄天物”!耗费巨大,成果甚微。相比于统一六国,打匈奴的成本要高很多。

第三、游牧民族难打

首先,游牧民族的骑兵作战对农耕民族的步兵作战有更多的优势,另外,即便是秦军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那也难以与匈奴展开大规模的决战,因为匈奴骑兵来无影去无踪啊。当汉武帝全面向匈奴进军的时候,在这方面也吃了不少亏。比如李广因迷路而自杀,公孙贺、赵破奴率领两万骑兵深入大漠,却“不见匈奴一人”。

第四、打下来没用

在当时的意识形态来说,匈奴所居乃是“荒服”啊,根本不是“中国”,跟他们抢那破地方干嘛?再说了,如果真的把匈奴的地盘全都打下来了,应该怎么安顿这些人呢?他们的地不适合耕种,只能再放牧,那跟没打下来有什么区别?如果将他们全都迁入中原,有需要大量的人来养活以及看管,实在是个累赘。

所以,在当时来说,修长城是最划算也最有效果的处理方式了。


国史通论


汉家男儿戍边关,纵横沙场未等闲\n宜悬头槁蛮夷间,以示万里\n千里远袭斩首处\n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608793650049306060,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404703455981bdd42aa4\

用户68736146


秦始皇为何宁可耗尽国力修筑万里长城 也不乘胜追击匈奴?看完这里就知道了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7376397450618672102,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6021859483b890a7b14d\


李蕾


一、修筑长城虽然耗费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但秦始皇出于对秦王朝万世基业的角度考虑,认为修好长城可以一劳永逸,保证江山永固。

二、长城自身具有很好防御效果,可以在某处告急时及时传递信息、增派援兵,各点之间互为策应,又处于崇山峻岭中,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三、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差异,受地理环境影响,长城以北适宜放牧,以南适宜耕种,匈奴人活动于水草鲜美的草原地域,游牧民族生产力低下,为了获得更多物资,时常劫掠内地,但并不以攻城略地为目的,一般抢完就回草原,加上草原地区,其民族逐水草而居,善于骑射,战马又多,机动灵活,如果没有长城防御,难以守卫漫长的北方边境,而主动出击又很难找到匈奴主力与之决战(北击匈奴,很多时候耗费巨资,无功而返),再加之农耕文明需要稳定安宁的环境才能在土地上精耕细作,获得粮食,繁衍生息,所谓保境才能安民。所以,长城的好处自然体现出来了。




紫微星明523


要明白消灭游牧民族的困难性。

农业民族以土地生存,占领土地就等于得到了人民消灭了国家,而游牧民族从来不受土地限制,逐水草而居,飘忽不定,所以别说消灭,主动去打都很困难。后来的到汉武帝全盛时期也只有霍去病主动出击成功了而且成功的霍去病简直是bug。所以在秦始皇时期的生产力和社会关系,消灭匈奴是合不合实际的想法。这也是世界史的通病,农业民族永远收到游牧民族的骚扰,却没什么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引进来,再融合。所以不要想着消灭,想着融合更好

还有,想着消灭别人的人,就要想着被别人消灭。


穆景天28434322


1*匈奴属于少数民族,打下来也没啥用,匈奴人民不会种地,与中原地区风俗也不同,只会惹是生非

2*成本太高,匈奴人来去如风,很难一股作气全灭,来年报复会很激烈。得不偿失。

3*攘外必先安内,统一六国后,很多内部事务还没处理,如果去征服匈奴,耗费的时间精力都不确定。不如先稳固内部,以后再说。


清林学堂


因为来不及,其实在秦始皇活的时候战争没有停止过,一直在打。

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

公元前218至214年打南越。

公元前214至213年打匈奴。

公元前212至211年大规模移民边境地区。

公元前210年死亡。

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打仗几乎没停过。如果再活几年肯定还要动手,只不过不知道打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