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郭沫若、胡适等人,谁的文学水平更高些?

jin61312


鲁迅先生在文学水平上是最高的,在一些小说和散文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例如《孔乙己》、《祝福》、《伤逝》、《阿Q正传》等小说是我的最爱。还有散文《故事新编》,其中《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我的最喜欢的。

鲁迅先生最厉害的地方,是把人生的真相撕破给人看。鲁迅评价《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这其实也是他自我的写照。鲁迅的杂文犹如匕首投枪刺入敌人的心脏。例如,《呐呐自序》、《纪念刘和珍君》等,是我的最爱。但是,在鲁迅杂文中,刻骨的锐利和阴冷后面,还有一颗火热的心,一颗悲悯的心,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找就是“情怀”,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代伟人,新中国开拓者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郭沫若先生在社会上无疑是争议最大的一个人,在文学造诣、历史考古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赞誉,例如,他的《女神》、《甲申三百年祭》等。但他在节操和女人方面,实在不堪入目。而且,后期他的奴颜婢膝,也不过是明哲保身罢了!

我个人认为很多现代史学家认为,对郭沫若的评价中,胡适先生的说法最为贴切,他说:“郭沫若这个人反复无常,我一向都是不服的”。胡适先生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先生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

胡适是一位学者,教育家,但他不是文学家,也不是作家,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先生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另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对于胡适先生那种做学问的谨慎的态度,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中……


安慶雜談


鲁迅.郭沫若.胡适三人都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暂且抛开阶级性和服务对象,现在只能说这三个人对中国新文化运动各有贡献且成就斐然,但他们的水平还是有差异的。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这一地位直到今天都是无法憾动的,这也是毛泽东同志给予的高度评价。

鲁迅的成就不仅在文学上独树一帜,创作了包括小说.杂文.诗词.评论等文学题材,它的高度.深度.厚度无人可企;更重要的是,几乎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在鞭挞黑暗.呼唤黎明。鲁迅先生的影响力贯穿中外,在今天和今后都有着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郭沫若在政治思想上并不是长着媚骨的人。他在中国共产党处境险恶的时候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伐途中,放弃高官厚禄声讨蒋介石,被逼无奈东渡日本从事历史.考古研究。

郭沫若一生中著述颇丰,涉猎范围颇广,其中以诗歌.历史.考古俱多,也有剧本.政论等等。郭沫若的诗歌前期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虽然《女神》.《凤凰涅槃》等受到推崇,但多是叫喊口号式的诗,文学价值不大,但后来自由诗写的很好,如《武汉长江大桥》等,格律诗也中规中矩,受到文学评论家何其芳的赞赏。

郭沫若的历史.考古研究造诣匪浅,政论也有深度,如《甲申三百年祭》,曾作为中央整风的重要学习材料。

胡适的汉语.汉语言文学功底深厚。在文学创作上没有上乘之作,但文学评论.文学理论有很多著述,在当时也具广泛影响。后来在国内被称为反动文人,但这并不影响他对文化.文学事业的贡献。

综上所述,还应该是鲁迅的文学水平最高,郭沫若次之,胡适再次之。

以上三人都不是完人,都有凡夫俗子们共同的毛病和缺点,但我们应该以客观公正的心态去评价他们,不能以偏盖全,也不能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实际上他们那个时代我们认识的不可能那么全面,尤其是没有\b他们的身同感受,是很难评价他们的毛病的,有时我们做出的各种评价并不会使他们蒙尘。我们所能评价的只能是他们的文学造诣。

历史和时间还会对他们作出更准确.更公正的定论。


韩枫3897


很遗憾,上述三位大师的在当时的文学水平并不算顶尖,只不过是因为政治因素,抬高了而已!

个人觉得,梁实秋和林语堂的水平更高

理由如下:

梁实秋和鲁迅一直是笔战不断,但从笔战的结果来看,鲁迅确实略输一筹!

林语堂和鲁迅关系比较好的时候,地位就比鲁迅高,而且还有1940与1950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加持!

以上观点是基于我在读了几个人的一点文章后的感觉,主要有莎士比亚、梁实秋文集、鲁迅杂文集、鲁迅散文集、吾国吾民、林语堂散文集等,文无第一,凭个人喜好来评论可能有失偏颇


陌上小楼


鲁迅与郭沫若、胡适相比,文学水平不仅更高,而且高到不止好几个档次,应该是一流与二流文学家的差距。

鲁迅是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世界级的伟大,他的《阿q正传》已无可争议地进入世界名著之列,他的短篇小说,篇篇精彩,堪称范式。他的杂文,无与伦比。他的散文与散文诗以及诗歌,堪称绝唱。而他的文学史研究,特别是中国小说史研究,不仅成就独到,而且具有开创性。

三人排第二当属郭沫若,他的新诗与话剧,成就都在胡适之上。而胡适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尝试集》上,与郭沫若的《女神》也不在一个档次。当然,胡适的中国古典小说,特别是《红楼梦》的研究有巨功,可与郭沫若甲骨文研究有的一比。这方面的成就,超过郭沫若,几乎可与鲁迅比肩。


大洲文苑


鲁迅是写过不少文章,杂文众多。被誉为文学战场上的匕首和投枪,但大部分是投射中国人的。鲁迅逝世于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日本鬼子于一九三一年制造九一八事变正式侵略中国。在这期间中国大批热血文学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为抗日斗争做出应有贡献……然而,作为当时左翼作家联盟的首领鲁迅先生却对日寇的野兽暴行没有只言片语的呐喊抗争,他一躲了之,再也看不见他的匕首投枪的飞舞,他的骨头再也不硬了,变成怯敌的软骨头了……为啥他这样畏惧日寇?难道仅是他早年留学于日本之故?否!周恩来,郭沬若等人都曾在日本留过学,但他们都站到了抗日救国战乡的最前线,这到底是何原因让鲁迅对日寇如此惧怕呢?


冰山一角


看看这三位写的诗,基本就是他们的文学定位。鲁迅的古诗中规中矩,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左联运动的洗礼,对民国的强烈失望,国民党右派的反动行径,身边友人陆续的牺牲,悲愤出诗人,近现代人写古体诗的少有的结合时代特征,体现战斗精神,他的诗是战士的面貌,是我们学习古代诗歌的很好媒介。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诗的先锋,早期的诗像火把和旗帜,开一派风格,可读性强,热情似火,和他后期的口水歌和给人的冷静学者印象完全两样,倒是有郁达夫的小说人物抑郁成疾的的样子。少年人看了,热情洋溢,激情澎湃。

胡适是个理性的人,从小理性的人我们一般认为诗性较为缺乏,特别是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更适合冲动的人演说写作,理性的人做组织工作。如果看了胡适的早期诗,当然他也说了是实验诗,实在不好意思,小学生都不如,没有韵律,没有味道,结结巴巴,确实是白话文,和诗毫无关系,他的诗叫尝试集,可以找来看看,闻一多说简直不能读下去。朱自清说看了他的诗会怀疑人生,到底胡适是谁。是否因此自卑而要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不得而知,但这是一根刺,刺激得到了老年时期还研究新体诗。兰花草是唯一的一首可读诗,还是有点闲适感的,暗合林语堂的追求,回了一点中国味道。


吉星西行


对郭沫若评价、要客观、勿受时下某种抑郭讽郭之风影响。为取悦抑郭扬鲁看者、在评价郭洙若时总要加点抑郭的话。郭著作等身、诗歌(郭是现代诗画新诗的主要创始人、是浪漫派诗人)、杂文、小说、剧本、考古等内容繁多。不了解郭之著作可去图书舘查阅《郭沫若全集》。从郭解放后所担任职务如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长,作协主席等看、党和国家一至给于其很高的政治待迂。郭逝世时还担任着人大副委员长。郭如是抑郭者说的那样没有气节、岂会担任重要领导工作到去世。


su老大1


一百年前的今天,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就如一个可供各类英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鲁迅、郭沫若等就是当年文坛上的主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贡献了众多色彩斑澜的文学名著名篇。如若论及谁的文学水平更高,笔者比较后认为,鲁迅第一,郭沫若第二,胡适只能屈居第三。因为这里既然是讨论文学,那就仅限文学而不涉及其他。鲁迅对现代文学的重大贡献是他的中短篇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及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还有部分旧体诗。郭沫若对现代文学的突出贡献是他的新诗集〈女神〉、〈星空〉、〈百花齐放〉及历史剧〈棠棣之花〉、〈高渐离〉、〈蔡文姬〉、〈武则天〉等。而胡适对现代文学的贡献,仅限于不多的新诗和政论、杂文、随笔。




王荣联1


胡适在文学上只是提倡了白话文,尝试的新诗写作质量却很低。他根本没有文学方面的杰出创作,根本不能与鲁迅郭沫若相比。鲁与郭二人在文学上各有所长,鲁长于小说杂文,郭长于诗歌戏剧,各自擅长体裁的艺术水平难分高下,故不能互相替代。这是只从创作说的。要从文学理论上讲,郭在其1931年出版的《文艺论集续集》中提出了成套的“革命文学”理论,最早倡导了文学与生活的源流关系、文学的时代担当、文学的階级性、文学的工农兵方向以及最早進行了对个性自由和纯文艺的批判,并最早呼吁组织革命文学的统一战线等。这些都在毛泽东1942年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吸收了。这却是鲁迅所没有的,胡适就更不在话下了。而有些人对此却太缺乏了解了。


陈老牛1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无聊,很没水平,很低级趣味。

这三个人,首先是思想家,其次才是文学家,这是他们的历史决定的。

那么,思想家的思想,是用来启迪民智,荡涤人心,振奋精神的,不是像武侠小说里的匹夫舞刀弄枪比高低的。

思想,只有真理与谬论之分,不存在高低上下。

而绝对永恒的真理,又是不存在的,因此,任何思想家的正确性,积极性,先进性,都是有适用范畴与历史局限的。

有位哲人说得好:片面的深刻,构成人类思想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