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将军和张治中将军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凉凉


张自忠和张治中他们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是著名的爱国人士,都参加过抗日战争。但是,他们一生所做的主要的事情还是不尽相同的。

为了更好的区分他们两个人,我们只说他们做的最容易让人民记住的事吧。

先说张治中,他是蒋介石最为信任的人,他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也不错。他有一个称号叫“和平将军”。

也就是说在抗日战争后,他开始努力为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奔走效劳。

那时候中国经历过太多的战争了,全国人民的愿望,也是希望不要再有战争,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很多人,都呼吁国共两党合作。

这时候就要看蒋介石的意思了,蒋介石别有用心的摆了一场“鸿门宴”,要求毛泽东前去和谈。

他预料毛泽东是不敢去的,因为这是“鸿门宴”去了就可能真的回不来了。为此,蒋介石也没有为和谈做什么准备。说实话他就没有和谈的诚意。

毕竟毛泽东若是不敢来,他做了也没用,最主要的是他笃定毛泽东真的不敢来。

但是,毛泽东偏偏就来了。

毛泽东不能不来,就是真的为革命牺牲了,他也觉得值得。因为他不能让蒋介石的奸计得逞,若是他真的不去重庆谈判。

蒋介石就会说毛泽东不想谈判,这样蒋介石就把毛泽东带领的中国共产党陷于不义之中。就说不想和谈的是共产党。

所以,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毛泽东义无反顾的去了。

重庆谈判期间,正是张治中接待的毛泽东。

因为他倾向和平,是真的希望国共两党合作,所以,张治中把毛泽东接到了自己的家,毛泽东在这四十多天的谈判当中,所有的衣食住行,包括安全方面的问题,全是张治中给毛泽东搭理的。

可以说那时候毛泽东就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了张治中。后来经过的每一次谈判,直到结束张治中都有陪同。

张治中没有辜负毛泽东的信任,他为呼吁中国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尽管最后和谈的内容被蒋介石单方面撕毁了,但是,这依然不影响张治中那颗爱国的心。

张自忠民族英雄,他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

自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张自忠就没有离开过前线。中国正面战场上,对抗日本的所有大小战役都有他的身影。

他参加的最为著名的战役有,临沂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1940年在湖北的襄阳会战当中,张自忠带领自己的部下和日军血拼,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英勇就义为止。

那一战张自忠所带领的部队,全军覆没。

这位铁血的将军去世之后,日本人为了表达对他的敬意,特别鸣炮向天开跑以示哀悼。张自忠将军,就是令敌人都敬佩的这么一位铁骨铮铮的硬汉,他去世的时候年仅49岁。


史学达人


张自忠和张治中两位将军都是对国、对人民赤胆忠心的英雄,都是值得我们永远缅怀和学习的榜样。其中,张自忠是山东临清人,早年出于爱国情绪选择了投笔从戎,加入到了冯玉祥部,中原大战后被国民政府收编后,从此走上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张治中是安徽巢县人,保定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入黄埔军校任职,是正儿八经的中央军出身,不仅是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也是深得蒋重用与信任的将领。

精忠报国,取义成仁——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出生于书香门第,不仅善于带兵,而且还从事过基层军官的教育工作,为西北军培养了不少中下级军官,其治军和练兵的才能,在当时军阀混战的时代已经为人称道,冯玉祥中原大战惨败后,西北军树倒猢狲散,只有张自忠第六师部是西北军残部中保留最完整的部队之一,可见张自忠的还是有一定的带兵才能。

冯玉祥下野出走后,蒋介石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西北军残部的善后工作,于是全权交给了张学良负责整编,决定将残部缩编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张自忠自愿拥护资历最高的宋哲元为军长,自己担任第38师师长,不久后国民政府整编陆军时,第三军番号该为了第29军,张自忠发挥自己的长处开始大力着手练兵。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将侵略的脚步伸向了关内,张自忠也实现了精忠报国的愿望,在长城抗战之喜峰口战役张自忠一战成名,率部组织敢死队将大刀砍到日本侵略者的头上,受到了蒋委员长的盛情款待。虽然长城抗战失败,但张自忠打出了军人应有的威风,是民族的骄傲。

七七事变第29军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当军长宋哲元率部撤出北平后,交给了张自忠一个艰难的任务,出面与日军周旋,令张自忠没想到的是因此而烙下了谩骂声。于是,满怀一腔热血的张自忠决心取义成仁,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自己正名,从此持续驰骋抗日疆场,三年多的时间里所向披靡、威震敌胆,最后壮烈牺牲在了抗日战场上。

和平将军——张治中将军

张治中和张自忠将军年龄相仿,保定军校毕业不久后便加入到了黄埔军校,曾担任学生总队长及军官团团长等职,可以说是国民党中央军的嫡系,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在蒋介石单方撕毁双方合作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张治中一直致力于军事教育工作,为国培养军事人才,所以人称黄埔军校的“红色将军”。

虽然政治理念和蒋介石不同,一贯主张和平与团结、枪口一致对外,除了痛击日本侵略者外,在几十年的内战冲突里从未亲手放过一枪一弹,所以人称“和平将军”。但这也不妨碍蒋介石对其的信任与重用,主要是张治中将军一生不贪恋军政大权,作为心腹,每次领兵作战完后都主动交卸兵权,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曾,因此对其格外的放心。抗战胜利后,张治中将军一直致力于和平建国,为国、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赛门军略


张自忠与张治中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张自忠是牺牲在抗日战场的民族英雄,是伟大的英雄。

而张治中是个内战主义者,一看到败局已定,就当起了墙头草,当起了国民党的叛徒。张治中是国民党的军事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多年的国共内战中,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无疑是国家罪人。

一些人不懂得什么叫真理,什么叫歪理,在本平台上胡说八道,吹嘘张治中是什么伟大的人物,对中国作了多少贡献之类的。

评价一个人,一定要实事求是,要从本质点出发,光说马屁话,奉承话,只能误导别人。

张自忠也是二战时,盟军中牺牲的最高将领,牺牲后追晋为陆军上将。重庆国民政府为其举办了国葬。



用户创维


张自忠将军与张治中将军同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他们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抵制外辱、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位著名的抗日英雄因姓名相似,容易让大家相互混淆,现在小编一一简单介绍二位将军的生平。

张自忠(1891.10.27-1940.5.16)字荩忱,山东临清人,著名抗日英雄,国民革命军中将加上将军衔,牺牲后被国民政府追授二级上将。1940年5月16日在枣宜会战中,时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兼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因敌众我寡,在襄阳南瓜店壮烈殉国,是二战中中国战场牺牲的最高将领。

张自忠出生于晚清官宦之家,受过良好的教育。早年入北洋政法学堂,接受先进革命思想,后加入同盟会,参加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1916年投西北军,追随冯玉祥南征北战,深得冯玉祥赏识。中原大战后,随西北军29军驻守长城一线,1933年在长城抗战中,第一次在喜峰口与日寇作战,杀的日寇闻风丧胆。1937年7.7卢沟桥事变爆发,因蒋介石立场未定,张自忠主持平津事务期间,曾一度背负了“汉奸”的骂名,后国民政府对此已有定论。

1938年3月张自忠率59军在山东临沂阻击日军增援台儿庄,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0年5月,日军为切断重庆交通线,发动枣宜战役,时任国民革命军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与日军遭遇,在襄阳南瓜店壮烈殉国,时年49岁。

作为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本可以由卫队保护撤出战场,但他这次没有退缩,已抱定必死之心,以死明志,还将军的清白之身。张自忠牺牲后,国民政府给予最高国葬,蒋委员长亲自扶灵,追授其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万民送葬,夫人李敏慧在得知将军牺牲后,绝食七天殉情,同葬于重庆雨台山,并改名梅花山。

张自忠的牺牲,国共两党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以激励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1942年张自忠入祀全国忠烈祠,1946年,国民政府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1982年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光荣称号。北京、上海、武汉等城市都有以将军命名的“张自忠路”。


张治中(1890.10.27-1969.4.6),字文白,安徽巢县(今合肥市巢湖)黄麓人,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著名爱国将领,黄埔系代表人物。早年入扬州盐警,参加辛亥革命,1916年入保定军校三期步兵科,与蒋介石、陈诚、顾祝同同为校友。毕业后入粤军滇军,参加过护法运动,1924年再入黄埔,任黄埔军校学兵团总队长,军官团团长,与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6年参加了北伐战争,任北伐军总司令部副官长,1928年开始任南京中央军校教育长,1932年率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参加了上海“一.二八”对日作战。

1936年配合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主张国共合作、一致抗战。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参加了惨烈的8.13淞沪抗战,损失惨重。后取代何键主政湖南,1938年因“长沙大火”失职被革职。1940年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部长,1941年为新四军“皖南事变”统一战线、力主抗战起了积极的作用。

1945年解救新疆百余名共产党员至延安,1949年作为国民政府首席代表在北平与共产党谈判,谈判失败后由周恩来规劝留在北平,促进了新疆和平解放。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建国后,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在长期的革命活动中,张治中与共产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交往,与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是唯一没有与共产党军队作战过的国军高级将领,被誉为“和平将军”,1969年4月6日在北京逝世。


心有灵犀73024986


张自忠将军和张治中将军,不太熟悉军史的读者,确实很容易搞错,特别是从人口中说出时,“中”与“忠”同音,“自”与“治”,一个不翘舌,一个翘舌音,普通话不准,或不仔细听,就容易混淆,妥妥的分不清楚,当然看文字时,就一目了然了,有时也会张冠李戴。

张自忠,是抗日名将,在第5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任上牺牲,生前是陆军中将,为国捐躯后被国民政府追授陆军二级上将,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张自忠陆军中将追授陆军二级上将))

张治中,也是抗日名将,1932年1月兼任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上海“一·二八”之役,曾予日军以沉重打击;1938年,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参加上海“八·一三”淞沪会战,生前本身就是陆军二级上将。

就军人生涯而言,作为西北军高级将领,张自忠显得更铁血,是典型的职业军人,曾在北平任职期间,被国民污为汉奸,备受各界责难,心情及其郁闷,就抱定“只求一死”之决心。

(在延安时的张治中)

作为集团军总司令,本可不必亲自率部出击作战,但张自忠已抱必死之心,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五战于枣宜,终换得将军阵前亡,马革帼尸还。

而张治中将军,儒雅文质彬彬,具学究气质,本人对政治也特敏感,发动长沙“焦土政策”后,转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皖南事变后向J委员长上书,主张继续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曾多次代表国民党去延安同共产党谈判。

(张治中陆军二级上将)

解放战争时,张治中将军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国民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与共产党代表在北平签订和平协定,遭国民政府拒绝后,遂接受了中共周恩来的恳劝留在了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请予关注,每天都有精彩推送。


国平军史


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时国民党一个上将,在1940年国民党军队与日本人湖北枣阳,宜昌会战中牺牲了。张自忠是国民党蒋介石手下的八大金刚之一,是国民党另一位上将,两位将军不是一个人。

先谈一下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将军,1891年9月11日,出生山东省临清市一个官官家庭。他家境较好,先在临清高小堂学习,从小喜欢看三国演义,说岳全传,说唐等书。非常祟拜关羽,岳飞,秦叔宝这些英雄人物。后在天津北洋政法学堂学习。在这里他第一次接触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后加入中国同盟会。

后来经好友车震偕介绍给冯玉祥将军,被委任为中尉排长。后来他由于军功不断提升。任西北军二十九军三十八师师长。.1937年7月7日,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占中国东北还不满足,在北京发动了芦沟挢事变,进一步控制华北,国民党军队同日本军队大会战不断展开。抗战时期张自忠主要参加下列会战。

张自忠这时己经是集团军司令,国民党上将。参加和指挥了四次大的会战。

一,一九三八年三月,临汾战斗。张自忠率领部队击溃日军号称铁军的板桓师团。粉碎日军向台儿庄前线增援。保证了国民党另一位上将李宗仁将军大胜日本军队。

二,一九三九年五月,随洲枣阳会战,张自忠率部歼灭日军辎重部队。使日军放弃渡河进攻湖北襄阳。

三,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日本冬季攻势。张自忠将军歼灭日军第三师团一零三旅团,配合第八十四军稳定了国民党战线。

四,一九四零年五月,湖北枣阳,宜昌会战。日本人因为去年冬季吃了国民党军队亏。这次日本集中了大量日军,大炮,飞机对国民党军队的枣宜会战。这次张自忠总司令,不顾部下劝阻,亲率两个团二千多人度过襄河将日本十三师团拦腰折断后对日军发起猛烈攻击,后日军出动飞机,增授部队包围张自忠部队,张自忠所带部队损失惨重,后张自忠和将士全部阵亡。

国民党蒋介石总统惊闻张自忠阵亡,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一切代价,要抢回张自忠尸骨。最后第五战区派出一百多名优秀将士抢回了张自忠尸骨立即送往南京。重庆国民党政府为张自忠主行了国葬。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写了掉词换联。甚至日军汉口电台也对张自忠死,说张自忠是绝代勇将。张自忠是二战中盟军牺牲最高级别将军。中华人民共和国说是著名抗日英雄。

再说张治中。

张治中,中华民国二级上将。安微省合肥市巢湖市人。字文白。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参加学生军,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部步兵科。1924年,黄辅军校学生总队总队长。军官团团长,一九二八年任国民党政府中央军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笫五军军长,第四路军总指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参加中国松沪会战。

一九三七年任湖南省主席,一九四五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府部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

另外,1938年11月12日。著各长沙大火,因为长沙城是木质房子,一直烧了五天五夜,烧死三万人。烧房五拾陆万间房,损失十亿元。因当时张治中是湖南省主席,这次大火他脱不了干系。

后任过西北行营主任,新彊主席。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毛泽东常周恩来来重庆与蒋介会谈,建联合政府,张冶中是国民党首席代表,与中共首席代表签订了重庆纪要。后蒋介石发动内战。最后国共进行了辽沈,平津,淮海大决战,蒋介石有生力量被消灭。蒋介石被迫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国民党想划长江与共产党二分天大。于是国民党又派张治中与中共周恩来和谈,后和谈破烈,解放军跨过长江,淮备解放全中国。张治中在周恩来换留下,通电于国民党决裂,投入人民怀抱。后在张自忠协助下,新疆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国成立。张治中先后在西北委员会,人大付委员长,国防委员会任职,一九六九年4月4日在北京逝世。


蔡哥谈


张自忠、张治中,听上去名字偕音,民国史外行或许容易搞错。实际上,两位张将军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前年,我去过位于安徽省巢湖市境内的张治中故居,去年,我给《国家人文历史》写过张自忠与七七抗战。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不能说具体,具体的话可以写成两本书。

张自忠,字荩忱,1891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曾在济南法政学校读书,学历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大专。张自忠戎马一生,从未离开过冯玉祥西北军系列。全面抗战开始之前,官至第38师中将师长,先后担任过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天津市市长等行政职务。察省省会张家口,解放后已经合并给内蒙古和河北。



卢沟桥事变发生,冀察地方集团领袖宋哲元主张局部和解,继续夹在南京中央和日本人之间,模糊意识形态,维持既得利益。张自忠赞同“和解”,在宋哲元南下保定后,负责留守北平与日伪保持接触,被外界视为“汉奸”。因此,重返抗日阵营的张自忠十分卖力,积极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升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兼第33集团军总司。后于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南瓜店对日作战中牺牲。

张治中,字文白,1890年出生于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早年当过杂货店学徒、警察,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后考入保定军校第三期。1924年夏,张治中进入黄埔军校,先是担任军事教员,后又改任入伍生总队长,渐渐成为蒋介石最早的军事班底核心人物。

因为率部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和“八一三”淞沪会战,张治中名扬四海,至今仍被称为“抗日名将”。1937年11月,张治中调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翌年发生长沙大火事件,当时日军攻占岳阳,长沙谣言四起,慌乱之中操作失误,实行事先制定的焦土计划,焚烧城区建筑,导致大量平民伤亡。惨案震惊国人,舆论为之哗然,张治中的政治生涯眼看就要结束,多亏蒋介石力保,调到身边执掌侍从室第一处。

1949年3月,张治中作为南京政府首席代表到北平与中共和谈。4月20日,南京认为和谈条件无法接受,明确拒绝签字。张治中接受周恩来等人劝告,留在了北平。新中国建立后,张治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69年4月病逝北京。


冯杰


张自忠将军和张治中将军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不过他们出身不同,经历也大不一样。

张自忠,字荩臣,汉族人,1891年生于山东临清,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日名将、民族英雄,1940年在枣宜战役中,被日寇包围,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不幸牺牲。



张自忠1911年即秘密加入同盟会,1915年,经同乡介绍,加入冯玉祥部队。从此在冯玉祥部队中历经排长、营长、团长,1930年,波及全国参与兵力一百多万的中原大战爆发,张自忠任冯玉祥西北军第六师师长,率部参与中原大战。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灰飞烟灭,张自忠随宋哲元编入东北边防军。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张自忠率部第一次参与对日作战。张自忠率部奋勇杀敌,多次击退击败日寇,但由于此时蒋介石仍以“攘外必先安内”为中心,张自忠等部队最终不得不撤退,签订了屈辱的《塘沽协定》。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张自忠率部始终在抗战第一线,与日寇奋勇厮杀。1940年,为控制长江交通线、切断对重庆运输线,日寇发动了枣宜会战。时任第五战区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率部与日寇激战。张自忠率1500人,被日寇6000余人包围,张自忠率部与敌寇激战,最终战至一兵一卒,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


而张治中则比张自忠生前的官衔大很多,观念也更加亨通,张治中是黄埔系骨干,始终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张治中,字文白,他比张自忠大一岁,1890年生于安徽省巢县,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张治中任第五军军长,率部与日寇作战。抗日战争期间,张治中历任湖南省主席,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等职。1949年,张治中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并留在大陆。1969年,张治中将军在北京逝世,张治中始终坚持国共和平,有“和平将军”之称。



鸢飞九天2018


先说张治中

安徽籍著名抗日名将、爱国人士。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后进入保定军校,追随革命派。后来担任黄埔军校教官,参加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因战功卓著位列蒋介石八大金刚之一。

1932年初,日军进犯上海,张治中担任新组建的第5军军长,率部进入上海与第19路军并肩作战,重创日军。全面抗战爆发后,时任第9集团军总司令的张治中首先打响淞沪大会战第一枪,给予日本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以毁灭性打击。只可惜由于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企图限制中日战争规模,对于淞沪战局一再干涉,以至于原本兵力兵器都占有优势的中国军队打的异常艰难。等到日军从国内调来援兵,中国军队完全丧失了先机,只有靠着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以顽强的战斗意志与占有陆海空火力优势的日军殊死相拼。眼见败局已定的张治中愤而辞去军职!

辞去军职的张治中后来主政湖南和新疆,特别是在主政湖南期间维护国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推动湖南抗日救亡运动,后来三次长沙会战大获全胜,这和张治中在湖南奠定的良好的群众基础密不可分。后来因为错误的执行了国民政府下达的“焦土政策”令,导致省城长沙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张治中被迫承担下大部分责任。

主政新疆期间释放大量在押的中共党员,为维护国共合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49年初,张治中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脱离他曾经忠实效力数十年的国民党政权加入新生的人民政权。

再说张自忠

同样也是一位抗日名将!

出身于西北军,参加过国内军阀混战,全面抗战爆发前担任驻平津的第29军第38师师长。和他的上司宋哲元一样,此时的张自忠头脑里残留有一定的军阀割据思想,面对日军的挑衅,生怕轻启战端将丢掉平津这块来之不易的地盘。直到副军长佟麟阁在南苑壮烈牺牲后,张自忠才得知战争已经开始,而所部第38师在天津已经被日军击败。29军撤出平津后,张自忠作为全权代表与日军谈判,因此一度被国人骂为汉奸卖国贼。

在战友的鲜血和民众的唾骂声中,张自忠彻底醒悟,于1937年秋亲自去南京向蒋介石请罪请战。后来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帮助下,张自忠担任了由原38师扩编而来的第59军军长,加入第五战区。感激涕零的张自忠随即率部加入徐州会战,第一个对手就是曾在华北战场横冲直撞的日军第5师团。在临沂之战中,张自忠率部经过反复拼杀,一举将其击溃。

徐州会战后,张自忠率第59军参加武汉会战,在河南潢川,饱受疟疾折磨的张自忠指挥部队死守潢川,与日军第10师团持续拼杀12个昼夜,杀敌3000余人,为后续主力部队集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武汉会战后,日军伤了元气,同时调整整个亚太战略,用于进攻中国西南大后方的兵力变得极为有限。已经升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参加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战略攻势作战——冬季攻势,一举歼灭日军一个旅团,打掉其第3师团指挥部,极大的震撼了日军。同时被当地军民称之为“活关公”。

1940年5月,枣宜会战爆发,张自忠率部在运动歼敌中与日军遭遇,因为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


大将军威武K


武汉有张自忠路,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在第5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任上牺牲。张治中呢?被称为和平将军,我主要来介绍下他:

张治中将军是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出力最大的国民党要人。他曾多次参加国共两党的会谈,不辞劳苦,三上延安,被人们称为“和平将军”。1945年12月,美国马歇尔以杜鲁门特使的身份到中国来,调停国共两党争端。张治中作为国民党政府的代表,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共同组织了军事三人小组。

1946年,三人小组曾到延安,毛泽东主席举办盛大欢迎晚会表示出对和平的热情。会上张治中讲了一番话,最后一句是:“你们将来写历史的时候,不要忘记写‘张治中三到延安’这一笔!”会场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1 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同年应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9月,受毛泽东委托,致电新 jiang军政首脑促成xin疆和平解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