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何应钦?

瞌睡虫来了挡都挡不住


何应钦1890年,出生于贵州兴义县,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中华民国一级上将。1924年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出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在黄埔军官中是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在北伐战争中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军长,东路军总指挥,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赫赫战功,深受蒋介石器重。


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通电反蒋反共,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等顺势响应,逼蒋下野。何应钦此时判断失误,误认为蒋介石已是孤家寡人、四面楚歌,随将宝押在倒蒋派身上。当时,白崇禧在会议上公开要求蒋介石下野,蒋介石回顾何应钦,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何应钦低头默不作声。蒋介石异常伤心,拂袖而去。事后,蒋介石说:当时只要何应钦一句话,我就可以不走了。这是俩人第一次矛盾。


九一八事变后,何应钦代表民国政府先后与日军签订了《塘沽协定》《何梅协定》,为日本在华北合法驻军提供了法律地位,这其实是两项有辱国家民族的屈辱条约。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当时,何应钦等人主张打,宋美龄、孔祥熙等人主张和。冯玉祥、李烈军等国民党元老出于国家民族安危的考虑,支持主和派政治解决。双方争执几昼夜,宋美龄怕张、杨杀掉蒋介石,央求何应钦,答应张、杨的部分主张,何应钦坚决不让步。最终,主战派占了上风,何应钦被任命为讨伐军总司令,一场内战即将爆发。多亏宋美龄托人捎回蒋介石的停战手谕,何应钦这才不得不作罢。假如西安事变不能和平解决,中国将再次陷入四分五裂之中,国将不国。蒋介石回南京后,并没有责怪何应钦,相反对他大加赞扬。其实,从这时起,蒋介石对何应钦是敬而远之。

全面抗战爆发后,何应钦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为抗战做出一些努力。1944年,何应钦担任了14年的军政部长职务,被蒋介石另一个亲信陈诚夺走。1945年9月8日,何应钦做为中国陆军总司令,在南京接受岗村宁次代表日本政府的投降,这也成为何应钦一生最辉煌的时候。蒋介石把他捧到天上,接下来就要把他踩到脚下。1946年,何应钦出任中国驻联合国军事参谋团中方代表团长,从此,彻底失去兵权。

何应钦到台湾后,被排挤出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只挂了两个不疼不痒的闲职,从此,无官一身轻,多数时间都用在打桥牌、打猎,栽花种树。何应钦虽有负蒋介石,但他的性质与白崇禧、李宗仁不同,再加之他在黄埔军官中享有威望,蒋介石并没有怎么难为他。1987年,何应钦病逝于台北,享年98岁。

何应钦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一向为人所诟病,他两次置蒋介石于绝境,想取而代之,但缺少杀伐果断的手腕,最终被蒋介石弃之不用。他缺少的不是能力,是忠诚的品德。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何应钦,生于1890年,字敬之。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贵州省兴义人。是蒋介石麾下八大金刚之首,毕业于日本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完全彻底的亲日派。黄埔军校总教官,可以说在黄埔的资历仅次于蒋介石,但他对黄埔系的影响几乎没有。黄埔系也没有任他当老师的,(也许怕老蒋多心)也就是由于此。何应钦被蒋介石防范了一辈子,蒋介石依靠他高超的政治手腕把何应钦掌握于股掌之间。何应钦也算是“位高权重”将国民党军队的所有二把手做了个遍。包括国防部长,军政部长,三军总长,甚至行政院长。

就何应钦一生的军旅生涯而言,他没有直接指挥过部队,更别说亲临一线指挥军队打战了,和国内军阀,抗日。解放战争他都没有指挥和参与过,他更像一个传声筒和后勤部长。其中最关键在于,蒋介石不许何应钦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没有自己的嫡系将领,更没有自己的派系。始终老老实实地(被迫?自愿?)待在老蒋身边当副手,作为国民党第一批一级上将,居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战役,仅比张学良好点,难怪白崇禧大骂何应钦是童养媳妇。是奶妈,天天给人家养军队,看家狗。阎锡山也说,何应钦见老蒋就会打立正。何应钦虽然看上去在国民党权倾朝野,但实际他在军事不如他的学生,陈诚和胡宗南,个人实力上不如李宗仁阎锡山。白崇禧,薛岳,关麟征,杜聿明,傅作义等人对何应钦也是颇为瞧不起。觉得何应钦完全是依靠“拍马屁”熬资历资历做到军中二号人物的。何应钦好不容易在西安事变雄起一把,但结果却是老蒋平安回来。虽然他是想致蒋介石于死地,进而取而代之,但蒋介石平安回来以后,依旧重用何应钦,可见何应钦做官的本事。

就何应钦个人而言,他是一个聪明人明白人,从一个贵州小军阀起家,认准政治准形势,攀附上蒋介石,一生无悔(有2次动摇)。可见何应钦眼力不错。而在在政治上及其圆滑。虽然汪精卫多次“拉拢”他,何应钦却始终在在蒋介石一边,可见,何应钦知道汪精卫不能成事,在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上,何应钦无疑和汪精卫都是亲日派,但亲日而未降日。何应钦是出于由于羡慕,(汪精卫是恐惧),表现出亲日倾向。但是他守住了底线。

在大陆权倾一时的何应钦到了台湾以后。就和其他国民党大佬一样,被蒋介石彻底地抛弃边了,此时的蒋介石的最大心愿就是传位给儿子蒋经国、蒋介石在台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资历深厚,权倾朝野的大佬剔除,也意味把丢失大陆的原因推给了他们。何应钦上很灵光,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何应钦对此更是心领神会。何应钦主动交出兵权(实际就是拥护,他也无兵权可交)。不问政事。只养兰花,蒋介石对何应钦如此识时务也是颇为赞赏,给了何应钦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总统府战略顾问。(虽无实权,却有虚荣),礼仪上上给予了何应钦最大尊重。晚年何应钦应该还是不错的。在何应钦90大寿的时候,蒋经国在“总统府”向何应钦颁发了当局的最高勋章——国光勋章。在祝寿大会上,蒋经国对何应钦执晚辈。十分恭谦。1987年10月21日上午,何应钦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98 岁。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清水空流


何应钦的人生非常复杂,他的人生中有值得我们赞赏的地方,同时也有应当受到我们唾弃的地方。

在私德方面,何应钦的为人是没有缺陷的,他的一生不好赌、不好色、性格非常的温和,是民国少有的持家好男人。

他在他妻子无法生孩子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自己的妻子或者另外娶一个老婆,而是宁愿承受着绝后的结局也要对自己的妻子不离不弃,这点是值得很多人敬佩的。


何应钦在贵州的发展与离去

何应钦是个很优秀的人,1909年的时候,他通过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清朝陆军部公费送到了日本留学,首先入读了东京振武学校,与蒋介石成为了校友。

东京振武学校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学校,而是一个专门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开设的预备科学校,类似于我们现如今所说的学前班,是个打基础的地方。

何应钦后来又经历了很多事情,最终进入了在近代史中有着巨大意义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成为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一名学生,与后来他的好朋友冈村宁次成为了校友。


1916年,何应钦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回到了贵州发展。

在贵州期间,他凭借着其大舅子的势力在贵州发展得如鱼得水。

不过在他的大舅子被杀掉后,实力不足的他被剥夺了军权、被赶出了贵州,而也正因为离开了贵州,才有了他后来的发展。

何应钦一生辉煌的起点

离开贵州后的何应钦,最终来到了黄埔军校,在校长蒋介石的看重下,成为了黄埔军校的总教官。

在黄埔军校担任教职期间,何应钦对学生们关怀备至,就如同一个妈妈一样让人觉得暖心,因此他在黄埔学生中就有了一个何妈妈的外号。


虽然黄埔军校总教官的职位说起来并不是特别高大上,但这个职位却决定了何应钦后来辉煌的一生。

在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成为民国至高无上的大佬后,站在台风口上的何应钦也随之扶摇直上,成为了蒋介石阵营中的第二号人物。

何应钦的两次触雷

蒋介石在崛起的时候,他对何应钦非常信任,可谓是推心置腹到了极点,不过后来何应钦所作出的两件事情却让蒋介石对他的信任淡薄到了极点。

何应钦一生中做过两件让蒋介石非常忌讳的事情,一件就是在1927年时,与汪精卫以及桂系军阀联手胁迫蒋介石下台,导致蒋介石一度失去了所有权力。

另一件事发生在1936年,西安事变是蒋介石获得权势后经历最为凶险的事情,在他成为了张、杨的俘虏后,何应钦做出了一件差点让蒋介石丢掉小命的事。


那时候,何应钦点起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打着救出蒋介石的名义就要带兵去攻打西安。

不过在宋子文、宋美龄的坚决反对下,他并没能实施这个行动。

要是当时他真的带兵去攻打西安的话,在危急情况下,蒋介石的小命能不能保留得下来,倒成了一个大问题。

事后据很多人推测,何应钦当时之所以想要用武力去救出蒋介石,主要是他在老二的位置上坐太久了,想借张、杨的力量除掉蒋介石,然后自己名正言顺地继承蒋介石的所有权力。

不仅很多人是这么想的,就连蒋介石本人也是这么想的。

所以在经历了这两件事情后,蒋介石越发疏远了何应钦,要不是何应钦的势力网太过于宽阔,可能蒋介石在经历这两件事情的任何一件之后,就立马把他给除掉了。


何应钦身上亲日、抗日的矛盾

而在何应钦的身上,有一个非常矛盾的地方,那就是他的抗日以及亲日。

在抗战爆发、烽火连天的时候,他并没有对日本做出任何的妥协。

而是坚决和蒋介石站在了同一战线上,指挥、协调军队对日本进行了抗击,从这点上,我们可以说他是抗日的。

但是,他在亲日的态度上,却又经常让人觉得无法接受。

早期他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协议我们就不说了,我们就说日本投降之后发生的事情


日本投降对当时已经全面抗战了八年的我们来说,是一件值得所有人欢欣鼓舞、振奋无比的事情,但是何应钦的一个细微举动,却仿佛泼了一盆冷水般,让很多人的兴奋瞬间熄灭了。

受降仪式进行时,何应钦以二号大佬的身份主持起了受降仪式,接受起了日军主将也就是他好朋友冈村宁次的投降。

何应钦在接受投降的时候,或许是为了让自己朋友好受一些,也或许是怀着什么目的,当时竟然在投降仪式上向冈村宁次弯下了腰,他的这个细节,无疑为这个原本应该完美落幕的受降仪式蒙上了一股阴霾。

何应钦一生亲日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细节可以看出何应钦其人的亲日。

军刀对于日本军官来说相当于第二条生命,所以在战争结束的时候,胜利方一般都会要求日本军官在投降仪式上交出他们的军刀,以此来达到宣示胜利的效果。

不过在何应钦主持受降仪式的时候,为了照顾到冈村宁次等人的情绪,他特意撤除了收缴军刀的仪式以及禁止那些投降的日本军官们佩戴军刀进入受降仪式中。

何应钦的举动为众多日本军官保留下了他们对自己军刀的拥有权。

在百万日军被送回日本的过程中,作为日军主将的冈村宁次本该是要回到国内受到惩罚的,但是因为何应钦的关系,他并没有回到日本,而是留了下来。

接下来他成为了秘密军事顾问,并在何应钦和蒋介石的帮助下,逃过了美国人的战后惩罚,算是日军所有主将中最幸运的。

此外,我们通过一件事情也可以看出何应钦的亲日。

在台湾时期,何应钦被忌惮他已久的蒋介石剥夺了所有权力,仅保留下了一些没什么权力的顾问职位。

失去了所有权力之后,何应钦并没有消停,接下来,他在日本和台湾友好的道路上来回奔波起来,并在此期间,与已经退休的冈村宁次很好巩固了互相之间的友谊。


所以说这就是何应钦,我觉得他个人的私德方面是没有什么好说的,是当之无愧的好男人,但是在亲日的态度上,他的表现却让人觉得非常的失望,就如同口中吃了一口苍蝇般的感觉,给人一种说不出的厌恶感。


孤客生


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所在的黄浦路上,布满了站岗巡逻的国军士兵,他们身着崭新的军装,个个高大威武、气宇轩昂。 从辕门道至礼堂的道路两侧,每隔几米就树立着中、美、英、苏等同盟国的旗帜,在旗帜中间站立着的则是头戴白色钢盔的宪兵。 这一天是日本向中国正式投降的日子,上午9时许,在礼堂的受降桌前,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用因为过度紧张而不停颤抖的手在投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从上衣兜里掏出印章,歪歪斜斜地盖在自己的名字下方。 在219名国民党陆海空军将校、51名国民政府文职官员、47名盟国代表以及88名中外记者的注视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同盟国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上将从日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手中接过降书。

身着一级上将军装的何应钦,虽然极力让自己显得轻松一点,但是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他还是难以掩盖心中的喜悦: 对于何应钦来说,荣任“三九”南京受降大典的受降主官,应该是他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页了。由此既可以看出他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也可以看出蒋介石对他的依仗。但是,在聚光灯下接受日本人投降的何应钦应该不会想到,这其实也正是他走下坡路的开始: 《周易》中的“亢龙有悔”,指的是已位至极点,再无更高的位置可占,这四个字用在何应钦的身上也许再恰当不过。 就在南京受降仪式上的喜悦尚未退却的时候,何应钦的好日子也到头了,先是由于同盟国的战胜,“同盟国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这一看起来“霸气外露”的职衔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随后,国民党政府撤销了军事委员会,成立了国防部,蒋介石的心腹爱将陈诚取代何应钦当上了参谋总长。


自从北伐时期就一直担任国民党黄埔系中“二把手”的何应钦对此大为恼火,在他眼里陈诚算个什么东西,自己肩佩将星的时候,那个小矮子不过是个连长,如今却爬到了自己的头上。不过何应钦也明白,在抗战过程中,陈诚已经积累起来了足够的资本,再加上又有老蒋背后的支持,如果跟他硬碰硬的话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何应钦是个聪明人,这种赔本的买卖他是不会做的。 1946年6月,何应钦被任命为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兼中国驻美军代表团团长,出使美国,这两个长长的头衔看起来似乎十分风光,但是明眼人一听便知,被远调海外的何应钦已经是个去了势的男人,想要东山再起已力不从心。 可以想象,在何应钦被蒋介石一脚踢到太平洋另一侧的时候,心中一定是充满了怨恨,一定在心里渴望着抓住一个可以重新回到权力中央的机会。 一年之后,似乎上天听到了何应钦心中的不平之声,一个再次崛起的机会终于降临到了何应钦的头上。 1947年5月,蒋介石召何应钦回国。


虽然他没听过电影《大话西游》里的那句经典台词,但是却也一样不想让自己在机会消失后“追悔莫及”。 回国之后的何应钦果然没有失望,他先是被任命为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二年又出任国防部部长。何应钦对蒋介石重新起用自己的原因心知肚明,在内战战场上,蒋介石的心腹如陈诚、顾祝同、卫立煌等连连失败。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借机发难,蒋介石只得将自己推出前台,来制衡桂系力量。(这辈子他一直被老蒋压着)


李三万的三万里


蒋介石曾经气呼呼地说过:“没有我蒋中正,绝没有何应钦!”

这是在警告何应钦,你最好乖乖听话,不然的话,让你好看!

何应钦到底犯了蒋介石的什么忌讳,让蒋这么生气?

1927年4月,蒋介石撇开汪精卫和武汉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这一下可将汪精卫给气坏了。

不过,汪精卫也很尴尬,枪杆子几乎全在蒋介石手里,他手里那几杆是对付不了蒋介石的,所以他想要对付蒋介石的话,只能找人合作,找的是谁呢?桂系“李白”。

“李白”素有野心,想要取蒋而代之,此时宁汉分裂,蒋、汪两人斗得你死我活,可是汪因为手里枪杆子太少,所以很难斗得过蒋,只要“李白”能够支持汪,那么汪便可以扭转局势,转而占据上风。

蒋、汪斗得越厉害,“李白”便越有机会坐收渔利。

这时候,冯玉祥也跳了出来站在了武汉这边,如此一来,蒋介石便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处境。

更让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被他视为嫡系心腹的何应钦竟然也背叛了他,何应钦不声不响地配合“李白”和汪精卫逼迫蒋介石下野。

此时的蒋介石不仅腹背受敌,还受了内伤,所以他不得不通电下野。

可是,在蒋介石辞职后,“李白”、汪精卫、西山会议派等等各方势力仍然斗得不可开交,形势更为动荡,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电请蒋介石复出。

1928年1月8日,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一职。当年2月,蒋介石为了报复何应钦联合“李白”、汪精卫对付自己,直接撤销了何应钦第一路军总指挥的职务。

蒋介石先是打了何应钦一棒,然后又给了他一根胡萝卜——任命何应钦为总司令参谋长,同时撂下话:“没有我蒋中正,绝没有何应钦!”

蒋介石这话确实说的没错,何应钦能有今时今日确实是多亏了蒋介石的信任和提拔。

何应钦生于1890年4月2日,1910年入读日本振武学校,后来又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1916年学成回国后受聘于黔军。

后来,何应钦因和妻兄王文华发动“民九事变”,于1921年被驱逐出贵州,后在滇军中任职。

1924年,蒋介石奉命筹办黄埔军校,所以到处招揽人手,读过日本振武学校和陆军士官学校的何应钦也因此成了蒋的招揽对象。蒋一招手,何便兴奋激动地跑到了广州。

何应钦到了蒋的麾下后,很得蒋的信任和重用,很快升任了黄埔军校教育长、第一军军长,短短两年时间便坐到了这个位置,不得不说真的很让人惊讶。

可是,这边蒋才将他提拔起来,那边他便背叛了蒋介石,蒋介石能不气吗?

所以,蒋介石才发狠地给了他一个警告,没有我蒋中正,哪有你何应钦?不过,何应钦却似乎没有领会到蒋的用意,几年以后,他又一次触碰了蒋介石的逆鳞。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囚禁了蒋介石,何应钦一看,心思便活络了起来,这是他的一个机会——或可取而代之。所以,在蒋介石身陷险境的时候,何应钦不仅没有想办法让蒋介石脱困,反而想要出兵讨伐张学良,然后趁机代行了蒋介石的总司令职务。

何应钦这一招确实够狠,他发兵围攻张学良,确实很可能会造成张的狗急跳墙,然后一枪崩了蒋介石。

不过,何应钦的“借刀杀人”没有成功,只怪蒋介石讨了一个好老婆——宋美龄。

宋美龄在这时候表现出了过人的政治谋略,她一边稳住何应钦,一边则亲飞西安和张学良展开谈判,最终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

经此一事,蒋介石意识到了何应钦确实是一头养不熟的白眼狼,不过奈何当时何应钦手握军权,所以蒋也只能投鼠忌器,没敢一下捋了他。

蒋介石已经不再像过去那般信任何应钦,所以他培养了陈诚,用陈诚去慢慢取代何应钦的位置。

何应钦的反反复复是他失宠的根本原因,虽然他确实有能力,但是蒋介石显然更愿意用听话的人。

所以,后来何应钦直接被蒋介石给一脚踹开了。

何应钦这厮也没少干坏事,他是国民党内出了名的亲日派。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何应钦则奉命在南京主持“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这本是一个青史留名的好机会,可是何应钦偏偏将青史留名弄成了遗臭万年。

日军多年以来,在中国犯下了滔滔罪恶,所以日方代表在向何应钦递交投降书的时候,被要求立正站直,然后低头弯腰地双手捧着投降书递给何应钦。何应钦一看,心里不开心了,怎么能让自己的“日本朋友”这么低声下气?

于是,他也赶紧站了起来,弯腰鞠躬地接过了投降书。

这一幕,可谓是惊掉了所有人的下巴,何应钦的举动,丝毫没有胜利者的姿态,似乎只是两个合作者之间的客客气气。

确实,何应钦很希望他能够和日本人称为合作者。

冈村宁次在日本投降后作为甲级战犯,本应该被送到国际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可是却因为蒋介石和何应钦的庇护,逃脱了制裁,一夜之间,从战犯变成了蒋介石高级军事顾问。

对于冈村宁次的“无罪释放”,何应钦是出力颇多的,1956年何应钦去日本看望冈村宁次的时候,冈村宁次不禁感叹道:“还有一件事,应该向您深深感谢,就是我们打了败仗,却没有一个人变成俘虏,这是您的鼎助所赐。”

冈村后来又补充道:“我所以能够摆脱战犯,亦多亏了您派来的律师帮助,这虽然是件私事,我是应该向您致谢的。”

两人你来我往地聊得很开心,何应钦也始终保持着“友好”,他们确实表现得像两个十几年未见的重逢好友。

但是,何应钦所为,不顾中国人的感情去保护和巴结一个日本战犯,又与汉奸何异?

何应钦即便曾经再怎么风光,可是他的反反复复,一如小人;他的亲日媚日,一如汉奸走狗,终究让他跌下了“神坛”,没了往日的荣耀。


吾与吾国


何应钦(1890一1987),字敬之,贵州兴义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在政治上,他是一个“反共”分子,是国民党军中的“反共”急先锋,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何应钦就充当了最直接的刽子手,在围剿根椐地的红军时,他也亲力亲为,堪称是红军的最大敌人。

在行为上,他算得上是蒋介石的嫡系,但也不是那种没有立场,一味的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徒。在第一次“倒蒋”中,他就站在了汪精卫一边,后来蒋介石回忆说“如果当时何应钦能站出来说一句表示支持我的话,当时我是不会下野的”。在“西安事变”时,他反对宋美龄的和平解决方案,力主付诸武力,这样就没有顾及到蒋的人身安全,把蒋置身于危险的边缘。就是这两件事,让蒋介石对他非常不满,为日后冷落他埋下了伏笔。



在抗战中,他是一个坚定的抗日派,先后担任过第四战区司令,陆军总司令,陆海空总参谋长,国防部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5年9月,他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冈村代表日本政府的投降,这是对一个军人的最高奖赏,也是作为一个军人的最高荣誉。


在生活中,他是一个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到台湾后,他被蒋介石奚落离开了政坛,但他没有消沉,而是以极大的热情从事民间文化的弘扬和经济建设。他的妻子19岁嫁给他,一直不能生育,他摈弃传宗接代的封建观念,始终和妻子不离不弃,当妻子建议他另娶之时,他大发雷霆,坚决不同意,他的人品受到了人们的交口称赞,甚至被台湾媒体称之为“中国第一好丈夫”。

1987年10月21日,何应钦在台北病逝,亨年97岁。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我们先来看一张老照片。

这是1945年9月9日,日军驻华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在南京签字投降的照片。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主持了整场受降仪式,并在日本受降书上签字。左边那位就是何应钦,右边的是冈村宁次。

这一刻,也是中华民族的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一刻,也是何应钦一生最为高光的时刻。

何应钦生于1840年,贵州人,中华民国一级上将。 他曾经在日本士官学校留过学,在日本就加入了同盟会。

回国后,1924年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后来参与黄埔军校建设,任黄埔军校少将副总教官。在此期间,参与了讨伐陈炯明叛乱和北伐战争。

1929年,何应钦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次年出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此后积极参加对中央红军的围剿。 何应钦有过日本留学的经历,所以他对日本有着一种说不上来的亲近感。

他的亲日是出名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就是主和派,1933年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与日本签订出卖国家主权的《溏沽协定》、《何梅协定》。这是他一生的污点。 但何应钦和汪精卫等汉奸还是有着本质区别。

他把握住了底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出任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第二年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军制计划和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特别是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后,统一负责西南各战区部队作战、指挥及训练,对抗日战争作了一定的贡献。



抗战后,何应钦在国民党内争权中失势,地位被陈诚取代。虽然担任过重庆行营主任、行政院长等职,但有名无实。后随国民党败退台湾,基本上退出了政治舞台。

1987年病逝于台湾,享年98 岁。 纵观何应钦的一生,有功有过。他的发迹,得益于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蒋介石。


从此他一生追随老蒋,期间有过动摇,(比如汪精卫反蒋和西安事变时他的态度),但最终还是和老蒋站在一条船上。 他一生都在反共,就算去了台湾,人到晚年,仍然坚持“三不”政策。

他亲日但没有降日,在悬崖边上,他及时回头了。抗战中他有过贡献,但剿共时他也有过罪恶。

《何梅协定》是他的人生低谷,南京受降是他的人生高潮。他是民国时公认的好男人,一生钟爱妻子,人称他是“中国第一好丈夫”。 这就是何应钦。


我没办法用一句话评价他。也许就像那首词里唱的一样,“是耶非耶,化为蝴蝶”。


刚日读史


大悲大喜人生,回首只是余波

谈起民国史,谈起民国的国民党,有一些人总是绕不掉,就像谈诗绕不过诗三百,谈史离不开史记,谈民国史也绕不开一个何应钦。


何应钦在民国史上的地位得益于他和蒋介石的深厚交情。早在蒋留学日本的时候,何应钦便与其相识相交,后来关系更近一步,成为了蒋介石的大奖。蒋在黄埔军校担任校长,何是教育长,总教官,东征时,蒋是第一军军长,何是第一师师长,北伐时,蒋是总司令,何则是第一军军长。

正是因为和蒋介石如影随形的关系,何应钦在国民党党内,军内一直被认为是蒋的支持者。不过,蒋介石大难临头的时候,何应钦却屡次抛弃蒋介石,汪精卫联合地方军阀倒蒋的时侯,何应钦支持汪。西安事变,何应钦力主同张学良开战,空袭西安,完全不在乎蒋介石的生死。单以此两件事而论,何应钦称得上是“二臣贼子”了。


也是因为这两件事,尤其是西安事变中何应钦的态度,让蒋介石大为伤心,虽然以后何应钦仍然立于国民党中枢,不过只是蒋介石的平衡之术罢了,两人关系不复从前。

到了台湾以后,蒋介石大刀阔斧的改革,何应钦本来还以为自己继续呆在中央,没想到只弄了个顾问的虚衔,自知无趣的何应钦主动退出了国民党权力中央,开始一心过自己的日子。晚年的何应钦日子出了出席一些活动,主持一些避无可避的会议以外,就是打桥牌,打猎,栽花种树,也算是得自在人。


对于爱情,何应钦是一个感性的人。何应钦纵有千般不是,对于自己的妻子真的是仁至义尽,堪称“好男人”的典范。何应钦妻子19岁嫁给了何应钦,因为身体的缘故不能为何家传宗接代,她劝何应钦再娶一位,何应钦没有听从。后来妻子被查出乳腺癌,何应钦更是悉心照料,始终不离不弃。

各位点开这篇文章的条友们,想必都是很高的颜值吧,我们真的是很有缘哦,小编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文章资讯,如果对小编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么,有什么一些意见的话欢迎在下方积极评论哦,小编每条都会认真看的。


围知历史


说到何应钦,首先想到三个标签

1.亲日派 2.有一定战略眼光的国军将领

3.民国少有的好男人

1.何应钦的亲日是出名的,九一八事变开始就是主和派,
1933年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与日本签订出卖国家主权的《溏沽协定》、《何梅协定》。而且他比较狡猾的是,他并不自己签字。


亲日并不等于降日,并不就是汉奸,至少他底线把握住了,全面抗战爆发以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 1938年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的军制、计划和指挥。 1944年任中国陆军总司令,指挥了长衡会战和湘西反攻战。最后,还出现了弯腰受降那样饱受指责的一幕。

2.作为国军将领,何应钦资历相当老,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这个是蒋介石的同学了,
1922年夏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 1924年春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参谋。不久,任黄埔军校少将总教官,后兼教导一团团长,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后来我们讲蒋介石嫡系派系时,会讲到陈诚系和何应钦系,尽管解放战争时何应钦已经靠边站了,但是何应钦系的实力并不比陈诚的土木系弱。而且相对于陈诚长于政治,军事指挥能力欠佳来说,何应钦的战略眼光和战术指挥要比陈诚强很多。




3.他是民国时少有的好男人,他一生无子女,只过继其弟何辑五之女丽珠为后。他的夫人王文湘,1917年在贵阳与其成婚后,双方感情一直不错。王于1952年被医生诊断患有乳癌,发现时已属晚期,病情恶化,无法进行手术治疗,每年求医都奔赴日本,直到1978年4月病逝。何政坛无事,正好忙家,自己动手搞家务,对病妻尽丈夫之责,对独女尽父亲之责。在国民党上层圈中,有人称他是“中国第一好丈夫”。


云淡风轻7847490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举行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侵华日军总司令的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而主持日军受降仪式,接受岗村宁次的投降书的,就是时任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


至此,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终于胜利结束,而何应钦作为中国接受日寇投降的代表,也获得了一个中国军人所能取得的最高荣誉。

然而,令无数人诟病的是,在接受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投降书时,何应钦不但站起来,而且,弯的腰甚至比小林浅三郎还要低。我们都以为,日本投降仪式是这样的:


却没想到,何应钦居然是如此做派:

虽然有人将这种行为解释为何应钦的无心之举,但是,作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应该不会忘记,按照事先约定的受降仪式,中方代表根本就不需要起立回礼。然而,何应钦不但起身回礼,而且腰弯得甚至比投降的日本代表还要低,何应钦的所作所为,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何应钦的行为,连冈村宁次都感到惊讶:

规定投降者必须敬礼,前后共敬礼三次。中国方面对此均不回礼。这恐怕也是出自美军的建议。但是,在第三次小林总参谋长呈交降书敬礼时,何应钦总司令却不由得站起来作了答礼。看到我这位老朋友的温厚品格,不禁想到:毕竟是东方道德! ——《冈村宁次回忆录》


一直以来,作为国民党黄埔系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号人物,何应钦在国民党内位高权重。除此之外,何应钦最著名的,还要数他“亲日派”的头衔。

作为亲日派,何应钦绝对“实至名归”:无论是1935年何应钦与日方代表梅津美治郎签订卖国的《何梅协定》,还是抗战胜利后,何应钦多方“努力”、保护日本战犯,甚至最终促成国民党将侵华日军头目、罪行累累罄竹难书的冈村宁次无罪释放,何应钦的行径,用“亲日”都不足以形容,简直就是“媚日”,尤其是何应钦在签字投降仪式上的行径,更是令人作呕。



何应钦当然是有本事的,如果没本事,他也不可能从黄埔军校总教官一跃成为国民党的二号人物。甚至在两次站错队之后,依然可以在国民党内身居要职。但是,何应钦亲日、媚日的行径,的确令人恶心至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