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時是如何知道對面軍隊的番號的?

小南談軍論舞


1950年10月志願軍入朝參戰之初,就因為搞錯敵軍番號連續出現兩次意外事件,充分說明了在戰場上番號問題的重要性,也暴露了我軍剛剛踏出國門作戰時,在戰場偵察中還存在一定的薄弱環節,從而在後面加強了偵察與情報工作。但兩次事件的結果卻是一憂一喜,上演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中頗具戲劇性的戰鬥。



(開國中將,39軍軍長吳信泉)

一般說來,在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於語言和人種相同,我軍通常採用混入偵察、捕俘審訊等方式確定當面敵軍番號,尤其是我方卓越的情報工作,很多時候連前述兩項工作都免了,內線送來的敵軍作戰序列和戰役佈署一清二楚,番號詳盡有加。然而在朝鮮戰場上,面對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區,志願軍各部一時還不太適應。

1950年10月27日,第38軍奉命奔襲60公里消滅熙川以北之敵,情報顯示當面之敵為南朝鮮軍第8師,其中在熙川城內駐防的只有該師的一個營。38軍首長一邊急行軍一邊部署戰鬥計劃,以該軍第113師為正面主攻部隊,第112師負責包抄敵後斷其退路,第114師為軍預備隊隨時準備投入戰鬥,全軍上下摩拳擦掌,力求將敵一舉合圍殲滅。



總攻尚未開始,軍前指突然接到了穿插中的第112師急電,在熙川城內發現美軍一個團,並且全部是黑人,這個情報讓軍首長大為吃驚,因為與之前掌握的情況差距太大,根據戰前志司提出“先打偽軍,後打美軍”的戰術思想,38軍前指謹慎起來,隨即研究調整部署,因此遲至29日才發起進攻,結果除在熙川外圍俘虜了100多個南朝鮮士兵以外,衝進城內才發現空無一人,敵第8師主力已於幾個小時之前逃離。

而後的事實證明,所謂熙川駐有美軍一個團的情況根本不存在,第38軍兩天的貽誤使志司“首殲熙川之敵”的計劃落空。而熙川戰鬥是這支四野頭號主力入朝的第一仗,正因為弄錯敵人番號,在戰史上留下了說不盡的遺憾。戰後志司狠批了第38軍的動作遲緩,全軍官兵憋著一口氣發誓要打翻身仗,終於在第二次戰役中打出了“萬歲軍”的名號。

(志願軍還在使用日式武器)

兩天後的清晨,負責正面進攻的第39軍前衛第116師師長汪洋,正在雲山城外秘密監視城內敵人的動向,這裡駐紮的是南朝鮮軍第1師,根據戰役部署第39軍應該在穿插部隊到位後,於當日晚7時發起突襲。中午剛過,前沿潛伏的偵察員彙報說城內敵人打起揹包有逃跑的跡象,為不失戰機,第39軍軍長吳信泉決心提前發起攻擊,11月1日下午5時,我軍在炮火掩護下向敵人猛撲過去。

戰鬥打起來就感覺有些不太對頭,敵人的抵抗和火力都超乎戰前預料,志願軍戰士不管三七二十一猛打猛衝,接近了才發現敵人是一水的高鼻樑:“個子高高的,皮膚白白的”,原來美軍騎兵第1師第8團已經與南朝鮮軍換防,但我軍偵察員沒能確認這一情況和弄清番號,把敵人換防的過程誤以為是要逃跑。



開弓沒有回頭箭,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9軍一面積極組織部隊圍殲美軍第8團,一面派出部隊阻擊前來增援的美軍騎兵第1師第5團。

戰至11月2日下午,志願軍殲滅騎1師第8團大部和第5團一部,斃傷俘美軍1840人,繳獲各種火炮190門和大批武器彈藥,美騎1師主力望風而逃,這就是令美國人記憶深刻的的“雲山戰鬥”,它終於讓遠在東京的麥克阿瑟徹底相信:中國軍隊真的來了。

(志願軍發起衝鋒)


度度狼gg


番號,是內部編制序列的序號。屬軍事機密。如:八路軍第115師。代號,是一個部隊,對外的編號。通常用XXXXX部隊來表示,如8341部隊。部隊家屬與軍人之間的通信地址就是部隊代號,為保密起見,代號是要經常變動的。而番號是固定不變的。電視劇《永不磨滅的番號》中的縣大隊,區小隊同李雲龍的獨立團一樣是臨時性部隊,七七二團的程瞎子才是有正規建制番號的部隊。如果番號被取消,如同全軍覆滅,不復存在,《集結號》中谷子地所在部隊經過多次激戰,打殘了整編再整編,番號多次變動穀子地就找不到老部隊了。九四建國門事發生後影響太大,單手換彈夾的田明建所屬部隊番號就被取消。

獲得了部隊番號就獲得了敵方的兵力部署,獲取敵方番號的方式有偵查、檢視敵軍屍體、裝備、審俘(軍紀要求被俘後不得透露番號)等方式。紅色間諜郭汝瑰在淮海戰役期間向我軍透露了國軍作戰計劃及番號。諾曼底戰役前期,盟軍通過電訊往來偽造了巴頓集團軍等多支部隊番號,欺騙了德軍。

現在我們看到的各類軍事文章具體到某團某連,實際上是戰後由專業人員收集整理的,。在戰場上有時候是遭遇戰不可能及時獲取敵方番號的。電視劇《高地》中就有在中美建交後,中美雙方軍史人員互相核對戰史的情節。


羿161500904


提出這個問題,大概是受到了影視作品的影響!很多軍事戰爭題材的作品中,一方進行作戰謀劃時,往往會直截了當的報出對手的番號、主官姓名、兵力數量等,並據此進行排兵佈陣,這樣的場景看得多了,難免給人一種印象:打仗的時候,對敵方的軍隊都已瞭如指掌!

那麼,對方軍隊的番號等是如何知道的?難道就像古代戰爭中的叫陣一樣,自己報上名來?顯然,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確實是戰場上永恆的法則。戰場上的敵對雙方,為了贏得先機、掌握主動,必然會採取花樣繁多的情報偵查手段,千方百計獲取對方的軍隊番號、作戰計劃等。

通常情況下,戰爭並不是突然爆發的,之前也會有作戰謀劃、兵力調動、兩軍對峙的過程,在這期間有很多渠道和機會獲得對方的軍力部署動向。譬如,收集整理對方的公開信息,派出偵查人員進行目視和照相偵察,通過電子偵查截獲敵方指揮通訊情報,獵捕敵方人員、調查對方平民,通過己方間諜臥底打探消息等等,綜合使用這些方法,通常都能夠獲取包括對方軍隊番號在內的大量情報信息。而且,對於高度複雜的戰爭而言,軍隊番號這種信息還真算不上什麼高價值情報!

在實際的戰爭狀態下,隨著時間推移,戰場地點和進程不斷髮生變化,作戰對手往往也隨之變化,很多時候來不及進行情報準備,就要面臨突如其來的遭遇戰,此時哪裡還顧得上對方番號,佔據有利陣位打了再說(打不過撒丫子跑了再說)!實際上,不知道對手的遭遇戰是非常考驗軍隊意志的,抗戰時期的很多游擊戰、運動戰,就是憑藉勇猛頑強的作風贏得了勝利,就像電視劇中李雲龍說的:遭遇戰了,只認衣服不認人,亂了就亂打,狹路相逢勇者勝!

至於戰鬥結束之後,則可以通過審訊俘虜,或者遺留的軍旗、徽章、軍裝等標識辨別敵方的隸屬和番號。

進入現代戰爭時期,由於戰爭形態和作戰樣式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那種兩軍對壘的“陣地戰”“遭遇戰”已不太常見,更多的是以遠程打擊、空中突襲為主的“非接觸”戰爭,很多時候,戰鬥已經打完了,戰場上的官兵也不知道哪裡來的火力,更別提了解對方的番號了!

同時,如今獲取番號的渠道也更加廣泛。一般情況下,掌控信息控制權(制電磁權)的一方,能夠更加及時、準確掌握對方的兵力部署動態,包括對壘敵方的類型、隸屬、數量、裝備和戰備情況。

正是基於上述原因,如今的“番號”對於現代軍隊和現代戰爭的重要性已無法同過去相提並論,戰場指揮官往往從更廣的領域、更高的層面,考慮敵方火力,謀劃作戰策略,而不是侷限於周邊地區的對手是誰,因為突然降臨的打擊可能出自2000公里之外呢!

中國軍隊有兩種標記稱號:一是對內部使用的番號,比如**軍**師**團**營*連*排,直接可以反映出該部隊的上下級隸屬關係、性質、主要作戰任務;二是對外界使用的代號,例如解放軍84360部隊,由五位數字組成,最後冠以部隊。


在傳統作戰體系下,軍隊的番號屬於軍事秘密,但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提升,各部隊番號,尤其是較高建制級別的部隊番號,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很多軍迷甚至都已耳熟能詳。因此,中國軍隊於2013年1月15日解密集團軍番號,也就是說陸軍集團軍番號可以對外公開使用,而不再以“某”替代。比方可以直接宣傳“39集團軍開展專項狙擊訓練”等等。這也是中國軍隊透明度不斷提升的例證,也是中國軍隊開放、自信的充分體現。

儘管如此,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保密條例》規定,師級以下部隊的番號仍屬軍事秘密範圍,而且對於一些特殊的軍級單位,比如火箭軍導彈基地、海軍潛艇基地、試驗訓練基地的番號,在可預見的將來,仍會予以保密。

歡迎點評交流,記得關注一下軍備解碼!


軍備解碼


我們在戰爭類型的影視劇中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臺詞,對面什麼來頭?報告團長,來的是日本的坂田聯隊,來的是是國軍新一師等等,在戰爭期間你死我活的情況下,沒有人會主動報上自己的番號編制的,那麼作為己方是如何知道敵方具體情況的呢?


第一、偵查情報工作

所謂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古代有所謂斥候,現代有偵察兵,他們一個很大的作用就是偵查敵人的來路和兵力佈置,通過各方面的打探和接觸,敵方番號這種不屬於絕對機密的事情一般都能打探的出來。

第二、訊問俘虜

如果在打完後還不知道對面的底細,可是戰報這種東西是肯定還是要寫的,不然怎麼邀功請賞呢?所以俘虜就可以提上來審審了,說!哪個部隊的?幹什麼不好,非要跟著鬼子打中國人?熟不熟悉?這就是抗戰時審訊日偽軍俘虜的最強開場白。



第三、通過繳獲物品識別

這種情況一般發生在雙方突發遭遇戰,沒有時間和足夠的情報瞭解對面部隊的編制和番號,只有打完後打掃戰場從士兵日記、軍官作戰筆記、軍用地圖、軍旗等細節去推斷敵方部隊的具體信息,比如在亮劍中的解放戰爭期間,李雲龍部和楚雲飛部打了場遭遇戰,當時都不知道對方的底細,一陣衝鋒槍掃過去,兩大主角都倒下了,直到躺到醫院後通過各路信息彙總才知道原來是老相識。再比如我軍在朝鮮戰場上突襲白虎團後繳獲其團旗,任由對方怎麼狡辯,團旗都能證明其部隊番號就是南朝鮮首都師第一團,不帶一點吹牛成分。




第四、特殊的軍裝標識

如抗日戰爭中八路軍軍服臂章上就有一個特殊的八路字樣,而諸如其他地方部隊和中央軍在衣服顏色和樣式上都會有一些細微的區別,這個也能初步推斷出其大致番號。而現代部隊中,一些特種部隊和一些有特殊榮譽的部隊在臂章、領章、帽徽等標識上都會突出表現自己部隊的特殊性,這個也很容易就能區別出部隊的所屬番號。


軍史吐槽君


一、在中國的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期間,凡共產黨的武裝,從外觀基本上無法辨識屬於哪支部隊。因為除了臂章處有“八路軍”“新四軍”字樣外,服裝顏色八路軍是灰色,新四軍是土黃色,並無其他標識。

二、國民黨武裝正規軍及收編、擴編的部隊,其服裝在統一換裝之前,服裝的款式、顏色有一定差別。如《亮劍》中晉綏軍楚雲飛部,著的就是土藍色的軍服,與“國軍”的淺黃色軍服可以明顯區別。

三、一戰、二戰中,英、法、德、蘇、美的軍隊,有些曾被授予過榮譽的部隊,其臂章、帽徽或胸牌,並且專用的徽章、隊旗等,這些可以從遠處都可以識別。

四、如在淮海戰役中,兩軍對壘長達數月,對方部隊的兵力、番號等駐防情況,雙方都通過情報系統、俘虜及投誠人員渠道,掌握的一清二楚。而偶發的遭遇戰,都是打了再說,有俘虜可以問清楚,如沒有活口,就只有事後再瞭解了。








吳勇寧1


這個事情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不簡單。

首先,如果知道了對面軍隊的番號,這隻軍隊的大體情況都是就可以清楚了,包括人員數量,裝備情況這些情況都是可以知道的,各個國家的情報部門平時就開始蒐集這些情報,彙編成冊,到了戰時翻翻這些手冊就可以知道這個部隊的大體情況。

第二個,根據平時情報的積累,可以大體上知道這支部隊的歷史情況,從而瞭解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如何,甚至可以知道現在這個部隊的部隊長的個人性格,愛好,脾氣等,這些在我方作出決策的時候,都可以作為參考資料。

對於陸戰來說,一打起來,只要有敵方的人員傷亡,馬上這個人身上的一些文件就會被蒐集起來,象美軍每個陸軍師都有自己的標誌,就是現在淘寶上到處都有的徽章,根據這些徽章就可以判斷出這支部隊的番號,而對於這些事情都是要依靠平時情報的積累。

如果沒有徽章,但是一般軍人都會有一些證件,這些證件也是判斷部隊番號的重要依據,在電影倫敦上空的鷹裡邊,德國人為了混入英國,就從戰死的英軍士兵身上搜集軍人證和身份牌,而這些也是很重要的情報。

如果是能夠打死一些軍官從而找到敵方的一些文件,那就是中了大獎了,一般來說,軍隊內部的文件對於瞭解對方軍隊內部情況有很重要的價值,象兄弟連裡邊,溫斯特端掉了德國人的炮兵陣地,繳獲了就一張德軍的火力分佈圖,據說諾曼底地區德軍每一挺機槍的位置上邊都有。而像八路這邊,楊成武在一次戰鬥中繳獲了一大批日軍的文件,延安馬上命令楊成武把這批文件送到延安,延安專門組織人員把這批文件翻譯成中文,然後發給八路軍總部。而日軍也十分重視蒐集我方的文件,為了保密,八路甚至在自己的宣傳材料中都不寫真實的地名,否則就會暴露自己的堡壘戶。

人力情報還包括戰鬥區域內的居民口中多少能瞭解一些對面敵軍的情況,而這些也需要綜合分析才行。

一方面是通過人力的情報,還有就是技術手段,主要是無線電偵聽,當然現在這種手段可能不管用了,過去的無線電報務員拍發電報是有固定的手法習慣,叫做指法,每個報務員的指法都不一樣,通過識別指法就可以知道這個是那個報務員,並且通過其他資料綜合就可以判斷這個部隊的位置,象盟軍在準備諾曼底登陸前,就把參戰部隊的老報務員留了下來,在原地繼續發報,就是讓德國人聽。

當然技術情報還有利用空中偵察等等。

象美軍中好象G-2軍官就是情報軍官,在美軍的各級指揮部裡邊都有,解放軍這邊也是差不多,參謀部裡邊,一處是作戰處,二處就是情報處。這些情報軍官就是負責戰時的情報蒐集工作。


有痰


在現代戰爭中知道對手的番號,總指揮官姓名,副官,戰歷,兵員組合情況,武器配值,內部作戰系列調動,開往區域地,出發時間,大致的打響時間,早以不是什麼不可公開的秘密了,大國平等對手都不會把戰爭引向自己的國土的,


孚朗頁


直接問:哪部分的?


地暖偉星造


諜報、捕俘、化裝打聽、


狼皮狗心


你防區對面敵部!

你早就派我去偵察摸底了!還有"情報"的來源!

敵部也知他對面是什麼人帶的軍隊!你身邊早就有我的人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