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时是如何知道对面军队的番号的?

小南谈军论舞


1950年10月志愿军入朝参战之初,就因为搞错敌军番号连续出现两次意外事件,充分说明了在战场上番号问题的重要性,也暴露了我军刚刚踏出国门作战时,在战场侦察中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从而在后面加强了侦察与情报工作。但两次事件的结果却是一忧一喜,上演了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颇具戏剧性的战斗。



(开国中将,39军军长吴信泉)

一般说来,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语言和人种相同,我军通常采用混入侦察、捕俘审讯等方式确定当面敌军番号,尤其是我方卓越的情报工作,很多时候连前述两项工作都免了,内线送来的敌军作战序列和战役布署一清二楚,番号详尽有加。然而在朝鲜战场上,面对人生地不熟的陌生地区,志愿军各部一时还不太适应。

1950年10月27日,第38军奉命奔袭60公里消灭熙川以北之敌,情报显示当面之敌为南朝鲜军第8师,其中在熙川城内驻防的只有该师的一个营。38军首长一边急行军一边部署战斗计划,以该军第113师为正面主攻部队,第112师负责包抄敌后断其退路,第114师为军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全军上下摩拳擦掌,力求将敌一举合围歼灭。



总攻尚未开始,军前指突然接到了穿插中的第112师急电,在熙川城内发现美军一个团,并且全部是黑人,这个情报让军首长大为吃惊,因为与之前掌握的情况差距太大,根据战前志司提出“先打伪军,后打美军”的战术思想,38军前指谨慎起来,随即研究调整部署,因此迟至29日才发起进攻,结果除在熙川外围俘虏了100多个南朝鲜士兵以外,冲进城内才发现空无一人,敌第8师主力已于几个小时之前逃离。

而后的事实证明,所谓熙川驻有美军一个团的情况根本不存在,第38军两天的贻误使志司“首歼熙川之敌”的计划落空。而熙川战斗是这支四野头号主力入朝的第一仗,正因为弄错敌人番号,在战史上留下了说不尽的遗憾。战后志司狠批了第38军的动作迟缓,全军官兵憋着一口气发誓要打翻身仗,终于在第二次战役中打出了“万岁军”的名号。

(志愿军还在使用日式武器)

两天后的清晨,负责正面进攻的第39军前卫第116师师长汪洋,正在云山城外秘密监视城内敌人的动向,这里驻扎的是南朝鲜军第1师,根据战役部署第39军应该在穿插部队到位后,于当日晚7时发起突袭。中午刚过,前沿潜伏的侦察员汇报说城内敌人打起背包有逃跑的迹象,为不失战机,第39军军长吴信泉决心提前发起攻击,11月1日下午5时,我军在炮火掩护下向敌人猛扑过去。

战斗打起来就感觉有些不太对头,敌人的抵抗和火力都超乎战前预料,志愿军战士不管三七二十一猛打猛冲,接近了才发现敌人是一水的高鼻梁:“个子高高的,皮肤白白的”,原来美军骑兵第1师第8团已经与南朝鲜军换防,但我军侦察员没能确认这一情况和弄清番号,把敌人换防的过程误以为是要逃跑。



开弓没有回头箭,狭路相逢勇者胜,第39军一面积极组织部队围歼美军第8团,一面派出部队阻击前来增援的美军骑兵第1师第5团。

战至11月2日下午,志愿军歼灭骑1师第8团大部和第5团一部,毙伤俘美军1840人,缴获各种火炮190门和大批武器弹药,美骑1师主力望风而逃,这就是令美国人记忆深刻的的“云山战斗”,它终于让远在东京的麦克阿瑟彻底相信:中国军队真的来了。

(志愿军发起冲锋)


度度狼gg


番号,是内部编制序列的序号。属军事机密。如:八路军第115师。代号,是一个部队,对外的编号。通常用XXXXX部队来表示,如8341部队。部队家属与军人之间的通信地址就是部队代号,为保密起见,代号是要经常变动的。而番号是固定不变的。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中的县大队,区小队同李云龙的独立团一样是临时性部队,七七二团的程瞎子才是有正规建制番号的部队。如果番号被取消,如同全军覆灭,不复存在,《集结号》中谷子地所在部队经过多次激战,打残了整编再整编,番号多次变动谷子地就找不到老部队了。九四建国门事发生后影响太大,单手换弹夹的田明建所属部队番号就被取消。

获得了部队番号就获得了敌方的兵力部署,获取敌方番号的方式有侦查、检视敌军尸体、装备、审俘(军纪要求被俘后不得透露番号)等方式。红色间谍郭汝瑰在淮海战役期间向我军透露了国军作战计划及番号。诺曼底战役前期,盟军通过电讯往来伪造了巴顿集团军等多支部队番号,欺骗了德军。

现在我们看到的各类军事文章具体到某团某连,实际上是战后由专业人员收集整理的,。在战场上有时候是遭遇战不可能及时获取敌方番号的。电视剧《高地》中就有在中美建交后,中美双方军史人员互相核对战史的情节。


羿161500904


提出这个问题,大概是受到了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军事战争题材的作品中,一方进行作战谋划时,往往会直截了当的报出对手的番号、主官姓名、兵力数量等,并据此进行排兵布阵,这样的场景看得多了,难免给人一种印象:打仗的时候,对敌方的军队都已了如指掌!

那么,对方军队的番号等是如何知道的?难道就像古代战争中的叫阵一样,自己报上名来?显然,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确实是战场上永恒的法则。战场上的敌对双方,为了赢得先机、掌握主动,必然会采取花样繁多的情报侦查手段,千方百计获取对方的军队番号、作战计划等。

通常情况下,战争并不是突然爆发的,之前也会有作战谋划、兵力调动、两军对峙的过程,在这期间有很多渠道和机会获得对方的军力部署动向。譬如,收集整理对方的公开信息,派出侦查人员进行目视和照相侦察,通过电子侦查截获敌方指挥通讯情报,猎捕敌方人员、调查对方平民,通过己方间谍卧底打探消息等等,综合使用这些方法,通常都能够获取包括对方军队番号在内的大量情报信息。而且,对于高度复杂的战争而言,军队番号这种信息还真算不上什么高价值情报!

在实际的战争状态下,随着时间推移,战场地点和进程不断发生变化,作战对手往往也随之变化,很多时候来不及进行情报准备,就要面临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此时哪里还顾得上对方番号,占据有利阵位打了再说(打不过撒丫子跑了再说)!实际上,不知道对手的遭遇战是非常考验军队意志的,抗战时期的很多游击战、运动战,就是凭借勇猛顽强的作风赢得了胜利,就像电视剧中李云龙说的:遭遇战了,只认衣服不认人,乱了就乱打,狭路相逢勇者胜!

至于战斗结束之后,则可以通过审讯俘虏,或者遗留的军旗、徽章、军装等标识辨别敌方的隶属和番号。

进入现代战争时期,由于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那种两军对垒的“阵地战”“遭遇战”已不太常见,更多的是以远程打击、空中突袭为主的“非接触”战争,很多时候,战斗已经打完了,战场上的官兵也不知道哪里来的火力,更别提了解对方的番号了!

同时,如今获取番号的渠道也更加广泛。一般情况下,掌控信息控制权(制电磁权)的一方,能够更加及时、准确掌握对方的兵力部署动态,包括对垒敌方的类型、隶属、数量、装备和战备情况。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如今的“番号”对于现代军队和现代战争的重要性已无法同过去相提并论,战场指挥官往往从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面,考虑敌方火力,谋划作战策略,而不是局限于周边地区的对手是谁,因为突然降临的打击可能出自2000公里之外呢!

中国军队有两种标记称号:一是对内部使用的番号,比如**军**师**团**营*连*排,直接可以反映出该部队的上下级隶属关系、性质、主要作战任务;二是对外界使用的代号,例如解放军84360部队,由五位数字组成,最后冠以部队。


在传统作战体系下,军队的番号属于军事秘密,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升,各部队番号,尤其是较高建制级别的部队番号,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很多军迷甚至都已耳熟能详。因此,中国军队于2013年1月15日解密集团军番号,也就是说陆军集团军番号可以对外公开使用,而不再以“某”替代。比方可以直接宣传“39集团军开展专项狙击训练”等等。这也是中国军队透明度不断提升的例证,也是中国军队开放、自信的充分体现。

尽管如此,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条例》规定,师级以下部队的番号仍属军事秘密范围,而且对于一些特殊的军级单位,比如火箭军导弹基地、海军潜艇基地、试验训练基地的番号,在可预见的将来,仍会予以保密。

欢迎点评交流,记得关注一下军备解码!


军备解码


我们在战争类型的影视剧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台词,对面什么来头?报告团长,来的是日本的坂田联队,来的是是国军新一师等等,在战争期间你死我活的情况下,没有人会主动报上自己的番号编制的,那么作为己方是如何知道敌方具体情况的呢?


第一、侦查情报工作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古代有所谓斥候,现代有侦察兵,他们一个很大的作用就是侦查敌人的来路和兵力布置,通过各方面的打探和接触,敌方番号这种不属于绝对机密的事情一般都能打探的出来。

第二、讯问俘虏

如果在打完后还不知道对面的底细,可是战报这种东西是肯定还是要写的,不然怎么邀功请赏呢?所以俘虏就可以提上来审审了,说!哪个部队的?干什么不好,非要跟着鬼子打中国人?熟不熟悉?这就是抗战时审讯日伪军俘虏的最强开场白。



第三、通过缴获物品识别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双方突发遭遇战,没有时间和足够的情报了解对面部队的编制和番号,只有打完后打扫战场从士兵日记、军官作战笔记、军用地图、军旗等细节去推断敌方部队的具体信息,比如在亮剑中的解放战争期间,李云龙部和楚云飞部打了场遭遇战,当时都不知道对方的底细,一阵冲锋枪扫过去,两大主角都倒下了,直到躺到医院后通过各路信息汇总才知道原来是老相识。再比如我军在朝鲜战场上突袭白虎团后缴获其团旗,任由对方怎么狡辩,团旗都能证明其部队番号就是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不带一点吹牛成分。




第四、特殊的军装标识

如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军服臂章上就有一个特殊的八路字样,而诸如其他地方部队和中央军在衣服颜色和样式上都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这个也能初步推断出其大致番号。而现代部队中,一些特种部队和一些有特殊荣誉的部队在臂章、领章、帽徽等标识上都会突出表现自己部队的特殊性,这个也很容易就能区别出部队的所属番号。


军史吐槽君


一、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凡共产党的武装,从外观基本上无法辨识属于哪支部队。因为除了臂章处有“八路军”“新四军”字样外,服装颜色八路军是灰色,新四军是土黄色,并无其他标识。

二、国民党武装正规军及收编、扩编的部队,其服装在统一换装之前,服装的款式、颜色有一定差别。如《亮剑》中晋绥军楚云飞部,着的就是土蓝色的军服,与“国军”的浅黄色军服可以明显区别。

三、一战、二战中,英、法、德、苏、美的军队,有些曾被授予过荣誉的部队,其臂章、帽徽或胸牌,并且专用的徽章、队旗等,这些可以从远处都可以识别。

四、如在淮海战役中,两军对垒长达数月,对方部队的兵力、番号等驻防情况,双方都通过情报系统、俘虏及投诚人员渠道,掌握的一清二楚。而偶发的遭遇战,都是打了再说,有俘虏可以问清楚,如没有活口,就只有事后再了解了。








吴勇宁1


这个事情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

首先,如果知道了对面军队的番号,这只军队的大体情况都是就可以清楚了,包括人员数量,装备情况这些情况都是可以知道的,各个国家的情报部门平时就开始搜集这些情报,汇编成册,到了战时翻翻这些手册就可以知道这个部队的大体情况。

第二个,根据平时情报的积累,可以大体上知道这支部队的历史情况,从而了解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如何,甚至可以知道现在这个部队的部队长的个人性格,爱好,脾气等,这些在我方作出决策的时候,都可以作为参考资料。

对于陆战来说,一打起来,只要有敌方的人员伤亡,马上这个人身上的一些文件就会被搜集起来,象美军每个陆军师都有自己的标志,就是现在淘宝上到处都有的徽章,根据这些徽章就可以判断出这支部队的番号,而对于这些事情都是要依靠平时情报的积累。

如果没有徽章,但是一般军人都会有一些证件,这些证件也是判断部队番号的重要依据,在电影伦敦上空的鹰里边,德国人为了混入英国,就从战死的英军士兵身上搜集军人证和身份牌,而这些也是很重要的情报。

如果是能够打死一些军官从而找到敌方的一些文件,那就是中了大奖了,一般来说,军队内部的文件对于了解对方军队内部情况有很重要的价值,象兄弟连里边,温斯特端掉了德国人的炮兵阵地,缴获了就一张德军的火力分布图,据说诺曼底地区德军每一挺机枪的位置上边都有。而像八路这边,杨成武在一次战斗中缴获了一大批日军的文件,延安马上命令杨成武把这批文件送到延安,延安专门组织人员把这批文件翻译成中文,然后发给八路军总部。而日军也十分重视搜集我方的文件,为了保密,八路甚至在自己的宣传材料中都不写真实的地名,否则就会暴露自己的堡垒户。

人力情报还包括战斗区域内的居民口中多少能了解一些对面敌军的情况,而这些也需要综合分析才行。

一方面是通过人力的情报,还有就是技术手段,主要是无线电侦听,当然现在这种手段可能不管用了,过去的无线电报务员拍发电报是有固定的手法习惯,叫做指法,每个报务员的指法都不一样,通过识别指法就可以知道这个是那个报务员,并且通过其他资料综合就可以判断这个部队的位置,象盟军在准备诺曼底登陆前,就把参战部队的老报务员留了下来,在原地继续发报,就是让德国人听。

当然技术情报还有利用空中侦察等等。

象美军中好象G-2军官就是情报军官,在美军的各级指挥部里边都有,解放军这边也是差不多,参谋部里边,一处是作战处,二处就是情报处。这些情报军官就是负责战时的情报搜集工作。


有痰


在现代战争中知道对手的番号,总指挥官姓名,副官,战历,兵员组合情况,武器配值,内部作战系列调动,开往区域地,出发时间,大致的打响时间,早以不是什么不可公开的秘密了,大国平等对手都不会把战争引向自己的国土的,


孚朗页


直接问:哪部分的?


地暖伟星造


谍报、捕俘、化装打听、


狼皮狗心


你防区对面敌部!

你早就派我去侦察摸底了!还有"情报"的来源!

敌部也知他对面是什么人带的军队!你身边早就有我的人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