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說起張岱,首先我們就會想起他的《自為墓誌銘》,這篇是太有名了,它與徐渭的那篇《墓誌銘》齊名,向來被人津津樂道和推崇。

不過,《自為墓誌銘》名氣雖大,但是真正給張岱帶來廣泛讚譽的,卻是他寫的《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

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因為他是居住在西湖邊的,所以他寫的《西湖夢尋》是對杭州一帶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賢祭祠等進行的全方位的描述,這些對研究明末清初西湖名勝以及佛教的文化有很重要的意義。

而比起《西湖夢尋》,《陶庵夢憶》卻要生動和引人入勝很多,因為它講的是張岱一生的諸多經歷,以及見聞種種,都是以小品文的形式寫出,短小精悍,讀來令人興致盎然。

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這篇文,我就重點來寫一下《陶庵夢憶》中的《湖心亭看雪》,與大家一起通過這篇小品文,看看一下張岱的日常,也當是管中窺豹,感受感受他的所思所想。我們先來看開頭一段。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這開頭是說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是崇禎五年十二月,他住在西湖邊,下了三天大雪,所以人鳥聲都絕跡了。

這一開頭,就讓我想到了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雖然是不同的筆觸,但是寫的景象和景象中的人物是那麼的相似,從寥寥數語中,我們看到了孤獨。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這種孤寂,對於文人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時候!因為這也是漫天的安靜,這安靜又會讓他們心靜,心一靜,驚豔的詞句就出現了。

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如此的大雪天氣,對於我們凡人來說,肯定是哪裡暖和去哪裡待著了,但是張岱不一樣,他在這大冷天,興致大發,駕一葉扁舟,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火爐,前往湖心亭看雪。

接下來他看到的景象是,湖面上的水汽白霧濛濛,天與雲,山與水,天地間只有一片白色。而湖上能隱約看見的影子,只有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這裡的“一痕”,“ 一點”,“ 兩三粒”,用的極美,感覺若用其它任何的字詞代替,都會失去它們的本來韻味。

這裡說的是渺小,是真切的在 “上下一白”的環境中待過,所獲得的體會,是“飄渺孤鴻影”,是“天地一沙鷗”的那種體會,人生天地間,真是滄海一粟。

我們再接著往下看。

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張岱和隨從的人,終於到了湖心亭上。竟然發現有兩個人已經在那裡鋪氈對坐,一個童子正在那裡燒酒,酒爐裡的酒也正在沸騰。他們見到我,還大為高興的說:“沒想到在湖中還能碰到有人來啊!”

這估計正是張岱想說的,看來他比柳宗元強,在這漫天雪地裡,他還算是有知己的。

然後湖心亭裡的人就拉著他一同來飲酒,他也高興的喝了三大杯而告別。張岱又問了那兩人的姓名地址,他們說是金陵人,是來這裡旅遊的哈。

看來有此雅興的人,不是久在西湖邊上居住的人啊,我好奇的是張岱為什麼不跟這些人不醉不歸呢,難得如此雪中逢知己啊!

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也可能張岱是不像別的文人那樣,不是自來熟類型的,具體張岱為什麼喝了三大杯酒就走了,也許只有張岱自己清楚了。也或許張岱只是想在自己的小世界裡,自娛自樂。

但是我們看文章最後一句,從一起駕船的人的話裡,感覺以上的說法都不像。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寫到這裡,這看雪是要結束了。但是最後這一句,卻讓人有無限的回味。

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下船後,船伕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痴,沒想到這裡還有像相公一樣痴的人啊!”這船伕應該是跟張岱非常相熟的,他應是深知張岱心性的,一個“痴”字算是做了個點睛。

從這個字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對生活有著極濃烈熱情的人,他只是不喜歡喜形於色罷了!

張岱所崇尚的人與人的交往,或許正是那“君子之交淡入水”般的交往,就如他寫的這篇文字一樣,雖然內心對這場看雪活動無限欣喜,但它就是拼命的剋制,用極淡的筆觸,來描繪他那極濃的情愫。

張岱《湖心亭看雪》,用極淡的筆觸,寫出他最濃的情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