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湖心亭看雪》,用极淡的笔触,写出他最浓的情愫

说起张岱,首先我们就会想起他的《自为墓志铭》,这篇是太有名了,它与徐渭的那篇《墓志铭》齐名,向来被人津津乐道和推崇。

不过,《自为墓志铭》名气虽大,但是真正给张岱带来广泛赞誉的,却是他写的《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

张岱《湖心亭看雪》,用极淡的笔触,写出他最浓的情愫

因为他是居住在西湖边的,所以他写的《西湖梦寻》是对杭州一带重要的山水景色、佛教寺院、先贤祭祠等进行的全方位的描述,这些对研究明末清初西湖名胜以及佛教的文化有很重要的意义。

而比起《西湖梦寻》,《陶庵梦忆》却要生动和引人入胜很多,因为它讲的是张岱一生的诸多经历,以及见闻种种,都是以小品文的形式写出,短小精悍,读来令人兴致盎然。

张岱《湖心亭看雪》,用极淡的笔触,写出他最浓的情愫

这篇文,我就重点来写一下《陶庵梦忆》中的《湖心亭看雪》,与大家一起通过这篇小品文,看看一下张岱的日常,也当是管中窥豹,感受感受他的所思所想。我们先来看开头一段。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张岱《湖心亭看雪》,用极淡的笔触,写出他最浓的情愫

这开头是说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他住在西湖边,下了三天大雪,所以人鸟声都绝迹了。

这一开头,就让我想到了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虽然是不同的笔触,但是写的景象和景象中的人物是那么的相似,从寥寥数语中,我们看到了孤独。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张岱《湖心亭看雪》,用极淡的笔触,写出他最浓的情愫

这种孤寂,对于文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时候!因为这也是漫天的安静,这安静又会让他们心静,心一静,惊艳的词句就出现了。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用极淡的笔触,写出他最浓的情愫

如此的大雪天气,对于我们凡人来说,肯定是哪里暖和去哪里待着了,但是张岱不一样,他在这大冷天,兴致大发,驾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前往湖心亭看雪。

接下来他看到的景象是,湖面上的水汽白雾蒙蒙,天与云,山与水,天地间只有一片白色。而湖上能隐约看见的影子,只有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用极淡的笔触,写出他最浓的情愫

这里的“一痕”,“ 一点”,“ 两三粒”,用的极美,感觉若用其它任何的字词代替,都会失去它们的本来韵味。

这里说的是渺小,是真切的在 “上下一白”的环境中待过,所获得的体会,是“飘渺孤鸿影”,是“天地一沙鸥”的那种体会,人生天地间,真是沧海一粟。

我们再接着往下看。

张岱《湖心亭看雪》,用极淡的笔触,写出他最浓的情愫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张岱和随从的人,终于到了湖心亭上。竟然发现有两个人已经在那里铺毡对坐,一个童子正在那里烧酒,酒炉里的酒也正在沸腾。他们见到我,还大为高兴的说:“没想到在湖中还能碰到有人来啊!”

这估计正是张岱想说的,看来他比柳宗元强,在这漫天雪地里,他还算是有知己的。

然后湖心亭里的人就拉着他一同来饮酒,他也高兴的喝了三大杯而告别。张岱又问了那两人的姓名地址,他们说是金陵人,是来这里旅游的哈。

看来有此雅兴的人,不是久在西湖边上居住的人啊,我好奇的是张岱为什么不跟这些人不醉不归呢,难得如此雪中逢知己啊!

张岱《湖心亭看雪》,用极淡的笔触,写出他最浓的情愫

也可能张岱是不像别的文人那样,不是自来熟类型的,具体张岱为什么喝了三大杯酒就走了,也许只有张岱自己清楚了。也或许张岱只是想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自娱自乐。

但是我们看文章最后一句,从一起驾船的人的话里,感觉以上的说法都不像。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写到这里,这看雪是要结束了。但是最后这一句,却让人有无限的回味。

张岱《湖心亭看雪》,用极淡的笔触,写出他最浓的情愫

下船后,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没想到这里还有像相公一样痴的人啊!”这船夫应该是跟张岱非常相熟的,他应是深知张岱心性的,一个“痴”字算是做了个点睛。

从这个字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生活有着极浓烈热情的人,他只是不喜欢喜形于色罢了!

张岱所崇尚的人与人的交往,或许正是那“君子之交淡入水”般的交往,就如他写的这篇文字一样,虽然内心对这场看雪活动无限欣喜,但它就是拼命的克制,用极淡的笔触,来描绘他那极浓的情愫。

张岱《湖心亭看雪》,用极淡的笔触,写出他最浓的情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