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越來越精緻的“政治正確”,必須且勇敢地去“碰撞”


面對越來越精緻的“政治正確”,必須且勇敢地去“碰撞”


面對越來越精緻的“政治正確”,必須且勇敢地去“碰撞”

有人說,中國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華人到了加拿大,怎麼變得保守了?人家主流支持大麻合法化,我們反對;人家主流要推廣新性別教育,我們也反對;人家主流接受難民,我們更有人反對。

這個說法雖不完全正確,但的確在我們華人中,有一部分人是持類似看法的。

實際上,主流也不是鐵板一塊。向來不太待見華人的聯邦保守黨在選黨領時,居然跑到華人社群拉黨員,除了華人票倉在積累、影響力漸大的因素外,價值觀方面也有相當重要的原因;以保護弱勢群體為己任的新民主黨,一向想在華人這個少數族群中做文章,但也因為價值觀的不同,而推展不暢;表面上與華人親和的自由黨,則在上次大選後,充分展現了根本不重視華人的一面,讓華社基本失望,也是因為價值理念的分差。

有人就有“左中右”,所以華人反對什麼,支持什麼,原本就無法定論,無法統一,更談不上與主流相矛盾,因為主流本就是個矛盾體。正確的看法應當是,當我們中間有人分別持“左中右”的價值觀時,是否不以極端的視角看問題,分別成為“左中右”隊伍中的中間力量?


面對越來越精緻的“政治正確”,必須且勇敢地去“碰撞”


但現在看來,正是在這一點上,我們是有問題的。

比如,無論省選,還是市選,常能從一些參選者或其支持者口中聽到這樣的詞——“敵人”,用以稱呼對立陣營。愚以為,這樣的稱呼,雖上不得檯面,但充分反映了我們一小部分人認識問題的視角,存在很大的問題。

所謂敵人,是要從肉體上消滅的,或要被他消滅的。在一個民主國家,這樣的認識非常危險,危險倒不在於言必稱“敵人”者,會真的要用暴力手段去“消滅敵人”,而是根本不懂民主政治的真義。

民主的核心是妥協,是通過協商、妥協來達到公平和共贏。在這種情況下,對立陣營背後,是另一群與我們一樣良善的民眾。拋開政治訴求,日常生活中,他們可能就是我們的善鄰、友朋,可能隨時隨地會對於我們施以援手。我們也是一樣。

所以,對立並不是敵對,對手更不是敵手,政治並非你死我活的殊死鬥爭,而是你我爭取份額多寡的遊戲。語言細節反映了我們的思想意識,我們提高自己,就要從細節上反查,從思想意識上革新。——那種試圖通過極端方式把對手描畫得面目猙獰的行為,最終只會妖魔化自己。

第二步,再不投票,一切都真的晚了

民主這種方式,在我們華人還不積極投票的今天,在其他族裔、社群裡演化到了什麼程度?一個基本事實是,他們正在把民主變成維護自身特權的手段。


面對越來越精緻的“政治正確”,必須且勇敢地去“碰撞”


雖然不能說現在的民主正在變質,但加拿大和歐洲的政治實踐正在說明,二戰以後,尤其是在全球化以來,作為在世界範圍內實現平等的基本政治工具,民主在基本實現了相關國家對基本公平、平等的追求之後,正變成某些族裔、社群尋找建立特權的工具——比如加拿大通過的譴責伊斯蘭恐懼的M103動議。

政客們和投票率奇高的少數族群、社群,正樂此不疲地製造著新的,更為精緻的“政治正確”——甚至以不惜拉仇恨的方式,來為自己贏得短期的票倉,獲得短暫的特權。

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大法合麻化如此,性別教育亦是如此。他們利用的,正是“沉默的大多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態度,和政府機構的官僚主義。以小搏大,通過集中投票,來贏得政治話語權;又通過有組織的研究,為懶得動腦子的政府機構,提供相關的議案或大綱。

讓政客們舉手,方便政府推行,工作簡直做到了極致。

比起他們來,同樣作為少數族群的華社,還沒有贏得主流的認同,就先把自己混到“沉默的大多數”尾巴里,在別人給予的政治空氣中,靠輸氧管苟活。



老老實實的華人是一個不想擁有特權的族群,但這並不表明,基本的公平會天然降到我們的頭上。我們不爭取特權,但我們必須捍衛基本的公平、公義,而這就需要拿起我們唯一的武器——選票。

所以,你儘可以大膽地展示自己的立場,但先不要在乎身邊的人與自己的觀點是否一致,也先不要試圖去說服別人跟你一致,更不能視不同觀點為仇寇,那種為了贏得選舉,甚至不惜阻上身邊人去投票給別人,說什麼“不投他一票就等於為我增加一票”的行為,是再無恥不過的了。


面對越來越精緻的“政治正確”,必須且勇敢地去“碰撞”


無論左中右,我們其實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投票。真正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的人,應當是先去鼓勵大家去投票。思想左翼的,就鼓勵他們投給左派;價值保守的,就支持他們投給右翼;自認中立的,就投給自己認為合適的。因為他們的投票,最終會提高你那一票的權重,最終會提高華人票倉的權重。這是贏得話語權的基礎。

這是我們向自己的惰性“宣戰”——我們首先要去“碰撞”的,不是異己的觀點和立場,而是我們自己身上那種得過且過,老指著別人衝鋒陷陣的惰性。實現了這一點,才能鑄造華人票倉在與整個社會票倉的“碰撞”中的基本力量。


面對越來越精緻的“政治正確”,必須且勇敢地去“碰撞”


這是我們開設“碰撞”欄目的首義,也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左中右的交鋒、激辯,才能“碰撞”出更大的華彩,照亮華人參與社會進程的前路。

與大家共勉!

2019年3月2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