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为何终身未嫁?

胡文钦


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年),25岁继承王位之前,已经磨练很多年,跟姐姐玛丽一世有点相像,父亲亨利八世糟糕的6次婚姻伤透了姐妹俩的心。

姐姐玛丽一世,幼年遭遇母亲凯瑟琳(西班牙王女)被流放,父亲宣布她为“私生女”,37岁开始腥风血雨的5年统治,赢得“血腥玛丽”的称号。玛丽一世的婚姻很糟糕,她很迁就丈夫腓力二世,但这位西班牙国王一点都不喜欢她。

伊丽莎白一世,3岁不到的时候,母亲安妮.博林被砍头,父亲也视她为“私生女”,早年的生活充满苦闷。但是,她成为女王后,与玛丽一世、亨利八世的统治不同,治国惊人的开明。

然而,伊丽莎白一世选择独身,无可避免地受到家庭的影响,昔日的画面不会消失,亨利八世为娶新娘砍下自己母亲的头,玛丽一世为讨丈夫欢心的“假怀孕”太心酸。

“只有一个上帝,亦只有一个基督,其他一切事情都是无关轻重之小事。”作为多铎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伊丽莎白一世决然嫁给国家,誓要让新教的英国强大起来。

上世纪的玫瑰战争让英国积贫积弱,老爹开启的持续30年的宗教纷争更是让国家雪上加霜,伊丽莎白一世开始用果敢、积极的方式治国,国内开设医院、济贫院增加社会福利,国外占领殖民地、开拓全球贸易。

伊丽莎白一世火急火燎的富国强兵,对面欧洲大陆上的君主却惦记着岛国嫁妆,想着如何她娶回家。国内的贵族出于王朝延续的考虑,也向女王提出“催婚”要求,否则无子嗣的话,王朝就要改姓了。

伊丽莎白一世可不可以结婚?当一个平凡的女王,结婚当然没问题,何况向他求婚的人有一大堆。

但是伊丽莎白一世不一样,她可是“荣光女王”,英国能从“传统农业国”变“日不落帝国”,黄金时代就是她打造出来的。她之所以选择不结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利益,“童贞女王”称号因此而来。

假设伊丽莎白一世结婚,要么嫁给国内的贵族,势必会引起夫家的崛起,不利于均衡国内的政治势力;要么嫁给外国王族子弟,势必要出一副大嫁妆,更可怕的是把外国势力引入英国。

那么,“不结婚”不仅没有上诉烦恼,还没有家庭的牵挂,更重要的是多了一副国际关系的筹码。

实际上,伊丽莎白一世正是采用“婚姻外交”,用联姻来制衡各国,避免英国陷入战争,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

当击败西班牙帝国的“无敌舰队”,英国开始取代西班牙成为新一代的世界霸主,伊丽莎白一世留给世界的惊艳背影远远超过一个奢华的王室婚姻。

“我已经嫁人了,我嫁给了英格兰王国。”伊丽莎白一世手上象征王权的戒指,让她的为国守身成为流芳千古的佳话。


子屠龙


其实要想弄清楚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不婚之谜,我们不能单单关注女王本身,更要回顾女王统治英国时期的历史和政治情况。

首先,伊丽莎白一世接手英国时可以说是百废俱兴,危机重重。在其之前的玛丽女王几乎用暴政和宗教镇压摧毁了整个英国的社会。作为天主教徒,玛丽女王与西班牙人联姻;并且为了让英格兰成为天主教国家,她一直血腥迫害新教徒。被内耗严重的国力还要应对邻近国家的挑战和威胁,伊丽莎白一世意识到她必须要消除内忧发展经济,并且还要与周边国家保持和睦的关系。但是,在这之前他必须解决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让欧洲各国承认女王的王权。很多国家特别是法兰西王国时常在继承的合法性上刁难伊丽莎白一世。她利用西班牙的腓力二世的求婚来制约法兰西人对其的刁难和对英国国土的虎视眈眈;并且利用西班牙强大的海上力量为英国的海运保驾护航。在这样的棘手情况之下,伊丽莎白决定以自己的婚姻作为交换筹码,周旋于外国王室和国内大臣之间。这样也使得英国的社会和国家势力迅速恢复,并崛起。也正是由于婚姻的筹码,伊丽莎白与国内外势力均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西班牙腓力二世)


其次,伊丽莎白极度渴望权力,也极度渴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君主。欧洲皇室的传统便是在婚后,女王需要将自己的权利交给自己的配偶。而这一点对于立志要成为名垂青史的君主的伊丽莎白来说是不可能的。自从她执掌王权开始,她便表现出强大的野心和带领英国走出困境的决心;并且伊丽莎白一世不可能将自己的王权通过婚姻让给他人。在当时的情况下,能与伊丽莎白一世结婚的人必定是欧洲王室其他的君王或者王子;他们是万万不会为大英帝国的前途而殚精竭虑,更有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力最终吞并英国。所以,伊丽莎白一世宁可为了英国而放弃拥有婚姻,也不会将大英帝国拱手相让于别人。在英国的内臣中,达德利勋爵一直是女王的宠臣,坊间也有传闻女王对其一见倾心。但是,达德利勋爵早已有了家室。直到后来,其妻子忽然暴毙;但是女王担心与勋爵结婚可能会招来非议,便放弃了与之结婚的想法。

(查理八世与六任妻子)


此外,在我写的文章“女王领导下的王室不婚”中也提到,见惯了王室婚姻的不幸,伊丽莎白认为婚姻是愚蠢的。她更是严令禁止和阻碍自己身边的王室成员和侍女踏入婚姻的殿堂,如有秘密结婚者,她更是将其处决或者监禁。这一点可能来源于其父亨利八世三番五次地休妻甚至杀妻子;伊丽莎白的母亲便在其年少时被亨利八世下令处决。


欧洲王室的继承制度与中国封建社会有所不同,中国更在乎是否由自己的嫡系血脉来继承王位;欧洲王室只在乎下任君主是否有贵族血统。很多欧洲国家的王权并不是由自己的孩子来继承,而是由议会或者元老院在国家的贵族里挑选的。所以,伊丽莎白一世很显然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孩子继承王权而选择结婚。


最终,伊丽莎白一世成就了英国的黄金时代,综合国力稳步提高。在他的带领下,英国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辟每周殖民地,,改良货币体系,并且成立了很多例如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巨头;而自己的不婚之谜却成为了后是对其种种猜测的根源。其实,我更愿意相信她的不婚是所处时代的无奈之举;她惧怕因为其性别的缘故,丧失来之不易的一切。害怕失去权力,失去国家和被丈夫遗弃。我们习惯性把伟大的人的举动过分明智化,神圣化;却忘记了在黯淡无光的夜里,或许也有一双渴望爱情的眼睛被血丝与泪水填充,直勾勾的看着自己的王冠与王位,发出一声声无人聆听的叹息。


清汤废头


伊丽莎白一世在八岁时宣布:“我永远不会结婚。”令她的臣民们惊愕的是,伟大的女王信守了她的诺言。她甚至提倡童贞崇拜,这也是她为人津津乐道的原因之一。 四个世纪以来,历史学家一直在猜测伊丽莎白为何从未结婚。在她那个时代,她保持单身的决定被认为是荒唐和危险的。女王需要丈夫为她做政治决定,组织和领导她的军事行动。更重要的是,她需要男性继承人,以避免在她死后,对立的索赔人之间爆发内战。

向女王求婚的人并不少,有英国的朝臣,也有外国的王子。人们满怀信心地认为,伊丽莎白最终会嫁给他们中的一个。事实上,尽管她更喜欢单身,她依然让这些求婚者保持一种永久的期待甚至渴望的状态(渣女)。这种搪塞是女王有意为之的政策,因为她让外国王子满怀希望,有时长达十年之久,在他们可能会在她的国土上发动战争的时候,她可以让他们保持友好。

事实上,她避免结婚是有充分的政治理由的。她姐姐玛丽一世和西班牙菲利普二世灾难性的婚姻给英国政治施加了不受欢迎的外国影响。英国人普遍对女王娶外国丈夫抱有偏见,尤其是信奉天主教的男人。


伊丽莎白不愿结婚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我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她害怕失去女王的自主权。在16世纪,君主被认为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而丈夫则被认为是妻子的最高统治者。伊丽莎白知道,结婚生子会削弱她的权力。她对莱斯特伯爵说:“我在这里只有一个情妇,没有主人。”莱斯特伯爵是她最爱的人,也是她30多年来最亲近的人。

她曾经指出,婚姻对她来说似乎太不稳定了。她亲眼目睹了直系亲属的几次婚姻破裂,包括她自己父母的婚姻。

一些人,基于最薄弱的证据,认为伊丽莎白不结婚是因为害怕或不能进行性行为,但更有可能的是她害怕分娩。她的两个继母、祖母和几个熟人都在产床上去世了。而且,在怀孕期间,她一定会失去对王权的控制。

伊丽莎白的父亲亨利八世以叛国罪和通奸罪处死她的母亲安妮·博林;她的继母凯瑟琳·霍华德后来也遭受了同样的命运。伊丽莎白14岁时,她几乎被海军上将托马斯·西摩(Thomas Seymour)所迷倒,但是西摩也在一年内因叛国罪入狱。有人认为,伊丽莎白在很小的时候就目睹了这些可怕的事情,这可能是她迟迟不结婚的原因。


伊丽莎白必须决定什么事情更加重要。在那个时候没有避孕措施这一方面的知识,冒着怀孕的危险将会危及她已经不安全的王位。女人的名声是至高无上的,尤其是女王,她被封为英国国教的最高统治者。结婚或独身是她唯一的选择。伊丽莎白太聪明了,决不肯妥协。她做出的选择是勇敢的,是革命性的,而且从长远来看,对英国来说是正确的。


羊屎蛋蛋758


贪婪的权力 不可侵犯


小小乖麻雀儿


嫁给谁都是错,都是遗憾,不去嫁给国家


冯提莫一二


她敢嫁谁敢去……


x94805882


处女女王一生嫁给英国。


江右第一毒舌


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献了给英国,嫁个了英国!


笔画多的名字


因为她属于英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