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强-5飞机?

红龙军团长


强-5绝对是我国三代机出现之前颜值最高的战机,一改米格机机头进气方式,首开国产战机两侧进气布局。上世纪50年代末期在歼-6基础上改进而来,曾经大量装备空军和海航,是我国长期以来对地攻击的主力(飞豹出现之前)。

作为南昌飞机制造厂(现洪都航空)的拳头产品,由陆孝彭总师牵头研制,1968年服役之后大量出口,同时陆续研制出多种改型。比较有特色的包括:强-5甲核弹载机、强-5乙鱼雷攻击机,还有终极改版强-6变后掠翼强击机。

强-5甲核弹载机,为我国提供了一种战术核打击手段,特别是在对抗坦克集群攻击时有实际意义。

强-5乙鱼雷攻击机,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设计思想有点落伍。沿用二战水准的低空突防手段投掷无制导苏制PAT-52火箭鱼雷(国产“鱼-2”)进行攻击,射程5000米,在现代防空火力面前生存能力堪忧。大家可以参考马岛之战阿根廷用自由落体炸弹攻击英舰所承受的损失。

机翼下挂鱼-2鱼雷的强-5乙攻击机。

这张才是强-5所有系列改型中的精品图,下垂的机头获得更好的视野,在70年代还发展过一型导弹攻击型,发射YJ-8K(鹰击-8K)空舰导弹,不过最终下马。

和歼-7魔改一样,强-5还有一个终极改型,就是强-6变后掠翼攻击机。

“西沙海战”期间腿短的各型战机无力支援,战后空军、海航分别提出研发新型强击机的要求。于是军工部门决定采用“一机两型”的方法满足双方的需求,开始研制新型战机,大家现在看到的歼轰-7就是当年和强-6同时提出的竞争机型。

当年叫轰-7,这是全尺寸木质模型。

主角强-6是参考米格-23进行研制,采用变后掠翼技术研制的新型战机,还是因为航电及机体超重等问题,最终下马。

强-5强击机,在我国长期占据对地攻击的主力机型,主要采用低空、超低空手段打击目标,是我国研制的第一款喷气式强击机。一改米格机头进气的设计方式,为后续我国各新型飞机研制起到借鉴作用。


河东三叔




强-5攻击机(我国称为强击机)研发于1958年,1968年服役,曾在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大量服役,于2012年停产。



强-5强击机刷新了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太多个第一:第一款自行研制的超音速战机;第一款两侧进气战机;第一款内置弹仓战机;第一款可以扔核弹的战机;第一款有保形油箱的战机(强-5G);第一款服役超过40年的战机(至今仍在多国空军服役)!




网上已经有很多介绍强-5性能参数的文章,在这里小兵就不再多做赘述,我们主要来探讨一下强-5的研发背景。



建国以来我军大量装备苏式战机,并且从仿制开始发展自己的国防航空工业,在不断摸索前行的过程中,军工人员开始发现苏式战机的缺点——机头进气布局不利于安装机载雷达。



虽然那个年代我们的电子技术十分落后,并不具备研发高性能机载火控雷达的能力,但是富有远见的科研人员已经开始为未来我军装备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机做铺垫,于是研发两侧进气战机开始提上议程。





1958年沈飞开始启动研发下一代先进战机项目——东风104。读者朋友们先来看一副东风-104的三视图,很漂吧!即便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款战机的气动外形仍然是很先进的。



这种我国国独立自主设计的一款新的轻型前线战斗机,使用三角翼布局,两侧进气,就目前流出的模型照片来看,飞行员视野相当良好。设计最大速度为1.4马赫左右,升限17000米,爬升率大于70米/秒,航程1000公里,续航时间1小时20分钟。



遗憾的是在那个人鬼不分的时代沈飞“东风-104”项目最终下马了……



于同年立项的南飞“强-5”也面临着下马,总师陆孝彭不畏浮云遮望眼,向上级力争强-5项目,他在报告中主要论述强-5的多用途性:对地攻击时可挂载火箭弹、炸弹打击敌装甲集群;对海攻击时可挂载炸弹、鱼雷攻击敌舰艇;内置弹仓载荷达1000公斤,可超音速挂载核弹。



由于具备多用途性(尤其具备核威慑能力),上级决定继续强-5项目的研发工作,这个决定使得空军在五年后得到了巨大回报。1967年我国即将实现氢弹武器化,决定开始进行战斗机投掷氢弹实验准备,然而翻遍空军家底才发现能够挂载重量将近一吨的氢弹的飞机只有轰炸机,其他的歼-5、歼-6都无法挂载。



这时候只有在研的强-5强击机具备这种能力,于是南飞紧急改进强-5基本型,把原本设计挂载两枚500公斤炸弹的弹仓改为可挂载一枚一吨重炸弹的半埋式弹仓,1970年改进后的强-5甲成功投掷了“狂飙一号”氢弹,强-5强击机因此成为我国核威慑装备之一。




强-5强击机由于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曾一度成为海空军的“万金油”(可空战、可对地、可对海),更重要的是由于两侧进气布局,可在机头安装火控雷达,因此改进升级空间非常大,这也是年近五十岁的五爷至今仍在许多国家服役的原因。


兵器知识谱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强-5战斗机是我们学校,南昌航空大学第一任校长,陆孝彭院士担任总师设计的。这款战斗机在我国航空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代表着那个年代我国航空工业设计的顶尖水平。强-5创造了多个第一,新中国第一款采用两侧进气设计的战斗机,新中国第一款自主设计的超音速战斗机,新中国第一款可以挂载核弹的战斗机,新中国第一款拥有内置弹仓的战斗机。无论从哪一点来看,这款强击机在我国航空历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极大的推动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强-5是我国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将军在看到一江山岛战役中,我国装备的前苏联伊尔-10攻击机的优异表现之后提出的国产强击机概念。最开始由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由陆孝彭担任总师承担研制任务,后转到南昌飞机制造厂继续研制,并将项目名称从原来的东风-106改为“雄鹰302”。了解当年我国航空产业大调整的小伙伴肯定知道,当时所有东风系列的战斗机全部下马,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叫做东风-106的强-5战斗机的项目。

东风-106项目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源自刘亚楼司令员在背后的默默支持和陆孝彭总师团队的坚持。在那个历史时期,国家穷困,每一款战机都出现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陆孝彭总师是第一代航空人,有着长远的目光和过硬的专业素质。当时西方已经开始出现两侧进气战斗机,空出的机头可以安装体积较大的雷达电子设备,而机头进气的战机已经明显开始落伍。

陆孝彭总师带着团队顶着项目下马的压力,从沈阳所跟着强-5项目来到南昌,最终造就这次名机。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早知道在那个历史时期,我国没钱没技术,要是强-5最终下马,那陆总师很可能要背上历史罪人的名号啊。可见他对强-5战机倾注了多少心血,好在强-5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虽然性能上依然有着众多缺陷,但是却创造了多个第一,打破多项记录,并且获得1985年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


按道理来说,使用两侧进气的布局和机头进气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在机头安装大体积的雷达设备,拥有更强的战场感知能力和超视距攻击能力。但是,强-5作为我国第一款实用两侧进气的战斗机,其设计初衷却不是为了安装雷达设备,而是为了扩大飞行员的向下视角,便于在对地攻击时更好瞄准。当时我国压根造不出机载雷达,所以强-5战斗机的机头根本就是空的,哦,不对,里面有一块用于配平飞机中心的配重块。有人可能会说,这样的做法根本就是在浪费人力物力,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强-5的两侧进气是我国航空工业自主设计的一次探索,为后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强-5强击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服役时间长达四十年,四十年间我国对强-5进行了多次现代化改进,有着多种不同的型号。但是其中有一款最值得纪念,那就是强-5甲,这是强-5家族中最可怕的一款,叫做战术核武器投掷专用机型。其机身腹部弹仓去掉舱门,形成一个坑,采用半埋入的方式挂载一枚战术氢弹。这枚氢弹的名字相当霸气,叫做“狂飙一号”。这是当年我国和苏联关系破裂,为了对付苏联强大的钢铁洪流而想出来的一种自杀式进攻的方法。据我一个朋友说,当年飞强-5甲的飞行员集体准备了遗书,令人肃然起敬。


强-5飞机一直生产到2012年才停产,停产后不久便全面退出现役,由后起之秀歼-16接替。虽然强-5有着因为装甲而超重,设计飞行阻力大,航程短等众多缺点,但是总得来说,强-5已经是在那个年代我国航空工业众多产品中非常出色的一款,是当年我国笼罩在苏联钢铁洪流之外的唯一救命稻草。强-5是我们学校第一任校长的力作,更是我们南昌航空大学的骄傲!


赤焰哒哒哒


强-5,是在米格-19基础上研发成功的轻型对地攻击机,属于空军最老的专职的唯一的攻击机,有将近50年的历史了,因此也是古董级别的攻击机。

强-5解决了空军有无攻击机的问题,在空军装备史上是将留名的,所以对空军意义重大,毕竟有了攻击机这一以前没有的机种。

但不可否认,强-5的性能确实非常一般,尽管貌似刚跨越音速,但由于机体过小,存在着航程短、滞空时间短、载弹量少、作战能力一般等弊端。


作为一款单座双发超音速攻击机,强-5的航程只有上千公里,作战半径也仅四、五百公里,载弹量2吨,攻击武器也是机炮、普通航弹、火箭弹等,可挂载2枚自卫保命的近程空空导弹。

随着歼轰-7、歼-16等战斗轰炸机的大量服役,特别是陆军航空兵武装直升机,包括空中察打一体机无人机的出世,都能对付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等地面高价值目标,具备打击坚固堡垒和野战工事的能力等。

毫无疑问,战斗轰炸机既能空战,又兼具对地面目标的打击,比攻击机的效费比更高,武装直升机更受陆军地面部队的欢迎,是坦克的杀手,甚至空中察打一体机无人机都具备了对坦克的贯顶攻击能力,因此强-5受到了以上机型的严峻挑战。

事实上,武装直升机装备陆军航空兵以后,就已挤压了强-5在军中的生存空间,战斗轰炸机、武装直升机,甚至空中察打一体机无人机,都让强-5黯然失色,笼罩在强-5身上的光环已经退去了。

因此,强-5将面临无后续机,服役年限到了以后,彻底退出现役的命运,这是攻击机这个机种的命运,并不仅仅是强-5,国外赫赫有名的A-10、苏-25攻击机,也都不受各自空军待见了,与强-5一样,也没有后续机,服役年限到了,也将全部退出现役。

作为一个机种,强-5曾经辉煌过,甚至为了抗绝来自北方的压力,小强小小的身板,竟然能带上一枚核弹起飞,勇敢地去攻击蜂拥而来集群坦克。

但那毕竟是过去式了,好汉不提当年勇,等待强-5的就是退役一条路,别了!强-5;别了!曾经辉煌的小强。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国平军史


强5,60、70年代它是中国唯一有效抗击苏联钢铁洪流的前线航空兵武器!

强5的方案最早由赫赫有名的沈飞设计总师徐舜寿会同黄志千、陆孝彭提出设计方案,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它于1958年在沈飞被下马!1960年,它再次由沈飞转往南昌飞机制造厂继续进行试制,同行的还有被排挤的陆孝彭总师等一行人。1961年8月,强5在北戴河工作会议上再次确定下马,强5项目组仅仅剩下陆总师等12人!陆总师自己带着项目组人员扛着零件继续强5的研发工作!



1964年,强5机型终于进入原型机测试阶段,由于组装人员的自以为是,擅自更换钢缆导致原型机加载至98%时彻底毁坏!这次失败差点让强5面临第三次失败的噩运—中国空军果断上书中共中央力保强5—那个年代绝无仅有的领导机关力保试验失败机型的例证!这与贺龙元帅怒斥沈飞歼六质量太差形成鲜明对比!1965年,强5正式定型成为中国空军的强击机主力!它开始小规模生产装备部队,也开启了中国空用超音速喷气式飞机军甩掉苏式螺旋桨强击机的序幕!1967年,空军党委下达了军用飞机投掷小型核武器的命令,但是,米格15比斯、米格17都不能达到空军的要求;最后,320厂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1970年8月1日,我兔历史上第一架可以携带小型核武器的战术攻击机在南昌试飞成功!1972年,强5甲甩投氢弹成功!1977年,‘’狂飙一号‘’核弹开启上机之路,可惜的是,1979年,强5甲增程型的任务结束;但是,拥有强5甲的中国空军对苏联红军坦克兵团始终存在震慑力:苏军的侵略预案中将强5甲的核攻击列为重大威胁!


强5服役之后,多次参加非亚国家的演习以及战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战果:包括巴铁、缅甸、孟加拉等使用国对它赞誉有加,巴铁甚至在演习中用强5低空80米倒飞!孟加拉空军的强5用于边境巡逻,它对遏制孟加拉邻国非分之想起到了一定作用;








强5的后续发展令人叹惜:强六采用复杂的可变后掠翼没有解决结构超重问题,它的涡扇六发动机无法定型生产,斯贝方案又被洪都拒绝,研制最终不了了之;西飞的‘’飞豹‘’倒是接班强5,它被中国海军看中了。


熊style


首先致敬一下5爷。

强-5是中国自制的第一代超音速攻击机(强击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大跃进一连串的超英赶美自制飞机风潮中唯一存活设计量产的作战用机。

强-5最大平飞时速1210公里,在11公里的高度可达到1.112马赫,实用升限15400米(约50525英尺),航程1630公里,拦截半径250公里,着陆滑跑距离1000米。它的载弹量为1.5吨。1972年,强五甲型机还曾成功进行投放氢弹试验。

强—五飞机为全金属半硬壳式,头部为锥形,两侧有进气道,中部呈蜂腰形,后机身装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机翼是后掠角中单翼,起落架为前三点式。

下面说下5爷的研发历史。

1958年,我国决定自行研制一种超音速强击机,以满足人民空军的急需。当时陆孝彭担任强5飞机的主管设计师。陆孝彭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根据空军对强击机的实战要求,突出低空、机动、突袭和攻击的性能进行论证,并紧密结合中国当时的工业水平,制定了总体方案。锥形的机头,开阔的视野;双管进气,新颖大胆;加大加强的后掠机翼,显示良好的低空稳定性;流线形的蜂腰机身,还有美观的机尾翼……

400多个日日夜夜,低速风洞试验,高速风洞试验,4次大的设计修改,260多份气动性能、强度计算报告全部完成,最后重新发出全套生产技术图纸2万多份,完成了强击机发展史上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过程。强5试制是1960年5月开始的。当时全厂干劲很高,大家都把强5当作“争气机”来干。然而就在试制胜利在望时,遇到国民经济的大调整,强5的研制工作被迫暂停了。

后来,陆孝彭带领剩下仅余的14名下属继续进行研制。这14人中,有6名设计员,2名工艺员,4名工人,1名调度员和1名资料员。

1964年1月,强5试制工作全面恢复,决定先生产两架原型机。1964年6月30日,空军领导联名给中央写报告,要求继续研制强5型飞机以增强空军对地攻击能力,强5型飞机研制工作才得以真正“复活”。1965年6月4日,第一架强5飞机终于首次升空,在空军某基地试飞。

随后,强5飞机通过国家鉴定,被批准初步设计定型。1966年,中央军委同意小批生产10架强5机。1968年,强5飞机试飞鉴定后,经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亲笔圈阅批准,强5飞机投入了成批生产,开始装备部队,成为我国空军主力机种,从此揭开了我国自行设计制造超音速喷气式强击机并大量装备部队的历史,填补了中国航空工业的一项重要空白。

南昌飞机制造厂又根据部队的不同需要,发展出多种改型机种,形成了强五飞机系列。如强—五甲,强五乙,强五I型,强五II型等。到1993年底共生产了1000多架。供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使用。


辣子不加辣


这是一款辈份很高的飞机。

自从“老六”,光荣退役之后,强5便当仁不让的坐上了“爷”字辈的位置,到如今“五爷”强五也光荣退役了。

强5曾经是一款很优秀的飞机,诞生于上个世纪风起云涌的60年代,除了美国苏联之外,当时的水平,强击机排世界第三,应该不成问题。可以空中截击,也可以对地突击,没有陆航的年代,是唯一能够提供对地火力支援的空中力量。




皮实耐操,各方面性能都不错,陆海空军都满意,所以强五累计生产了1000多架,任劳任怨的服役50多年,期间参加大小演习、阅兵无数,空投过氢弹,功勋卓著。

英雄不提当年勇,强五也越来越跟不上时代了,航程段,载弹量低,使用起来越来越不经济,陆军装甲部队都随身携带野战防空,强五上去也是凶多吉少了。虽然改进了不少,但是底子毕竟是几十年前的,没有什么潜力,留着也没什么用,退役也是正确的。



中国空军更新战机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要不多久“七爷”、“八爷”也该退役了,全面三代化也为时不远。

至于退役的强五,部分还是挺新的,半卖半送给第三世界国家,还能继续发挥余热,所以应该还能看到“五爷”的身影。


一坑四弹


强五飞机最大成就是填补了我国喷气式攻击机的空白,但总的说来是一个应急产品,不算一款很合格的攻击机。它是由歼六(米格19)战斗机为原型直接改两侧进气而来,其他气动外形并没有多大变化,所以天生带有歼击机的基因,恰恰成为它的弱点,一是速度过快,其他飞机是越快越好,但是攻击机则不是,需要在目标上空长时间滞留盘旋,以提高对地攻击命中精度和攻击密度。二是装甲薄弱,高空高速歼击机当然不必考虑这点,但攻击机必须要有装甲,尤其是座舱和发动机部位,以应付地面小口径武器的必然攻击,而强5机身直接沿用歼六总体布局并没有增设装甲,导致对地攻击时生存能力很差。三是航程短滞空时间短,导致无法保持对地面持续攻击。四是载弹量小,不过这是轻型飞机通病。

总之强五可以看作是轻型歼六歼击机的对地攻击改造版,但仍像歼击机比像攻击机更多一些,对地攻击能力不如现在的中型战斗机歼10兼职,更别说重型的苏27国内版本了。而中国确实需要一款使用成本低廉的远程轻型攻击机,以应对广大边境地区大量突发的低烈度任务,如打击有武装的恐怖份子及组织、贩毒组织以及境外武装人员非法入境捕渔、走私等等违法犯罪活动,也可以用于对付那些空中力量并不强的国家的地面武装,说实话强五有点差强人意。


手机用户52515517323


作为一款前线对地强击机 ,强5还是合格的。


虽然看起来它载弹量小 航程短,但是由于当时那个年代就是当做空中坦克来用的,简单,便宜,前线简易机场就能起飞 保障,适合大数量装备,对坦克群有很强的压制能力。

后期各种光电设备的升级,居然还内置了早期的eots系统,更能投掷激光制导炸弹和各种反坦克导弹。

随着各种小型弹药的发展,强5一次出击能带更多的精确制导弹药,作战能力随着弹药能力的提升,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

别看人家老,人家还有中国版的保型油箱!

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


知识就是力量啊


强五可是架好飞机……

强五强击机是我国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原南昌飞机制造厂),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以歼6(米格-19)设计制造的我国第一种强击机。



该机于1958年开始研制,1965年6月首飞,2012年10月25日停产,在该机漫长的服役期中,强五有过多种改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可以挂载“狂飙一号”的强五甲,而该机也是我国第一种出口型飞机。

而强五诞生的初衷与A-10和苏-25不同,A-10与苏-25是以前线反坦克、近距离空中支援、战场遮断为主要作战方式,而强五则是以低空、超低空高速突防为主要作战手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前苏联装甲洪流巨大的压力下,强五以低空高速强行突破敌方军、师一级野战防空系统,对敌方坦克集群、摩托化步兵集结地域,指挥节点等面状目标,实施战术核打击为主。


所以强五的设计都是围绕可以低空突防空投战术核武器为主要目标设计的,而受制于当时国内落后的航空工业水平,强五的设计蓝本以当时我国唯一掌握的高速飞机歼-6为主进行改进,而当时歼-6较低的整机推重比和发动机推重比,限制了在外挂战术核武器时的高速能力,所以强五的战术核武器必须内置,以保证机体表面的光滑流畅、减小阻力。

这也是为什么强五在当时一众机头进气设计的飞机的里,选择两侧进气设计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安装高性能火控雷达,而是单纯为了腾出进气道占用的机体空间,以布置弹仓。



▲挂载“狂飙一号”模型的强五(并不是强五甲),强五原型机与强五甲有内置弹仓,后改为半埋式弹仓,既可以挂核弹也可以挂副油箱。
▲挂副油箱的强五(说实话强五改型太多,小编也认不全,非喜勿喷)

而内置弹仓的设计和为加强机体强度而产生的结构增重,让强五在内油降低的同时,又相比歼6增重了近两吨,所以强五的航程和作战半径急剧下降,在携带两副副油箱采用内置氢弹低空突防的情况下,其作战半径不足500公里,所以强五一直给人以“短腿”的印象。

但就是这型“短腿”的飞机,为我们的祖国服务了整整半个多世纪,在其漫长生产周期中,约有上千架的强五进入部队服役。

而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技术进步,强五也逐渐被“后辈”的苏JH-7、歼16等飞机取代了其一线主力的位置,开始逐步退役了。

但是强五在我们祖国空军技术落后的年代,为我们守护了半个多世纪的功劳,还是不应该被忘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