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能拦住吗,原理是什么?

随风2060456


鱼雷当然拦的住,只不过不那么好拦而已,要知道这世界上有矛就有盾,你有导弹,我有反导,你有鱼雷,我就有反鱼雷措施。那么,对抗地方来袭鱼雷,我方军舰首先可以采用软对抗手段,例如拖曳式鱼雷诱饵、噪声干扰器和自航式鱼雷诱饵等利用声学原理诱骗鱼雷偏离目标的欺骗手段。

可惜的是软杀伤手段听起来很美,一开始用着也不错,但是这类声学原理欺骗诱饵只能对付一下主/被动声自导鱼雷,然而随着鱼雷制导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先进的线导和尾流自导鱼雷基本让这种声学软对抗手段失效。

当软对抗不行的时候,因杀伤手段也就开始上场了,而且现在东西方各国也越来越注重对于来袭鱼雷的主动杀伤手段,这类措施包括反潜深弹和反鱼雷鱼雷。

世界上的反鱼雷体系基本上分为美欧的“软硬结合”和俄罗斯的“暴力火力覆盖”两种。其中俄罗斯特色你懂得,就是各种“又大又粗”的深弹发射器,他们不仅没有淘汰在美欧基本已经销声匿迹的火箭深弹,还在2500深弹的基础上,继续开发了6000深弹、12000深弹,反正就是火箭深弹走到底。俄罗斯研究认为,远程深弹是一种廉价高效的反潜武器,而近程深弹则是反鱼雷神器,30公斤装药的2500深弹,可以使水中70米范围内的鱼雷电路失灵,然后大规模发射火箭深弹就可以组成一道密集的反鱼雷网。所以现代俄罗斯的反鱼雷系统就形成了:主被动鱼雷报警声呐+RBU1000深弹或者其他火箭深弹。基本上就是下面这个玩意儿:

最后我们再来说一下美欧的反鱼雷思路,其中的经典代表作就是美国“AN/SLQ-25系统”,这种系统从七十年代开始使用并逐步改进,最初只装备两个SLQ-25拖曳式诱饵,在距离船体约400米距离处模拟舰船的噪声;接着该系统又逐渐加入了主被动鱼雷报警声呐;后来又增加了可从MK-36发射的火箭助飞干扰器。再到后来美国又研制加装反鱼雷鱼雷的 AN/WSQ-11系统,在布什号航母上测试时,7枚鱼雷全部拦截成功。

反正不管是哪方的技术,反鱼雷技术发展到今天,还是主要两种反制手段,一个是“欺骗”,一个是“摧毁”,只不过技术上又不同侧重而已。至于反制鱼雷的最后手段,那就是“硬抗了”,当所有手段都不灵的时候,就是考验你舰船设计和制造水平的时候到了,水面战舰的防鱼雷舱就是干这个活的,只要你舱质量过硬、设计合理、再加上点运气,硬抗几发鱼雷也不是问题(小舰除外)。


卫青点兵


鱼雷当然是可以拦截的,因为鱼雷虽说是一种弹药,但是他却是一种自航式的弹药,如果去掉制导和爆炸载荷,那么他就是一个潜水自航器了。





图为渔网捞起来的鱼雷。

一个小一些的潜水自航器,速度大约20-40多节,也就是最快差不多不超过80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是可以拦截的,拦截的方式多种多样,较早的时候有防雷网,像渔网一样,鱼雷来了直接被兜在网里。





这鱼雷是一种自航器,加上一节火箭,就成了火箭助飞鱼雷,也叫反潜导弹。

后来又有了线导鱼雷,发射后鱼雷后面有一条长长的线,连着潜艇,这条线要发射鱼雷航行的各种信号,于是要拦截这样的鱼雷,就可以用干扰手段了,强大的电磁信号干扰,会让鱼雷在茫茫大海中丢失目标。





图为俄军装备的rbu1200反潜深弹。

再后来就发展出硬杀伤式的拦截手段,比如,俄罗斯的rbu系列反潜火箭深弹,根据规格不同,可以分为rbu1200,rbu2500,rbu6000,rbu12000等不同型号,不同型号的火箭数量,射程,攻击深度都不同。





图为我军护卫舰发射火箭深弹。

这些反潜火箭深弹可以密集的射击鱼雷来袭海面,可以有效的利用爆炸产生的震荡,破片,高温来损坏来袭鱼雷,或将其提前引爆。类似装备,我国和欧洲很多军舰上也都有,用途和方式也是大同小异。





图为我军装备的两种火箭深弹系统。

后来呢,还发展了更厉害的反鱼雷鱼雷,就是发射一枚鱼雷去打鱼雷,这是拿鱼雷当潜艇在打了,毕竟如今有些重型鱼雷,已经大的和一个微型潜艇差不多了,俄罗斯著名的波塞冬核动力鱼雷,就有20多米长。所以鱼雷打鱼雷,也是可行的。



图为火箭深弹爆炸场面,他能有效的拦截和杀伤鱼雷。

那最后,如果没拦住,就只能硬扛了,吃一发,看看沉不沉再说了。


海事先锋


鱼雷理论上是可以拦截的。

现代鱼雷的导引方式主要有声自导、线导以及尾流自导等方式,传统的直航式鱼雷已经逐渐退出。

著名的MK-48声呐自导鱼雷,据说单价数百万美元(美国)

在“大舰巨炮”主导海上战场的时期,为了反制鱼雷攻击(当时还只有直航式鱼雷),类似战列舰、巡洋舰等大型水面舰艇普遍装设有“防雷网”,虽然在实战中不能完全避免鱼雷对舰艇的打击,但是也可以较大幅度的降低鱼雷的破坏性!处于防雷网保护下的“北卡莱罗纳”战列舰

而对于现代水面舰艇(或者潜艇),是一个高技术集成的综合体,受自身吨位及舰艇设计的限制,不可能再像战列舰一样安装“防雷网”“硬式”防雷装置,而是采用更加具有“技术含量”的方法拦截鱼雷。现代反鱼雷技术具体可分为“软对抗”和“硬对抗”两种。

“软对抗”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诱饵、干扰器和气幕弹等,使来袭鱼雷跟踪或攻击假目标或偏离航向,迷盲、消耗鱼雷的动力,造成鱼雷攻击失效。“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投放鱼雷干扰诱饵

“硬对抗”主要是使用反鱼雷浮标、反鱼雷深弹(炸弹)、反鱼雷水雷、反鱼雷鱼雷等,把来袭鱼雷拦截、摧毁或让其失去战斗力。美国航母投放“反鱼雷鱼雷”

火箭助飞深水炸弹除了能反潜外,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反鱼雷!

由于水是不可压缩流体,而鱼雷又是攻击舰艇的水下部分,鱼雷爆炸是的能力可以最大限度的传递到舰艇身上,因此,同样装药量的鱼雷和反舰导弹相比,其杀伤力要大数倍,所以,舰艇在设计是会重点考虑抗冲击能力和防雷措施,但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进步,防鱼雷的难度也越来越高!“尼米兹级”航母的抗冲击试验!


威呐解析


答案是:可以,所谓的拦住,其原理就很简单的,就是硬摧毁,直接引爆鱼雷,这一技术实际上还是可行的。

目前对付鱼吉攻击的手段,实际只有二种,一个是软杀伤,一个就是硬摧毁,前者就是进行多种多样的干扰,造成鱼雷制导系统判断失误,从而避开了主要目标,射向假目标,但是这个技术存在着一些缺点,主要是鱼雷的攻击方式不是简简单单仅干扰就没事了,在许多情况下,鱼雷的攻击距离相当近,进行规避的机会非常小。

各国目前重视的发展,还是如何进行硬摧毁,也就是说对于来使用各种武器将其击毁,目前来说有研究,反鱼雷的鱼雷,一款小型鱼鱼直接去撞击来袭鱼雷,也有采用反潜火箭弹去炸鱼雷的方式,还有的使用舰炮等方式进行摧毁,总之,不管采用那种,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只是效率高低的问题。


麦田军事观察


反鱼雷是个技术活,主要有被动防御和主动防御两个大类。

RBU-6000反潜火箭

要反鱼雷,就必须先了解现代鱼雷的主要工作原理。鱼雷的制导方式有很多种,最初诞生的鱼雷是无制导的直行鱼雷,当时的舰船当然也没有好的方法,只能做机动规避动作来躲开,另外,舰体设计时加装防雷带和防雷隔舱,部分舰船会加装防雷网,以便在鱼雷命中时减少损失。

乔治五世和提尔皮兹的装甲和水下防护

不过鱼雷在二战发展得很快,出现了主动声纳导引和被动声纳导引的鱼雷,线导鱼雷也开始出现,另外鱼雷的导引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除了声纳,热尾流,地磁,气泡尾流等等都做为鱼雷的制导目标,反鱼雷的措施也变得多种多样。被动防御方面,除了隔舱防雷,防雷网和加强舰体装甲外,在舰体外部铺设吸声材料如消声瓦和涂层等等,减小声纳的探测距离,将整舰消磁以避开磁探仪的探测,使用减少气泡和湍流的螺旋桨以减小尾流的探测。

马克48鱼雷

主动防御方面也有进展,当然这对舰艇的声纳探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毕竟要首先知道来袭鱼雷的方位等数据。硬杀伤方面,大面积投射深水炸弹,在尾流内丢反鱼雷水雷或是使用更加先进的反鱼雷鱼雷将其摧毁。软杀伤方面,投射各种诱饵制造假目标,使用无线电干扰以阻断鱼雷的遥控,使用噪音干扰器干扰鱼雷的声导信号,以及使用气幕弹在水下暂时遮蔽舰体等等,这些都可以有效的使来袭鱼雷偏离目标。另外,对于尾流追踪的鱼雷,舰艇可以在尾流后拖一个防雷拖舱以及防雷网用以欺骗和捕获来袭鱼雷。

反鱼雷鱼雷

不过这两方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未来还会有更先进的进攻和防御措施。


军情解析


鱼雷能拦住吗?

作为一款诞生一百多年的海战兵器,鱼雷因为其隐蔽性强、毁伤威力大等特点发展到现在也依旧是最重要的反舰、反潜武器之一。

我们知道,一般的反舰导弹都是能被各类舰载防御系统所拦截的,那么,作为隐蔽性更强的鱼雷,现在也有足够的手段对其进行拦截吗?

(鱼雷作为当下最重要的反舰兵器之一,现代舰艇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拦截吗?)


答案是肯定的,针对鱼雷的舰载软干扰与硬杀伤防御系统一直是各国海军在舰载防御系统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软干扰指的是通过气幕弹、噪声诱饵、有源诱饵等手段对来袭鱼雷进行欺骗式干扰使其丢失目标的干扰方式,而硬杀伤防御则是利用深弹、反鱼雷鱼雷等专业拦截器对来袭鱼雷进行直接的拦截毁伤的防御方式,从后者的使用方式来看,对于鱼雷是完全可以做到有效拦截的。

(针对鱼雷的软干扰与硬杀伤防御系统一直是舰载防御系统建设方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的鱼雷防御系统主要由鱼雷报警声呐、拖曳声呐等手段对来袭鱼雷进行早期探测与预警,在获取了来袭鱼雷的各类坐标、航向、速度等信息以后,就可以通过主控系统进行任务分配,选择合适的软干扰或硬杀伤拦截手段对来袭鱼雷进行干扰或杀伤。


以苏联/俄罗斯海军为例,其主要的鱼雷拦截手段主要是依托反潜火箭深弹系统发射深弹对来袭鱼雷进行密集的火力覆盖以达成硬杀伤拦截的目的。这类火箭深弹在水下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的威力,可使上百米范围内的鱼雷电子部件失灵,从而达到毁伤鱼雷的目的,如果向来袭鱼雷航路上发射数枚火箭深弹,则完全可以将鱼雷拦截击毁。

(俄罗斯海军所装备的火箭深弹武器系统,除了反潜外也能对来袭鱼雷进行有效的拦截。)


而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海军,在鱼雷硬杀伤防御上相比俄罗斯海军这种略显粗暴的覆盖性杀伤方式显得拦截效率和针对性强了很多。

其最新的水面舰艇鱼雷防御(SSTD)系统中已经可以兼容AN/WSQ-11 鱼雷防御系统,WSQ-11是包括传感器、处理机、软杀伤和硬杀伤对抗武器在内的集成系统 , 该系统可为舰船指挥官提供全自动目标探测、识别和定位 , 无需人工操控。人工操作时 , 系统将提供威胁态势信息 , 由操作人员最后决定使用软杀伤和 / 或硬杀伤对抗武器。自动工作时 , 操作人员将脱离决策过程 , 该系统将自动监视战斗空间 , 针对任何来袭目标 ,对随后的行动步骤做出决策。

(在“布什”号航母上进行测试的反鱼雷鱼雷(CAT)其实就是一枚小型鱼雷拦截器。)


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装备了专门反鱼雷鱼雷(CAT),CAT是一种箱式封装和发射的微型鱼雷 , 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应用研究实验室开发 , 能定位、跟踪、并摧毁敌方鱼雷。在2013年一次为期 4 天的试验中 , “ 布什 ”号航母用 7 枚 CAT 成功的拦截了 7 个鱼雷形状的目标。


我国海军水面舰艇的鱼雷防御系统综合了俄罗斯与欧美海军同类系统的优势,辽宁舰航母与刚刚进行航行试验的国产002型航母上,也装备了类似的火箭深弹发射器,执行对来袭鱼雷进行硬杀伤拦截防御的任务,而拦截效率更高和针对性更强的专用型反鱼雷鱼雷拦截器也已经在研发之中,不久的将来就能装备部署到我国海军的各型水面舰艇上。

(“辽宁”舰上所装备的多联装火箭深弹发射器,主要针对对来袭鱼雷的硬杀伤拦截。)


中外舰闻


鱼雷能拦吗?

能拦但基本很难拦住,

鱼雷有不制导的,有制导的,制导的有惯性制导有其它热制导,尾流制导等,

但鱼雷最主要的是速度快,速度快了一般就很难躲开,

超空泡鱼雷水下速度非常高,基本跑不掉,

但是超空泡鱼雷暴露潜艇主舰位置,

飞机空投超空泡鱼雷,可以由飞机空投入水,

在水下很难及时发现,发现时基本就躲不开了。

潜艇超空泡鱼雷,易于暴露潜艇本位,可以设计鱼雷帽,发射出一段距离后再脱帽,变超空泡航行,就可以不暴露潜艇主位了。


AUTUYG


鱼雷能拦住,早在二战时,马里亚那海战,日本海军一架在空中巡航的战机,以自身被击毁的代价,成功拦截了一发由大青花鱼射向大凤的鱼雷。拦截的原理非常简单,直接撞毁,不过代价高昂,一般能躲开绝对不拦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