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中国花大力气引进的“野牛”船,为何只造了两艘就停产?

sbwsw


“野牛”气垫船作为全球最大的气垫船,满载排水量550吨,最大载重近150吨可携带3艘3艘40吨的T-80坦克或者或八辆BMP-2步兵战车夺岛登陆能力可见一斑,所以当时众多军迷一直期待引进购买在未来众多海岛争夺中能有所发挥。

2009年7月,我国和乌克兰特种装备出口公司签署了4艘“野牛”气垫船的购买合同,并提供全部建造技术,按照合同规定4艘“野牛”气垫船前两艘由乌克兰建造,后两艘则是在乌克兰的帮助下由我国自主建造!

当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国在建造2艘“野牛”气垫船之后并没有停止建造生产该气垫船,后来又自己建造了2艘,再加上前面在乌克兰生产的2艘,截至2018年我国一共有6艘“野牛”气垫船!

而我国没有批量生产“野牛”气垫船并不是说该气垫船性能不好,其实当初只购买4艘也是为了获得技术,在得到“野牛”气垫船的技术后,我国又升级了更适合我国海军的中型726A型“野马”气垫船!

升级之后726A型“野马”气垫船满载排水量可达200吨,最大载重量可达50吨,最大速度60-80节,一艘“野马”可携带1辆ZTD-05两栖突击车和2辆ZBD-05两栖步兵战车以及80名陆战队员,而一艘071型两栖船坞登陆舰可携带4艘726A型气垫船。而726A型“野马”气垫船320千米的续航距离再加上071等两栖舰对我国非常合适!

毫不夸张的说,目前正在建造或者已经完工的国产726A“野马”气垫船已经停满江南造船厂,从一张早期的图片来看,至少有10艘之多,加上早期4艘的726气垫船我国目前拥有17艘“野马”!

而目前我国有6艘071型船坞登陆舰在役,两艘尚未建成服役,再加上正在建造的075型两栖攻击舰也带坞,所以未来我国还需要更多的726A型“野马”气垫船甚至继续“野牛”气垫船!


天下布武


2009年我国从乌克兰引进了4艘“野牛”气垫船,签订了全套技术转让协议,其中后两艘由乌克兰协助在我国生产。按照合同,我国只有建造两艘的权利,停产是在履行合同义务,彰显契约精神。

庞大身躯的“野牛”

但气垫船这款特殊武器并没有得到削弱,而是更加重视了。完成“野牛”生产后,紧接着重新启动了726A型“野马”国产中型气垫船的生产,相比老型号有了很多改进。虽然“野马”不及“野牛”550吨的排水量,但200吨的排水量也可载2辆ZBD-05两栖步兵战车,或者80名陆战队员,航速最高达80节(约150公里每小时),航程320公里。从国产“野马”的关键指标看,已经符合周边海域的作战需求。国产“野马”还有一个大优势,就是能够藏在071船坞登陆舰肚子里。海军现有6艘071舰,每艘装4艘国产“野马”,至少需要24艘。目前,我国约有10几艘“野马”,数量还远远不够。体积小便于隐蔽的“野马”更利于机动作战,另外相对廉价也是一个优势。所以,现阶段建造国产“野马”更实在一点。

三座大山

气垫船是船坞与两栖登陆舰好帮手,离岸100公里释放出气垫船,半小时出头就能抵达彼岸,沿内河而上可快速抵达敌中心区域。在岛屿中间防御薄弱位置强行登陆,建立滩头阵地,为后续力量登陆扫清障碍,达到分割、迂回包抄的战术目的。

隐藏在大山肚子里的野马

大山与野马

有消息称,我军海军陆战队将扩编至10万人马,075两栖攻击机也将建造服役。届时,除了大量制造国产“野马”以外,也可能重新启动国产化“野牛”的生产,075两栖攻击舰肚子足够大,将能装载“野牛”。我们的目标已不仅仅是周边海域,而是远方的星辰大海。


红龙军团长


野牛级气垫登陆艇,一直以来被广大军迷冠有夺岛利器的称号,在台湾尚未解放,南沙大部分岛礁仍被外国占据的当下,被军迷们寄予厚望不难理解。那我们就来看看野牛究竟有多“野”。

野牛级气垫登陆艇在上个世纪末期,尤其是台海危机后,进入了解放军的法眼,当时台海战争一触即发,解放军对两栖作战能力的重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当时解放军所装备的气垫登陆艇普遍具有速度偏低,运载量低,装备数量过少的缺陷,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登陆作战需求,两栖作战的主力仍然是机械登陆艇,直升机数量有限,这就更无法保证两栖突击的速度,解放军当时能发起的两栖作战与二战时期诺曼底登陆作战处于同一技术层面,别无二致,自行研发的两栖登陆艇项目由于各种困难,发展一度陷入停滞,据说当时就有高层前往前苏联商谈引进野牛的事宜,只可惜野牛问世也没多久,更何况苏联正处于内外交困时期,自身尚且难保,于是引进野牛事宜就不了了之。

进入新世纪后,我军对于上世纪末的痛楚仍然难以忘怀,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军队装备水平也是直线上升,被誉为“中国版LCAC”的726登陆艇也已经开始装备部队,但由于装备早期仍然不成熟,可靠性值得怀疑,一直没有实现批产,而且其运载能力也不及欧洲野牛,为保证两栖作战能力的提升,同时作为726批量装备前的过渡,与乌克兰谈判后决定引进四艘“欧洲野牛”,其中两艘在乌克兰产,后两艘在我国国产,使我国具备了制造大型两栖气垫登陆艇的能力,同时其所配备的燃气轮机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意义相当之大,虽然它塞不进071船坞登陆舰,但和726登陆艇的配合,使其独具威力。

不过也有人质疑其高耗油的特点,以55节高速航行,最大航程只有556千米,而考虑到往返,似乎作战范围和作战效能大打折扣,按照这么推算的话,再强大的野牛级也只不过是一种近海登陆艇,这与我国的未来的作战需求并不吻合。很多人就是揪着这一点不断质疑,伸直嘲笑野牛级登陆艇是个大而无用的玩意儿。但我军装备的东海岛号半潜船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东海岛号半潜船舰长175.5米,宽32.4米,排水量20000余吨,它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海军舰艇远洋作战的战损维护后送,更是为了和“野牛”搭配,作为野牛的运输舰,进一步延伸野牛的作战范围,而海军演习中公开的画面也证实了这种猜想。

在可预见的未来,“野牛”将与071船坞登陆舰,726气垫登陆艇,东海岛级半潜船以及未来的两栖攻击舰一道,铸就我国海军的夺岛利器,为更好地维护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发挥巨大的作用。








鲮阄


我国在90年代曾经迫切希望引进野牛气垫船,但是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后来经过不断努力终于从乌克兰引进了2艘,并且自己建造了两艘。但是野牛的命运跟022导弹艇一样,已经不适应中国蓝水海军的战略思想,野牛的自航力对于蓝水海军来说太短了,但是它的体积又太大,目前没有能够装载它的两栖攻击舰。尽管我们为此也曾专门设计了半潜船用来装载它,可是半潜船航速根本跟不上编队。好在我们在吃透野牛技术的基础上把它应用到726气垫船上。726虽然不如野牛的运载能力强但是它可以用两栖攻击舰搭载,更有利于远洋作战。所以现在我们的重点是发展726和两栖攻击舰。





军情眼


我是虹摄库尔斯克,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点赞吧!

首先,目前中国拥有的野牛气垫登陆艇一共有4艘,其中2艘是乌克兰原产的,而另外2艘是中国在乌克兰的帮助下特许生产的。并不是中国不需要再建造了,而是在和乌克兰的合同限制。

2009年7月2日,中国国防部与乌克兰特种装备出口公司签署了购买4艘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合同。

按照合同,乌克兰"大海"造船厂将负责前2艘登陆艇的建造工作,并向中方提供包括发动机在内的该艇全套技术资料,随后指导中国方面建造另外2艘。

所以,中国在完成2艘制造后停止了野牛气垫船的建造工程,是符合合同规定的。

不过,野牛气垫船对中国气垫船发展却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在引进野牛气垫船的时候,正在研制726型气垫船,这种类似于美国LCAC气垫船的中型气垫船才是中国真正的登陆主力,配属给071型船坞登陆舰。这种国产气垫船被命名为野马!

一个野牛一个野马,非常有意思。不过,野马气垫船在早期研制过程中碰到过严重的瓶颈问题,一度停产等待问题解决。而引进野牛气垫船后,野马气垫船的生产也得以恢复,并开始大规模的下饺子,终于能够满足不断增加的071船坞登陆舰的需求。

所以,野牛气垫船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我们是更加看重这种气垫船的技术资料和建造技术,这样能够帮助完善野马气垫船。

不过,我们还会不会继续建造野牛气垫船呢?应该说在需要的时候是还会建造的。现在仍然是在吃透技术的阶段。

比如中国在引进俄罗斯的萨姆-15“道尔”防空导弹系统之后,是过了十余年才开始对其进行仿制,最终发展出外形有一定差别的红旗-17防空导弹系统,这种仿制型号也可以规避特许生产合同的一些限制。

野牛气垫船也可能采用这种方式,未来可能不会再建造一模一样的野牛气垫船,而是建造一种类似的但是充满中国元素的新型大型气垫登陆艇。


虹摄库尔斯克


【点击关注,有问必答】中国海军从乌克兰引进“欧洲野牛”大型气垫登陆艇,可谓一波三折,当时合同是4艘(乌克兰承建2艘,之后在乌专家指导下在国内承建2艘),总价3.15亿美元。2013年,首艘“野牛”抵达中国广州。在乌克兰“大海”造船厂被俄罗斯控制之前,乌方对华紧急交付了第二艘,其余两艘在国内建造。

随后,我们发现,中国的国产“野牛”制造似乎缓慢,由于乌克兰“大海”造船厂被俄罗斯占领,俄方要求中方将剩余尾款支付给俄罗斯,(兔子最后好像就是把尾款转给了毛熊,心疼为我们做出贡献的小乌兄弟三分钟),但由于野牛的技术一直是乌克兰所有,俄罗斯本国海军多年来也仅有3艘野牛,因此中国在后续制造野牛时候似乎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以至于拖了几年都没见到第三、四艘服役的情况。



所以,影响野牛一直没批量生产的重要因素,可能还是技术问题,现有的四艘服役也是一波三折,前两年,有传闻,中国要将希腊海军服役的野牛登陆艇购入国内,最后也仅仅成了传闻。由于缺少乌方专家的具体指导,国内可能也在逐渐吃透野牛的技术,在将来,野牛大型登陆艇是否会继续建造,这要根据海军的需要以及形势的需求和技术的掌握都有至关重要的关系。通过制造野牛登陆艇,也为我国多年来同样建造缓慢的国产726野马气垫登陆艇提供了参考,也许进口野牛登陆艇的意义和苏35相差无几,一是为了进行技术参考,二是对一线部队的装备补充,未来,野牛气垫登陆艇搭乘半潜船或直接裸奔,配合071船坞登陆舰搭载国产野马登陆艇,台海以及钓鱼岛甚至南海局势的天平将进一步向我方倾斜!祝愿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福中国海军70周年华诞!



壹和防务观察


需求问题。野牛气垫登陆艇属于由岸到岸登陆武器,而不是由海到岸登陆武器,我国目前并不缺乏由岸到岸登陆的输送载具,还是缺大型的由海到岸的登陆舰艇。


由岸到岸,是指军队在一侧的陆地完成集结,完成资源和后勤配置,然后在陆地上分编队,分波次出发,海上航渡距离较短,大兵团不需要携带补给就能直接输送到对岸,这种登陆方式对于舰艇的运输量有要求,而且一般密度较大,面临敌人的防御也比较完整,有时候存在硬突击的情况,因此比较适合作为近距离登陆作战的主攻力量。


由海向陆则是适应远海作战。军队并不会在地面上就完成所有的准备,而是分人员和装备装船,在海军舰队的护卫下,在大洋上长期机动,进入对方近岸地区后,实施濒海作战,一般可以在超视距距离,跨越海岸线实施登陆作战,登陆部队需要在海上完成作战准备,编好波次和梯队,分批上岸,这种登陆作战模式适合远征作战,对于海军的投送能力要求较高。


目前,我国海军并不缺乏由岸到岸的登陆武器,其中我国由岸到岸登陆的主力就是072型坦克登陆舰,野牛级气垫登陆艇服役后,也属于由岸到岸的作战模式,他并不能在远海地区完成作战力量的投送,野牛级的作战力量需要在近海地区发挥,他的续航力并不大,自持力较差,因此这种武器属于没有不行,有了更好,但是不需要太多的那种。


今后,我国海军还是会把两栖作战的主要建设精力放在船坞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上,像坦克登陆舰和不可运载的大型气垫登陆艇就不再会集中资源去发展了。


海事先锋


【外景,白天】某大院办公楼

【内景,白天】首长办公室

【人物:首长,几名下属甲乙丙】

(首长看手中的报告)

首长:嗯,啊,一艘做试验,一艘拆开测绘。嗯啊——两艘够用了?

下属甲:够用了!以前也一直都是两艘的。

首长:那就两艘吧。

下属乙:是。

(首长签字)

(下属乙上前接过报告,和众人退下。)


天明遥遥山海关


个人感觉主要还是因为海军引进野牛只为了一个目的。。。。。不多说。除了这个目的,在国家建设蓝水海军,远洋海军的大方针下,野牛的作用并不显著。不如小平顶两栖登录舰搭配国产726A气垫登陆艇来的划算,野牛的体积太大了塞不进两栖舰。所以,野牛顶多几艘就够了,太多了并没什么大用,纯属浪费经费


施工员中的彭于晏


野牛快不过导弹,载不过登陆舰,吃无味,弃可惜,有强大的对海滩军事压制,野牛作用就不大,如果压制不了登陆对象或对岸,野牛就算冲上海滩,运载过来的军力兵器有限,不成大器,应结合垂直打击,才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