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后余生:邯郸保卫战

上次我讲述了长平之战的始末,秦国一举摧毁了东方军事头号强国——赵国,坑杀45万人,使赵国军力大损。秦昭襄王想要携余威直取赵都邯郸,一举灭赵,而后兼并其他诸国,完成一统大业。在长平之战中立下大功的武安君白起却持反对意见,认为秦军士卒伤亡过重,且赵国已与其他各国合纵邦交,极可能形成联合抗秦之势,此时出兵于秦不利。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秦昭襄王听不进白起的意见,执意出兵。

白起无奈,只得托病不出。秦昭襄王便令王龁为主将出征,这给还未开战的秦军蒙上了一层不详的预兆。

劫后余生:邯郸保卫战

而赵国这边,经历长平惨败后,面临着随时可能兵临城下的秦国大军,赵孝成王多方走动,派虞卿东见齐王,商讨合纵抗秦计划;并借魏国使者来赵联合合纵之机,与魏订立盟约;同时将灵丘送楚相黄歇,结好楚国,对韩、燕亦极力交好。在国内则积极发展生产,重整军备,进行抗秦准备。

劫后余生:邯郸保卫战

公元前259年,秦军出兵攻赵,次年正月抵达邯郸,大举攻城。邯郸城内主将廉颇亲自上城督战,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也散尽家财招揽壮士抗秦,邯郸城内众志成城,家家与秦国皆有切肤之恨,百姓不畏死,士卒敢战,“以骨为炊”、“刎子而食”,一时秦军无法攻克。就在双方僵持之际,其他各国也在走动着,尤其是魏信陵君无忌。

信陵君雄才远略,知道秦国虎狼之心,赵国的今天就是魏国的明天,赵魏两国唇亡齿寒,救赵便是救魏。但魏王被秦昭襄王的一封恐吓信吓到了,只让大将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屯驻在赵魏两国边境,迟迟不动。信陵君心急如焚,邯郸的形势日渐迫近,自己却手足无措。此时,他的一位知己侯嬴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去找魏王的宠妃如姬,到魏王卧室去盗取虎符。信陵君对如姬有大恩,如姬自然百般应允,成功盗取了虎符,交给信陵君。信陵君拿到虎符后立即奔赴前线,以虎符的名义督促晋鄙出战。可这晋鄙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对此事颇为疑惑,决定向魏王请示。万般无奈之下,信陵君只得让门客朱亥锤杀晋鄙,夺得最高统兵权。在全军精挑细选,留下八万精壮战士,率领着去救邯郸。这就是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个故事讲起来也颇有传奇性,这里便不细说了。

劫后余生:邯郸保卫战

与此同时,平原君出使楚国求援,这也就有了毛遂自荐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赘述了。楚春申君黄歇率领大军开赴邯郸。魏楚联军直抵邯郸,攻袭秦军大营,赵国开城夹击,秦军猝不及防,大败亏输,主将王龁狂退百里才躲过了三国联军的追杀,而秦将郑安平的两万部队被重重包围,无奈之下投降。三国联军追至河东,秦国退至河西,与三国签订合约,方才罢兵。此战是秦国独强后少有的大败,士卒折损今三十万,还丢失了近年来掠夺几国的领土,也是各国合纵成功的经典战例。

而这一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秦昭襄王急于求成,错误地估计了赵国的潜力,以及其他诸国的动向,加之长平之战后秦军伤亡亦惨重,军队得不到休整,战斗力大打折扣。同时也说明此时的秦国尚不具备一统六国的绝对实力。而六国的能人将士也在这一战中充分显示了能力,邯郸保卫战使天下统一的步伐慢下二十年,也为赵国获得了苟延残喘的时机。但秦国虽然惨败,霸权却依旧在,后来继续采用远交近攻的国策,分解六国联盟,逐个击破,也书写了一段灿烂的历史。

劫后余生:邯郸保卫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