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女孩靠“绝技”赚钱,带动2000多人致富,1500万只拿十几万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技艺,这些技艺因为过于繁琐和麻烦,随着时间推移也就慢慢的消失了,如今从事民族技艺的也就越来越少。但在贵州黎平县却有着一位残疾女孩陆萍,不但将自己民族的传统“绝技”发扬光大,还带领超过2000人创业,年赚1500多万,而自己却只拿10几万,其余的全部被分给了那些人,另外为了传承,她还收了1000多人当徒弟。

陆婷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侗族家庭,母亲不仅是村里的刺绣高手,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歌师。作为长女的陆婷从小耳濡目染,也就有着母亲的这一身技能,然而现实中这种传统的手艺却被科技所“抛弃”,人们只为追逐时效和快速,忘记了艺术美,但陆婷却没有因此灰心,而是刻苦学习这些技能。然而六岁的时候一场意外灾难导致陆婷左手残疾。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阻断了陆婷的刺绣之路,但她靠着勤奋和努力完成了学业。

大学毕业之后的陆婷放弃了城市的高薪回到农村当教师反哺家乡。虽然和传统的技艺相差颇大,但陆婷却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亮,不但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还多次带领队伍获得多次金奖。本想着可以安安心心的做一位教师,可谁知母亲的一番话让她改变了注意。每次回到家,母亲总是念叨“在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没人愿意学习刺绣了。”看到母亲一脸的失望以及对刺绣的喜爱,那一年26岁的陆婷毅然决然的重新开始了刺绣之路。


为了将刺绣这一特殊的绝技学到手,陆婷偷偷地跑到各村各寨去找老绣娘拜师学艺。然而这段经历却让陆婷十分的难忘,这些绣娘在看到陆婷左手残疾的时候,坚定她学不好,于是就干脆将其轰走。遭到多次拒绝的陆婷并没有放弃,而是帮着人家一起干农活、砍柴、洗菜,她的坚持最终感动了村里的老绣娘。就这样,陆婷与村寨中做刺绣的妇女们逐渐熟悉,时常与她们一同学习,分享最近看到的新花样或新绣法,俨然将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刺绣上。

就这样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陆婷基本学会了所有的刺绣技能,她的刺绣作品“子孙背带” “行歌坐月图”,在湖南省长沙市“民族刺绣博览会”获刺绣类二等奖,并获杭州刺绣博览会金奖。作品获奖,给了她激励,也给了她自信。然而接下来终会面对现实,如何将传统转化为致富的门路?于是接下来陆婷成立了秀坊,专门从事民族手工刺绣,随着时间的推移,陆婷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她希望以此来推动侗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自己赚到钱了?但是没有能保护传承技艺?这肯定不是陆婷的初衷,在她看来,只有让村里的人们看到做刺绣也可以挣钱,年轻人才会愿意学习,才会花心思去设计一些带有时代感的刺绣作品。于是,陆婷自己掏钱创办了培训班,专门培训刺绣的技能,不收一分钱。渐渐的人多了起来,差不多间接有着2000多人为陆婷这个刺绣坊提供刺绣。平时这些姑娘忙农活,闲时就做刺绣,一个月下来可以赚2000多元。


为了鼓励和支持他们以及传承这项技能,陆婷在年赚1500万之后,自己仅拿10几万,剩下的而全部给予学习刺绣以及创办刺绣培训班上。不仅如此,陆婷还把目光聚焦在常常被忽视的残疾人身上,帮助残疾人再创业。如今陆婷的产品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同时也有着海外的订单。传承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力量,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要靠孩子们传承,孩子们的成长,也需要传统文化的润泽,所以说为了自己和后代不要让传统丢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