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中的權謀密碼:為什麼領導的心思你必須來猜,答案在這裡

【出處】《資治通鑑》第210卷 唐紀26

【原文】姚元之嘗奏請序進郎吏,上仰視殿屋,元之再三言之,終不應;元之懼,趨出。罷朝,高力士諫曰:“陛下新總萬機,宰臣奏事,當面加可否,奈何一不省察!”上曰:“朕任元之以庶政,大事當奏聞共議之;郎吏卑秩,乃一一以煩朕邪!”會力士宣事至省中,為元之道上語,元之乃喜。聞者皆服上識君人之體。

【譯文】姚元之曾經奏請依照順序提拔任用郎吏,玄宗卻只是盯著宮殿的屋頂不作聲,姚元之幾次重複,玄宗始終一言不發。姚元之感到十分恐懼,便急忙退出。當日罷朝以後,高力士向玄宗進諫道:“陛下剛剛總理天下大事,宰臣上奏言事,就應當面表明您自己的態度,為什麼您對姚元之的建議不聞不問、一言不發呢!”唐玄宗回答說:“朕讓姚元之總理朝廷庶政,遇有軍政大事可以當面奏聞共同的商議;郎吏是小官,這樣的事也要一一打擾朕嗎!”適逢高力士奉旨到省中宣諭詔命,將玄宗的話轉達給了姚元之,姚元之這才轉憂為喜。知道這件事的人無不歎服玄宗深明為君之道。

【解析】姚元之就是唐朝的著名宰相姚崇。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武則天因突厥叱利元崇叛逆,忌憚有大臣與之名,故命以字行。後又避唐玄宗開元年號,遂改名崇。

很多人看完這段之後,都會歎服唐玄宗懂得為君之道,明白做老大就是抓大放小。但是如果只感悟到這一層,就無法體會到真正的帝王之術,原因就是,如果做皇帝抓大放小,為什麼不能明言,而是盯著屋頂而默不作聲呢?這是解開這一段權力心思的總鑰匙。

一、唐玄宗的為君之道

1、進退自如

本來姚崇奏請的這件事,如果唐玄宗認為自己不該管,就可以直接告訴姚崇,小事就不要煩我了,但是為什麼不明說呢?原因是,這是個人事問題,人事問題涉及到權力問題,如果直接名言放權給姚崇,以後自己再幹預就自縛手腳,相當於失去權力。如果直接插手這類小事,自己作為皇帝就會累死。如果不被小事所累,又不想放權。就是沉默不語。讓你自己去體悟。這樣皇帝隨時能夠插手這類小事,而平時又不會這類小事所累。不被自己設定的規則所限。唐玄宗進退自如。

2、近人明示

但是姚崇對唐玄宗這個沉默不語,不置可否的玩法顯然是蒙頂了,不知所措,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顯然,他並沒有理解皇帝沉默不語的帝王心思。唐玄宗的貼身太監,高力士也表達的同樣的疑問。此時,唐玄宗就不在故弄玄虛,直接對高力士表達了自己的心思。因為高力士不是命令的執行人,所以沒有什麼禁忌,而且,由高力士把自己的心思傳遞出去,間接的表明自己的態度。這樣也能夠進退自如,這是非正規渠道傳遞給姚崇消息,不具備合法性,也隨時可以推卸自身責任給高力士。

3、天威難測

這個表面上的抓大放小的管理思維,其實更為重要的表達的事天威難測。姚崇有一個特殊的背景“元之吏事明敏,三為宰相”也就是說,他成了這時候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之前還做過武則天和唐睿宗的宰相。對於這樣的官場老手,他比唐玄宗大30多歲,不能讓姚崇很簡單的就明白自己的心思。於是採用這樣沉默不語的手法,讓姚崇感覺到唐玄宗深不可測。領導力很大一個層面就是來自神秘感。如果一下子就被姚崇猜透,自己這個年輕人很難駕馭他。這次也相當於變相的對姚崇一個敲打。

二、高力士的事君之術

1、明知故問

高力士作為唐玄宗的貼身太監,可以說對唐玄宗的心思瞭如指掌,之所以這樣問“陛下剛剛總理天下大事,宰臣上奏言事,就應當面表明您自己的態度,為什麼您對姚元之的建議不聞不問、一言不發呢!”不是他不知道,而其實,就是想讓唐玄宗自己說出來,然後高力士立即用恍然大悟,表達崇拜之情。對領導的高明處的明知故問,是拍馬屁的一種辦法。這其實就是起到點明作用,裝傻來襯托領導高明。

資治通鑑中的權謀密碼:為什麼領導的心思你必須來猜,答案在這裡

2、落實意圖

領導為了自己行為避免被束縛,被君無戲言所限定,就不能隨意表態,但是很多時候,又不能不說,這時候,自己的意圖就需要下面的人去猜測,但是,不是任何人就能準確無誤的去理解領導的心思,這就需要,有人去解釋自己的意圖。高力士就承擔著落實領導意圖的作用。不然,高力士敢隨隨便便把領導心思告訴姚崇,這樣口風不緊的人,唐玄宗會信任他,把他留在身邊?

3、非法渠道

非法渠道不是違法渠道,而是不是正式法定渠道。領導不僅僅是公事公辦,還有很多個人的心思和慾望,這就需要一個非正式的渠道來發聲。高力士其實就承擔了這個非正規渠道。作為唐玄宗的個人發言人,而不是代表正式的組織程序和法規規定。這樣的非正式的溝通,能夠讓領導進退自如,不受法律和正規途徑所約束。高力士主動傳遞消息,看似順便,其實就是承擔起非正式渠道發聲責任。

三、姚崇究竟該如何做

1、誠惶誠恐

其實無論姚崇怎麼做,唐玄宗總要找個毛病讓他不舒服。讓他,永遠保持敬畏的心態。權力心思就是要死怒無常,要讓手下人,永遠摸不透,才能夠控制。永遠保持誠惶誠恐的心態,領導才會喜歡。

2、結交近臣

如果姚崇和高力士的關係很差,我想高力士有一千種方法讓姚崇更加不安,不過還是姚崇作為宰相,還平時對高力士這太監也保持友好尊敬的關係,這才能夠關鍵時候得到準確的領導心思。

3、自己擔責

其實很多時候,你彙報,領導說你,“幹不幹活?大小事你都來煩我”,但是你真的不彙報了,他立即就會說你“你想幹什麼,想架空我?”其實這本質就是,要承擔責任的事你自己來。

經過上述權謀網的分析,想必大家就能夠明白了,唐玄宗的高明之處,並不僅是抓大放小,而是真的精通帝王之術,讓自己的意圖通過非正規渠道發聲,讓姚崇自己感悟去執行,出現問題是你自己理解錯了,不出現問題,領導能夠不被瑣事所累,還能夠對下屬保持神秘莫測。這就是高妙的帝王心思。

權謀網,讓你的職場少走十年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