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成都吸收其他地级市的资源?

江江130117780


如果四川没有成都,,,那肯定有绵都、宜都、德都、乐都,,,老辈子骂人的话,你不上高山不知平原,不吃麦麸子你不知粗细,,,话虽粗,理不粗,,,新疆是我国幅员面积最广大的地域,有160多万平方公里,幅员面积之辽阔是近四个四川省的面积,人口却只有2100多万人,,,在这样广大的土地上为什么会没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呢?因为新疆极度干旱少雨,冬冷夏热,昼夜温差极大,,,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8度,(吐鲁番是我国著名火城)冬季最低温度-51度,,,在苍苍茫茫的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根本不适合人类的生存繁衍,,,

那四川又是什么样子的呢?据最新统计四川人口突破9000万人,四川要发展,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就要有强有力的火车头来牵引,那谁才是四川最强大的大功率发动机呢呢?那就只有地处四川盆地最中央的川西坝子成都平原。(无论是哪一座城市地处川西坝子中央,都会以他为中心的,只是他的名字刚好叫“成都”,,,如果是"宜宾、绵阳、西昌、雅安、甘孜,他就叫宜都、西都、甘都”,,,

川西坝子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方圆三百公里范围内汇聚了全四川90%几市区县镇乡,,,

甘孜阿坝州凉山州幅员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600多万,还没有南充市一城人口多。川西高原凉山州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多米,山高坡陡,悬崖峭壁,大河奔流,惊涛拍岸,地势极为险峻,,,

甘孜阿坝州海拔高度平均在4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高山峡谷,飞鸟难渡,人烟稀少二州相加才只有200多万人口,,,世外桃源九寨沟就是高原上的明珠,只有很小的高山牧场可供人们生产生活,是人们旅游观光的绝佳之地,,,

所以啊说什么“成都”吸血,,,纯属无稽之谈,,,只是他正好处在盆地的中央,刚好叫成都,,,四川要是真的没有川西坝子没有成都,,,四川的老百姓们那才是真正的没有了未来没有了希望,,,你真的愿意寄人篱下,看人白眼吗?成都强壮了,周边城市群的发展就有了坚实基础,以成都作为后盾,,,周边城市群发达了,老百姓择业,就业机会就选择余地大,挣钱也就多了,四川人不用出川就能过上好日子,何乐而不为呢,,,非得要让四川四分五裂,川人内斗对谁也都没有好处,,,换任何一座城市,,,只是换了一个名字而已,,,谁会放弃平原中心地带而去选择山地、丘陵、高山峡谷呢???

上小学时老师就讲过的自然历史地理,,,难道大家都忘了吗???中国现在最强大富裕的地区是在哪里吗???

就是长江中下游冲积大平原,(长三角地区,江浙沪)珠江三角洲地区,(粤港澳)

那我们四川还有没有立足之地呢?那是有的,有什么呢,我们有一个川西坝子叫成都大平原,,,我们在300公里范围内聚集了四川90%几的城市群,放眼全国实力不容小觑,自古就被称为天府之国,,,在未来的三五年内一小时经济圈正在强力成形,,,看看现在的成灌快铁,成雅快铁,成绵乐城际快铁吧,在不远的将来没有什么成都啊自贡啊泸州啊一说,,,早餐在广元、中饭在南充、喝夜啤到宜宾,K歌去峨眉,,,所以,只要我们四川人能拧成一股绳,,,就凭我们自己优越的地理位置,一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图片四请乡亲们仔细看看,,,可不能小看这张图片哦,,,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成都从原来的第十名,站上了全国前八强,最厉害的是深圳从原来的第七名一跃站上了探花的位置,令人瞩目佩服佩服啊!,,,重庆也上升了一名,武汉和南京表现最为抢眼,武汉从全国第十五名直接排进了前十位列第九名,南京从第十七名连追六强,排在了第十一名已经是很了不起,上升趋势极为强劲,可以说在未来几年的竞争中如日中天啊,,,在这样的强大竞争力面前,争夺可以用白热化来比喻,一上一下高下立判,,,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以我们现在稳步的经济增长,今后有没有希望能超越美帝呢?又想不想超越美帝呢???那可就要看看我们各省市地区,能不能保持住这几十年拼搏的劲头,,,如果能保持住现在这样强大的经济增长,那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一定能比肩美帝,,,要想击败强大对手,你自身就要有绝对的实力,,,

人物图片上是我们四川的康巴汉子,,,人高马大,英俊挺拔,,,四川欢迎你,成都欢迎你,,,,










笨刀拙笔


提这个问题的四川宜宾人,我不知道认为成都吸收了四川其他地级市什么资源,宜宾的五粮液搬到成都了?还是税收交成都使用了?应该拿一些数据说事,不要搞概念。

说成都搬来了许多原来在地级市的工厂和学校,其实成都自己的企业都死了一大片,原来东郊的企业曾经顶起成都的经济,现在这些企业有几个还活着?成都的发展得益于培养的新经济,外面来的企业。像龙泉搬来的军工企业没有多大作为,是外来的汽车工业繁荣了龙泉。

搬来成都的大学,是大学自己的考量,你没有办法阻止,因为它需要发展,需要很好的活着。中国的大学难道只有四川的好大学在省城,中心城市吗?不要忘记,四川农业大学的主校区还在地级市。北京上海有多少好大学挤在那里;西安,武汉,南京都比成都好大学多。除了江苏苏州有一所一流大学,西安的陕西,武汉的湖北那么多大学,有国家一流大学在地级城市吗?认为大学不应该来成都,农民都知道进入沿海地区打工寻找更加好的生存发展,大学难道没有这个理性?

许多人都说成都吸收全四川的资源,集全川之力建设成都,成都才有今天的成就。我感到莫名其妙,成都集全川什么力?四川把所有财政收入都投入到成都了?还是把所有人力物力都给了成都?



洋子146465305


如何看待成都吸收其他地级市的资源?其实,这件事情在网上被吵的沸沸扬扬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是,我认为作为一个省会自然要集中一个省的所有资源。但是,请别太过分就行了。不然,你省会把所有的资源都卷起跑了,其他地级市怎么办?



我想,四川之所以要把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以及要大力发展成都,应该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地理位置 众所周知,四川的地形属于盆地。其实,四川集结了平原,丘陵,天地等各种资源。在四川,只有成都附近才属于平原。发展成都,比发展其他地级市更容易一些。

2.历史知名度 众所周知,在历史上,成都是唯一一个两千多年没有改名字的城市,而且成都的知名度远远大于四川省的其他地级市。

3.想通过成都带动四川省其他地级市的发展。所以,成都是四川省的科教,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但是,四川省估计把这个力用过了吧。一直发展成都,导致四川省地级市呈现断崖式发展。2017年成都GDP为1.38万亿元,然而绵阳的GDP连成都的零头都没有,只有2074亿元。而且,川内大部分高校都被搬到成都去了,成都集结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等知名大学。反观其他地级市呢,像达州,遂宁,广元,巴中的大学你听说过吗?估计没有听说过。
所以,我认为目前成都的吸虹现象太严重了,长期以来对四川发展不利。


江江130117780


1、首先成都平原地理优势极佳,誉为“天府之国”。

内陆城市,尤其在古代社会,地理优势是唯一的区位指标。

针对“天府之国”的历史发展,本人问答有详细回复就不再赘言。

另外,成都平原是包括德阳、绵阳、眉山等周边区域的,不只针对成都市。

2、四川发展不均衡是存在的,但这不能说明成都在吸血。

先从数据结果反驳,从整体上看,四川第一、二梯队,尤其是平原地级市都处于中高速发展中,四川整体的快速发展是客观事实,不能因为成都的体量过大就否认其他地级市的发展成就。如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四川各地级市能保持中高速增长已经值得褒奖。

只要各地级市能保持中高速下去,加强竞争与合作,四川的发展实力会越发强劲。

3、“吸血”指的是把别人的资源吸过来,这个逻辑说成都是否畅通?

虚竹的“北冥神功”武功盖世,一不注意就会被他吸尽内力。

可是成都本来就是霸主,有何必要吸这些低段位的“内力”?有什么好吸的?

众所周知,成都是西南地区数千年的经济中心,是益州的核心地带。在大陆文明占据主导的时代,这样的内陆中心更是不可动摇,以成都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区域早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经济格局。

试问,优质资源在成都和其他地级市之间会如何抉择?生产要素向高势能区域流动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自己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行为。这是中观层面,宏观层面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几十年来中国西部内陆和东部沿海的经济差异。

再形象的表示:

成都的基础值为10

某A市的基础值为3

后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成都值增为15

A增为5

.....

.....

成都增为100

A增为50

这就是复利的结果,利滚利到最后显示的差异会越发明显。

就因为这样,你要说成都吸了A的血,这十分荒谬。

4、城市竞争的背后是资本流动规律的深刻体现,成都得以进一步扩大体量

工业化结束后,经济的驱动力量从外部转向内部,权力中心的发展速度再次占了上风。

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大,其影响力超越了有形的商品物流。商品才需要港口,但是服务业是不需要的,只要有机场,有信息的自由,有权力附着的各种行政、教育、人才资源就足够了。

用白话说,当前的经济趋势,就是“强省会”时代。除了深圳这样极具创新活力的源泉例外,大部分省会都开始强势崛起,这是一个看得见的趋势。

5、四川经济发展不平衡,副中心规划大幕开启

一般而言,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要经历离散、极核、扩散、均衡四个阶段。目前,四川城镇化率已接近50%,省域空间结构正处于由极核型向扩散型的转化阶段。作为全省经济中心的成都开始由空间集聚向空间扩散转变,区域经济的空间形态将逐步迎来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开始凸显,逐渐向次级中心城市演进,四川迎来优化产业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重大契机。

按照规划,四川将会出现三到四个副中心,这将进一步释放各地市的发展潜力。


成都继续做大做强与各地市同步发展并行不悖。

要相信,四川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刘易斯拐点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咨询你知道四川省的地理位置、历史发展和地形组成吗?

如果你不清楚的话,我可以给你讲讲,我想你看完之后你就不会有这种疑问了。

首先:成都古时候叫益州,从秦汉时就是整个西南的中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三国知道吧!

其次:四川的地形地理位置在整个中国都属于最大的盆地形结构,四周高山高原,盆地内丘陵地形占绝大多数,可供开发使用的土地面积非常稀少,仅有一个成都平原这一个地方,故称天府之国。

所以在四川省成都发展成这个样子是有其历史原因和现实需要的,并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主旨是实现共同富裕。成都发展好了,必然会带动其他地方共同发展,我们都是历史见证者和参与者。答案最终会有历史来给出!



东进在线


吸血一说纯属扯蛋!其他20个市州又不是成都的儿,又不归成都管辖,成都用不到其他地级市的钱。谈何吸血?

至于外来资金和机遇落户成都多,也就是说成都机会多,其他市州少。这个是事实。

资本和资金是逐利的,当然要选择各种条件好的地方投。从自然条件,人力储备,市场前景来看,选平原选省会是理所当然。

机遇和机会首选省会,资本和资金首选省会,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今后还会如此!

习惯了就好了。


小路就是蹊


说成都是什么吸血城市什么的这些人纯粹的就是喷子地域黑而已,如果这些人能够深入的了解一下四川地理环境,发展定位的一些因素,我相信聪明的人应该明白吧。

第一说到四川的地理环境,就不得不提一下四川的三大民族自治州,这三个州光面积就约四川的一半,而且又处于高海拔山区,人口稀少和缺少平坦的土地。很多城市都是在山沟沟之间建立的,城市发展格局太小,成规模的产业链也难以实现,比如全国通行的工业园、技术开发区等在这些地方可行不通。这也导致了为什么四川是个旅游大省而不是一个工业大省。

第二四川GDP排名前十或者是前十五的城市都集中于成都市和重庆市之间,以成渝两座城市为中心能够向周边辐射,这些城市也能成为重要的产业承载地,也能更好的打造成渝经济圈 除去成都,你会发现这些城市发展都很平均。

第三就是政策上的导流,成都的发展较晚,如以像某些人说的雨露均沾的方式来发展,我相信不管是四川还是成都,在全国这么多省份中也没什么存在感。不得不说四川省政府还是国家在政策上还是多偏向于成都,其实我觉得这也很正确,除了沿海地区较发达地区,像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在各个省中其首位度都很高,政策也更倾向于省会城市。

最后还是要提一下,城市发展不能都依靠别人,只有自身强大才能真正的强大。如果光靠成都这一千多万的人口,真的很难养好剩下的七千多万人。




微天府


做大成都,一是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二是成都市及全省民众的共同努力。

在四川盆地内,成都的环境、资源禀赋以及人文条件是最好的,成都率先发展是市场经济的自然选择,因为成都的投入产出比是最高的。比如甘孜州修高速注定是赔钱,因为人口密度太小,成都的高速则完全不同,酸成都的人不会认为成都在吸甘孜州等地的血吧!罔顾事实也要有起码的底线。

随着各省产业竞争的加剧,做大做强省会,吸引高端产业及人才已是各省的共识和行动,没有教育、医疗、科技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的成都,四川就吸引不到高端科技和先进制造业,高端产业如芯片、歼20设计制造等不会因为不到成都就会到内江、阿坝州等各地市去,永远不会,现在不是成都在吸血,而是成都这个强力火车头正在通过自身强大的造血功能带动整个四川并惠及西部地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及四川GDP增长率均为8.1%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就是例证。

网上喷酸水、反复抱怨成都吸血的并不是四川人,而是在发展或吸引高端产业的竞争中,“干不过”成都的弱省会或地区的人。

其实,弱省会要升级发展成强省会是所有省区的愿望,但现实是如不具备多项基础条件(具体就不详述了),即使真的拼命吸血,也无法实现,目前中西部地区也只有成都、武汉(也常被诟病为吸血)是其中的佼佼者。

拥有成都也是西部内陆地区之幸,否则中国的东西部经济更加失衡,内陆地区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眼睛盯住的目标也应该是先发展一步的沿海地区。


刘弹琴


成都作为四川省会,发展壮大省会是必然的事情,省会是代表着全省脸面,只有省会发展起来才能辐射带动全省的经济和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成都被外界很多人认为是一城独大的城市,是吸入全省各个城市的吸血鬼、是聚集全省之力来发展省会成都的典型城市,成都之所以发展之快,也是地理因素所至。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的平原地带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所至,发展成都必较容易,如交通、物流、航空等各项事业。成都几乎占了全省的GDP的一半,要知全国大多数省会城市都是全省和全国重点发展城市,国家的发展战略就是一点带面实现全面发展的布局,最终的目标就是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共同致富之路。

成都在2017年经济总量是1.3万亿元,而四川第二大城市绵阳2000亿左右,第三大城市德阳1900百亿,第四大城市宜宾1800百亿元。这些城市的发展不起来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如交通、资源、产业单一等,在全国这种现象各省都有,如江苏连云港、广东湛江、广西北海、辽宁丹东等城市。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要结合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实际情况,找准路子、找准产业,搞好城市基础建设、提高城市形象,让各地客商在本地开花结果才是一个城市的发展之路。




晚秋195087521


是吸你家的血了?还是怎样?作为简阳人告诉你,在划入成都之前我们这边很多地方都是烂路,烂水泥路,镇上也没有小区那些!划入成都后,路重新修了,各个镇上建小区的建小区,建工业园的建工业园!如果按照你们口中的吸血说法,那作为老百姓来说如果被并入其他地方能让我们老家能够快速发展,哪怕你把我们并入到北京都没问题!吸血只不过是你们某些看不惯成都利用周边资源逐渐发展的原因!老百姓管你吸血还是什么?老百姓看得是是否能给百姓带来生活上的好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