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越早发现越好吗?

卢轶称心


癌症能够早期发现是非常幸运的,也是有望治愈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都知道,癌症一旦到了晚期,也就是多发转移以后,依目前的医学技术还不能做到清除体内所有的病灶,所以,这时的治疗就是以姑息控制为主,基本上失去了治愈的希望。

而早期发现则不同,所谓早期,就是肿瘤还比较局限,基本还没有出现肿瘤的转移(或者临床检查没有发现转移),这时,通过积极的手术根除,或联合术后的综合治疗,很多都能达到治愈的目的,这个不难理解。

但毕竟作为特殊疾病,有些癌症后续可能会出现复发或转移,这是因为一部分恶性程度高的癌种,在早期的时候可能部分癌细胞已经通过血液循环转移到了其它部位,而这时我们的临床检查是不能发现的,这种情况下,这些残存的癌细胞就有可能再次发展起来。

总之,对于癌症的预后,能够在早期发现,大多数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而且发现的越早,预后越好,治愈的几率也越高。

至于癌症筛查,一般认为到了一定年龄,有某些高危风险的人群建议做相关的癌症筛查,这样做意义会更大,也避免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深蓝医生


我们来看看韩启德院士的原话,韩启德院士在2016年‘医学与人文高峰论坛’上的演讲中说到:“我并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因为早期筛查出癌症后,其实死亡率也并没有降低,这样的检查其实意义真的不大。”

癌症发病率节节攀升

以往我们一直认为,癌症应该早发现,早治疗,因为早治疗的效果好,生存率高。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韩启德院士列举了很多的数据,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其中有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据:从1990年到2013年,我国癌症新发的病例数增加了81%,肺癌的发病人数,从每年的26.2万,增加到了59.4万;乳腺癌从9.8万,增加至26.6万,增加近2倍;而前列腺癌增到了5倍。癌症发病率增加的如此之多,与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都有关系。韩启德认为,还可能与癌症筛查的普及有关系,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了更多的没有任何症状,进展缓慢,或者不会增长的“懒癌”。

癌症可以分为三类

韩启德院士认为,根据癌症的发展速度和预后情况,癌症可以分为三类,有的癌症有可能会自己“消失”。

第一种,快速发展型:肿瘤发展的速度极快,体检没有用,查不出来,例如胰腺癌,食管癌。

第二种,渐进型:癌症发展较为缓慢,慢慢从小变大,早期发现,做手术后可以达到治愈。例如结肠癌,宫颈癌,筛查效果好。

第三种,自愈型:这种癌症发展非常缓慢,或者没有变化,甚至是自动消失。这些癌症,早期筛查出来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发展特别缓慢,甚至有自愈的可能,发现后,是否需要早期手术切除,就变得有争议了。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癌症

韩院士认为,我们应该要重新看待癌症:第一,消除人们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第二,避免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对早期发现的癌症,不能简单的采取“宁可错杀一百,也不放过一人”的态度。

韩院士的最终观点,他认为:“不建议每个人都做普遍的癌症筛查,而是根据自己的症状,有针对性的检查。避免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对于我们普通的老百姓,改变生活方式,改变不良的习惯,对于健康更加有益。

这就是韩启德院士的观点,我是小医生,不敢妄评院士的观点。但肯定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全民普查癌症确实是劳民伤财,健康生活比癌症普查更重要,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做癌症筛查。例如乙肝患者,需要定期查AFP和肝脏彩超,预防肝癌;有结肠息肉病史的患者,需要定期查肠镜,预防肠癌。而不是所有的癌症检查都做一遍,这属于过度检查,过度治疗。


普外科曾医生


癌症早发现:利与弊怎么考量?

一,以下证据支持不要早发现

1,人群中,有40%以上体内已经完成癌变,携带有微小肿瘤病灶。

但是,真正最后演变到有癌症感觉,确诊为某种癌症的,只有不到 1%!

这在美国进行解剖观察证实后,引发巨大思考:癌变在人类是很平常的事。绝大多数癌变过程中就自我逆转了。非常小的比例继续膨大生长,危害健康。

因此,在有明显感觉之前,给肿瘤留出自我逆转病情机会,是非常重要的。

2,对付各种肿瘤,无论什么阶段,我们没有确切的把握!

我们的手段就是手术放疗化疗,一番折腾,人就脆弱不堪,治不了癌症,倒是把人治坏。

1,在某些癌症,例如肺癌,晚期阶段五年生存率不到20%,而早起发现的话,治疗后五年生存率能达到80%以上。

2,早期阶段病灶小,没有扩散转移能力,好处理。最大概率能有根治效果。

到底怎么样最好?

一般认为,在没有任何感觉之前,不要刻意在自己身上探查肿瘤!你要自信:即使有肿瘤,它会自己逆转!

而继续进展到有感觉的癌症,那是致癌伤害继续存在,继续伤害的结果。你只要平时注意阻断清除各种致癌伤害因素,就可以放心无忧。

回答如上。


春雷滚滚2


我的回答:支持韩启德院土“不提倡健康人做癌症筛查”的视点。筆者最近半年内在今日头条回答和评论中,曾三次表达过与韩院士几乎相同的建议。表示过不赞成“癌症越早发现越好”的看法。1.癌症原因还未有定论,治疗方法还在探索,目前还未到要“早发现早治疗”的阶段。(1)2015年美国癌症科学家首先提出2/3癌症是由于运气不好(基因变坏)的原因; 2017年又有科学家对“运气”至癌研究结果:癌症66%是基因特变(运气)原因,5%是基因遗传,29%是环境因素(筆者理介,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有害食物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多个因素)至癌。总之,癌症原因众说纷纷,目前还未有定论。(2)治疗方法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虽然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疗法以及基因治疗等均有一些疗效。但癌症的癌种多、分期多,目前治疗癌症药品达800多种,而且让人困惑的是70%药品为个性化用药。如果说现在治癌是“瞎子摸象”有点不尊重、有奌夸张,但的确没有确保治愈或确保三年、五年的生存期的把握和承诺。 2.早发现早治疗,对有些患者来说可能是“災难”。早发现对于腸癌等有些癌种没有錯。但如一个人好好的,跑去做多种体检去发现“疑点”,可能接着災难就来临:以肺部发现疑点为例,必须做CT一次、二次甚至多次,还必须做活体穿刺来确认,如确诊需做癌种和分期判断,以及确认是否转移和转移远近等,经仪器检查和化验分拆,才能由医生制订治疗方案。接着手术和多次放、化疗,如治疗效果不好,对患者再进行靶向治疗的相关检查和治疗。这个过程中患者被要求尊重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接受治疗,这个全过程治疗的五年生存期定义为治愈,其可能性十分有限;一般延长生命1-3年是非常不容易的结果。在这期间患者身心受到巨大的创伤和痛苦以及家属承受的压力旁人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在美欧澳大利亚老年人很少长期在病床上续生命;美国近年对前列腺进行"早发现早治疗"后癌症上升率趋缓。 3.健康人群不宜作癌症筛查,高危人群可视情况作必要的癌检。(1)有学者建议40岁后做癌症体检。这建议本身出于“早发现早治疗”理念,想法没有错,但这样做可能会有意外风险:①“查癌色变”、“人人自危” 的情绪可能发生,有可能会造成情绪波动和不安宁的被动局面,弄不好使人的免疫力下降。②“普查”成本高昂谁来承担。③万一出现“癌症潮”如何应对…...(2)高危人群,可以参考“早发现早疗治疗”原则。高危人群包括某些癌症的遗传基因的人、常规体检发现蛛丝马迹者、身体己发出高危信号如长时间出血、持续高烧、皮肤表层异常变化等。高危人群的早发现,对治疗效果无疑是有帮助的,但对于老年人应视情况决定。这里还是提醒一点,对于家庭成员中有癌症的不必太在意,毕竟科学家研究癌症遗传基因至癌比例仅为5%,没有病痛者不要背上包袱,压力太大会降低自身免疫力,过度癌筛查也会有至癌风险。筆者,科普作协会员,对健康疾病探索已多年,个人视点仅是讨论。


長弓8758


癌症发现越早可以大大的提高治愈的可能性

早起发现主要手段在于可以保持发现身体敏感性,一些癌症早期包括肿块,无法愈合的溃疡、异常出血、持续性的消化不良,当我们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要及时的诊断

癌症其实是一个可以治的疾病,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是减少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90%的癌症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当我们发现症状的时候,往往就到了晚期,癌症早期和晚期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死亡率比较高的肺癌,目前5年的生存率仅为16%,但是如果是早期发现的,而且进行手术切除,其5年生存率是在90%,治愈率将近100%

如何提高癌症病人生存期呢?

天然化合物是抗癌新药的主要来源,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刺果番是天然热带植物提取物,今抗刺果番被俗称作“癌症杀手”,能导致多种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今抗刺果番具有发展为天然抗癌药的潜力,在南美和非洲等地,该植物己经被用作抗癌药物来治疗癌症和肿瘤。有许多研究表明今抗具有抗癌效应:托雷斯和他的同事研究表明该植物的提取物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及转移,降低肿瘤细胞的新陈代谢,最后使细胞死亡。


肿瘤科林正大夫


这个问题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毕竟癌症这个病,目前分为早中晚期三期,早期癌症采用西医的手术治疗是可以治愈的,而中晚期癌症目前确实没有好办法,采用放疗、化疗等,也没能改变患者生存的时间问题。所以我也支持,对不能治愈癌症不要进行大规模筛查,比如白血病,目前没有好办法去医治它,知道自己有这个病只能徒增烦恼,增加各种花费,却无力回天。对可以治愈的癌症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哦,比如早期食道癌,通过手术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中医认为正常人体是阴阳平衡的状态,人体自身有一定的免疫力,中医称为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癌症的产生是这种平衡失调的结果,平时增强正气,抵御邪气,或者是采用调理方法恢复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如今,如果知道自己有癌症无法治愈,有几个人能保持快乐开心,很少很少,说癌症不可怕是假的,当如果自己得了癌症或者自己的亲人得了癌症,那么就不会说的这么轻松了。得了癌症,过不去心理的那道坎,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和家人都不知道得癌症为好。


杏仁健康


平时问答里各种被无脑中医粉和权健粉怼,今天看到这个问题很尴尬,说多了可能被同行怼,说少了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如果患者向执业医生寻求帮助,那么医生应尽其所能帮助患者。医生对于医学知识的缺陷并不负有责任。

但是,如果执业医生使用了筛查程序,情况则大不相同。他应该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实筛查能够改变大部分接受筛查者的疾病自然病程。” ———Archie Cochrane和Walter Holland

筛查是否获益,一定有确凿的证据证实筛查可以获益才行。

否则就容易犯错,前些年的正常人进行PSA筛查前列腺癌未证实获益。

对健康人的肿瘤筛查,有几个容易出现错误的偏倚

(感谢李清晨医生和丁香诊所聂顺利医生让我思考这个问题)

病程长短偏倚(图一)

领先时间偏倚(图二图三)

有想法的医生,特别是肿瘤科医生可以去查阅资料学习一下。





陆翰杰医生


癌症的早筛是提升癌症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早期癌症的治愈率远高于晚期癌症。因为癌症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疾病,与其他普通疾病相比,其具备生长快速、能够通过血液全身广泛转移等特征,一旦发生转移,往往意味着患者失去了根治性机会。

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肿瘤诊治的重要原则。早期发现,癌细胞侵袭的范围小,治疗的难度也就较小,可以通过局部和全身治疗结合的方式,尽可能达到治愈或带癌生存的效果。

但是,早期治疗也需要按规范进行精准治疗才能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初始治疗的关键治疗点,如果治疗方案不够规范,甚至可能造成较坏的结果。比如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等,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遗憾,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


海心抗癌app


我认为韩启德院士的观点是有道理的。癌症的生长过程起码5年,一般周期长的10~20年,如果正常人去体检,因为检查设备的先进,查出了癌症早期,经过手术化疗放疗后活了5年或10年,但事实上经过“三板斧”的癌症患者,很少能活那么长时间。最夸张的说法,上午检查出癌症,下午就吓死了。再者不做癌症筛查,快快乐乐享受个10~20年,何乐而不为呢?就是出了症状再治也不晚呀?😄

韩启德院士的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


不想说也要说


从一般道理上讲,癌症早发现早治疗是好的。但是,我认为,癌症的发生发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它也会有变化,不一定就完全发展到无法可治,有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就因为某一些情况而改变了它的发展方向,或被某种其他的因素干预而自消自灭了。这样的现象有可能是自觉或不自觉而为的,如有些还没被人们发现的能抑制癌细胞发展的药物、菌物,疫苗或是其他什么的。所以说,癌症早发现早治疗未必就是绝对正确的。当然,我们对癌症还是要注重的,早发现早治疗在很大意义上对人们的健康还是起到普遍作用的。为了减少癌症的发生率,一要把住饮食,二要注重锻炼,三要学会养生,四要少用化妆品,五对工作环境和公共场所要警觉,六不要迷信进口的就比国产的好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