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打下600多座城池的太平軍為什麼唯獨打不下長沙?

小丸子菲


長沙遠離太平軍的根據地沒有民意基礎不是那麼好打的。再者,太平軍是不是厲害要看對誰,如果對清朝的那些庸官窳兵他們當然是所向無敵,但如果真的是對上一代人傑,他們就佔不到便宜了。第一次攻長沙湖南巡撫張亮基聘請左宗棠出山,並將全部軍事悉數託付給左宗棠。第二次攻長沙,當時正好左宗棠又應湖南巡撫駱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撫幕府,駱秉章對左宗棠言聽計從“所行文書畫諾,概不檢校。”。所以太平軍兩次攻長沙,而實際主持長沙防務的都是左宗棠,再加上湘軍的策應,太平軍攻不下長沙那就是必然了


蘇蘇話電影


太平軍圍攻長沙81天無法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第一蕭朝貴先鋒部隊在兵力沒有集結的情況下,就貿然攻城,導致自己陣亡。

而太平軍主力洪秀全和楊秀清又來的太晚,讓清軍做好了準備。同時,還要承認,長沙清軍確實作戰相對勇敢,太平軍多次採用地道爆破都無法衝進城內。其中一次,太平軍已經將城牆炸塌,2000太平軍突擊隊勇猛的衝向缺口,但是清軍少量兵力衝上來使用抬槍,油桶,火藥包將太平軍突擊隊從缺口打了下去。與此同時,清軍和春,向榮的3萬清軍從廣西一路追來,也駐紮在長沙城外。

同時,清軍使用5000斤大炮摧毀了城外民房,掃清射界,不讓太平軍輕易靠近城牆。在外圍的清軍也建立軍營挖掘壕溝,與太平軍在長沙城外屢屢爆發激戰。其實,雖然綠營兵戰鬥力底下,但是太平軍也沒有一下子消滅3萬綠營兵的實力。

雙方實際上在長沙城外打成了平手,太平軍主要是在火力上處於劣勢。清軍使用大量火器,充足的彈藥,來補足自己戰鬥力低下的缺點。同時開始構築壕溝圍困在長沙的太平軍,導致,太平軍最終撤圍轉移。

其實,太平軍從廣西到天京,並沒有全殲綠營任何一個主力軍團。太平軍打的基本都是擊潰戰,主要還是避實擊虛,以高超的組織和機動力從廣西一路進軍天京。一路招兵買馬,擴大到十幾萬戰兵。

讓尾隨追擊的3.4萬清軍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遠遠相送,不敢與太平軍進行主力決戰。一直到天京,這些尾隨的清軍,才建立了江南江北大營。


歷史救生圈


原因是當時長沙不是屬於富庶的那一塊。

這似乎很現實,的確,我們要看這是一支什麼軍隊。當時大清最富裕的一塊就是長江中下游江浙那一帶,那裡可是大清的賦稅重地。這是一支農民起義軍,肯定是哪裡最有錢就往哪裡奔。

太平天國這場起義,說起來是來得遲了一點。按照以往的歷史規律來看,這個人口到了一個億就會引發各種叛亂,天下流民四起,然後農民起義軍就會往最有錢的地方跑,國家財政斷了源,這個國家就很快就覆滅了。

但是大清朝的人口一直到了4個億才出事兒,也就是後來爆發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正是清朝的出色管理制度讓中國的人口上限大大提升。

更令我們感到不解的是,即使太平軍拿下了我們的賦稅重地,殺害了很多當時在那兒的才子,大清依然挺過來了,並且後來還中興了。這一點,我在之前討論慈禧的時候,談到這個問題,到底是為什麼這裡就不加說明了。

恭喜,閱讀已經到底了,不妨動動食指點個關注吧!


Readerplus


要說太平軍打長沙不下的原因,那就孩子沒娘,說來話長了。金田起義後,永安是太平軍打下的第一座城池,但是這座城池很小。太平軍離開永安後,攻打桂林失敗,說明太平軍對於攻打省會這樣的大城市還缺乏足夠的力量。太平軍離開桂林後,打下了全州。離開全州後,在蓑衣渡遇到阻擊,被迫放棄水路,改走陸路。太平軍在永州因漲水不能過河,改道佔領了道州。後來分兵佔領了江華和永明。太平軍離開道州後,先後佔領了嘉禾,桂陽,郴州和永興。在郴州,洪秀全和楊秀清帶大隊留守,蕭朝貴帶兩千人奔襲長沙。路上佔領了安仁,攸縣,茶陵和醴陵。1852年9月11日,蕭朝貴在石馬鋪擊敗增防長沙的清軍兩千人。乘勝追到長沙南門外,在妙高峰等地紮營。第二天,蕭朝貴在指揮攻城時中炮身亡。蕭朝貴部下一面向郴州報告,一面繼續攻打長沙,但因為兵力不足,沒有成功。10月13日太平軍大隊抵達長沙,但同時清軍援軍也趕到長沙,總計達3萬。太平軍石達開在17日西渡湘江並架浮橋以通兩岸,與清軍向榮在嶽麓山一帶對峙。長沙城下清軍北起蔡公墳,南到新開鋪,連營十數里,包圍太平軍。太平軍於11月10日,13日,29日三次炸開魁星樓兩側及南門左邊城牆數丈。但都被清軍分別堵截。30日,因糧彈缺乏,太平軍乘雨夜主動撤圍,過浮橋西去。綜上,太平軍在攻打長沙前,只有永安,桂林和全州的強攻經驗,其他城池都因清軍逃跑輕取。而爆破攻城只有全州的成功經驗,所以雖然在長沙成功爆破三次,都因為突擊隊和大部隊的協同經驗不足,突擊隊總被優勢的清軍擊退,無法控制缺口,展開兵力。打個比方就是打怪還是少了點,經驗等級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