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打下600多座城池的太平军为什么唯独打不下长沙?

小丸子菲


长沙远离太平军的根据地没有民意基础不是那么好打的。再者,太平军是不是厉害要看对谁,如果对清朝的那些庸官窳兵他们当然是所向无敌,但如果真的是对上一代人杰,他们就占不到便宜了。第一次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聘请左宗棠出山,并将全部军事悉数托付给左宗棠。第二次攻长沙,当时正好左宗棠又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骆秉章对左宗棠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所以太平军两次攻长沙,而实际主持长沙防务的都是左宗棠,再加上湘军的策应,太平军攻不下长沙那就是必然了


苏苏话电影


太平军围攻长沙81天无法成功的原因主要是,第一萧朝贵先锋部队在兵力没有集结的情况下,就贸然攻城,导致自己阵亡。

而太平军主力洪秀全和杨秀清又来的太晚,让清军做好了准备。同时,还要承认,长沙清军确实作战相对勇敢,太平军多次采用地道爆破都无法冲进城内。其中一次,太平军已经将城墙炸塌,2000太平军突击队勇猛的冲向缺口,但是清军少量兵力冲上来使用抬枪,油桶,火药包将太平军突击队从缺口打了下去。与此同时,清军和春,向荣的3万清军从广西一路追来,也驻扎在长沙城外。

同时,清军使用5000斤大炮摧毁了城外民房,扫清射界,不让太平军轻易靠近城墙。在外围的清军也建立军营挖掘壕沟,与太平军在长沙城外屡屡爆发激战。其实,虽然绿营兵战斗力底下,但是太平军也没有一下子消灭3万绿营兵的实力。

双方实际上在长沙城外打成了平手,太平军主要是在火力上处于劣势。清军使用大量火器,充足的弹药,来补足自己战斗力低下的缺点。同时开始构筑壕沟围困在长沙的太平军,导致,太平军最终撤围转移。

其实,太平军从广西到天京,并没有全歼绿营任何一个主力军团。太平军打的基本都是击溃战,主要还是避实击虚,以高超的组织和机动力从广西一路进军天京。一路招兵买马,扩大到十几万战兵。

让尾随追击的3.4万清军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远远相送,不敢与太平军进行主力决战。一直到天京,这些尾随的清军,才建立了江南江北大营。


历史救生圈


原因是当时长沙不是属于富庶的那一块。

这似乎很现实,的确,我们要看这是一支什么军队。当时大清最富裕的一块就是长江中下游江浙那一带,那里可是大清的赋税重地。这是一支农民起义军,肯定是哪里最有钱就往哪里奔。

太平天国这场起义,说起来是来得迟了一点。按照以往的历史规律来看,这个人口到了一个亿就会引发各种叛乱,天下流民四起,然后农民起义军就会往最有钱的地方跑,国家财政断了源,这个国家就很快就覆灭了。

但是大清朝的人口一直到了4个亿才出事儿,也就是后来爆发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正是清朝的出色管理制度让中国的人口上限大大提升。

更令我们感到不解的是,即使太平军拿下了我们的赋税重地,杀害了很多当时在那儿的才子,大清依然挺过来了,并且后来还中兴了。这一点,我在之前讨论慈禧的时候,谈到这个问题,到底是为什么这里就不加说明了。

恭喜,阅读已经到底了,不妨动动食指点个关注吧!


Readerplus


要说太平军打长沙不下的原因,那就孩子没娘,说来话长了。金田起义后,永安是太平军打下的第一座城池,但是这座城池很小。太平军离开永安后,攻打桂林失败,说明太平军对于攻打省会这样的大城市还缺乏足够的力量。太平军离开桂林后,打下了全州。离开全州后,在蓑衣渡遇到阻击,被迫放弃水路,改走陆路。太平军在永州因涨水不能过河,改道占领了道州。后来分兵占领了江华和永明。太平军离开道州后,先后占领了嘉禾,桂阳,郴州和永兴。在郴州,洪秀全和杨秀清带大队留守,萧朝贵带两千人奔袭长沙。路上占领了安仁,攸县,茶陵和醴陵。1852年9月11日,萧朝贵在石马铺击败增防长沙的清军两千人。乘胜追到长沙南门外,在妙高峰等地扎营。第二天,萧朝贵在指挥攻城时中炮身亡。萧朝贵部下一面向郴州报告,一面继续攻打长沙,但因为兵力不足,没有成功。10月13日太平军大队抵达长沙,但同时清军援军也赶到长沙,总计达3万。太平军石达开在17日西渡湘江并架浮桥以通两岸,与清军向荣在岳麓山一带对峙。长沙城下清军北起蔡公坟,南到新开铺,连营十数里,包围太平军。太平军于11月10日,13日,29日三次炸开魁星楼两侧及南门左边城墙数丈。但都被清军分别堵截。30日,因粮弹缺乏,太平军乘雨夜主动撤围,过浮桥西去。综上,太平军在攻打长沙前,只有永安,桂林和全州的强攻经验,其他城池都因清军逃跑轻取。而爆破攻城只有全州的成功经验,所以虽然在长沙成功爆破三次,都因为突击队和大部队的协同经验不足,突击队总被优势的清军击退,无法控制缺口,展开兵力。打个比方就是打怪还是少了点,经验等级不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