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9泰安兩會丨激發發展動能活力 打造山水生態名城

聚焦2019泰安兩會丨激發發展動能活力 打造山水生態名城


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向代表提交計劃工作報告(草案)

激發發展動能活力 打造山水生態名城

2日上午,市十七屆人大三次會議向代表提交了《關於泰安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報告指出,2018年,全市各級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決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社會民生持續改善。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向好的基本面得到鞏固。全市實現生產總值3651.5億元,同比增長5.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8%;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93.8億元、增長8.8%;完成進出口總額160.8億元、增長5.3%,其中出口127.6億元、增長8.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9.5億元、增長6.0%;稅收收入佔財政收入比重72%,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5196元、16959元,分別增長7.5%和8.2%。工業生產者出廠、購進價格分別上漲3.8%、5.4%。全社會用電量198.4億千瓦時、工業用電量135億千瓦時,分別增長9.4%、7.6%。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達到3647.7億元、2354.3億元,較年初分別增長9.7%、11.7%。

結構調整紮實推進,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7.8:45.4:46.8優化為7.8:44.2:48。工業經濟穩定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5%,其中輕工業增加值增長8.4%,高於重工業4個百分點。37個大類行業增加值增長面75.7%,其中17個行業增速超過10%。旅遊經濟蓬勃發展。實施交通組織換乘、特色餐飲小吃、停車場提升、旅遊廁所提升“四大工程”,“吃住行遊購娛”領域短板加快補齊,市政中心東側佔地56畝、可提供710個停車位的生態停車場建成啟用,泰山門票改為三天內有效。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7651.8萬人次、實現旅遊消費873.4億元,分別增長10.1%、13.4%。現代服務業加速提升。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有機蔬菜、泰山茶、特色果品、高檔苗木花卉種植面積分別達到30.2萬畝、4.5萬畝、171萬畝和42.5萬畝。

動能轉換全面起勢,發展動力活力逐步增強。推進機制逐步健全。完善“十大產業”市級領導包保制度和“六個一”工作推進體系,動態管理重大項目庫,233個入庫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60億元,其中31個項目納入省新舊動能轉換第一批優選項目,完成投資88.4億元。8個項目在儒商大會平行論壇簽約。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全面落實省支持新舊動能轉換“1+5”財政政策、實體經濟45條、民營經濟35條、擴內需補短板促發展等政策措施,制定出臺支持工業領軍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雙50強”培植意見,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0條措施,政策紅利進一步釋放。

雙招雙引成效顯著,高質量發展支撐更加堅實。雙招雙引紮實推進。成功舉辦第三十二屆泰山國際登山節暨2018中國泰安投資合作洽談會,集中籤約50個項目,總投資1720億元。項目建設持續發力。營商環境全面優化。深入推進“貼心代辦,一次辦好”改革,設立全省第一家市級行政審批服務局,列入全省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最具影響力事件。確定6個方面26項具體舉措,梳理公佈54個市直部門(單位)“貼心代辦,一次辦好”事項清單,共向縣(市、區)下放市級行政權力4120項,委託功能區行使市級行政權力3676項。實行“六十二證合一”,整合數量居全省首位。

“三大攻堅戰”紮實推進,重點領域弱項短板加快補齊。重大風險防範化解成效明顯。紮實開展“增信貸、降不良、打逃債、樹誠信”專項行動,清收不良貸款8.6億元。落實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7億元,累計發放小額扶貧信貸資金8.1億元,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83個,1.22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汙染防治成效明顯。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07天,居全省內陸城市前列。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創建順利通過驗收。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開工項目215個,完成投資46.8億元。加強泰山石保護和奇石市場整治,泰山石實現全面禁採。紮實開展“綠滿泰安”行動。10個鄉鎮、55個村居成功創建市級以上“森林鎮村”。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267萬千瓦。

山水生態城市建設加速,綜合承載力不斷提升。城市規劃高位推進。科學編制《泰安市城鄉一體空間發展戰略規劃》,高起點規劃綠地系統和水系,城區規劃綜合公園14處、專類公園6處、沿河帶狀綠地8條,為山水生態城市建設提供堅實規劃引領。堅持城市規劃民生優先,騰空市值7.5億元、佔地136畝的岱廟北側土地,改造建設岱廟文化廣場;將市值近10億元、佔地192畝得時代發展線黃金地段,開闢為生態綠地健身公園。海綿城市建設成效明顯,泰城城區海綿城市匯水面積45.3平方公里。城市管理精細化推進。我市被授予“山東省適宜人居環境獎”稱號,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複審,實現國家衛生城市(縣城)“全覆蓋”。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取得好成績。基礎設施加快完善。濟泰高速、青蘭高速泰安至東阿段、董梁高速寧陽至梁山段、京滬高速改擴建工程紮實推進。“四好農村路”新改建1051公里,京杭運河東平湖區段主航道開挖工程進展順利。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福祉不斷增進。民生支出303.4億元,佔財政支出的79.6%。社保就業保持平穩。新增城鎮就業5.25萬人,就業形勢總體保持穩定。同步調整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新增養老床位2260張。實施棚戶區改造5.8萬套,基本建成2.1萬套。整治老舊小區20個。教育衛生工作成效顯著。加快解決普通中小學大班額問題,新建、改擴建學校、幼兒園120所。文化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大力實施泰山文化弘揚傳承工程,推動文化產業“十百千”工程,泰山新聞出版小鎮建設紮實推進。持續推進平安泰安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惡勢力犯罪集團21個、惡勢力團伙46個。安全生產、社會治理創新、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等取得新成效,我市被評為全省食品安全市、安全生產先進市。

2019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預期目標:(1)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投資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貨物和服務貿易保持穩定。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3)城鎮新增就業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和7.5%左右。(4)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降碳約束性目標。

報告指出,2019年具體抓好七方面的工作:(一)聚焦動能轉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二)聚焦鄉村振興,著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三)聚焦項目攻堅,著力夯實跨越發展支撐。(四)聚焦城市崛起,著力打造山水生態名城。(五)聚焦鞏固提升,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六)聚焦改革開放,著力激發發展動能活力。(七)聚焦民生福祉,著力提升群眾幸福指數。【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崔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