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冲锋枪成本比步枪低,为什么中国没有放大量列装冲锋枪?

gzye


冲锋枪成本比步枪低,那也要看谁制造,别说中国军队列装不起冲锋枪,就是二战时军工生产爆棚的日军也列装不起。

今天,纵横跟大家聊聊二战时期冲锋枪和步枪的取舍问题。

二战时各国步兵班的武器配置

冲锋枪的特点是体积小,灵活轻便,携带子弹多,瞬间火力提升快,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都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然而,却并未完全取代步枪。下面我们通过各国最小作战单位的实际武器配置来说明。

二战时期美军步兵是各国火力配置的模范,一个班要配备8把加德兰自动步枪,1把勃朗宁轻机枪,1-2把汤姆逊冲锋枪,是二战火力最猛的国家;

德国亦是二战中的陆战强国,一个步兵班可以配备6-7把毛瑟98K步枪,1-2把冲锋枪,为了弥补火力上的不足,每个班都配备一挺MG42通用机枪;

日本我们都是知道的,千年的王八,万年的三八大盖,一个13人的分队,有7-8把三八大盖,一把歪把子轻机枪,二战后期才有可能配备冲锋枪;

苏联是二战中当之无愧的军事强国,宁肯不吃饭,也要背子弹,一个步兵班有一挺轻机枪,6把步枪,2把冲锋枪,1942年后改为一挺轻机枪,其余全是冲锋枪;

中国的军队就没法跟人家比了,能拿的出手的估计就是抗战前老蒋整的德械师了,德械师一个班12人,一挺捷克轻机枪,剩下全是中正式步枪,德械师被打残后,基本就变成了万国造。

由此可见,冲锋枪在二战中并没有被普及开来。

纵横认为冲锋枪没能完全替代原因还是有很多的,如下:

并不是每一个国家制造冲锋枪的成本都很低

冲锋枪的制造可以说是武器制造的一大改良和进步,在二战的前期冲锋枪的制造成本还是很高的,并没有普遍流行起来,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二战进入到白热化的时候,冲锋枪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无论是性能还是装备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实上个世纪40年代冲锋枪能够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工业制造时冲压、焊接等工艺的进步,简化了枪支结构,降低了成本。

不止是冲锋枪,就是机枪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德国在1942年之前最倚重的机枪就是MG34机枪,性能及其优良,成为德国步兵的火力支撑,然而致命的缺点就是结构太复杂太复杂,导致制造工艺也复杂,制造一把MG34需要很大的成本。

当时正值蒋介石大肆购买德国武器期间,德国向蒋介石推销这款机枪,老蒋也认为太复杂,容易坏,坏了就修不好,还不如捷克式轻机枪来的实惠。

然而,MG42机枪利用金属冲压技术对MG34进行改良,除了在性能上,在生产成本和时间上照比MG34机枪都有了一定的提升,可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但是,这种生产工艺上的进步并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够拥有的,中国肯定是不可能了,日本工业生产能力虽然很强,但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的,这种工厂化流水线式的生产,对于日本还是有难度的。

冲锋枪太浪费子弹,一般国家根本就用不起!

另外,即使能够造出来,也未必能用得起,相比于枪,子弹的造价更高。

据说一发子弹顶三斤小米,机枪虽然费子弹,但机枪大部分都是不移动的,并且有副射手,可以在一旁收弹壳,这样的话,可以省下很多弹壳。

而冲锋枪是冲锋时候用的,打的子弹虽然多,却不可能收回弹壳,这要是人手一把冲锋枪,不能打日本人打败,首先就把自己国家打穷了,战争说到底打的不是仗,而是钱。要是有打冲锋枪子弹的那个钱,用在其它上面岂不是更好?

冲锋枪需要大量的子弹,对于士兵的负重也是一个问题

美国是二战中打出子弹最多的国家,然而你看美国人出门的时候,不是飞机就是汽车,很少有完全靠脚走路的,所以,人家的子弹是用车拉的。

中国的运输能力太差,除了国民党的精锐有几个车外,大部分的军队都是靠双脚走路,1938年国军才整出来第一个完全机械化的部队,也就是第200师,可以不完全靠脚走路。

如果要是全员冲锋枪,那子弹就去背吧,除了背子弹,还要背手榴弹什么的,你看看八路军身上背的手榴弹,你还忍心让他背更多的子弹吗?你的良心呢!

冲锋枪射击距离太短,并不适合中国战场

实际上,冲锋枪配坦克是绝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因为冲锋枪虽然射速快,火力足,射击距离却很短。

亚洲战场不流行坦克,也流行不起来,所以,亚洲的二战跟欧洲的一战很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射击距离远,在战场上,最讲究的就是精准射击,跟欧洲战场根本就是两回事。

赵刚用三八大盖五百米外就能爆头,你用一把只能打出两三百米远的冲锋枪,岂不是要被人吊打吗?

另外,火力还是要讲究配置的,意味追求火力也不行,应该将远近射程,射击密度,爆发力都考虑其中,这样的话,如果部队有了机枪,冲锋枪也就是一个备用火力支撑。


史论纵横


冲锋枪成本较低的是司登冲锋枪,而中国军队同样大量装备了冲锋枪。

抗日部队的冲锋枪可能会来自十几个国家,各种各样。中央军地方军都会装备,装备面积还算挺大的。国内武器,一直是万国造。


我们看抗日剧,里面最多的是司登和M3,这两把在各种神剧中烂大街的冲锋枪,抗战前期中期压根没有。甚至是,枪还没造出来呢,就人手一把了,导演V5。

汤姆逊冲锋枪

中国军队是早于美军就开始装备汤姆逊冲锋枪的,阎锡山的兵工厂中就大量生产仿制汤姆逊冲锋枪,晋绥军中就装备了想放数量的晋造汤姆逊冲锋枪。而同时期的汤姆逊冲锋枪并不被美军所能够看好,原因之一就是汤姆逊冲锋枪的造价实在是太昂贵,而美国当时黑帮对于汤姆逊冲锋枪就比较热爱了,汤姆逊冲锋枪是他们必备的武器。



MP18冲锋枪

MP18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产品,德军大量装备此枪,而此枪也传入了中国。军阀混战时期,各地军阀为了扩充军力,都大量装备冲锋枪,其中就有MP18冲锋枪。对于当时的德械师来说,MP18也是德械的一部分。所谓的德械师,也就是戴着德式头盔,使用德国编制,仿造的德国步枪,德国冲锋枪而已。


司登冲锋枪

抗战时期应该是没有司登的,装备的比较像司登的是加拿大的仿司登。而这把司登大量装备中国军队的时候是在1946年,内战时期使用的多。而如果看到1937年国军就用这把枪了,还是换台吧,这把枪是1940年才出现的。

M3冲锋枪

这把枪同样在抗日剧中烂大街了,到处都是,几乎成了国产战争片的标配,导演也丝毫不在乎年代问题,不在乎这把枪到底有没有。如果这样,其实不如人手一把95,摆明了态度,就是不懂,也别拿出来误导观众。这把枪大量流入中国也是在解放战争后期。



子弹费钱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冲锋枪多种多样,还有几个国家的几种冲锋枪。冲锋枪装备数量还是挺多,但是子弹打的都是钱啊,很多时候,有枪无弹的情况经常出现,很难办的。


后期中国军队使用的冲锋枪,子弹都是从国外直接进购的,而不是自己生产的。受限于当年的兵工厂质量参差不齐,造出来的子弹也有很大差别。当时的兵工厂水平有多低?举个例子,本来中正步枪是能甩三八大盖几条街的枪,但是,受限于兵工厂的水平,造出来的枪不行,子弹不行,很多子弹只能飞200米。


军武文斋



这张飞夺泸定桥的油画当中已经展示了冲锋枪在我国是使用很早的,甚至是冲锋枪刚刚诞生不久我国就已经进口和仿制了这种自动武器……我军飞夺泸定桥时,把能收集到的冲锋枪和驳壳枪都装备给了这些舍生忘死的战士,据后来统计当时一共给突击队配备了7支仿制的德国的M18冲锋枪,使突击队人数虽少但火力密度大大超过了守桥的敌军!在局部火力的优势下一举攻取到了对岸!


天津大沽船厂仿制的德国M18冲锋枪,后来的日本“百式”冲锋枪也依此为蓝本制造。

所谓冲锋枪容易制造这个问题要看由谁来制造,在工业化国家它当然是容易生产和价格便宜的,比如二战期间著名的:司登冲锋枪、M3冲锋枪、PPS–43冲锋枪,都是在大战紧张时刻部队缺乏基本武器时应急制造的武器,不但易于制造,价格还非常便宜仅十几个美元就能制造出来一支……但是制造这些世界名枪的英国、美国、苏联都是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最基本的战略物资钢铁在二战全面爆发的1942产量都在超过了1000万吨,美国甚至达到了7000万吨!有了钢铁才能有条件制造所需的武器,否则就是想制造也没有材料!这还没有包括制造子弹所需的铜、硝化甘油、硝化棉,后俩种化学品是子弹的发射药,需要有相当规模的硝酸产能才行。


我国抗战前仿制的最著名的“晋造汤姆森”冲锋枪,由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制造,年产量1万支,抗战期间“晋军”使用它也确实给来犯的日寇沉重的打击!

但是,与二战期间其他世界知名冲锋枪300万以上的规模产量相比实在是太少了,纠其原因就是最基础的钢铁、有色金属工业和化学工业太落后导致了原材料供应紧张,并且加工枪械所需的各种机床全部需要进口,还有就是技术工人也太少了……“晋造汤姆森”虽然在当时属于先进装备,但是它结构复杂,零部件相对来说较多,这些都造成了加工程序多费工时,这也是它产能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如果抗战期间我军要是有十分之一的军队是这样的装备水平,日寇也不会过于猖狂。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我国当时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基础工业水平极低,从事军工生产的工业人口过少是原因。

武器装备的制造是工业化发展的产物,农业化国家可能通过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加以小规模生产,但是非常有限的产能不足以改变落后军队的面貌,虽然冲锋枪在制造技术水平上可能低于步枪,但是步枪是低射速武器,一分钟发射40发子弹已经很快了,而冲锋枪几个点射就将30发的弹匣打空,这样巨大的消耗农业国和资源匮乏的国家根本承受不起,所以他们宁可减少火力密度也要保持战斗时间的持久性,步枪配发40发子弹也许可以坚持几个小时,而冲锋枪200发子弹可能半个小时就会打没了,没有子弹的枪就是烧火棍!


由于是本乡本土制造出来的武器,
“晋造”除了晋军使用以为,还流向了民间的“自卫团”一类的武装,“晋造”的口径是11.25㎜,与原版的“汤姆森”11.43㎜有差别,但是这点丝毫差别不影响两种口径子弹的通用。

总得来说,抗战前我国就已经在一定范围之内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冲锋枪,但数量仍然非常有限,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而且原材料的缺乏、加工设备和加工手段的缺乏更是限制了它的装备量。


皇家橡树1972


我记得是有的啊——德国花机关MP18冲锋枪。当时我们的单兵火力甚至比本子强。
但是总的来说,列装数量一定没有西方大户们多(这不废话吗)。题主说步枪的造价高而冲锋枪造价低廉,这个不假。就像有人说把莫辛纳甘枪管掰开就是两把波波沙一样。但是,当时的中国没有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子弹几乎无法自给自足,自然是越便宜越简单的东西更好。冲锋枪虽然造价低,但是耗弹高啊。就像买一个白炽灯和节能灯一样。白炽灯便宜,耗电高,节能灯贵,耗电少。久而久之,自然是节能灯更便宜

还有我们面对的是本子,他们根本就没把冲锋枪当回事,崇尚所谓的“精准射击”与“白刃战”。这种理念较为原始,但是我们也要迎敌啊(毕竟在装甲与火炮甚至陆战机下,轻武器的效果微乎其微),就要对付本子的白刃战(近战本子不能随便开炮吧),所以我们要多练习拼刺,就要用到大刀和步枪。并且步枪对于后勤的压力不是很大,毕竟当时我们半自动装备少。所以,我国当时没有巨大规模列装冲锋枪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以上是南黎带给您的解答,有什么错误敬请指出ヾ(❀╹◡╹)ノ~喜欢的朋友们不妨点一个关注吧~


南黎233


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中国经济实力不行。众所周知,打仗的就是工业实力与经济实力,而刚刚度过军阀混战的中国,其经济实力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冲锋枪可能成本比步枪低,但是子弹的消耗却是令人感到恐怖的,以当年的中国经济实力根本无法支撑起那么大的军事消耗。

其次,万发子弹的杀敌人数明显低于步枪。以日本为例,其实二战中日本也研究了冲锋枪,但是由于物产少,资源匮乏,其在战场中几百发子弹即可击毙一人的成绩来看,冲锋枪显然被远远的不如步枪,所以没有大批量生产。那么作为当时比日本还差的我国更不会大量列装了。

再次,射程有限。虽然本人不是太懂军事,但是冲锋枪的射程明显低于步枪,这是有目共睹的。而在野战与阵地战中显然步枪更具优势,必经我能打到你,你打不到我那你必然要通过血的代价来弥补距离的不足。

最后,个人认为也有可能是工业实力的不足,必经当初我国造的比较成熟的步枪,卡克等一系列问题都比较突出,要是大批量生产这种问题十足的冲锋枪,那可真是拿军人的性命开玩笑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非喜勿喷。


polityW


在二战中的苏德战场上,冲锋枪大放异彩,德军更是大量列装冲锋枪,而且英国的斯登冲锋枪造价才9美元,这么便宜的装备,中国军队为什么没有大量列装呢?


很明显,中国不大规模列装威力大的冲锋枪是有自己的原因和无奈的,首先冲锋枪的成本并没有读者想的那么低,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军工业停滞不前,生产步枪都频频炸膛,根本没有实力生产冲锋枪,大量进口冲锋枪更是痴人说梦,由于地缘的限制,中国不管接受哪个盟友的支援,不是海运就是空运,成本和途中的损耗都极大。<strong>

此外,枪有了子弹还是个问题,一方面造不出那么多子弹供应大规模作战,另一方面运输也很成问题,这样一来冲锋枪就成了中国军队中某些特定小部队所独有的装备了。


装备不起还不是主要问题,毕竟在抗战之前我们的太原兵工厂有能力仿制汤姆森冲锋枪了,年产量还达到了一万只,抗战爆发后的中央政府总不会没有当年一个军阀的实力强吧?而且如果真的需要,抗战初期进行关键零部件的大量进口,和生产线的直接进口并不困难。真正原因是冲锋枪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首先我们的对手就没有装备冲锋枪,如果我们大量装备从射程上肯定会非常吃亏,人家打得到你,你打不到对面。如果真是这样,日军不需要任何战术,站在中国军队的射程外消耗中国军队的有生力量就可以了,就想当年弓箭对洋枪一样。


再来看看中国的国情,中国战场和苏德战场不同,中国大部分战场都是在野外,南京会战以后中国军队很少死守城池,也很少与日军发生巷战,中国领土幅员辽阔,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可以边打边撤。而苏联则不然,那么多部队退到远东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只能死守莫斯科等大城市,与德军展开激烈的巷战,冲锋枪在巷战中的作用要远大于野战。

在中国战场上无论是野战还是防御战,对枪械射程都有一定要求,日军制式步枪射程远,如果中国军队配发冲锋枪,只能在野战中当做日军的活靶子。而轻重机枪则可以满足这一要求,虽然也存在采购,弹药等问题,但与批量装备冲锋枪相比成本还是要低很多。

最后,冲锋枪顾名思义是冲锋时候用的枪,中国军队冲锋一般都用刺刀,这也体现出中国并没有实力大规模采购或者生产冲锋枪,不过好在对阵的日军也同样用不起冲锋枪。我们是没有必要使用,日军真的是实打实的用不起,日军甚至没有那么多资源来制造子弹,运输更是麻烦事。

综上所述,中国军队不大量列装冲锋枪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冲锋枪不适合中国战场,威力大射程远的轻重机枪才是中国军队的宠儿。

<strong>


邓海春


咳咳咳,深夜没事干,开了电脑摸着冰凉的键盘,在码字,嗯,活脱脱一个“加班狗”。不过,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比较上心的。言归正传,我们谈下这个问题,题主问到,二战时期,冲锋枪成本低,为何我国没有制造大量的冲锋枪。应该是这个意识吧。

接下来,我个人就这个问题,给大家分析下,个人的观点。

首先,在早期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那就是不论是在日军侵华前期还是在二战时,我国都处于一个社会生产力比较低的状态,并且军工技术甚至不能用不成熟来形容,如此一来,即便是成本再低,如何生产制造冲锋枪?

其次,二战打完后,当时的苏联和我国因为政治矛盾发生冲突,这时为了防止苏联向我国发动战争,大肆搜刮铁器,制造手榴弹,这件事情毋庸置疑。要知道,当时的手榴弹制造成本不过五毛一个,这种成本低吧,然而却依然需要大肆搜刮。更何况,这还是在二战结束之后。

其实,这个问题实际上和二战时期,日军为何不使用冲锋枪是一个道理。当时的日军有技术,比我国先进,但为何依然用步枪,不是当时造不起,而是在后期,日军根本没有那么多子弹供冲锋枪使用。


由此,充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便是冲锋枪制造成本低,我国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和铁。更何况,当时子弹并没有历史性突破,子弹制造依然要消耗大量的铜支援,多重条件下,我国别说是造不出那么多枪,即便是造出来,也不会去造。


军武视界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冲锋枪多种多样,还有几个国家的几种冲锋枪。冲锋枪装备数量还是挺多,但是子弹打的都是钱啊,很多时候,有枪无弹的情况经常出现,很难办的。

后期中国军队使用的冲锋枪,子弹都是从国外直接进购的,而不是自己生产的。受限于当年的兵工厂质量参差不齐,造出来的子弹也有很大差别。当时的兵工厂水平有多低?举个例子,本来中正步枪是能甩三八大盖几条街的枪,但是,受限于兵工厂的水平,造出来的枪不行,子弹不行,很多子弹只能飞200米。当时中国是多么的艰难,在和日军作战的时候,枪支不足,弹药不足,火炮不足,没有坦克,面对日军小薄皮坦克,我们都只能是身背炸药包拿人去换,那个时候,日军一个大队的火力就敢比中国军队一个军的火力,在这样的实力悬殊的情况下,面对在前期的几场大会战中的失败,大家还吐槽吗?

一个字,就是穷。我们八年的消耗量,只能抵得上苏联一年的消耗量,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将我们一年的量消耗掉了。我们在打常德保卫战的时候,消耗的子弹是5000多万发,这是当时我们半个战区的储备。而八路军和新四军,八年消耗的子弹只有2000来万发。苏联在二战中只打了四年,打了171亿发子弹,美国也是打了四年仗,国内生产了414亿发子弹。我们呢?我们全面抗战打了八年,生产了11亿发子弹,还不如美国的那点屁零头。算上外国支援我们的,我们在八年全面抗战中,消耗掉的子弹也不过30亿发而已。如果中国军人一个人敢呼叫炮火支援了。我们就胆儿肥了,我们敢去白宫喝鸡尾酒去。


大风起兮偶飞扬


首先冲锋枪的成本比步枪低这个说法不正确,得分清楚是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而使用成本肯定是冲锋枪高,毕竟扣动一下扳机一梭子弹就出去。子弹的消耗比步枪大得多。至于冲锋枪的生产成本也不一定会比步枪低,有的甚至会比步枪成本高,所以这也是战前各国并没有大量列装冲锋枪的原因。

1918汤普森冲锋枪诞生的时候美国军方并没有意愿要购买,所以没有量产的汤普森冲锋枪单价非常高,当时卖到单价一只220美元,而这220美元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当时的一辆福特汽车的售价约为400美元。而当时一支春田步枪的售价约为20-30美元一支。而到二战爆发后汤普森冲锋枪量产后的生产成本是45美元一支。所以光是生产成本就超过了一支普通的步枪。而使用成本就更高了。


连德国并没有大量装备冲锋枪,因为他得伺候一个比冲锋枪还要耗子弹的爷

至于说冲锋枪的生产成本低,可能是因为英国制造的斯登冲锋枪,当时其生产成本最低约为1支9美元。但是斯登冲锋枪的性能结构极其不稳定,很容易走火,甚至扔到地上都可以击发,盟军很多士兵都被这种廉价产品误伤,所以很多盟军士兵对这一款枪的评价都不是很高。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一再说过冲锋枪跟步枪的关系,在正规军部队大量列装换装,不是换一把枪的问题,而是整个战术思想,整个训练大纲都得换的问题。不过这里只问了两种枪的成本问题,就先不说别的事,就说成本上的话题。

二战时期冲锋枪生产成本低,得看是说那个国家,反正当时的中国肯定不在此列,当时国内的兵工厂,无一不是有志之士费尽心机,花了血本建立起来的,加工机械,工厂管理,甚至最初的操作工人,都是花了大钱请来的所谓“洋员”,这种完全没有自己工业基础的军工体系,完全就是原本洋务运动的延续,军工上基本的原材料钢铁,尤其是制造枪炮的钢铁,都需要进口,自己无法满足。



抗日战争时期,连一贯做熟了的汉阳造和中正式,产量都一直赶不上来,要是再加工新品种冲锋枪的话就是添乱了。而且总的来说,国内军阀林立,早已习惯装备靠买,各个部队当中,时谓“花机关枪”的冲锋枪装备量并不低,1.28淞沪抗战,跟日本海军陆战队打,双方就都拿着伯格曼狂扫。而当时远东工业力量最强的日本,因为陆军战术思想的保守和迟钝,一直到已经觉得前景不妙,才开始生产百式冲锋枪,但也没来的及大规模列装。中国方面也许是一直军阀混战的关系,对实用性的装备比日本敏感的多,各军阀部队有条件,有能力的,早就给自己部队中精锐配上冲锋枪,一般都是各级贴身卫队的待遇,最起码也会想法装备上后期有自动火力的盒子炮,所以,中国军队没大量列装冲锋枪,不是认识问题,而是当时工业确实跟不上,没这个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