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甜北鹹,口味真的跟地域有關嗎?

人們常說“南甜北鹹,東辣西酸”。“南甜北鹹”,大體是這樣的;“東辣西酸”則是一種粗略的說法,不夠精確。愛好吃辣的地區有四川、湖南、雲南、貴州、湖北等,嗜酸的地區有山西、廣西等。

南甜北鹹,口味真的跟地域有關嗎?

“南甜”以江蘇、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為代表,很多食品都喜歡放糖,如糖粥、糖三角、糖醋白菜、糖醋魚、糖醋肉等。上述地區氣候以溼熱為主,人們出汗多,食慾不佳。多吃一些甜味的食物,一方面,甜味可以中和其它味道,提振食慾,糖分可以迅速補充能量;另一方面,甜味可以助消化,提升脾胃的功能。南方人喜好甜食,有一定的合理性。

“北鹹”指的是北方地區的人口味偏鹹。北方地區的冬季時間長,並且蔬菜品種少(在大棚種植技術採用之前),冬儲大白菜要吃四五個月。在這種情況下,醃製就成為蔬菜儲存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所以,北方人的口味也偏鹹。還有一種說法,海鹽是古代食用鹽的最主要渠道,內陸地區由於食用鹽不易得,所以必須增加單次的攝入量。

“東辣”則屬牽強附會,口味偏辣的四川、雲南、貴州、湖南等地都不是地理意義上的東部省份。喜辣的食俗多與氣候潮溼的地理環境有關。以四川為例,地處盆地,潮溼多霧,一年四季少見太陽,有“蜀太吠日”之說。這種氣候導致體表溼度與空氣飽和溼度差不多,難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煩悶不安,時間久了,還易使人患風溼寒邪、脾胃虛弱等病症。吃辣椒渾身出汗,汗液當然能輕而易舉地排出,經常吃辣可以驅寒祛溼,養脾健胃,對健康有利。

“西酸”的說法同樣不夠精確,喜歡吃醋的地區有山西、廣西等。尤其是山西,吃醋為全國之冠。山西人善釀醋,愛吃醋,素有“山西老醯兒”之稱。嗜酸的食俗跟當地的水土環境有關,鹼性土壤長出來的莊稼鈣含量高,體內容易出現結石,酸性食物起到中和作用,減少結石的形成。很多地方的自來水也呈弱鹼性,燒開水的鐵壺用的時間一長,內膽就容易生水垢,而最常用的除垢方法就是,用食用醋去浸泡。

可見,某些地區形成甜、鹹、辣、酸不同的重口味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我們都知道過猶不及,中醫講求“食飲有節”,在口味上同樣要做到平衡。一定程度上對某種重口味的偏好,可能有利於身體健康;如果過分倚重這種口味,天天如此,頓頓如此的話,則對身體健康不利,就更別說乾燥地區偏好吃辣、水土偏酸性地區還喜好吃醋的情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