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甜北咸,口味真的跟地域有关吗?

人们常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大体是这样的;“东辣西酸”则是一种粗略的说法,不够精确。爱好吃辣的地区有四川、湖南、云南、贵州、湖北等,嗜酸的地区有山西、广西等。

南甜北咸,口味真的跟地域有关吗?

“南甜”以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地为代表,很多食品都喜欢放糖,如糖粥、糖三角、糖醋白菜、糖醋鱼、糖醋肉等。上述地区气候以湿热为主,人们出汗多,食欲不佳。多吃一些甜味的食物,一方面,甜味可以中和其它味道,提振食欲,糖分可以迅速补充能量;另一方面,甜味可以助消化,提升脾胃的功能。南方人喜好甜食,有一定的合理性。

“北咸”指的是北方地区的人口味偏咸。北方地区的冬季时间长,并且蔬菜品种少(在大棚种植技术采用之前),冬储大白菜要吃四五个月。在这种情况下,腌制就成为蔬菜储存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所以,北方人的口味也偏咸。还有一种说法,海盐是古代食用盐的最主要渠道,内陆地区由于食用盐不易得,所以必须增加单次的摄入量。

“东辣”则属牵强附会,口味偏辣的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都不是地理意义上的东部省份。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以四川为例,地处盆地,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有“蜀太吠日”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体表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差不多,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有利。

“西酸”的说法同样不够精确,喜欢吃醋的地区有山西、广西等。尤其是山西,吃醋为全国之冠。山西人善酿醋,爱吃醋,素有“山西老醯儿”之称。嗜酸的食俗跟当地的水土环境有关,碱性土壤长出来的庄稼钙含量高,体内容易出现结石,酸性食物起到中和作用,减少结石的形成。很多地方的自来水也呈弱碱性,烧开水的铁壶用的时间一长,内胆就容易生水垢,而最常用的除垢方法就是,用食用醋去浸泡。

可见,某些地区形成甜、咸、辣、酸不同的重口味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我们都知道过犹不及,中医讲求“食饮有节”,在口味上同样要做到平衡。一定程度上对某种重口味的偏好,可能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过分倚重这种口味,天天如此,顿顿如此的话,则对身体健康不利,就更别说干燥地区偏好吃辣、水土偏酸性地区还喜好吃醋的情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