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和地球等天体的陨石坑形成时间比较久远,是不是证明当前的宇宙环境比较稳定?

地理那些事


宇宙的环境从来都没稳定过,天体的诞生和毁灭每分每秒都在进行


我们的太阳系起源于46亿年前的一片分子云,当分子云坍缩成太阳后,剩余物质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慢慢聚合成各种天体,这些天体继承了恒星盘的角动量而绕太阳公转。

太阳作为一颗黄矮星,其温度在恒星中并不是很高,因此太阳系内侧的天体都是岩石或者金属核心的类地行星,因为水分无法在这里独立存在,而小行星带以外的太阳系空间距离太阳已经足够远了,水分在这里可以凝结成冰块或者变成气体,因此小行星带以外的行星都是气态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早期的太阳系是十分混乱的,刚刚形成的天体们彼此不断撞击才形成了更大的天体,我们的地球可以说是被砸出来的,而且有科学家认为月球就是地球早期被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后的产物,巨量的物质在撞击中达到了逃逸速度,慢慢在引力作用下形成了月球。

混乱时期活到现在的天体都“伤痕累累”,但太阳系的引力格局也在混乱时期时得到确认,现在的太阳系已经很稳定了,基本上不会发生大型天体撞击事件,最近的一次还是1994年的慧木相撞。


太阳系目前的环境确实比较稳定,但是小行星撞击的威胁也是一直存在的,人类现在严密监视着所有可能对地球造成威胁的小行星,但谁也不知道究竟有没有漏网之鱼,我们只能祈祷在近几百年内地球不会被小行星撞击,几百年之后人类的科学技术就能摧毁小行星了。

我们看到的宇宙都是很久以前的宇宙,由于光锥的存在,我们永远看不到宇宙的实时状态


宇宙探索未解之迷


只能说当前的太阳系看起来比较稳定,宇宙中则不断地发生着恒星系统的形成和毁灭,平静之下波澜壮阔,前段时间加拿大观测的“外星信号”就可能是中子星碰撞。

太阳系的在以前的岁月里一点都不平静,看看月球上密密麻麻的撞击坑就可见一斑,从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的形成过程中也能看出,恒星系统的形成就是不断地发生“天地大碰撞”,小块的陨石不断碰撞融合形成巨大的行星、恒星。恒星的演化也分为几个阶段,但到最后都是毁灭,恒星演变为白矮星或者中子星黑洞等等。太阳系目前的原始小行星的数量已经大大降低,小行星碰撞地球等行星的事件已经少了很多,从地球的撞击坑看来,几十万年才一次剧烈碰撞。

但是平静只是暂时的,太阳系的行星之间行星都相互影响,质量小的小行星更容易给改变轨道,行星脚的相互影响虽然看起来微弱,但在较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混乱。行星相撞、小行星被引力摄动装机行星等等。而更广阔的星系一样是有引力相互影响的,星系之间以引力关系相互吸引,最终也会发生星系碰撞的事件,银河系在30多亿年后就会和仙女座星系碰撞。而银河系周围同求本星系群的星系都在想着室女座星系附近的“巨引源”坠落,不过由于宇宙的膨胀,永远向着巨引源运行但却永远不会坠入其中。

星系除了相互之间有影响,星系中央都是巨大的黑洞,整个星系所有的天体都在向黑洞中坠落,最终会被黑洞吞噬,宇宙的归途就是只剩黑洞,然后黑洞最后全部蒸发,宇宙到了尽头。


来看世界呀


只能证明太阳系目前比较稳定,因为撞击地球和月球的小行星或陨石大部分都是来自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和太阳系边缘的奥特尔小行星带,很少有外太空的陨石撞击地球或月球。另外并不是现在没有陨石撞击地球了,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陨石从地球面前划过,而每天几乎也有小行星撞击地球,只是它们的质量还没有大到让人观测的程度。


Defecatesoul


当前是个模糊的时间概念,在宇宙中星际碰撞事件,虽然时时发生,但都是概率事件,具体到月球上,也可能几千地球年,上万、上亿地球年发生一次。人类从有到能探索宇宙也就几千地球年吧。所以相对人类来说,时时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时时都处于被毁灭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